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陈征 《城市交通》2006,4(4):87-87
在英国首都伦敦,利用自行车出行的人越来越多。根据伦敦公共交通部门的统计数字显示,2001—2005年,利用自行车出行的人数从30万人增长到45万人,5年间增长了50%。在中心城区,由于小汽车收费政策的实施(出入中心城区每天12欧元),自行车出行次数增长更快,2001年为每周5.9万次,2005年达到了每周11.9万次。近几年,伦敦市政府大力提倡自行车出行模式,投资兴建自行车道,现已有自行车道500km。2006年将继续投资3500万欧元,计划至2009年自行车道总里程达到900km。  相似文献   

2.
世界各国自行车交通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荷兰 荷兰现有自行车1600多万辆,人均一辆多。荷兰自行车道非常普遍,已经形成了自行车道路网。3万多公里的自行车专用道路,占荷兰道路总长度的30.6%,居世界第一位.  相似文献   

3.
20世纪80年代初至2010年,深圳市自行车出行比例下降38%,未来如何构建自行车交通系统亟须探讨。首先通过对深圳市自行车交通出行需求与特征、公众意见调查等分析,指出自行车道、停放设施不完善是导致自行车出行比例低的主要原因。基于深圳市自行车交通发展影响因素及前景分析,结合深圳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提出自行车交通发展的定位和目标。重点从区域差异化发展、自行车道网络、自行车道、自行车停放设施、公共自行车以及电动自行车六个方面阐述构建与公共交通和谐发展、骑行环境友好的深圳市自行车交通系统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4.
荷兰共有1600万人口,却拥有至少2000万辆自行车,自行车数量是汽车的3倍还多。该国还拥有世界上最密的自行车交通网,自行车路网遍布全国,全长2.2万公里,是其高速公路长度的10倍。骑车人可以在通往任何目的地的旅程中找到带有清晰标志的自行车道,每一个城市、小镇和乡村都有自行车公共设施,主要路段两边均设有自行车专用道。在许多城市中,自行车拥有绝对的道路使用优先权,郊区里遍布专为自行车设置的桥梁、隧道和停车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三、台北市交通发展课题(续前) (2)打造自行车友善环境 台北市最初将自行车定位为休闲游憩的交通工具,并从1997年起推动河滨自行车道建设。之后因应环保意识、节能减碳带动自行车风潮后,对自行车的定位改为短程接驳运具。自2004年从信义计划区开始建置市区自行车道并广设自行车停车架,至2011年底,  相似文献   

6.
我国自行车道单向通行是导致自行车绕行距离较远、逆行等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降低了出行的安全性和便利性.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设置双向自行车道的解决方案.结合我国道路交通的实际情况,基于路网条件及交通需求因素重点分析了双向自行车道的设置条件;同时对双向自行车交通流进行实地调查和数据拟合,得到了双向自行车道的横向净空和宽度要求;进一步对双向自行车道的行驶方向、车道断面形式和交叉口过街形式进行设计,给出了适合我国道路交通特点的双向自行车道设计参数参考值.本文研究结果可以为新建、改扩建道路双向自行车道的规划和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交通=自行车架空封闭式路网+自行车停车场+机动车停车场+四向公交同台零距换乘站+的士站+行人/行车隧道+地铁近距换乘枢纽站+针对潮汐高峰及平峰的直通高速钟摆立交桥 (接2013年2月刊)7、至于绿色低碳出行,本实用新型利用了两傍人行道上空的空间,架设了高架自行车道,其地平面出入口规划在公园内,这样便有足够迂回空间使自行车道缓缓提升至足够安全高度,使自行车道能跨越干道,并和相交点上的自行车停车场连接合龙,贯通所有方向,  相似文献   

8.
针对历史街区优先发展慢行交通的理念,以自行车骑行速度为因变量,归纳整理出自行车道宽、自行车流量等7个道路环境因素,建立了各因素对历史街区自行车骑行速度影响概率的Logistic模型。结果表明:自行车道宽、自行车流量与行人数量是影响骑行速度的主要因素,其中,自行车道宽每增加1.0 m,骑行速度受到影响的概率最大减少0.352;自行车流量、行人数量越多对骑行速度的影响概率越大,单位小时单条道路每增加100人可使影响概率最大提高0.250。当自行车道宽大于3.5 m(双向)且单条道路的行人数量小于500人/小时,骑行速度受到的影响较小,骑行环境趋于最优。可见,该模型能较好地揭示影响历史街区自行车骑行速度的主要因素,并可为街区慢行交通规划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城市交通》2011,(2):97-98
为有效解决市中心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问题,美国芝加哥市将在市区道路上设计一种更加安全的新型自行车专用道,以便为骑车人解除安全隐患。芝加哥传统的自行车道和机动车道之间只有一条车道线。新型自行车专用道将在左面采用实体隔离墩或者高出路面的混凝土花坛,将自行车与机动车辆有效隔开,自行车道右面和人行道之间的边沿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10.
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的公共交通很为发达,有轨电车和地铁每次搭乘时必会有位.但这里还有自行车的发展空间,因为骑车在维也纳城是另一番风景.这里主要道路上有专门的自行车行驶道,有白线与人行道和车行道相隔离,自行车道上不远都有自行车车道的标识.  相似文献   

11.
读书     
《城市交通》2016,(6):102-102
本书选取世界范围内优秀的步道与自行车道设计案例,力求展现各种类型和级别的步道与自行车道设计。案例的选择和剖析不但关注步行和自行车系统交通属性,也关注景观属性和绿色基础设施属性。本书还展示了如何利用步道和自行车道系统将众多公共空间连接起来,减少隔离和中断,鼓励和促进人与人的互动和沟通。此外,本书还邀请国际知名建筑师撰写国际通行步行和自行车系统设计导则,同时也附赠中国相关设计准则。  相似文献   

12.
随着机动车交通负面影响的逐步扩大以及绿色出行理念的日渐兴起,市民出行方式开始向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回归,亟须研究如何合理分配路权以指导自行车道改造。首先指出温州市现阶段自行车道存在空间规模不足、占用现象严重、管理理念尚未转变等突出问题。提出自行车道改造规划设计应遵循的原则以及对横断面空间的要求。最后,基于路权分配阐述自行车道与机动车道、人行道、公共汽车站以及路内停车的关系及处理方式,通过对道路空间进行再分配指导自行车道改造实践。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上海南汇新城自行车交通流和道路设施的现场调查,分析其自行车道路网连续性、路面平整度及横断面功能设置等问题,提出完善自行车交通设施的措施与建议,从而提升自行车道路供给、增加骑车人出行安全并增强自行车交通吸引力,以期为我国城市自行车交通设施的改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一、德国在德国,大车让小车,小车让自行车,自行车让行人是"铁的法则"。德国的人行道比较宽,用白线或者红色的水泥砖明确标出了自行车道。汽车、自行车和行人老老实实地"各行其道"。每当自行车与行人发生路线交叉时,会让行人先行;如果自行车与汽车发生"矛盾"时,汽车会让自行车先行。  相似文献   

15.
针对非机动道路内电动自行车与传统自行车混合行驶的交通现象, 在分析混合自行车交通流特性的基础上引入Logistic模型, 利用数值分析方法建立了适用于描述混合自行车流量-密度关系的数学模型与自行车道通行能力计算模型, 利用杭州市6个路段的实测数据进行数据拟合, 得到了通行能力估计值, 对车流样本中的最大速度、自由流速度、最佳密度进行了参数敏感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6个路段数据的拟合优度分别为0.92、0.93、0.93、0.95、0.98、0.96, 通行能力分别为2 968、2 641、2 687、2 754、2 646、3 065 bic·(h·m)-1, 因此, 模型能较好地描述城市混合自行车交通流在不同状态下的变化特征, 为进一步揭示城市自行车道内混合自行车交通流运行机理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城市交通》2010,(1):97-97
在美国费城,越来越多的人响应市政府和环保人士的呼吁,开始将自行车当作交通工具、而非娱乐工具。大费城白行车联盟称,2005年至今自行车使用率增长逾一倍,出现这一趋势与油价上涨、对气候变暖关注增加、修建自行车道以及所谓的“城市自行车文化盛行”有关。  相似文献   

17.
针对山地城市特点,从宏观层面提出了自行车交通系统的功能定位及发展战略,从微观层面提出了基于不同的道路条件布设不同的自行车道型式;论述了涉及的关键设计技术,包括线形设计、交叉口过街通道设计、衔接设计、铺装设计、交通工程设计、公共租赁点及停车点设计等;以重庆市为例设计了主城区首条自行车道。  相似文献   

18.
上海市公共自行车系统规划与实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郭敏辉  钟明 《城市交通》2009,7(4):45-50,12
上海市自行车出行比例高,拥有良好的自行车道道路条件,具有建设公共自行车系统的优势。从规模估算、网点布设原则、网点布局典型模式、押金及租赁费用等方面阐述了公共自行车系统的规划内容,并重点分析了校园、产业园区、轨道交通车站3种典型的网点布局模式。最后,介绍了公共自行车的技术系统以及运营管理上的特点。上海市建设完成并投入运营的网点总数约100个,近期将有500个网点投入使用,公共自行车系统建设不仅为居民带来方便,还有利于缓解道路交通拥堵,改善城市环境。  相似文献   

19.
杭州市是中国公认的自行车发展较为成功的城市,通过交通要素分析和具体案例研究其自行车交通空间保障。首先,界定研究对象包括脚踏自行车和符合国家标准的电动自行车,自行车交通空间包括通行空间和停放空间。指出杭州市自行车交通发展面临小汽车竞争空间使用权以及电动自行车超速、超重等挑战。自行车通行空间层面,详细阐述杭州市在自行车道路体系构建,休闲自行车道建设,公共汽车站附近、占道施工情况下对自行车通行空间的保障,以及通过智能化手段保证效率和安全等方面的实践。自行车停放空间层面,探讨了自行车停车配建、路侧空间停车、大型会展活动、公共自行车停放等方面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20.
为科学合理地解决城市道路信号控制交叉口自行车交通流通行能力的计算问题,在分析大量实测数据的基础上,对信号控制交叉口自行车交通流的运行特征进行了分析,得出自行车停车排队密度随交叉口自行车道宽度增加而线性递减的关系。根据自行车在启动后匀加速到匀速行驶的特征,建立了自行车交通流启动时间-速度、时间-距离模型;根据实测数据,标定了自行车流排队膨胀模型;根据绿灯时间自行车流量与车道宽度之间明显存在的线性关系,建立了交叉口自行车饱和流量和通行能力计算模型,为形成交叉口自行车通行空间设计、混合交通流信号控制理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