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随着穿越式涉路工程的日益增多及对涉路工程安全性认识的日益提高,涉路工程安全评价也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广泛重视。从前期资料收集、法律法规符合性审查、安全性评估等方面,介绍了定向钻施工穿越式涉路工程安全评价的基本内容、技术要点及主要评价指标,可供同类涉路工程安全评价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前,为全面落实加强桥梁建设全过程的安全管理,通过对云南保山至泸水高速公路项目中--湾桥村大桥40m T梁运输与安装施工过程的全面分析,安全风险的辨识,采用作业条件风险性评价法(LEC法),通过定量评价,分析危险源导致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确定危险的大小。得到了T梁运输与安装过程存在的不安全风险源主要有:起重伤害、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车辆伤害及触电等。研究后,根据施工规范制定了安全专项施工方案,方案通过了专家论证审查。在施工中实施,确保大桥安全优质完成,现在将大桥专案方法总结于此,请大家指正。  相似文献   

3.
高速公路施工安全管理评价大多局限于定性分析,很少形成有效的定量评价方法。基于此采用模糊评价方法对高速公路施工安全管理进行定量评价。并结合具体实例建立了高速公路施工安全管理评价体系结构,确定了安全管理评价中各个相关因素的权重,然后运用模糊评价方法实现了高速公路施工安全管理评价。实算表明:该评价方法具有合理性和较好的操作性。  相似文献   

4.
隧道施工安全评价的改进层次分析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影响隧道施工安全的诸多因素,采用改进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影响因素的权重大小,排列出影响施工安全的主次因素,以准确、及时地对隧道施工安全进行评价。此法较传统层次分析法解决了判断矩阵的一致性问题,且更加完善和有效。参照隧道施工的技术经验,并比较其他评价方法的结果,表明此法的评价结果和施工实际吻合。此法简单、易学易用,可在了解公路隧道施工系统各单因素的安全状况的同时,掌握系统整体安全状况,是一种隧道施工安全评价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综合管廊施工安全风险评价中专家评语无法定性评价的问题,确定并划分5个影响因素,引入COWA算子,建立基于改进D-S证据理论的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模型,对重庆市开州综合管廊建设一期项目进行全面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该项目的施工安全风险为中等,与现场实际情况吻合,该评价方法能客观真实地反映综合管廊施工安全风险评价中的不确定性,提高评价的精确性。  相似文献   

6.
韩成珂  叶英 《隧道建设》2015,35(8):802-809
为了解决一般安全评价方法单一性、滞后性以及易受人为主观影响的问题,借助多元信息预警系统实测资料,分析了以往公路隧道施工事故原因,在对传统安全评价方法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多元信息预警系统工作机制以及在头道穴隧道施工中的应用,提出了一种隧道施工过程的安全评价方法。随着多元信息预警系统在隧道施工过程中的自动采集和监测,构建的评价方法可以将复杂的风险因素及时转化为直观的安全评价结果,同时能够指出具体风险源,最大限度地保障隧道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7.
该文利用模糊数学方法对大型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施工评价技术进行研究,将安全评价技术引入到了桥梁安全评价中。根据桥梁施工的独特性确定权重和隶属度,并在现场施工中进行应用。实际证明,评价技术符合现场实际。  相似文献   

8.
基于AHP的公路隧道施工安全模糊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模糊数学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对北晨亭隧道施工安全进行了评价。实践证明,采用该法所得评价结果与实际安全状况一致,这对公路隧道施工安全评价方法的研究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公路工程施工监理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监理工程师在公路工程施工监理中达到预期的目标,必须做好“严格审图,编制监理细则与监理交底,审查施工组织设计,工序质量监控,施工档案资料检查,计量支付和工程变更签证,安全监控,协调”等八项监理业务工作。  相似文献   

10.
以穿越式涉铁工程对既有高速公路桥梁的安全影响为研究对象,从施工安全角度,分析了安全评价的重要意义、评价程序和评价控制标准。从法律法规的符合性、设计施工方案实施对既有桥梁的影响、施工安全保障措施、应急预案、交通安全组织及进度计划等方面阐述了安全评价应注意的要点,为同类型的工程安全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基于交通冲突理论的道路安全评价技术, 是以交通冲突因素为指标的道路交通安全状态评价技术。在梳理交通冲突影响因素与安全评价基本概念的基础上, 列举了常见的道路安全评价技术应用场景; 从交叉口、高速公路、特定场景3个方面分析了交通冲突的影响因素; 从指标选取、方法选择、模型构建3个方面对道路安全评价技术进行了归纳总结。通过对现有文献的分析可以发现: 在应用场景构建时, 相比于考虑单一冲突因素, 综合考虑交通冲突影响因素, 将使得构建的交通冲突场景更接近实际情况; 在交通安全评价时, 科学选择复合指标、合理使用模糊综合评价和层次分析法构建安全评价方法, 将使构建的安全评价方法更加科学严谨。基于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指出了道路安全评价技术未来的研究方向, 主要包括充分利用视频技术和互联网技术, 搭建实时、高效的安全评价模型; 验证现有道路安全评价方法在混合交通流下是否适用; 建立健全混合交通流环境下的道路交通安全评价技术标准和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2.
隧道施工安全评价模糊神经网络技术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高速公路隧道施工系统的安全评价问题,将模糊理论与神经网络相融合,研究建立了一种模糊神经网络评价模型。阐明了评价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实现方法。利用历史样本数据对网络模型进行学习训练和测试,工程实例结果显示,评价精度满足工程应用要求。该评价模型具有对环境变化的自学习能力,对权值进行调整,动态地评价公路隧道施工系统的安全状态,是公路隧道施工安全评价方法中的一种新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3.
针对风化花岗岩边坡施工期安全影响因素多、机制复杂等特点,采用属性识别理论提出了边坡安全监测单元属性正常度评价标准,构建了基于安全监测的风化花岗岩边坡施工安全动态评价模型,实现了基于边坡施工期自动化安全监测数据的边坡施工安全动态评估,为边坡施工安全风险调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陈楠 《隧道建设》2020,40(2):202-208
为解决地铁深基坑施工安全评价指标模糊性、灰色性和专家认知极端性造成安全等级难以确定的困难,提出基于IOWA算子的地铁车站深基坑施工安全评价方法。主要研究与结论如下: 1)耦合WBS-RBS 2个维度从渗流破坏、突涌破坏、机械伤人、坑内土体滑坡、支撑失稳、踢脚破坏6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 2)对专家初始决策数据重新排序,利用IOWA算子确定指标初始权重并引入系数调整边界权值,得到指标最终权重; 3)运用灰色聚类提升评价过程透明化,聚类分析出车站深基坑施工安全等级; 4)以郑州地铁1号线紫荆山车站为例,认为紫荆山车站深基坑施工安全等级高,渗流破坏、坑内土体滑坡、支撑失稳、踢脚破坏是影响深基坑施工安全的主要风险指标,建议施工方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5.
基于模糊-集对分析模型的公路建设施工安全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忠广  李秀芳 《公路》2012,(5):243-247
针对影响公路建设施工现场安全的因素具有模糊、不确定性的特点,综合模糊综合分析方法与集对分析方法的优点,提出了基于模糊-集对分析的评价模型。根据公路施工的特点,构建了公路施工现场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评价指标的权重,计算了集对联系度,得出了参评公路施工现场安全状况发展趋势与不确定性排序。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同时考虑安全评价中信息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用于公路施工现场的安全评价能够得到较好的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16.
杨阳 《隧道建设》2020,40(Z1):75-81
为对深中通道水下隧道施工安全隐患进行评估,建立基于突变理论的水下隧道安全隐患评价模型。为降低主观因素影响,结合因子分析法改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对深中通道进行实例研究,结合专家意见梳理相关安全隐患指标17条,通过因子分析提炼出5个一级指标,分别为沉管管节浮运安装隐患、深基坑开挖隐患、沉管结构预制隐患、环境气候隐患及海上辅助施工隐患,构建具有递阶层次结构的安全隐患指标体系。通过突变级数法计算各指标对水下隧道施工安全的重要性程度并对结果排序,发现环境气候隐患、岛隧结合部施工隐患对深中通道隧道施工安全的影响性最大,结合施工环境提出对策建议。项目施工企业通过制定相应安全管控措施,有效预防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论道路交通安全文化的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道路交通安全文化建设是提升当代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水平的新途径。首先分析了道路交通安全文化的内涵,论述了道路交通安全文化建设的必要性,最后从战略、建设主体、建设渠道以及评价4个角度论述了道路交通安全文化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18.
陆瑜 《路基工程》2019,(6):218-222
针对隧道施工中瓦斯突出安全风险评估模糊性与随机性并存的特点,基于云模型理论,选取煤的坚固系数、煤层的厚度等8项主要影响因素构成评估指标体系,并将每项评估指标具体量化为4个风险等级,分别计算各评估指标隶属于不同风险等级的云模型数字特征值,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结合正向正态云发生器,计算综合确定度并确定施工安全风险等级。采用该评估模型对工程实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