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移动通信系统获取手机信令数据,根据重庆手机信令数据特点,提出了数据预处理、基站小区定位、出行链识别、分区统计及结果扩样方法,获取居住人口分布、通勤岗位分布、跨区人流OD(origin-destination)。此方法具有覆盖范围广、分析样本大、实施成本低、可长期连续监测的优势,可为城市规划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数据获取手段。在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深化工作中,基于重庆联通手机信令数据,分析重庆主城与区县及各区县之间的人流交换,定量地评价城市间联系度及城市区位优势,以此为基础开展客流需求预测,作为优化城镇体系结构、调整区域发展战略,规划布局铁路与公路网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在新的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运用互联网大数据掌握旅游人群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活动规律,对于城市空间结构布局、基础设施配套以及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等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手机信令数据获取游客出行数据,并从景区、线路、网络三个维度进行城市旅游客流空间分布特征分析.景区方面运用个体出行链数据分析游客在景区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旅游线路方面...  相似文献   

3.
空间运输联系能够反映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是分析区域之间相互作用的重要依据。基于高速公路交通流数据,文章构建了空间运输联系强度模型,对江苏省空间运输联系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各城市空间运输联系总强度差异明显并呈现出"南高北低"的特点;各城市趋向于区域经济中心城市取得首位联系;苏南地区空间运输联系的区域化特征显著。  相似文献   

4.
利用手机信令数据了解人口规模、职住分布、出行特征等指标,有助于城市空间规划与设施布局等的应用研究。原始手机信令数据需要经过一系列算法处理,才能提炼、分析相应指标。首先对手机信令数据的处理流程进行梳理,再介绍数据处理的关键算法及其参数确定方法,最后结合应用实践,对案例城市的人口岗位分布、居民出行特征及通勤特征开展分析,相关流程及方法可为类似项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长三角城市群的人口发展及空间格局关系到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和高质量发展,关系到国家整体城市群发展战略的实现。本文通过构建城市最优人口规模理论模型,利用2009—2020年数据,使用系统广义矩估计(GMM)方法计算长三角城市群首位城市——上海市的最优人口规模,并结合城市体系位序—规模法则中的齐普夫标准分布指数,测算了基于城市群人口空间格局优化目标的长三角城市群的其余城市人口规模。通过计算发现,长三角城市群超大城市人口规模过大,特大城市人口规模不足,大城市人口分布相对合理,中小城市人口规模过小。最后,本文依据上述发现得出了针对不同城市发展与人口调控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新兴数据源在人群空间活动分析中的实用性,以软件开发工具包(SDK)数据为基础,构建中观尺度下特定城市空间和特定人群的空间活动分析方法。以舟山市为例,从来源、路径、强度和分布四个方面衡量居民和游客各自的空间活动特征,对比分析两者活动的规律性和差异性。分析表明:居民空间活动始终集中分布在居住地附近且日变化和时变化小;游客活动则集中分布在道路、码头和景区,整体日变化和时变化较大。SDK数据源具有更加精确的定位以及更加丰富的用户属性信息,可以为特定人群出行时空优化和出行服务、公共设施定制化配置、应急管理对策等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7.
作者运用熵值反映系统差异程度的特点,提出客流分布熵的概念,并用以分析地区客流空间分布的均衡性;利用集中度、运输联系强度以及空间断裂点方法,分析空间运输联系的分布特征.以苏南地区为例,对分析方法和模型运用进行实证.结果表明:苏南地区城际客运空间联系具有双中心的特点,中心城市指向性较明显,且空间客流分布具有不均衡性.  相似文献   

8.
由于城市规模的差异,中小城市的出行需求与大城市存在较大区别,且由于区域发展进程的不同,中小城市内部也多呈现明显的片区差异。以浙江省长兴县中心城区居民出行调查数据为基础,在城区总体居民出行特征框架下,从出行次数、出行目的、出行距离、出行方式和出行时耗等方面分析各片区居民出行特征的差异,并以此挖掘片区的发展症结。最后以优化出行结构为目的,从用地规划、非机动交通环境营造、公共交通优化和小汽车管控等四个方面对中小城市的交通发展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9.
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上海市域职住空间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居民居住地与工作地的空间关系是城市空间布局的重要依据.基于手机信令数据,提出分区域的居民通勤距离和就业岗位通勤距离计算方法.通过对比验证了手机信令数据与居民出行调查数据的职住空间和距离分布特征较为吻合.重点分析上海市中心城区及周边地区的职住空间关系及通勤距离.提出职住通道平衡概念,并分析职住通道不平衡地区与轨道交通拥挤程度的关系,指出土地利用布局优化对职住通道平衡的重要性.通过分析不同新城的职住空间特征,探讨新城范围划定对统计分析的影响,总结了新城职住空间较为独立、居民内部就业率较高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基于手机信令数据获取城市交通出行和人口活动信息成为了一种常用手段.但在实际应用中,绝大部分的信令数据分析都是基于单个运营商的数据.由于无法确定不同运营商数据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也就无法保证基于单个运营商数据的计算结果能够满足城市交通分析的精度要求.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使用某城市 2个运营商 5个工作日的信令数据,分别计算了交通规划中常用的人口分布和交通出行信息.计算结果发现,在使用算法一致的前提下,2个运营商的人口和交通出行结果十分相似,特别是居民移动人口分布和出行 OD矩阵基本没有差距,相关系数在 0.9以上,且当时间和空间尺度发生变化时仍然保持较高的相似性.但是,从城市停留人口分布的计算结果来看,由于 2个运营商设置的位置更新周期的差异,导致计算的停留人口分布相关系数较低,在0.7左右.  相似文献   

11.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基于手机信令数据获取城市交通出行和人口活动信息成为了一种常用手段.但在实际应用中,绝大部分的信令数据分析都是基于单个运营商的数据.由于无法确定不同运营商数据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也就无法保证基于单个运营商数据的计算结果能够满足城市交通分析的精度要求.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使用某城市 2个运营商 5个工作日的信令数据,分别计算了交通规划中常用的人口分布和交通出行信息.计算结果发现,在使用算法一致的前提下,2个运营商的人口和交通出行结果十分相似,特别是居民移动人口分布和出行 OD矩阵基本没有差距,相关系数在 0.9以上,且当时间和空间尺度发生变化时仍然保持较高的相似性.但是,从城市停留人口分布的计算结果来看,由于 2个运营商设置的位置更新周期的差异,导致计算的停留人口分布相关系数较低,在0.7左右.  相似文献   

12.
手机数据在交通调查和交通规划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冉斌 《城市交通》2013,(1):72-81,32
手机作为一种理想的交通探测器,为居民出行信息分析提供了很好的技术选择。将手机数据映射至交通分析单元,并经信息预处理、匹配分析、交通模型分析处理、数据去噪、扩样等一系列海量数据运算处理,最终可获得居民出行特征数据。利用长期历史手机话单数据,可分析常住人口和就业人口分布、通勤出行特征、大区间OD、特定区域出行特征、流动人口出行特征等。手机信令数据能够较完整地识别手机用户的出行轨迹,可进一步应用于分析城市人口时空动态分布、特定区域客流集散、查核线断面或关键通道客流、轨道交通客流特征、出行时耗、出行距离、出行强度、道路交通状态等。根据天津手机话单数据应用案例及上海手机信令数据应用案例,验证了技术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中国城市飞速发展,城乡人口流动频繁,城市人口规模迅速膨胀,2014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依据城区常住人口规模提出中国城市划分标准:小城市的市区常住人口为50万以下,中等城市为50—100万,大城市为100—500万,特大城市为500—1000万,超大城市为1000万以上。《2016中国中小城市发展报告绿皮书》指出,截至2015年底,中小城市能直接影响和辐射的区域面积  相似文献   

14.
万涛  高煦明  刘杰  郭鹏  李科 《城市交通》2021,19(2):112-120
利用手机信令数据可在提取轨道交通出行链信息的基础上获得各车站的客流来源空间分布,并应用于交通规划中.首先,提出获取轨道交通出行链信息和车站客流来源分布的计算流程以及其中涉及的轨道交通基站检测、出行端点识别、轨道交通乘车信息提取等技术方法.其次,使用中国移动手机信令数据得到天津市轨道交通全网车站的客流来源空间分布.基于车站客流来源空间分布特征对车站进行分类,根据各类型车站的特点提出针对性的接驳改善策略.选取典型车站,对与其接驳的公共汽车线路进行走向与站点的优化设计.研究表明,不同轨道交通车站客流来源的空间分布形态具有差异性,利用手机信令数据可获取轨道交通车站客流来源的空间分布形态,为实现"一站一策"的精准接驳规划设计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为准确把握北京城市职住空间演变特征、理清轨道交通发展对就业可达性的影响,结合国际城市的发展路径,基于北京城市人口经济普查数据和交通调查数据,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空间分析手段和潜力模型,对北京城市空间发展特征和就业可达性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北京城市人口在中心城区聚集和向近郊区扩散发展的双动力态势正在形成,职住分离的程度继续加深,远距离通勤出行比例逐步提高;城市就业增长呈现出规模扩大与空间结构调整的双驱动模式,就业多中心格局已经确立,通勤交通流的空间分布呈现明显的区域化特征,就业中心对其相邻街道及居住组团具有明显的吸引力;轨道交通的网络化运行有效提升了城市整体的就业可达性,也促进了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化进程。  相似文献   

16.
广佛同城发展由来已久,是中国城市群中同城化程度最高的区域。简要分析广佛同城的交通基础设施发展演变历程,并基于模糊大数据(手机信令数据)和准确大数据(运行监测数据)对广佛通勤交通特征进行分析。结合手机信令数据对广州南站的客流组成及空间分布进行研究,对广州南站选址偏远问题进行解析。结果表明:广佛同城具有双向对等性的联系;地铁在同城化推进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拓展同城化活动范围;广州市机动车交通需求管理政策不够系统,非广佛车牌在通勤小汽车中比例超过40%,需要引起足够的关注;广州南站服务的客流中广州客流与佛山客流比为7:3,与对应的常住人口规模比例相当,初步实现了交通战略规划提出的共享理念。  相似文献   

17.
为了合理开展面向区域城市群的旅游交通协同规划,以江浙沪皖地区的18个主要旅游城市为例,基于入境旅游者的手机信令数据构建了城市间的旅游出行网络,并运用节点结构指标和网络结构指标对其进行评价,定量分析了入境旅游客流在城市间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上海、杭州和南京等城市在区域旅游交通规划中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连云港、徐州和盐城等城市需加强与核心城市之间构建高效的出行路径;城际间便捷的综合交通出行网络对于提升区域旅游的整体竞争力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手机信令数据不仅记录个体出行轨迹,也为分析城市活动空间分布特征提供了基础.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狄利克雷混合模型的城市活动特征聚类方法,以手机信令提取居民出行OD为基础,将每个基站的到发出行量作为表征该基站所处空间位置的活动特征,研究特征的聚类方法.引入狄利克雷分布作为先验分布,由中餐馆模型推定特征聚类数量.与其他聚类方法相比,该方法最大的优点在于无需事先指定聚类数量,避免了传统聚类方法的缺陷.将本文方法应用到三亚市城市活动特征聚类当中,结果能够有效地反应不同城市功能组团的活动特征.  相似文献   

19.
手机信令数据不仅记录个体出行轨迹,也为分析城市活动空间分布特征提供了基础.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狄利克雷混合模型的城市活动特征聚类方法,以手机信令提取居民出行OD为基础,将每个基站的到发出行量作为表征该基站所处空间位置的活动特征,研究特征的聚类方法.引入狄利克雷分布作为先验分布,由中餐馆模型推定特征聚类数量.与其他聚类方法相比,该方法最大的优点在于无需事先指定聚类数量,避免了传统聚类方法的缺陷.将本文方法应用到三亚市城市活动特征聚类当中,结果能够有效地反应不同城市功能组团的活动特征.  相似文献   

20.
针对大规模复杂三维城市场景三维可视化的数据调度效率不高、视觉一致性差等关键问题,提出了一种视觉感知驱动的复杂三维城市场景数据自适应组织管理与动态调度方法.该方法根据三维场景数据的空间分布特征,利用自适应四叉树对复杂三维城市场景进行不同层次粒度的划分,并自底向上遍历四叉树,为中间节点生成LOD(level of detail)和计算各个层级的几何误差,构建灵活的多粒度三维瓦片模型,最后根据屏幕误差评估建筑物模型的三维几何特征(形状、尺寸、高度)等视觉感知参数,约束不同细节层次模型的自适应调度.选择了柏林4个细节层次的三维城市模型数据,进行交互式三维漫游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基于视点相关HLOD(hierarchical LOD)动态调度,动态可视化的渲染帧率始终保持在40 f/s左右,达到了网络环境下复杂三维城市场景数据动态调度的高效性和三维可视化视觉一致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