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突破目前将场地模型便捷地应用到BIM正向设计的瓶颈,本文提出了轻量化场地模型生产及模型质量评价方法。该方法首先分析了场地模型数据架构,利用LOD原理实现场地模型轻量化处理;然后基于现有场地模型质检规范,提出了改进质量评价因子及其权重和阈值区间,利用质量分数检验产品质量;最后通过实际工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2.
采用Midas CIM桥梁三维正向设计软件,依托濮阳至聊城高速公路卫城枢纽主线跨线桥工程,基于三维实景模型开展节点桥梁BIM正向设计。将三维模型输出的钢箱梁关键指标与传统二维设计模式输出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三维正向设计结果可靠,可实现设计阶段BIM模型向施工阶段数字化交付。  相似文献   

3.
在公路工程设计、施工和运维阶段建立一个能直观、逼真地展现公路全线的道路及周边环境的公路实景模型,可为公路工程建设在设计、规划、运维等方面提供辅助决策支持和成果的个性化展示,但是目前公路实景模型构建方法在显示效率、实景模型质量、模型构建自动化等方面缺少对大范围带状公路场景的优化。本次研究针对实景模型构建过程中高程和影像数据叠加、地形块轻量技术、LOD调度技术、道路BIM模型自动导入与优化、自动化地物识别和构造物叠加技术进行了研究,提出一种适用于大场景范围的公路实景模型构建方法,较大提升了公路实景环境模型的显示效率、模型效果和构建效率。通过对比LOD调度技术和地形块轻量化技术在不同场景大小下的显示效率和内存占用发现,该构建方法可以满足100 000 m×100 000 m。场小下的公路实景模型构建。  相似文献   

4.
5.
桥梁技术状况评定现场作业存在可视化程度低、评定作业主观性较大、病害定位效率低、评定数据延续性差等实操难点。针对桥梁技术状况评定需求及前述问题,该文梳理中国桥梁技术状况评定规范体系及BIM在桥梁运维中的应用概况,分析桥梁BIM模型的建模要点及评定业务流程,设计基于BIM的技术状况评定系统总体框架及业务模块功能。以港珠澳大桥青州桥为工程依托开发桥梁技术状况评定系统,并初步应用于大桥的技术状况评定工作中,以提升现场作业的可视化水平及作业效率、标准化存储桥梁评定数据,实现对桥梁服役性能的长期追踪。  相似文献   

6.
随着实景三维技术不断推进发展,将基于倾斜摄影技术获得的实景三维数据集成在集景三维平台中,可实现道路快速三维建模,再通过叠加空间管控要素、现状限制因素等,实现了规划的三维可视化分析。以仙马湖组团路网优化研究为例,验证了基于实景三维路网优化方法的可行性,使规划路网与地形贴合更好,与现状控制因素协调更优,与河道水系亲水更佳,避免了城市建设大挖大填,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践行了绿色生态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7.
施工前期土石方施工规划所需的测量工作,传统的都是先建网再进行逐步实测。在测量过程中,由于地形地貌复杂、测量难度大,导致原建筑物和地貌的尺寸数据不能准确及时地反映给工程技术人员。利用无人机3D实景测绘,360°视觉效果,可实时准确完成实景测绘,并直接从实景三维模型中获取坐标、距离、高差、面积、土石方,即足不出户也可以如在现场一般,既能了解现场情况,又可解决现场施工和管理工作等,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促进现场测绘技术的发展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工程质量评定是公路机电工程检测中的重要内容。本文从工程应用实践角度,对现有工程质量评定方法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各评价单元的优化方法,并对评分办法的改进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随着无人机技术在续航能力和相机分辨率方面的不断提升,目前不断发展起来的集群技术为单一工作站在大测区实景三维建模方面提供了有力支撑。详细论述了集群技术的具体组成、并行计算方式、集群技术下在ContextCapture软件中实景三维模型实现的过程。最后,将量测实景模型上检查点的三维坐标与实测坐标值进行对比,得到检查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中误差,验证了集群技术在实景三维模型中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简述了无人机摄影技术和三维实景建模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流程,选取南宁市大明山保护区三宝至天坪区公路的2段路堑边坡,采用无人机三维实景建模技术,通过航拍和影像数据处理,构建三维实景模型,提取岩体结构面参数、危岩体尺寸等几何信息,工程实例研究和验证表明,无人机三维实景地质建模可视化效果良好,较好地保留和反映了相关地质信息和空间位置信息,对边坡几何信息的识别度和准确性较高,实现了地质信息的数字化、可存储性、可溯性和可度量性,可为公路边坡稳定性分析评价和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交通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公路和桥梁是交通系统中的重要部分,应保证其使用的安全性。为了评价桥梁与公路系统视觉安全方面的协调性,保障交通安全,从道路使用者的视觉特性入手,深入分析桥梁与公路视觉安全协调性的各组成要素并建立三维动态仿真模型。在三维模型的基础上,研究桥梁与公路视觉安全协调性构成的要素,确定桥梁与公路视觉安全协调性影响评价的指标体系及其评价因子,提出以桥梁和公路视觉安全为评价尺度的桥梁与公路视觉安全协调性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2.
代坤 《隧道建设》2010,(Z1):254-258
目前地铁车站的结构设计中常采用平面模型,但由于其局限性,有时并不能真实地反映结构的受力情况。为找出平面模型的不足之处,同时尽可能反映出结构的实际受力情况,使之能更好地为工程技术人员服务,本文通过不同条件下的空间模型与平面模型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得出一些结论,可供工程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交通信息服务的质量评测能力,对现有交通信息质量评测模型进行了比较分析,提出了基于旅行时间的交通信息数据质量评测模型。结合实测数据,对该模型以及其他模型的评价指标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这些标准相关的使用准则,以及质量改进方法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根据工程质量控制的系统性、阶段性,按照施工质量控制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的过程控制方法,结合具体工程实践,针对高掺量粉煤灰泡沫轻质土的轻质、可流动及固化直立特性,探讨了高速公路新型轻质直立式路堤新技术在施工中的质量控制,为新型轻质直立式路堤的推广,提供了质量保障。  相似文献   

15.
该文介绍了一种能够考虑三维约束的混凝土弹塑性本构模型。该模型能够描述普通混凝土和高强混凝土在三维应力下的强度提高和剪涨效应。该模型在Haigh-Westergaard应力空间采用三参数模型来描述混凝土的塑性加载,为了考虑混凝土的剪涨效应采用了非线性的塑性势函数,以及塑性体积应变作为混凝土的强化函数和软化函数的内变量。模型中的各参数都可归结为一个基本参数,而该参数可以通过单轴压缩试验进行标定,因而使模型具有极大的实用性和普遍性。模型计算结果和实验数据比较接近,可以很好地描述混凝土在约束应力条件下的强度提高和剪涨效应。  相似文献   

16.
基于数模的发动机曲轴锻件三维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CAD/CAM技术的发展,不仅对用于工件检测的测量机的性能和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对测量软件及方法也有了新的需求。结合三坐标测量机测量软件ARCO CAD,以发动机曲轴锻件为检测对象,从数模导入、找正、拾取理论值、元素检测、报表输出等多个关键方面,对基于3D数模的三坐标测量机检测技术进行了深入剖析。  相似文献   

17.
提出基于条件极值的场地标高计算模型,采用该模型进行场地设计可实现地块与地块之间、地块与道路之间的土石方总体最优。通过工程实例介绍应用Civil3D实现该模型的场地设计方法,该方法效率较高,适用面较广,适合各种情况下的园区场地设计。  相似文献   

18.
路堑高边坡已经成为了修建山区高等级公路中不可避免的一道技术难关,以炎汝高速公路建设工程为依托,对炎汝高速公路 LK141+550~LK142+205路段实地调查,选定了 LK141+980处路堑高边坡作为数值模拟分析的研究对象,确定了5种不同的边坡支护方案。通过对 LK141+980处路堑高边坡在采用5种支护方案进行 FLAC3D数值模拟,重点研究边坡的稳定性、位移和应力变化及分布规律并确定最佳防护方案,以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19.
以铝车身为研究对象,基于详细接头建立了铝车身参数化概念模型,其与车身详细模型的误差控制在15%以内,满足工程开发要求。采用相对灵敏度分析法筛选出铝车身的8个关键断面作为设计变量。提出EWL组合近似模型;运用最优拉丁超立方设计(Optimal Latin Hypercube Design,OLHD)采样法分别建立基础性能的KRI、响应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径向基函数(Radial Basis Function,RBF)法、反比例平均化(EI)法、启发式计算(EG)法和EWL组合近似模型,通过对比分析误差评价指标得出EWL组合近似模型具有最优的拟合精度和稳定性。综合运用EWL组合优化模型和组合优化算法,即全局自适应模拟退火算法(Adaptive Simulated Algorithms,ASA)和梯度序列二次规划(Non-linear Programming by Quadratic Lagrangian,NLPQL)法的组合优化策略对参数化概念铝车身模型进行轻量化优化。结果表明,在4项基础性能不降低的情况下实现铝车身质量减轻6.7 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