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异形拱人行桥受力具有自身的特性,以贵阳市图书馆人行桥为工程实例,介绍了该桥的结构设计,采用midas Civil软件建立空间有限元模型,对其结构进行静力、动力及稳定性分析,并总结该类异形拱人行桥的受力特点,以为类似异形拱桥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行人荷载是人行桥的激振源,当人行桥梁振动的位移、速度、加速度过大时,行人会因为极度不舒适而停下脚步或离开,因此人行桥的动力设计主要考虑的是结构的正常使用性能,其中,峰值加速度是衡量舒适度的重要参数.介绍了人行桥振动的基本原理以及反应谱方法的研究现状,引入具有一定保证率的概率性响应谱,并将其应用于工程实例,计算其峰值加速度,进而进行舒适度对比评价,为城市人行桥的设计计算提供了一种简单方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综合对比了国内外规范对于人行桥通行舒适度的规定,并以某城市云道工程人行桥为研究背景,利用大型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Civil建立背景工程的有限元模型,计算了其在人群荷载激励下的加速度响应,最后参考德国人行桥设计规范中的舒适度评价方法对该人行桥进行舒适度评价,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大跨度人行桥,无论采用何种结构形式,其结构基频均难以保证在步行力的影响频率范围以上.该文结合主跨100 m钢桁架人行桥,介绍大跨度人行桥的动力特性分析,确定各阶模态的频率和振型,舒适度指标的确定和步行激励荷载的选取,采用TMD对大跨度人行桥进行减振分析.  相似文献   

5.
反向芬克式桁架结构作为近年来新兴的桥梁结构形式,具有简洁和造型美观等优点,已在国外多座人行桥中得到应用。鉴于人行桥结构轻柔等原因,该类型人行桥的风效应问题成为设计关注的重点之一,但国内相关研究较少。现依托主跨150 m的反向芬克式行架人行桥工程实际,开展了系统的抗风性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参照我国《公路桥梁抗风设计规范(JTG/T3360-01-2018)》,该桥的颤振稳定性、静风稳定性等都满足要求;在均匀流场的0°和+3°风攻角下,涡激共振峰值振幅超过规范允许值,在5%紊流度、将结构阻尼比从0.3%增加到1%之后,涡激共振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并满足规范要求;进一步分析表明,增加结构阻尼比,将是更为有效的抑制该桥主梁涡激共振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刚构桥是桥梁设计中较为成熟、应用比较广泛的桥型,但一般情况下,大跨度刚构桥以车行桥为主,很少对人行工况下的舒适度进行验算。目前在城市建设中的大跨度人行桥大多采用钢结构或组合结构桥梁,但是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现浇结构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以单跨50 m刚构桥为例,介绍了单跨大跨度现浇刚构人行桥的舒适度验算方法,为类似工程提供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促进国内同行对人行桥美观的重视,激发设计灵感,创建出更多适合当地、造型美观的人行桥,结合国内、外一些设计独特的人行桥案例,分析人行桥的5种美,即融合于环境的和谐美、结构造型突出展示其地标性的美、展示地域历史文化特色的美、利用高新技术展示现代科技的美以及人文关怀中表达的人性美.以国内某人行桥方案设计为例,探讨人行桥设计阶段如何实现美观.  相似文献   

8.
鉴于我国现行的人行桥规范较为陈旧,对人行桥动力特性要求过于苛刻,不利于大跨径、纤柔的人行桥动力设计,本文结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以及国外现行的人行桥设计指南,以深圳市燕罗人行桥工程为背景,对大跨径人行桥的振动控制设计方法进行研究并实践。实践结果显示,调谐质量阻尼器(下文称TMD)的布置,可以有效降低大跨度人行桥人致振动响应,提高行人舒适度。  相似文献   

9.
人行桥的造型设计与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行桥作为城市重要的人造景观,应力求造型美观、结构新颖、形式多样。结合国内外人行桥的最新发展,从桥梁美学和结构设计的角度出发,阐述了人行桥造型设计的基本原则,重点介绍和探讨了各类结构形式人行桥的特点和应用,希望能激发工程师们的灵感,创建出更多结构合理、造型美观的人行桥。  相似文献   

10.
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从控制因素、景观和施工便捷和环保等因素考虑,经过分析确定人行桥上部采用钢箱梁结构。拟定人行桥结构尺寸,研究钢箱梁结构受力情况,根据有限元分析技术,用Midas软件建立钢箱梁人行桥结构模型,并对受力过程进行数值仿真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得出主平面内钢箱梁的上下缘应力均满足规范要求,恒载产生的效应占总荷载的比例较大。由于该桥边跨与中跨比较小,为避免桥台出现负反力,需对边跨的箱室填充铁砂混凝土压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