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世界范围内老年人口比重正在快速增长,这一群体的出行需求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老年人的自然衰老过程伴随着身心健康水平的下降,这些变化可能对其的出行产生重大影响,因此,老年人的出行行为相比年轻群体产生了较大变化。在中国,公交作为一种低成本、大运量的交通工具,成为老年人的主要出行方式之一,研究老年人公交出行的特征,有助于深入了解老年人公交出行需求。本文从老年人公交出行当前发展现状出发,围绕老年人公交出行特征、影响老年人公交出行的因素、老年人公交出行满意度、老年人公交出行引导策略等四个方面对老年人公交出行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指出现有研究的重点。老年人出行行为方面,公交IC卡数据和问卷调查数据被广泛应用于老年人出行目的、频率、时空特征等问题的统计分析,但对其出行机理的研究有限。影响老年人公交出行的因素主要集中于探究个人属性(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经济水平、家庭结构等)和环境因素(天气、地形、城市用地、服务设施、政策等)。在老年人公交出行满意度方面,由于身体机能下降的原因,老年人更加关注公交出行的舒适性、便捷性和安全性。老年人公交出行引导策略方面,众多城市通过出台相关政策法规、改善公交出...  相似文献   

2.
���������˳�����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北京2005年出行调查数据中部分老年人个体出行行为信息为对象,分析比较了老年人个体出行行为与19-60岁的对比群体在出行率、出行时间、出行距离、出发时间、出行方式及出行目的等方面的特征,分析了老年人出行行为随年龄变化的规律,比较了城八区与远郊区县老年人出行行为的差异,研究了老年人基于家的出行链的出行特征与出行行为属性。研究表明,61-65年龄段老年人出行特征与对比人群的19-60年龄段差异不大,老年人出行率略低于对比人群,出行方式以步行为主,机动化水平明显低于对比人群;老年人出行距离随年龄急剧下降,性别、有无配偶、家庭结构等因素对老年人出行选择行为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我国老年人口的公交出行对公交系统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上海市取消老年人免费乘车制度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该文基于普通地面公交,从我国老年人公交出行现状及问题,老年人公交出行特征研究以及老年人公交出行需求预测的研究三个方面,简单总结出目前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展望老年人公交出行行为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北京市现行的老年人公交免费政策在保障老年人日常出行的同时,诱发了老年人无谓出行、高峰出行、冒乘出行等问题. 针对不同出行目的、出行距离及出发时刻下老年人出行行为偏好,基于北京市第五次综合交通调查数据,构建多场景下老年人出行方式选择MNL (Multinominal Logit)模型,分析错峰优惠、阶梯式津贴等补贴政策对多方式分担率的影响,并从公共交通运能利用率、政府补贴和老年人公交支出等方面评价政策效果. 结果表明:相对现行政策,两种政策均可有效调节老年人出行行为,前者能够缓解政府财政补贴压力,但造成老年人公交支出的上升;后者侧重保护老年人群的社会福利,对行为的引导效果更显著,但仍需大量的财政补贴投入.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现行的老年人公交免费政策在保障老年人日常出行的同时,诱发了老年人无谓出行、高峰出行、冒乘出行等问题. 针对不同出行目的、出行距离及出发时刻下老年人出行行为偏好,基于北京市第五次综合交通调查数据,构建多场景下老年人出行方式选择MNL (Multinominal Logit)模型,分析错峰优惠、阶梯式津贴等补贴政策对多方式分担率的影响,并从公共交通运能利用率、政府补贴和老年人公交支出等方面评价政策效果. 结果表明:相对现行政策,两种政策均可有效调节老年人出行行为,前者能够缓解政府财政补贴压力,但造成老年人公交支出的上升;后者侧重保护老年人群的社会福利,对行为的引导效果更显著,但仍需大量的财政补贴投入.  相似文献   

6.
北京市老年人出行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当今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为了解老年人的生活及出行状况、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对北京市60岁以上部分老年人进行出行调查。调查包括一日出行情况、个人家庭基本属性、主要日常活动、出行意愿四项内容。通过调查分析得出北京市老年人的总体出行特征和不同属性的老年人出行特征,老年人主要日常活动的活动频率、空间分布、时间分布特征及主要出行方式,日常出行所面临的困难及改进老年人出行环境应关注的事项。  相似文献   

7.
为了应对老龄社会日益增长的老年人活动需求、解决城镇老年人居住环境问题,从老年人出行特征入手,对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布置提出建议。在上海市范围内选取具有代表性和可比性的6个居住区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了老年人非通勤活动的出行特征和公共服务设施布置对老年人出行的影响。老年人非通勤活动的频率高于其他人群,步行出行方式比例高达66%,老年人更倾向于进行短距离的出行。居民至公共服务设施的最短路径均值与老年人步行比例存在负相关性,当设施的平均最短路径均值超过600 m时,老年人步行比例将低于60%,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沿街分散布置和混合布置两种模式更符合老年人的出行特征。建议面向老年人的居住区采用沿街分散或沿街分散与成片集中混合的公共服务设施布置模式,各类设施的平均最短路径均值不超过600 m。  相似文献   

8.
利用比例风险模型,构建了老年人出行出发时刻选择模型,并利用北京市第三次全市居民出行调查数据,对模型进行了回归分析.回归结果表明:老年人个人和家庭属性、出行属性、采用的交通方式等12个特征变量对老年人出发时刻的选择有不同程度的影响;12.5%和24.1%的老年人选择在7:00以前和10:00以后出行;69.5%的老年人选择8:00之前出行进行休闲锻炼,以休闲健身为出行目的的老年人的出发时刻相对较早.  相似文献   

9.
������Ů�Գ�����Ϊ�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城市生活中,相对于同年龄层男性的对比群体,女性出行行为的各项统计指标具有显著差异。本文基于2005年北京市居民出行调查的样本数据,比较分析了女性的出行行为在出行率、出行时耗、出行目的及出行方式等方面的特征。进一步地,引入了出行链的概念,利用非集计理论和方法,构建了女性早通勤出行链选择行为模型,从源头上分析影响女性个体出行链选择行为的10个重要因素;并利用模型估计所得的参数计算事件发生比,量化了各个影响因素对女性出行链选择行为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女性老年人的出行率远低于男性老年人;女性在购物和社会生活等出行目的上的出行比例明显高于男性,且平均出行时耗受家庭结构因素的制约较为突出;女性出行采用的主要交通方式为步行,且远高于男性的相应值;年龄、是否持有驾照、家庭月收入、家庭交通工具拥有情况是影响女性出行链选择行为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0.
在城市快速老龄化的背景下,老年人出行行为特征成为城市规划、交通规划及服务管理等的研究热点。通过问卷调查与统计分析的方法对淄博市老年人的出行频率、出行目的、出行方式、出行时间等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淄博市老年人出行频率为1.78次/日,与北京、上海等城市相比略低;休闲娱乐和购物是老年人出行的最主要目的,分别占52.7%和20.3%,总体趋势与其他城市一致;从出行方式构成来看,淄博市老年人以步行、乘公交车和骑自行车或电动车为主,分别占41.2%、30.0%和25.7%;老年人在出行时间上偏爱上午7∶00~10∶00和下午13∶00~17∶00两个时段,且上午的出行高峰更明显;此外,年龄是影响老年人出行行为的主要基本属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呈现出出行频率下降、出行距离减小等显著特征。研究结果对适应老龄化社会的城市规划、交通规划与服务管理等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针对老年人出行环境中的出行服务和基础设施因素,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28个评价指标并计算权重,构建了基于物元分析的老年人出行环境评估模型.以实例评价了肥东县老年人的出行环境总体水平为良,并显示了8个指标存在不足,为交通部门在未来改善老年人出行环境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分析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下老年人的公交车出行行为,以2022年大连市老年人公交车出行为例,结合计划行为理论与出行习惯为理论框架,构建偏最小二乘法结构方程模型(partial least squares-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PLS-SEM),分析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出行习惯、出行意愿与出行行为间的作用关系。结果表明: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下,老年人的知觉行为控制对出行行为有显著的直接和间接影响,且在所有因素中影响作用最大,总效应为0.552;其余依次为出行意愿、出行习惯、态度和主观规范,主观规范对出行行为的影响作用最小,总效应为0.082;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下态度与知觉行为控制仍是出行习惯的前因。基于PLS-SEM的老年人公交车出行行为分析,反映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下各因素影响老年人公交车出行选择行为的内在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3.
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由于生理特性的衰退、心理特性的改变,导致其搭乘常规公交时的行为特性与需求都与一般中、低龄者不同.因此,对老年人搭乘常规公交出行的需求进行了五点量表式问卷调查,获得老年人搭乘常规公交时感受到的交通环境问题,在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信度检验和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建立简单的结构方程模型,模型经过拟合修正后,提取了影响显著的问题因子.最后分析老年人搭乘常规公交出行时的需求,并提出老龄化社会常规公交环境的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14.
研究老年人的出行方式选择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老年人出行行为,对提高老年人出行便捷性和可达性,构建老年人友好型社会和改善交通系统的公平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21年贵阳市居民出行调查数据,运用梯度提升决策树模型,研究老年人出行方式选择的决策机理,并深入挖掘公交站点辐射区内不同老年群体选择行为的异质性。结果表明:(1)出行特征是影响老年人出行方式选择最重要的因素,相对重要度达58.51%,其次是建成环境因素(35.49%),二者均远高于社会经济属性的相对重要性(6%)。(2)建成环境对老年人出行方式选择的非线性作用显著,其中老年人步行出行的距离阈值为3 km;老年人出行更多的是空间分散模式,而非以市中心为导向模式。因此,对老年人出行方式选择的干预在建成环境阈值范围内更加有效。(3)建成环境对老年人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不仅存在独立的非线性效应,不同的社会经济属性还会导致其存在群体差异。这些发现可为创建面向老年人友好的出行环境提供决策支撑。  相似文献   

15.
为深入了解不同类型老年人的出行需求及其活动模式特征,进而创造出适宜老年人活动出行的交通环境,以2011年昆明市居民出行调查为第一手资料,建立"与子孙同住的老年人家庭居民出行"数据库。基于活动理论,建立老年人日常家务活动出行影响机制的结构方程模型。结果表明:与其他成员相比,老年人的家务活动出行行为特征表现为短距离出行和步行居多,时长和频率均偏高,老年人的年龄和儿童对老年人家务活动出行存在显著影响,但性别因素并不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老年人承担家务活动的情况并不直接受到其他成员通勤活动的影响,成员的通勤活动是通过对自身家务活动的制约再间接影响老年人家务活动模式;而家庭成员与老年人间家务活动的替代效应在家务活动出行时间和家务活动频次上体现得更显著。  相似文献   

16.
为保障和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应用于城市交通规划的老年人活动和出行行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上海市宝山顾村和大华一村两个居住社区的退休老年人生活时间分配和出行行为调查数据,分析老年人在工作日和休息日的生活时间分配和出行行为。结果发现,老年人的主要生活活动为个人事务性活动、娱乐休憩和家务,活动范围较小,步行和搭乘公共交通是主要交通方式。建立老年人生活时间分配效用模型,总效用由个人事务、居家维持性活动、户外维持性活动、居家休闲活动和户外休闲活动的获得效用组成。模型揭示了各项效用的影响因素,不同区位、不同性别老年人的生活时间分配获得效用有明显差异,并发现户外出行对于老年人户外活动的效用获得具有明显正效应。  相似文献   

17.
正日前,交通运输部会同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铁路局、中国民航局、国家邮政局、中国残联、全国老龄办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善老年人残疾人出行服务的实施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构建交通运输无障碍出行服务体系,提升无障碍出行服务品质,使老年人、残疾人出行满意度和获得感不断增强。《指导意见》明确,到2020年,交通运输无障碍出行服务体系基本形成,无障碍出行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8.
为准确评估老年人公交就医出行的实际可达性,本文基于老年卡数据构建公交出行链,提出基于公交出行链的老年人就医活动推断方法,获取老年人的实际就医出行需求和出行时间。引入公交实时到站数据以反映公交实际运营水平对就医可达性的影响,构建面向出行全过程的实际出行成本矩阵,包括等候时间、乘车时间、换乘时间。考虑不同医院服务供给能力差异构建综合服务能力指标,引入分级服务半径和高斯距离衰减函数,提出基于改进两步移动搜索法的老年人公交就医可达性计算方法。以北京市六环内区域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老年人公交就医可达性整体呈现由中心向外围递减的趋势,在城市外围区域其分布也存在空间异质性,五环路外的东部和西部区域可达性较好,而北部、东北部区域的可达性相对较差;各区域高峰时段的平均可达性均明显低于平峰时段的平均可达性。本文可为提升老年人就医出行可达性和公交系统适老化水平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9.
我国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公安部于2020年发布取消小型汽车驾驶证申请70周岁上限,老年人群的驾车出行行为备受关注。提出结构方程模型与贝叶斯网络的综合分析方法:以结构方程模型验证老年人转向驾车出行意向的社会认知理论因素,结合机器学习领域的贝叶斯网络计算输出关键决定因素并量化因素间的关系强度。研究结果表明:约16%的老年人有高水平的驾车出行转移意向;态度、主观规范与自我效能感对驾车出行转移意向产生的影响力最大;当老年人的自我效能感和态度由低状态变为高状态时,转移意向的高状态发生概率呈现约185%和265%的增长幅度。这有助于了解老年人的驾车心理需求,为预测未来高龄驾驶群体规模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0.
针对既有研究多关注于公交站点和交通枢纽等相关交通基础设施的空间布局,亦或是地形和气候等自然环境因素,而较少从建成环境支持系统的整合性框架视角辨析其对老年人公交出行便捷性的影响,本文通过构建建成环境与老年人公交出行便捷性的多阶层线性模型,甄别影响老年人公交出行便捷性的关键性个体与建成环境要素。研究发现:年龄增长对老年人公交出行便捷性的制约明显,受教育程度和居住年限可以缓解因生理性衰弱导致的老年人交通环境适应能力不足,男性老年人较女性老年人公交出行便捷性感知更强,而空巢与否无显著相关性。连通路径层面的交叉口密度、路网密度、NDVI(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及公共服务设施密度是影响老年人公交出行便捷性的关键性建成环境要素,其中,交叉口密度会加剧年龄和居住年限属性对老年人公交出行便捷性的限制,而路网密度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公共服务设施对男性老年人群体更具影响,受教育程度越高的老年人群体则表现出对连通路径NDVI的更高品质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