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系统思维是交通运输系统工程发展的前提和根本。在新的历史时期,重新认识交通运输系统现代性特征和交通运输对经济社会的引领作用是非常必要的。加快综合交通立法步伐,可为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的建设与发展奠定制度基础。本次论坛以“新时期系统工程与交通运输 的理论融合与实践”为主题,对系统思维、系统工程相关概念与内涵进行了梳理。深入分析了新时期交通运输系统发展特点和趋势,以及新一代航运系统的技术体系,提出了铁路网高质量发展 的方向与着力点,介绍了交通系统立法的现状、需求及未来重点工作,分析了智慧民航系统建设的总体路径和场景,以及系统科学与智慧城市交通融合的内容、场景及方法。最后,分析了综合交通的内涵及未来研究方向,并介绍了交通运输系统工程期刊的发展举措。  相似文献   

2.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是中国系统工程学会主办、中国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一级科技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原为季刊,自2005年起变更为双月刊。2004年被国家科技部评定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05年被“万方数据一数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网,《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本刊是面向交通运输系统工程、综合交通、智能交通、信息工程等学科的理论研究、应用实践以及高科技开发应用的综合性多学科期刊.她以传播新技术、促进学术交流、推动学科发展为宗旨,坚持深度与广度、理论与应用、引进与创新相结合的方针,努力反映交通运输系统工程、智能交通与信息等领域的最新成就,并密切注意世界交通运输科技前沿的发展动向,积极宣传交通运输与系统工程等新兴学科的理论和思想,鼓励不同观点的争鸣。本刊设有如下栏目:决策论坛、智能交通系统与信息技术、系统工程理论与方法、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论坛、电子商务与物流系统、交通工程、案例分析、人才培养、交通短讯。  相似文献   

3.
2010年是我刊创刊第十年.十年来,在以石定寰、王庆云二位主席为首的编委会和张国伍老主编的直接关心、指导和广大同行的大力支持以及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的领导和帮助下,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与国家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快速发展,我们走过了一条坚实而平稳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4.
本刊自2001年创刊以来,在这三年创刊过程中,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以及有关部门、相关大学、研究院所和交通运输企业的领导、院士、专家、教授以及广大科技工作的大力支持下,期刊得到了逐步加强和不断提高,杂志由第一年的88页扩大为2003年的96页,而  相似文献   

5.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是系统工程理论与交通运输专业实践紧密结合的一门专业系统工程。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引入这一专业术语至今,在应用系统工程理论方法于交通运输系统的过程 中,形成了交通运输专业系统工程的特色。本文在回顾交通运输系统工程近半个世纪发展历程 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交通运输系统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演化过程;结合影响交通运输系统的要素 与重大活动,梳理提炼交通运输系统工程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阐述不同阶段交通运输系统工程发 展理论进展与工程实践成就。考虑到过去近40年来我国社会与经济发展水平已有了较大变化, 本文提出了交通运输系统工程理论与方法的研究要点,展望了我国交通运输工程实践中面临的 难题。研究认为: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交通运输系统工程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应结合新时期交 通运输需求的时空特性与交通供给模式的演变,重点研究交通运输系统服务效能提升理论与方 法,攻克碳中和目标下的运输供给技术与管理机制建设难题,切实解决交通运输工程实践与政策 领域内日益复杂的问题,从学术、理论及应用上提升交通强国和交通运输系统工程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6.
交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和战略性产业,在国家发展战略决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借助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将互联网与交通运输业进行有效的渗透与融合,形成具有"线上资源合理分配,线下高效优质运行"的新业态和新模式,满足人们更便捷出行、更人性服务和行业更科学决策的需求.在纪念钱学森归国60周年之际,本次论坛旨在运用钱学森所倡导的系统思维及总体部思想,为"互联网+交通"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指导,推进交通运输由传统产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使交通发展迈向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7.
由北京交通大学和中国系统工程学会联合发起的中国交通高层论坛创办于2005年.论坛以中国的综合交通问题为对象,邀请政府、高校、研究机构和产业等相关领域专家,从加强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理论与方法的探索,构建和完善可持续的综合交通体系,推进交通运输领域管理体制改革,完善交通运输一体化运行体系,优化交通运输系统布局,加快交通枢纽与通道建设,协调国家能源战略与交通发展战略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2003年12月28日上午,编辑部在香山饭店召开会议,总结杂志社2003年工作,并就2004年杂志发展计划展开研讨.来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香港科技大学、清华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天津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单位的名专家近20人出席了会议.会议由主编张国  相似文献   

9.
晨风 《广东交通》2005,(1):27-27
一年一度的“两会”.交通问题再次成为热点之一.这不仅体现在省长的政府报告中,用相当的篇幅叙述重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而且体现在代表、委员的提案、议案和议论中。作为全省综合性交通运输行业协会的工作人员,我们始终关注全省综合交通发展.在此也想发表一点浅见,以求教广大读。  相似文献   

10.
王教东 《交通标准化》2004,(6):87-88,65
信息化战争条件下的交通运输动员,已呈现出信息化、精确化、智能化、系统化和社会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由北京交通大学和中国系统工程学会联合发起的中国交通高层论坛创办于2005年。论坛以中国的综合交通问题为对象,邀请政府、高校、研究机构和产业各界专家,从加强综合交通运输理论和系统交通理论的探索,构建和完善综合交通体系,推进交通运输领域管理体制改革,完善交通运输一体化管理体系,协调交通运输系统的布局,  相似文献   

12.
2003年12月26~27日,由科技部高新技术及产业化司、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交通运输司、中国交通运输系统工程学会、《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杂志主办,全国ITS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智能交通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铁路智能运输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道路交通  相似文献   

13.
在“十七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中国交通事业大发展的进程中,我们迎来了充满希望的2008年.过去七年来,本刊在编委会主席石定寰、王庆云以及78岁高龄的老主编张国伍教授的直接关心、指导和同行的支持下,累计出版了7卷34期,刊登了735篇研究文章.回顾七年的历程,《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一步一个脚印地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影响力稳步提升,并已进入同行前列.从2007年起,经学会批准,杂志与国际知名出版商荷兰Elsevier出版公司达成了同步出版国际(英文电子)版的协议并取得了巨大成功,  相似文献   

14.
本文总结了了我省交通信息网络的建设由于厅领导重视,有关单位积极配合,总体方案可行,技术人员责任心强,积极性高而初见成效的经验,同时也对进一步发展我省交通信息化工作提出如下意见:各单位要加强领导,建立健全组织机构;作好信息网络建设的发展规划;确保网络建设经费;制定和实施交通信息化标准和规范;统筹规划,加强指导。  相似文献   

15.
加快国家信息化建设进程,不断提高信息化程度,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一项战略任务文章扼要地总结了我省通信网络建设启动1年多来所取得的成绩,对进一步搞好这项工作向全省交通系统提出如下希望:1.加强领导,把信息化工作纳入领导议事日程;2.明确实施这项工作的责任人;3.一定落实经费。  相似文献   

16.
网络化是交通运输系统的自然属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系统的运营与服务,以及相关配套的政策与管理体制对于系统网络化都有内在需求.本文首先给出了交通运输网络系统工程的定义,并从交通运输网络系统工程中存在的科学问题及未来展望两个角度开展了详细论述.从交通运输系统复杂网络分析、交通运输系统网络化组织运营管理和城市交通系统网络化控制与诱导三个方面介绍了国内外研究与工程实践的最新现状,归纳总结了其中存在且迫切需要解决的科学问题.交通运输系统复杂网络分析的关键科学问题是探索不同交通运输网络拓扑结构与交通动力学时空演化规律、网络承载力、可靠性之间的动态耦合及匹配关系.交通运输系统网络化组织运营管理的关键科学问题是在交通基础设施物理结构为复杂网络的条件下,具有目标异性的多博弈主体(政府、运营企业、乘客等)之间如何实现利益平衡或达到帕累托最优.对于交通运输网络系统工程的未来发展,本文认为重点需要加强对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系统工程的理论与方法论体系的研究,围绕“综合交通网络的构造演化机理”“城市交通网络供需平衡机理”“多层综合交通网络结构复杂特性及其动力学过程”“出行行为的多样性及可预测性”等问题进行探索.此外,由于新技术环境下的交通系统将出现颠覆性的变革,交通网络运输系统工程的内涵和外延也需要进行根本性的升级改造.具有自驱动、自组织、自决策能力节点的柔性交通运输网络及其共享运行机制,将会是交通运输网络系统工程未来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7.
交通运输与技术是需要深入探究的系统工程问题. 从技术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角度入手,解读了新技术的应用与交通运输发展的关系;系统分析了交通运输中的技术、技术含量、技术含量判断方法等,指出新技术的应用要以提高运输效率和质量为目的;从系统工程的角度分析,得出交通运输系统的关键技术主要体现在交通基础设施、运输工具、装载设备、运输组织管理和服务水平等5个方面.最后简要介绍了交通运输领域部分新技术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8.
浅析临沧地区交通运输与发展国民经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通运输滞后已成为临沧地区发展国民经济的主要制约因素,加快交通建设步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9.
广东省交通工作会议7月21日在广州召开,会议回顾和总结了“十五”时期广东省交通业发展取得的成绩,分析形势,找准差距,明确“十一五”时期广东省交通业发展的总体思路、目标原则和对策措施。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张德江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他强调,建设大交通,促进大发展,事关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我们必须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强烈的使命感,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谋划,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不断推动广东省大交通建设,努力构建具有区域竞争力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广东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的支撑和保障,努力当好现代化建设的排头兵。  相似文献   

20.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学”在钱学森院士的直接关心和指导下创建. 本文介绍了“交通运输系统工程学”创建的全过程,包括:系统科学和系统工程学的引入,系统工程学与交通运输学的融合,交通运输系统工程学的定义、定位和定性,交通运输系统工程学的基础理论和功能,交通运输系统的生产过程与服务,交通运输系统工程学创建的几个阶段,交通运输系统工程学硕、博士学位点的建设与人才培养以及交通运输系统工程学的理论体系与方法等. 最后介绍交通运输系统工程学的社会实践、应用和推广. 表达了对钱老所给予的关怀和指导的感悟与追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