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针对长期以来街道建设与管理以提升机动车通行效率为主导,对人的需求重视不够等问题,对厦门市同安老城区现状街道进行了分析.首先分析指出了现状街道人行空间过窄、街道空间缺乏整体统筹、空间界面消极等问题,并对老城区的街道进行归纳分类,梳理出7种街道类型.最后,分别对每种街道类型的设计原则和设计策略进行阐述,给出每种街道类型的设计指引,并结合具体街道案例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2.
街道作为城市公共生活的重要空间载体,应由传统的工程技术向空间艺术、整体风貌、人性化等方面延伸。结合山城街道的设计实践,从步行交通、公共空间、城市风貌和可持续发展的改造效果、实践难点等方面进行阐述,对促进为人为核心的街道设计提出思考。  相似文献   

3.
启动区街道原承担城市生活中多种的功能及任务。现代城市生活空间的街道已被机动车所需的活动及停车空间所取代。城市需要重新树立多功能生活空间,建立及加固街道周边的社区特征,通过树立全民街道的指导原则、满足各阶层使用者对城市功能的需求,形成的道路网络当中人性化的一部分,自成一格、各具特色,生活空间素质的提升将直接反应予生活素质的提升、并同时提高公共空间的使用率。  相似文献   

4.
首先,回顾与反思了我国近三十年城镇建设中出现的大拆大建、千城一面、地域特色消失等问题,并从意识层面和技术层面进行了剖析;其次,从国家层面,根据中央城市建设工作会议精神,阐述了新发展理念下城市的发展方式;最后,就如何将城市道路设计成为城市街道、如何把城市道路打造成为人性化的公共空间,以促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提出了思考。  相似文献   

5.
城市更新是新时期提升人居环境品质、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新型街道设计理念开始在中国受到关注。以特色街巷青岛路为例,分析了项目的建设背景,结合街道现状,剖析了街道的特点和典型问题。从历史文化保护、公共空间提质、基础设施优化等角度,介绍了历史风貌区特色街道改造经验,并提出了关于历史风貌区街道更新的展望。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中国城市建设进入精细化、集约化发展新阶段,城市更新将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增长点,而街道空间的更新改造是城市更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富有活力的街道生活是一个城市以人为本理念的重要体现。本文根据不同街道类型特点,探讨街道空间更新改造设计的思路、方法及措施,通过提升街道空间品质,满足城市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公众对街道空间品质的要求在不断增加。以往片面注重机动车通行的道路已经难以满足居民对街道生活和社区归属感的向往,迫切需要推动道路从“以车为本”向“以人为本”转变。本文以长沙市解放路空间品质提升项目为例,结合长沙市民出行需求的变化,从认知理念的升级入手,系统性的分析了街道品质提升的整体思路,并以问题为导向、目标做引领提出品质提升的策略和措施。指出街道应增强其复合功能,形成安全有序、绿色低碳、活力特色的完整环境空间。  相似文献   

8.
以上海市田林路商业街(苍梧路—桂林路路段)为例,依靠城市意向、PSPL、实地访谈调研等活性研究方法,以人的感知与需求为导向对城市商业街区质量进行客观评价,有效了解和掌握人在商业街道空间中的行为特点,为慢行交通优化、城市公共空间品质的提升和改善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绿道是一种具有生态、娱乐、文化、审美等多种功能,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线性开敞公共活动空间网络。结合城市发展目标,研究了两江新区绿道的功能定位,并根据自然特征的不同,以及生态本底、核心节点、开敞空间、道路条件等多因素叠加,形成了两江新区八纵十横的绿道网络布局方案。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们对绿色、健康、品质生活的向往,在街道改造中对步行、自行车和街道环境越来越关注。本文以宜昌市云集路改造为工程依托,通过对街道环境的梳理,提出项目的改造思路。结合不同区段的建设条件,分段优化道路断面布置。针对沿线的景观风貌,打造一条特色的景观街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