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摘要:随着我国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城市道路规划建设注重机动车“排堵保畅”而忽略慢行系统尤其是人行空间打造的弊病日臻显现。本文从“以人为本”、“精细化设计”的角度阐述了完整街道的设计理念,并结合工程实例,进一步分析了道路、景观、建筑三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为引导城市街道的建设提供了有意义的原则和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2.
在面临迅速的城市化和极端天气这两大挑战的情况下,我国正采取一种新策略,将城市变成巨大的“海绵”,城市“海绵化”改造被提上建设日程,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海绵城市”建设正日益受到重视。海绵城市对于系统解决城市发展中的水问题,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参照国家海绵城市建设第一批试点城市萍乡市的建设经验,结合相关规范、标准和图集,因地制宜地进行了人行道的海绵化设计,可供后续低影响开发建设项目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中国城市建设进入精细化、集约化发展新阶段,城市更新将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增长点,而街道空间的更新改造是城市更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富有活力的街道生活是一个城市以人为本理念的重要体现。本文根据不同街道类型特点,探讨街道空间更新改造设计的思路、方法及措施,通过提升街道空间品质,满足城市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4.
刘坤  周玉田  尹海军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3,(9):104-108+111+16
传统城市道路改造多为“修补型”改造,集中在路口拓宽渠化、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完善、景观提升等以补全功能为主的措施,实施过程相互独立,缺乏统筹考虑,道路常态化施工影响大。为减少道路阶段性改造不彻底影响,提高市民出行体验,节约资源,现分析道路改造过程中存在问题,挖掘痛点难点,结合道路功能定位及路侧建设条件,从街道设计理念出发,采用精细化设计手法,以“绿色、高效、智慧、品质、活力”出行为目标,提出城市道路综合改造提升技术要点及技术措施,以期为类似项目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
人行道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以往的道路规划设计以机动车出行为主,对行人出行的需求考虑较少。为了改善现有人行道设计的不足和缺陷,应从设计细节入手,融入人性化设计理念来进行人行道的空间整体设计及平面过街设计,并采取稳静化措施来提升行人的步行体验, 增加城市街道活力。  相似文献   

6.
城市道路作为城市公共空间、道路人行道及建筑退界范围,共同承载了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生态廊道布局的需求,同时也是市民步行出行、便利生活、邻里交往的载体,与“基建、民生”等问题息息相关。雄东A社区作为居住为主导的宜居生活单元,鼓励城市建设用地不同程度、不同方式的混合利用, 引导土地利用集约高效,推进城市功能复合。创建“就近职住、 功能复合”的现代城市,在规划及设计中进行街道一体化设计。  相似文献   

7.
街道设计是城市交通管理的重要基础,对营造安全、有序、文明、畅通的道路交通环境意义重大。在当前我国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坚持人本化理念,秉持精细化思维,科学开展街道设计,加强行人和自行车交通安全,已成为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的重要课题。对此,本文对部分国家城市街道设计手册中关于"保障行人和自行车交通安全"的理念及措施进行了总结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上海市陆续推出街道设计、道路精细化管理、慢行交通规划设计等方面的导则,为道路向街道转型,由重视机动车通行向全面关注人的需求转变发挥了积极作用。在“新城发力”背景下,结合嘉定新城道路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和新城发展的要求,从全方式、全要素、全过程角度提出了新城道路精细化建设管理实施导则,为嘉定新城道路建设、整治工作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其他郊区新城道路治理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9.
环城西路作为同安主城区环线,是主城区重要的对外通道,是外来车辆进入同安区的门户,但现状环城西路存在如机动车路面、人行道砖局部破损、人行道无障碍坡道过陡等问题,从横断面设计、交叉口组织优化、多箱合一、口袋公园打造等方面进行详细改造设计,全方位、多角度地提升环城西路的街道品质和景观,力图将环城西路打造为富有地方特征和时代特色的优美城市风景线,生态宜居休闲地,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10.
在成都市提出公园城市街道一体化导则的指导思想后,街道的设计重心由“线的设计”向“面的设计”倾斜。本文以成都市天府新区兴泰街街道一体化设计为例,通过对比街道一体化设计前后两版设计成果,对道路各功能板块空间界限边缘的处理方式,以及景观专业在道路设计过程中的工作安排等问题进行探讨。为今后建设更加人性化的城市街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推进城市道路设计精细化转变,提升过街安全,近几年交叉口路缘石转角半径相应减小。为解决缘石转角半径减小引发的交叉口人行道空间大幅缩小问题,首先分析了决定交叉口人行道空间的三大因素,即通行空间、绿化空间与红灯等候空间。然后选取北京市典型交叉口,确定等候空间范围。最后考虑不同等级道路的红线切角大小,给出不同缘石转角半径情况下,人行道切角后退距离。得出结论:当缘石转角半径为5 m和8 m,人行道切角后退距离分别为5 m与3 m时,可以同时满足等候空间、通行空间及绿化空间要求。  相似文献   

12.
南京市在2006年街巷整治过程中,实施多孔隙彩色混凝土人行道面层的研制及试验路的铺筑。该文介绍此种新材料的试验配比、透水系数及施工技术要点。这种新材料以优良的路用性能,较好地解决了城市道路中人行道面层硬质铺装层与城市绿化之间的矛盾,是一种具有推广价值的环保型新材料。  相似文献   

13.
王磊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3):110-114,M0013,M0014
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城市道路的功能不断提升。道路侧提示设施和感知设备数量不断增多,随之带来了街头杆件林立等一系列问题。在城市精细化管理的背景下,推进道路杆件及相关设施的集约化建设以及规范化设置,构建和谐有序的城市道路空间,塑造城市景观风貌,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分析了上海市市区街区道路杆件现状,提出了实现多杆合一的综合杆等设备,并对设计以及具体实施作了相关介绍,为城区道路合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市政工程建设项目全面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已近10年时间,在海绵城市理念下的道路工程设计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针对城镇道路LID设施设计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分别从透水路面结构、道路几何设计、重要节点LID设施设计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与思考,并给出了建议和参考样图,可为后续的城镇道路海绵设施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提升城市环境及居民出行条件,该文提出了透水人行道的设计。旨在通过对透水人行道的分类、结构设计的分析和阐述,以及对透水人行道铺面的实际工程应用,为透水人行道的设计提供依据及参考,以满足生态型市政设施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十九大以后,中国经济进入了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高质量发展阶段已经到来,城市道路由增量为主转向以存量为主的时代,通过提升城市道路品质来实现城市环境的改善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从而达到由量到质的转变。街道理念的应运而生,为新时代城市道路品质提升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该文通过城市道路与街道基本含义对比,城市道路设计思路向街道理念在导向、边界、技术、功能、管理等五个方面的转变,城市道路在品质提升设计中如何运用街道的理念目标设计法、类型设计法、使用者群体需求设计法、空间组成要素设计法,详细分析论述了街道理念在城市道路品质提升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