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更好地开展复合地层盾构施工安全管理,研究该情境下盾构施工安全影响因素和安全事故致因机理。遵循文本挖掘范式,提炼基于"特征值字典"的文本挖掘方法,构建集成"频次-卡方优化"的文本挖掘算法,并基于此识别复合地层盾构施工安全的关键影响因素;选用ISM方法剖析关键影响因素的作用关系和多级结构,在此基础上研究复合地层情境下盾构施工安全事故致因机理;针对X项目开展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构建的文本挖掘方法识别出环境类、人员类和机械设备类等关键影响因素;设计完备程度、人员安全影响因素和机械设备安全影响因素是开展复合地层盾构施工安全管理的关键,而完善安全组织有利于保障上述因素处于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2.
2×96m斜拉桥跨铁路线的转体施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上跨京哈、津山铁路立交桥施工中,主跨2×96 m斜拉桥采用转体法施工,并取得了成功。在跨既有铁路线时转体法施工便于操作,优点明显。本文重点介绍跨线斜拉桥转体施工的转动系统,工艺流程,转体操作、定位等。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近年来地铁盾构施工安全事故逐渐增多,给国家、行业、企业和个人带来严重损失。为预防地铁盾构掘进施工安全事故,本文基于"人-机-环境"系统工程方法构建地铁盾构掘进安全影响因素分析框架,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案例分析和专家访谈等方法系统识别安全关键影响因素;应用DEMATEL-ISM方法剖析因素间影响关系,构建地铁盾构掘进安全事故致因模型;选用HF盾构区间开展案例研究,验证事故致因模型的适用性。研究结论:(1)地铁盾构掘进安全影响因素可系统识别为人员类、机械设备类和环境类等安全影响因素;(2)地铁盾构掘进安全事故致因过程可用5级安全事故致因模型解释,其中致险作业情境是安全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3)安全预案、安全检查和安全技术作业是现场安全管理的重点;(4)本文研究的安全事故致因模型可用于指导地铁盾构施工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的发展及桥梁施工水平的提高,连续梁转体施工在跨越既有铁路桥梁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如何降低和减小施工对既有线路的行车安全及设备运行造成的影响,是转体施工的核心。本文以新建郑万铁路(河南段)北汝河特大桥跨孟平铁路转体梁施工为背景,就转体的球铰设计与安装、正式转体前的试转、转体就位及精调、中跨合龙等关键技术进行了介绍和分析,特别针对中跨合龙段在面对空间受限、天窗点时间紧张等多种不利因素限制下施工技术进行研究和思考,对转体施工进一步完善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为以后同类桥梁的施工和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跨越既有高速铁路的桥梁越来越多。合理制定科学的施工技术方案是保证跨既有高速铁路桥梁施工安全的关键。本文系统地总结郑徐客专引入徐州东站应急工程上跨京沪高铁的连续梁施工经验,阐述了下部结构和上部结构施工安全控制要点。对于类似工程施工,应加强施工过程中既有高速铁路桩基、墩身沉降监控,保证吊车臂、泵管与接触网的安全距离,并制定合理的支架安装、连续梁施工和支架拆除方案,以确保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6.
我国电气化铁路建设史已经有50余年,电气化铁路在铁路网中的比重不断提高。随着国家能源结构的调整和铁路大规模建设的推进,许多上跨既有电气化铁路的施工不断出现,施工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现象,要求我们每一位铁路建设参建者都要认真思考,如何保证既有电气化铁路的行车安全是摆在我们每一位铁路建设参建者面前的一个新问题,笔者就自己参与的漯阜铁路引入阜阳北枢纽下行联络线小安庄特大桥上跨既有京九上行线架梁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矮塔斜拉桥作为一种中等跨度桥梁形式,采用平面转体施工方法,用在上跨限界较宽的既有铁路线上,是一种合适的选择。以某墩顶平面转体法施工的2×70 m矮塔斜拉桥为例,阐述该桥型应用在上跨既有铁路线的优点,以及按平面转体方法施工的设计过程。  相似文献   

8.
西苕溪左线特大桥63#~66#墩(72+128+72)m单线转体梁为大跨度窄截面结构,上跨既有宣杭铁路线,桥区广布软土且施工点与运行线最小距离仅为3.36 m,存在施工干扰大、转体结构复杂、施工工艺繁琐等问题。对此,从既有线路基础加固防护、箱梁工装改进、转体精确控制等多个方面进行研究,设计采用了钢便梁加注浆锚杆挂网喷混加固技术,创新优化了一种内模架及钢绞线辅助牵引头,总结形成一套大跨度窄截面转体梁转体控制技术,从而保证转体连续梁的安全高效快速施工,以期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客运专线铁路上跨繁忙既有铁路施工,受运营影响,工期紧,风险大,技术含量高。依托哈大铁路客运专线刘房子特大桥主孔(48+80+48)m连续箱梁转体25°上跨既有京哈铁路施工实例,对重47 000 kN的转体结构的球铰选型、动摩擦力矩、静摩擦力矩、牵引力、助推力、惯性制动距离等主要参数计算,球铰安装,平衡系统、牵引系统、助推系统的主要部件设置,临时锚固及锁定方式,试转体演练,转体工艺,安全施工组织等关键技术进行研究。该桥的施工技术,填补了东北地区客运专线桥梁跨既有线铁路转体法施工技术的空白。  相似文献   

10.
大跨度城市立交跨既有桥梁现浇支架施工及检测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京双桥门立交纬七路主线桥W10-W11跨为跨度46.7m的大跨径高墩现浇梁,新建桥梁跨越南京市交通主干道城东干道即龙蟠路既有桥梁。既有桥桥宽41.6m,交通流量大,给新桥的建设加大了难度。通过比较分析,施工中应用军用梁搭设门式支架;同时为减小支架挠度、减少材料用量,采用军用梁与碗扣式支架综合应用施工技术,利用既有桥梁搭设中间支墩,对既有结构进行受力分析及施工过程中实时检测既有桥的变形情况,为安全施工提供有效数据。着重介绍了大跨度桥梁跨越既有桥梁的支架及既有结构检测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11.
上跨铁路转体桥梁主墩大型基坑施工会引起周边土体的附加受力和变形,可能导致邻近铁路路基沉降破坏,危及行车安全。基于有限元软件MIDAS-GTS NX对某城市公路转体桥梁主墩基坑施工过程进行三维数值模拟,通过与现场实测数据的对比,验证数值模型及计算结果的可靠性。研究表明,基坑施工引起周边土体的变形随其与基坑边缘距离的增加呈现抛物线变化;主墩工程桩设置对基坑底部隆起位移有显著抑制作用,设置工程桩工况下,坑底最大隆起位移较无工程桩工况降低91.3%;工程桩整体发生向上位移,由基坑中心向边缘方向上桩基竖向位移量呈递减趋势,基坑中心桩竖向最大位移为4.2 mm,基坑边缘桩最大位移为0.35 mm;桩身整体承受拉应力,随着埋深增大拉应力逐渐增大,桩顶处承受拉力约为桩底的1/12。最后,依据数值模拟分析结果,对上跨铁路转体桥梁主墩位置、选型及结构设计提供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衡茶吉铁路(衡阳—茶陵—吉安)正线在DK211+000—DK212+100与武广高速铁路并行。利用FLAC 3D建立了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了衡茶吉铁路竹山屋中桥桥梁桩基础开挖的施工过程,分析了新建铁路桥梁桩基础开挖对桩围土体和既有武广高速铁路竹山屋特大桥基础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建铁路桥梁桩基础开挖过程中地表土体的水平位移小于15 mm,竖向位移小于7 mm;桩基础开挖深度与周围土体的变形成反比,在桩基础上部影响范围约为桩径的3~5倍,中下部约为桩径的1~2倍;新建铁路桥梁桩基础开挖对既有武广高速铁路竹山屋特大桥桥梁变形影响较小,其水平和竖向几何偏差远小于规范限值,基本不影响既有桥梁的安全。  相似文献   

13.
桥梁在转体施工过程中通常要封闭其所跨越的铁路或公路,因而对交通特别是城市交通造成较大影响。本文以秦皇岛市西部快速路工程跨越京哈铁路转体施工桥梁为依托,利用加速度传感器测试了不同类型列车通过时球铰附近的地基振动情况,并运用有限元软件Midas对测得的加速度时程曲线进行了分析,评估了列车诱发的振动对转体桥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列车诱发的振动不会对该转体施工桥梁的稳定性产生很大的影响;梁体各点振动位移和加速度远小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值;梁体不会由于列车诱发的地面振动而晃动,更不会倾覆;桥梁在转体施工过程中可以不封闭所要跨越的铁路。其它类似桥梁可采用同样的分析方法评估列车诱发振动对转体施工桥梁稳定性的影响,从而决定是否封闭交通。  相似文献   

14.
以武咸城际铁路连续梁转体上跨武广高铁施工安全防护为实例,阐述了施工方案优化在规避施工风险中的突出作用,分析了施工面临的主要风险因素和对策措施,介绍了各防护类型及其防护对象、现场操作要点,指出了各种防护类型的利弊,有效地解决了连续梁上跨高铁线路施工防护难题。  相似文献   

15.
铁路行车事故是人的不安全行为、机车车辆与线路的不安全状态、管理缺陷和行车过程的危险因素被偶然事件触发所造成的结果。本文建立了铁路运输作业安全模型,分析了系统中人、车、线、法、信、环等因素,研究事故致因对行车作业安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基于桩基与土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分析可知,土体变形传递到既有桩基必然会引起桩基内力和位移的改变。以北京地铁7号线双线隧道近距离穿越双井桥工程为例,采用FLAC3D三维数值模拟分析地铁双线隧道在开挖和支护过程中,邻近桩基内力与变形的变化规律,仿真结果分析表明桩基竖向沉降沿桩身变化不大,水平变形在隧道轴线位置达到最大;桩基轴力有明显的负摩阻增大区段,横向和纵向弯矩呈现S形变化规律;在隧道穿越桩基的过程中,桩基负摩阻力急剧增长会造成桩基承载力降低,施工中应采取适当的加固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减小转体施工桥梁合龙施工时对既有运营线路的干扰,同时解决传统钢壳法中加劲肋板对合龙段施工的影响,以首座采用墩中转体的大树村龙川江三线大桥为依托,在传统钢壳法的基础上进行优化研究,自行研制、设计了一套自闭合式合龙钢壳系统并应用于实践,最终达到了安全、优质、快速、有序合龙的目的。实践结果表明,自闭合式合龙钢壳系统能够满足施工要求,且使用效果良好,达到了优化施工的目的,可为类似桥梁合龙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介绍津秦铁路客运专线上跨津山铁路门式框架墩施工及防护方案,本工程在上跨既有电气化铁路施工时,由于净空等限制,无法搭设独立防护棚时,采用模板、防护棚一体化的移动式防护设计,对于类似跨线桥门式框架墩、桥梁等净空困难条件下工程施工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沪杭高速铁路监理I标管段内松江特大桥168号~169号墩跨既有沪昆铁路,为了在施工期间确保既有沪昆铁路的安全,也便于在今后工程中能将跨既有铁路施工安全风险进一步降低,结合相关安全技术规范和现场施工技术、监理措施等,从前期现场调查开始,到桩基、承台、墩身及梁部施工整个过程,开展跨既有铁路施工安全技术研究。通过进一步完善现场监理措施,加大监理力度,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为原则,很好地控制了现场施工安全,顺利地完成了跨既有沪昆铁路连续梁施工监理任务。在跨沪昆铁路连续梁施工过程中,监理在安全控制方面着重做好事前分析、过程控制、严格要求施工单位落实施工方案以及合理安排旁站等,使得施工过程安全全面受控。  相似文献   

20.
李峰帜 《铁道建筑技术》2022,(10):83-86+121
为保证大量抗撞能力不足的既有跨航道桥梁运行安全,需为既有跨航道桥梁设计、设置防船撞设施。既有跨航道桥梁与新建跨航道桥梁防撞设施设计流程有很大区别。本文以既有跨通航河流大桥防船撞设施设计及安装应用为例,介绍既有跨航道桥梁防撞设施设计组织、设计准备、人员配备、设计流程、加工制造、运输安装、维护保养等全流程工作过程,总结既有跨航道桥梁防撞设施设计及应用等各环节工作重点和关键点,以明确设计思路、提高设计效率,优化设计环节、完善运输安装方案,为今后类似既有跨航道桥梁防船撞设施设计及安装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