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研究目的:目前,在建和已建的公路上跨铁路的公路桥比较多,随着地方经济发展,拟建和规划的上跨公路桥也在积极准备和报批,同时新建高速铁路不可避免需要下钻既有公路。公路上跨高速铁路桥梁的防护措施直接影响到桥下高速铁路的安全,本文针对新建上跨公路桥和高速铁路下钻既有公路桥的防护措施方案进行了探讨,以确保工程措施安全可靠,可实施性强。研究结论:(1)设计荷载根据实际道路通行情况宜适当提高,防撞等级宜采用最高SS级;(2)防抛网形式可根据公路桥所在位置确定采用封闭或半封闭形式;(3)既有公路桥防撞防抛改造可根据工程实际重新更换,或采用安全可靠、可操作性强的刚架桥方案。  相似文献   

2.
以诸永高速公路下穿甬台温铁路桥为工程背景,介绍了公路下穿铁路桥的总体设计特点、设计考虑因素、刚构桥结构设计;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分析刚构桥桩基施工时对运营铁路的影响,得出该桥施工、运营过程中对铁路的影响较小的结论,供工程设计、科研人员等参考。  相似文献   

3.
20世纪末 ,二维非恒定流数值模拟洪水灾害分析技术在许多洪涝地区洪水灾害分析和防洪设计中得到了推广应用。结合铁路穿越某流域内若干国家重点防洪控制地区洪水调度分析、铁路选线和防洪泄洪构筑物设计及铁路建成前后周边环境变化情况等 ,首次应用二维非恒定流数值模拟洪水灾害分析技术 ,计算模拟设计洪水的演进过程 ,调整确定相关设计参数 ,保证了线路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高速铁路的发展对铁路移动通信系统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的窄带系统已无法满足日益增加的铁路业务的要求,需要建立性能更好的宽带系统进行支撑。铁路部门需要提前对未来系统使用的移动通信频率资源进行规划,从国际电信联盟的层面为未来频率资源分配打好基础。基于国际电信联盟进行的调研和国内发展现状,对目前全球铁路移动通信系统频率使用情况进行分类和统计,根据数据分析铁路移动通信系统未来发展方向,重点提出列车通信系统使用450?MHz和900?MHz频段,有利于我国发展下一代铁路移动通信系统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刘琪  潘峰  李辰 《中国铁路》2022,(9):18-22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演进及铁路智能化发展,全球铁路移动通信专网正在向5G专网升级。国际铁路联盟(UIC)制定了面向未来铁路移动通信系统的升级计划,从标准、技术、产业、频率、试验等方面分阶段推进系统研发和部署,目标是2025年在欧洲开展第1版本铁路5G专网系统的部署。国际标准组织第3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根据铁路行业需求制定通信技术规范,不断演进的5G标准逐步满足未来铁路通信要求。介绍铁路5G专网发展背景,跟踪欧洲铁路5G专网技术发展情况,分析3GPP针对铁路行业技术规范和5G标准演进情况,对我国铁路5G专网技术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运用航测方法与遥感手段进行铁路桥渡线路水文勘测,可将较多的野外工作转入室内,从而大大地减少了实地调查和测绘工作.本文结合实例介绍了30多年来在铁路新线可行性研究、初测的桥渡线路选择及既有铁路水害防治中采用遥感技术的特点、作用.  相似文献   

7.
支沟冰碛堰塞湖溃决洪水是我国铁路、高速公路建设未应对过的新风险,此外,西藏地区的河道还往往具有宽窄相间的复杂形状,直接应用洪峰展平法计算溃决洪水的演进过程误差过大。通过水槽实验,发现由于支沟溃决洪水入汇主河时分流扩散、到达河道突缩段时因流态紊乱导致局部阻力损失增大,洪峰流量和水深在汇口和突缩段均出现明显衰减。针对上述的衰减现象,对李斯特万公式和谢任之公式进行修正,在原式基础上添加了折减系数以适用于复杂情况下的洪水计算。经米堆冰湖溃决案例检验表明:修正后的公式精度明显提高,可作为一种与铁路、公路选线原则方案确定阶段精度要求相匹配的溃决洪水风险快速评估方法使用。  相似文献   

8.
结合包西铁路洞子崖特大桥的设计实例,详细介绍了渡线道岔连续梁设计情况及本桥的其他设计特点。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推动中国铁路“走出去”,吸纳欧洲铁路标准先进经验,适时将我国标准总结上升为国际标准,对比分析了中欧铁路隧道标准差异性。在整体上,我国铁路隧道已形成从勘察、设计、施工、验收到运维阶段的系统规范体系,而欧盟标准对隧道设计的侧重点在安全性、通用性设计,且相关的规范条文多为开放性、原则性内容,定量指标较少。研究结论:(1)进一步推动我国铁路隧道设计方法向极限状态法转化;在提升我国列车制造水平的基础上,优化我国的隧道限界、轮廓及断面布置;(2)根据我国铁路隧道建设经验,将复杂地质围岩分级方法、结构设计措施、施工方法(钻爆法)等提升为国际标准;结合超长大规模隧道群等重大项目,开展现场实测分析,形成强有力的科研成果支撑,适时推动我国防灾疏散救援相关标准被采纳形成国际标准。  相似文献   

10.
正6月28日,成都至贵阳铁路宜宾金沙江公铁两用特大桥顺利合龙,为成贵铁路全线建设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宜宾金沙江公铁两用特大桥全长1 603 m,主跨336 m,是目前世界最大跨度钢箱拱桥。该桥桥墩平均高约80 m,按铁路4线、公路双向6车道建设,在国际上首次采用铁路桥面在上、公路桥面在下的桥梁建造型式,公路桥面距离铁路桥面高差达32 m属世界第一。成都至贵阳铁路是  相似文献   

11.
陈频志 《科技交流》2004,34(2):53-56
结合国内既有多年冻土铁路及公路涵洞的病害与使用情况,简要介绍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涵洞的设计和施工。  相似文献   

12.
基于道岔钢轨、扣件、限位器、间隔铁、梁部和桥墩等多个结构的详细尺寸和参数,以及相互之间的作用关系,创建市域铁路桥上无缝道岔单渡线空间耦合精细化模型.计算分析温度场作用下市域铁路桥上无缝道岔单渡线的各项力学特性,与相同计算参数条件下的桥上无缝线路进行对比,并探讨钢轨温差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温度场作用下,由于市域铁路无缝道...  相似文献   

13.
石济客运专线济南黄河桥正交异性钢桥面板设计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石济客运专线济南黄河桥主桥为公铁两用桥,上层的公路桥面及下层的铁路桥面均为正交异性钢桥面板,其除承受桥面局部荷载外,还参与体系受力。对于此类结构,我国规范没有明确规定,本文意对其关键构造进行研究,确保结构受力安全可靠。其公路及铁路桥面板设计符合欧洲规范(BS EN 1993-2:2006)、日本规范及铁路钢桥规范要求,采用的各细部构造抗疲劳性能好,同时,通过数值分析验证了设计的可靠性。此设计符合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等设计原则,其构造形式及分析方法可供类似结构借鉴。  相似文献   

14.
桥梁结构构件中经常存在温差的作用。针对不同的结构设计内容,我国相应的规范如公路桥涵设计规范和铁路桥涵设计规范建议了各种不同的温差作用考虑方法。按照公路桥规和铁路桥规推荐的方法,在进行连续梁温差作用计算中,需分别进行次弯矩的计算和荷载效应组合,其过程较为复杂。为此,本文从预应力设计中荷载平衡的观点出发,推导了另一种计算方法,并运用此方法进行了范例的计算。  相似文献   

15.
钢管混凝土劲性骨架拱桥在公路行业应用较广泛,但在铁路桥中应用较少。以钢管混凝土作为劲性骨架的铁路拱桥在国内更是屈指可数。由于铁路活载大,故铁路拱桥从设计到施工都比较复杂,且铁路范围内没有成熟的施工经验和铁路行业标准。结合落布溪大桥成功建设,探讨了拱上连续梁的施工工艺、施工难点及解决措施,可为今后同类型铁路桥梁的施工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16.
连盐铁路全线以高架桥为主,桥梁长度占线路总长的63.8%。结合连盐铁路设计情况,介绍了连盐铁路桥梁设计特点,对具有代表性的几座特殊桥梁设计情况进行了说明,并简要介绍本线将研究的科研内容。  相似文献   

17.
从一般安全角度,比较欧洲标准EN 15746-2:2010+A1:2011《铁路设施—轨道—公路铁路两用机械及相关设备第2部分:一般安全要求》与我国国家标准GB/T 9465—2008《高空作业车》和GB 25849—2010《移动式升降工作平台设计计算、安全要求和测试方法》的主要差异。据此提出尽快制定我国铁路公路两用车技术标准的建议,并给出2种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8.
铁路是我国综合运输体系的骨干,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基础支撑作用。通过铁路、公路、民航和水运等交通运输方式能耗的比较,铁路单位换算周转量能耗较低(仅比水运高);通过分析全路机车牵引综合能耗情况、以及往年内燃机车、电力机车能耗情况,说明了铁路牵引动力结构的变化使铁路能源利用效率得到了提高,发展铁路运输对于改善交通运输业的能源结构及能源使用效率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铁路借助其在能效方面的比较优势,通过替代其他运输方式以及自身能效的提高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对实现我国低碳经济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为推进海西经济圈的快速发展,新建福州至厦门铁路;设计速度350 km/h,无砟轨道;沿线地形、地质、水文、气象等自然环境复杂,跨越海湾河道、公路、铁路众多,特殊大跨度桥梁多,桥梁占线路长度65%;主要介绍福厦铁路的建设条件,桥梁设计原则,主要技术特点以及6座大跨度斜拉桥桥梁设计情况;遵循"安全、实用、经济、美观"的设计原则,创新和丰富了我国高速铁路桥梁结构技术,将为我国高速铁路建设积累工程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20.
基坑开挖对既有铁路桥基础变位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路网的逐步完善使得公路上跨铁路或下穿铁路的项目逐渐增多,由于铁路设计标准较高,行驶中对轨道的平顺度要求较为严格。当上跨桥梁的承台基础或下穿框构的工作坑临近铁路时,要充分考虑到基坑开挖对临近铁路桥基础的扰动及因此而产生的铁路桥基础变位,并尽可能地将其控制在极小的范围内,以避免影响铁路运营的安全性和舒适性。研究结论:以西柏坡高速公路田家庄互通立交桥为例,利用ABAQUS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模拟了该桥承台基坑开挖的施工过程,分析了基坑开挖对既有铁路桥基础变位的影响,分别计算得出了由防护桩施工以及基坑开挖所引起的临近铁路桥梁基础的位移。分析表明,该桥承台基坑开挖对既有铁路桥基础变位的影响较小,铁路基础变位值最大值小于2 mm,防护桩的设计能够满足铁路桥运营的安全性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