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合理确定高速公路服务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提出了海绵型高速公路服务区的概念,并以重庆围龙服务区为案例,通过SWMM模型对不同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下服务区的雨洪控制效果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1)在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70%~80%时,LID模式开发的服务区径流系数较大且仍存在溢流的情况;2)在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50%~60%时,能有效控制服务区雨水径流情况,基本满足海绵城市控制要求。建议将海绵型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定位为50%~60%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2.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中提出的海绵城市建设核心指标之一就是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指南》中依据我国1983~2012年降雨资料,推求出我国31个重要城市的基础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对应设计降雨量,但在实际设计工作中,项目所在可能既无海绵城市规划,也不在《指南》附录B的表中。为满足海绵城市建设及海绵城市设计工作需求,在资阳市附近某实际工程实践中,利用1984~2014年间日值降雨量数据,通过Excel软件推求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与设计降雨量关系。介绍了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对应设计降雨量一般推求方法,同时也为资阳市及其周边地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3.
以上海临港海绵试点区内某城市道路为设计研究对象,基于海绵城市理念,通过源头消减、中途转输、末端调蓄多种手段,采用雨水花园+旱溪、透水铺装、调蓄模块、人工湿地等低影响开发措施,对道路进行了改造。工程建成后,通过监测设备校核,改造道路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径流污染控制率满足海绵城市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针对基于容积法的海绵城市道路设计中两处不够完善的计算过程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对计算过程进行了优化和补充。改进后的容积法能够考虑:1)海绵城市设施下垫面对雨量径流系数的影响;和2)海绵城市设施服务范围对实际调蓄容积的影响。随后,本研究以某一城市主干路为案例,采用容积法及改进容积法分别对其进行了海绵城市调蓄容积的计算,结果显示:针对同一场地,通过改进容积法计算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小于常规容积法,常规容积法计算结果偏不安全。同时,改进容积法的计算通过强调分散式布置海绵城市设施,鼓励增大服务面积继而增大调蓄容积,从而提高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与海绵城市强调分散式源头控制的理论更加一致。  相似文献   

5.
针对海绵城市建设区域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总体目标以及具体项目控制目标的可达性论证不充分的问题。在详细分析用地特征信息的基础上,采用数学模型进行多轮模拟试算,构建了基于海绵城市建设区域总体目标和项目管控目标“双目标达标分析”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指标分解方法,具体步骤为合理确定区域总体目标、梳理用地建设特征体系、初步构建海绵指标体系、海绵项目指引指标试算、确定海绵指标分解体系。以河北沧州为例,构建了符合国家要求和区域特征的沧州市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指标分解体系,以供全国其他海绵规划编制中指标分解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将"海绵城市"设计理念融入到污水泵站设计之中。以某污水泵站工程为实例,通过低影响开发设施——下凹式绿地、透水铺装的设置,满足工程对年径流量控制率及年径流污染控制率目标的要求,为污水泵站等类似工程项目运用"海绵城市"设计理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针对中国南方滨海地区降雨强度大、历时短且受潮汐顶托影响的特点,对适用于滨海地区海绵城市的LID(Low Impact Development,低影响开发)设施组合以及布设规模展开研究。通过建立研究区域SWMM(Storm Water Management Model,暴雨洪水管理模型),设计4种LID设施组合,模拟分析不同LID组合的径流控制效果以及潮汐作用下的管网负荷情况,并确定综合效果最佳的LID组合;以成本、径流总量控制率为优化目标建立多目标优化模型,运用NSGA-Ⅱ算法对LID设施布设规模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组合1在径流总量削减和缓解潮汐作用下的管网压力方面表现最优,在降雨重现期为2年和5年时,组合1在峰值流量削减和延缓峰现时间方面略次于其他组合,但在重现期10年降雨下反而更优;通过多目标优化方法得到了规模优化后的LID布设方案,该方案在满足控制目标的前提下相较于原方案节省了29.06%的建设成本。经过研究分析,得到适用于滨海地区且成本更低的LID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8.
根据厦门市年径流总量控制标准,结合新阳大道项目本身的综合特点,因地制宜的对不同设计路段进行了海绵城市改造,并对植草沟、雨水花园、LID树池等不同模块的设计方案进行了描述。为满足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对于年径流总量控制以及水质要求,该项目以70%(26.8 mm)作为经流雨水控制率,并以此设计标准对该项目雨水调蓄能力进行了计算。  相似文献   

9.
初期雨水径流污染控制率是城市雨水综合控制的关键环节,也是《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一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规划设计》的关键控制指标.城镇径流存在明显的初期冲刷作用,但由于降雨冲刷过程的随机性和复杂性,确定不同条件下的初期径流弃流量至今仍是个难题.以河北雄安新区安州特色小城镇安置区市政配套基础设施项目为例,以安州特色小城镇初期雨水截留管网为研究对象,总结了国内研究成果:调蓄容积法、暴雨强度法、SWMM模型分析法,并通过对这三种方法计算的初期雨水弃流量结果进行比对互校,最终确定本地区的初期雨水弃流量.以此进一步研究初期雨水弃流量、径流污染物浓度变化、径流污染物去除率之间的关系,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0.
海绵城市在我国是一种新型的城市建设理念,主要解决城市径流雨水“质”和“量”的问题。芜湖市作为全国第二批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在城市建设项目中均要求落实海绵城市理念。以芜湖市3条不同类型城市道路为研究对象,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条件,从雨水径流污染及径流总量控制两方面着手,通过道路横断面坡向优化,并提出环保雨水口、透水铺装、盖板排水沟、生态树池(带)及生物滞留设施等渗透、滞蓄和净化雨水的技术优化措施,实现道路年径流污染控制率及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等目标,能有效减少雨水径流污染问题以及缓解城市排水压力,可为相关城市道路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