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介绍3种高铁隧道公网无线覆盖方案。目前高铁隧道公网无线覆盖方案以地面覆盖为主,隧道内需要占用较多的铁路资源,存在工程同步建设、铁路资源占用、共建共享、维护等问题,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建议,供高铁隧道公网覆盖工程建设参考。  相似文献   

2.
针对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期间北京—张家口高速铁路(简称:京张高铁)的运营特征,为满足办赛/观赛方和高铁运营方的多元化运输需求,分析铁路新一代客票系统时期和铁路电子客票时期两阶段的铁路票务模式,以需求引领业务创新的方法,从多模态信息融合、多模态感知交互、多模态智能计算3个方面开展一系列票务关键技术研究,构建京张高铁多模态智能票务模式,形成售票、验票、检票及客服全行程国际化服务闭环,实现京张高铁售票服务国际化和智能化再提升,解决跨区域赛事场景下多元出行需求与高铁多模态票务的协同问题。  相似文献   

3.
网络流量特性与流量模型是网络规划设计、性能评价等的基础。文章致力于天地一体化网络业务分析与流量建模研究,在完成天地一体化网络高速铁路(简称:高铁)专网业务分析的基础上,抽象高铁专网流量类型、业务传输内容、报文到达间隔、报文长度等特征,构造高铁专网仿真流量数据集,分析其流量特性。针对高铁专网流量的自相似性、突发性及周期性,采用alpha-stable自相似模型进行高铁流量建模,通过Q-Q(Quantile-Quantile)图验证模型的可信度。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能有效刻画高铁专网的流量特性。文章的研究成果可为流量预测模型设计与仿真、网络资源合理分配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高铁工程建设质量直接影响运营安全,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高速铁路质量管理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完善的高铁质量数字化管理体系成为重要支撑。基于此,开展数字化高铁工程质量系统管理体系架构研究,对体系的整体、资源平台、基础平台、数字中台、业务应用、技术体系、管理体系的构建方式与内容开展深入思考,助力高铁工程高质量建设,为高铁工程质量管理模式数字化转型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针对传统单频段高速铁路TD-LTE专网组网方式中网络下载速率较低、用户感知较差的问题,提出一种采用F1+F2双频段组网方式建设高速铁路TD-LTE专网,并通过开启CA以及改进型PF资源分配算法提升下载速率、改善用户体验的方法,分析高速铁路TD-LTE专网覆盖的特点、需求及当前单频段组网方式下所面临的问题。对F1+F2双频段组网策略的特点及在高速铁路专网上进行优化的实施步骤进行介绍,对CA原理进行阐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型PF资源调度算法。通过实际应用验证,表明所提方法可以明显提升高速铁路专网用户的下载速率,改善客户的网络感知。  相似文献   

6.
我国高铁快运业务经过近十年的发展,以高铁快运柜为主要载运方式的小批量高铁快运业务已初见成效,快运柜车次覆盖面和利用率明显提高。在业务规模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如何以收益最大化为目标优化高铁快运柜运营网络,成为提升高铁快运柜运营效率的关键。在分析高铁快运柜运营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综合考虑高铁快运柜运费收入及办理站补强高铁快运设施固定成本,构建高铁快运柜运营网络布局模型,利用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提出高铁快运柜运营网络布局方案,为进一步扩大快运柜覆盖面、提高利用率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铁路智能化和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进一步推进铁路专用移动通信技术发展,并建立铁路5G技术体系成为必然趋势.介绍了国内外铁路通信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提出了面向智能高铁的5G应用场景和业务应用需求,分析了网络功能虚拟化、软件自定义网络、多接入边缘计算等5G网络侧关键技术.从业务需求出发,以创新自主、开放融合为原则,...  相似文献   

8.
保障列控信号传输网络安全是网管维护中心的首要工作.通过网络优化改造,提升郑西客专动车所传输网络的安全系数及系统的资源利用度,使其承载的高铁业务更加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9.
首先提出了基于5G-R的智能调度通信系统架构,分析各组成单元的主要功能;其次研究了5G-R QoS保障原理,分析QoS流的映射规则、QoS参数,并在此基础上,根据语音、视频、数据等业务对网络的不同需求,提出铁路调度通信业务的QoS特性;最后,以语音个呼为例,对调度通信业务QoS保障进行了研究,包括QoS流建立流程及业务数据保障机制,可在网络资源紧张的情况下,保障数据传输速率,实现业务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0.
当前城市轨道交通车-地通信采用的大区制覆盖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未来的通信需求,将新兴信息技术与城市轨道交通业务深度融合成为下一代城市轨道交通的研究趋势。文章从下一代城市轨道交通车-地通信系统的通信需求出发,基于无线自组织网络技术,研究满足城市轨道交通综合业务承载要求的无线自组织网络架构,针对城市轨道交通场景的特殊性以及通信业务的多样性,研究城市轨道交通无线自组网的拓扑控制、资源调度、路由协议以及容错机制等关键技术,为下一代城市轨道交通通信系统的发展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11.
盐通高铁与宁启铁路在海安、如皋地区存在多处交叉并线,交叉并线区段GSM-R覆盖方案已成为铁路通信系统的设计重点和难点。对盐通高铁与宁启铁路交叉并线区段的G S M-R覆盖方案进行研究,并从建设投资、运营维护、网络优化、频率规划等方面分析各个方案的优缺点,最终提出工程实施方案,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了工程案例。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们工作节奏的加快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传统的铁路已经不能适应旅客运输的需要。到2016年底,高铁运营里程已突破2万公里,居世界第一,占世界高铁总里程的60%以上。高铁与其他铁路共同构成的快速客运网已基本覆盖50万以上人口城市。高铁里程的不断扩大,高铁与民航、公路客运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研究高铁客运市场营销策略,对于促进铁路多元化经营、提高高铁产品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随着运输资源的不断优化以及客运市场竞争的加剧,客运营销的作用也将越来越重要。在机遇与挑战面前,提高自身服务以及进行适当的营销是我国高铁自身发展的正确途径。本文结合高铁客运市场营销工作实际,对我国高铁运输市场营销现状和营销环境进行分析,提出适合高铁营销策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Vo LTE测试对优化高速铁路(简称高铁) 4G网络性能与评估高铁舒适度具有重要意义。针对高铁4G高清语音Vo LTE测试中的GPS信号缺失问题,基于小区方位角和高铁地图,计算小区天线主瓣方向射线与高铁轨道曲线的交点,根据相邻基站的覆盖切换交点求出高铁沿线每个基站的覆盖范围;在该覆盖范围内,以铁路轨道离散化的经纬度点数与测试终端RSRP采样点数的比值作为插值周期,均匀插值等量、缺失的轨道经纬度信息,实现对测试终端的定位。通过对兰新高铁不同地形的现场测试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在GPS信号缺失情形下能够获取测试终端的位置信息且定位精度约8 m,满足了高铁Vo LTE测试数据分析对位置信息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智能建造技术在铁路建造领域广泛应用。为实现铁路建设过程中智能化、信息化管理,需要构建覆盖建设管理、施工、设计、咨询、监理等全域高速可达的铁路建造期通信网络。通过对铁路建造期通信需求进行分析,分两部分开展研究:因地制宜地选择通信承载网络方案;基于需求建设通信应用业务系统。同时为避免大量临时通信设备对维护管理带来挑战,研究通过云技术对应用业务系统进行融合,建设融合的通信应用云平台。  相似文献   

15.
杭长高速铁路(简称杭长高铁)引入南昌铁路枢纽,与在建的向莆铁路并行区段约20km,向莆铁路GSM-R无线组网方案为普通单网覆盖,杭长高铁GSM-R网络需承载CTCS-3级列控数据,采用交织单网覆盖方案。两条铁路的建设和设计单位不同,向莆铁路GSM—R工程实施先于杭长高铁,并行区段向莆铁路GSM-E无线覆盖方案未考虑杭长高铁GSM—R无线覆盖需求。为满足杭长高铁引入南昌铁路枢纽,应对杭长高铁与向莆铁路并行区段GSM-R无线覆盖方案统筹考虑,合理布置,充分利用向莆铁路GSM-R无线覆盖选址,根据技术需要补充基站设施,优化杭长高铁与向莆铁路并行区段GSM-R无线覆盖方案。  相似文献   

16.
1 GSM-R网络优化目标网络优化的目标是使GSM-R系统场强覆盖和通信服务质量( QoS)指标达到承载业务要求[1],并尽可能协调系统资源,使网络系统性能达到最佳.在此,结合沪杭高速铁路建设,阐述GSM-R系统网络优化与接口监测技术的关键问题,供集成和维护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照发展成熟的世界级城市群轨道交通经验,分析认为天津现状轨道交通发展存在网络规模不足、层次结构不合理;区域轨道骨架基本形成、重要廊道覆盖不足;市域轨道发展滞后、空间统筹能力不足;城区轨道建设缓慢、提升城市活力不足等问题。结合天津市作为区域中心城市的定位,提出打造"多网融合"的轨道交通体系,支撑区域产业链条完善及多中心、网络化城镇空间格局塑造的总体发展战略,并提出区域层面城际高铁直连互通、区域成网强化天津城镇核心枢纽地位;都市圈层面构建中心直达、枢纽互联的市域轨道,支撑双城、多廊、多节点的空间结构;中心主城通过核心加密、高效覆盖的地铁网络,提升城市活力,促进轨道与城市融合发展;滨海主城通过中心强化、规模适度的城区轨道,提高通达效率,促进产城融合发展等具体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8.
分析高铁智能安全保障技术需求,研究总体架构构建、关键技术预测等,在此基础上提出其技术发展路线。结合物联网新技术形成联网监控和信息综合应用全面感知系统,在防止自然灾害、周界侵限及线路周边环境影响等方面,建立完整的高铁外部环境智能安全监测技术体系;突破高铁自然灾害预警及报警信息的自动处置技术,提升高铁风、雨、雪等灾害报警的处置能力和智能化水平;利用高分辨遥感变化检测技术,周期性地监测高铁沿线周边环境安全状况;利用物联网新技术,形成联网监控及信息综合应用全面感知系统,通过多源信息输入,加强复合技防技术支持,构建人机智能交互,建立基于动车运行及基础设施和周边环境监测的"人防、物防、技防"全方位一体化高铁智能安全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9.
为适应我国铁路运输对通信业务需求量大、频率资源紧张等实际情况,在既有GSM-R系统中引入GPRS系统,这在全世界还没有成功经验可以借鉴.GPRS是基于GSM系统的无线分组交换技术.在GSM-R网络中应用GPRS系统,具有通信实时性好、数据量大,免维护等显著优点.为了满足铁路对GPRS系统的要求,必须对其进行优化,使GPRS满足铁路需要.对沪宁城际高铁GPRS业务实际运行情况进行分析,结合接口检测取得的数据,提出网络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高铁网的不断建设,高铁成为旅客出行的首选交通方式。为了满足广大旅客的通信需求,提高高铁的服务质量,在高铁沿线特别是在隧道内建设公众移动通信网络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从公众移动通信网络的系统制式和频率的选择,以及多个系统制式在高铁隧道中的覆盖和共用问题方面,对高速铁路公众移动通信网络的设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