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顾明恩  邓卓  唐祖德  陈语  杨永红 《公路》2020,(9):226-231
为满足城市道路的交通和生活功能需求,需对现有街道全要素指标的完整性进行评价。由于完整街道要素之间复杂、相互的关联性少,采用AHP法选取人、车、路和环境多维度的43个评价指标要素集,建立以完整街道理念为基础的全要素指标体系,完成完整街道中指标的权重计算,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层级结构从要素层逐级计算评价矩阵,并根据最大隶属原则对城市街道整体完整性、街道的交通功能及服务水平进行系统定量评价。选取广州市3条城市街道进行实例分析,评价现有街道的设计与品质升级改造效果。研究成果对于完善城市街道设计理论、建设与维护,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以成都市公园城市街道一体化建设试点项目——杉板桥路(二环-中环)改造项目为工程背景,阐述了传统市政管线改造设计要点和公园城市街道一体化理念下市政管线改造设计要点。介绍了公园城市街道一体化设计理念在该项目中的应用实践。对改造项目进行了管线现状及需求分析和管线建设边界条件分析,详细介绍了市政管线改造采用缆线管廊、综合排管的创新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地下综合管廊在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优势,通过对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规划的思路与具体方法研究,得出: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规划就是在分析建设综合管廊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上,合理确定综合管廊规划的目标、规模、系统布局、横断面、三维控制线、重要节点控制以及配套附属设施等。  相似文献   

4.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是新型城市市政管理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它对现代化城市环境、减少城市道路重复开挖,起到良好的示范和推动作用。以湖南省某市综合管廊建设规划及方案设计为实例,介绍了综合管廊在城市市政工程建设规划中的总体思路,并详细阐述了综合管廊的建设方案,为综合管廊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5.
肖昌仁  张华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2):195-199,M0021
为了更好地适应城市快速发展的需求,城市配套管网建设进程日益加快,传统的管线埋设方式给施工及后期维护造成了极大的困难,也给城市居民生活带来许多不便。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作为城市基础建设的一个重要部分,能有效解决地下管线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对城市的规划与发展至关重要。中等城市,城市规模较小,经济水平受限,应合理地选择综合管廊建设规模,处理好社会经济与城市发展需求间矛盾。结合湖北省潜江市兴盛路综合管廊工程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管廊建设过程中的一些关键性技术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综合管廊作为充分利用城市地下空间的新兴基础设施,正在中国推广建设。以鹤山市11号街道综合管廊工程设计为例,阐述了综合管廊地基处理的方案比选。结果表明:松木桩复合地基具有施工简便、经济效益明显等特点,但其有关的计算理论尚未完善,为此,在详细分析松木桩处理软土地基的设计方案后,基于复合地基的计算理论,提出简化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7.
着重研究后普查阶段如何高效地发挥地下管线信息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中的作用,辅助规划编制和规划管理。在城市管线普查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地下综合管网应用模型及数据分层组织,研究地下综合管网辅助规划编制的关键技术和数据更新思路,为城市地下管线综合规划编制提供数据统计分析和各类管网分布,从而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政府决策提供更好的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中国城市建设进入精细化、集约化发展新阶段,城市更新将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增长点,而街道空间的更新改造是城市更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富有活力的街道生活是一个城市以人为本理念的重要体现。本文根据不同街道类型特点,探讨街道空间更新改造设计的思路、方法及措施,通过提升街道空间品质,满足城市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9.
根据在上海市松江农田水利试验站开展的人工模拟降雨条件径流系数试验研究的数据成果,开展城市综合径流系数特性研究,得到了在不同降雨强度、雨型作用下,城市综合径流系数在动态平衡前、中的特性,研究成果可供海绵城市建设参考。  相似文献   

10.
安泽宇  郭旺 《隧道建设》2019,39(1):130-138
为推动轨道交通和综合管廊的协同发展,系统解决马路拉链、交通拥堵等城市发展问题,合理利用有限的城市土地资源,从必要性和可行性方面对轨道交通和综合管廊协同建设进行研究探讨,并给出具体的实施方案。结果表明: 1)轨道交通和综合管廊协同建设可实现城市空间的合理布局和优化配置,节约用地和成本,提高决策效率; 2)轨道交通和综合管廊的规划区域、技术要求和建设工法等较为一致,协同建设的可行性较高; 3)有关各方需建立完善的沟通管理机制,统筹协调多种要素,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和总承包单位的综合协调作用; 4)应根据综合管廊与轨道交通区间隧道、车站及附属建筑的埋深、场地条件、实施难度、建设成本和时间要求等,合理确定两者的相对位置和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