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代伟  李贺勇 《隧道建设》2009,29(6):689-693
以新大巴山隧道溶洞处理为例,根据溶洞的发育特点,简要介绍岩溶的处理方案及桩基加固的施工工艺,从大管棚超前支护,小导管径向注浆,钢管桩及旋喷桩处理等几个方面对大型充填型溶洞处理技术进行探讨,希望能给类似工程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王才业 《路基工程》2013,(5):185-190
以贵广高铁上寨隧道岩溶工程地质特征及隧道结构加强措施为例,对采用大管棚支护穿越坍方地段、堆积物充填大型溶洞段等软弱破碎围岩施工方法和旋喷桩对岩溶发育地段隧道底部进行加固处理的施工技术进行介绍。由于岩溶地质条件的复杂性,施工过程中进行超前地质预报并根据围岩地质条件进行动态设计,可有效降低施工安全风险及隧道结构安全风险;大管棚结合小导管注浆超前支护是穿越坍方地段、堆积物充填大型溶洞段的有效手段;且隧道底部较大较深溶洞采用旋喷柱加固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超长大管棚超前加固技术在地铁工程建设中的应用,保证隧道结构的稳定安全,以西安地铁某车站施工为工程背景,介绍了隧道超长大管棚的施工工艺,运用各种现场监测手段以及数值模拟方法进行了研究和分析,验证超前大管棚加固技术在黄土地区的可靠性。结果表明:超长大管棚能够有效地控制隧道的地表沉降,隧道在管棚加固开挖完成后最大沉降为-4.30mm,相比未加固工况减小了71.52%;超长大管棚钢管在隧道开挖面附近受到的弯矩最大,为0.75kN·m。研究证明了超长大管棚支护技术在黄土地区隧道工程中运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陈建国 《隧道建设》2019,39(Z1):377-384
高原高寒地区风积沙地层隧道具有失稳快、易坍塌、初期支护变形速率高,且受区域气候影响,施工进度慢、有效施工时间短等特点,为解决风积沙隧道开挖时漏沙、洞顶坍塌及支护完成后的变形控制问题,保证安全快速施工,依托格库铁路依吞布拉克1号隧道风积沙段工程,根据水文、地质及周边环境选择隧道内水平旋喷桩、地表竖直旋喷桩及地表注浆3种超前加固方案,从安全性、经济性、施工工期及技术难度等方面进行比选论证,确定采用地表竖直旋喷桩并有效实施。现场实施和监测结果表明: 在施工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地表竖直旋喷桩超前加固能有效防止漏沙及洞顶坍塌,保证隧道工作面的稳定,且能实现超前加固与开挖平行作业,达到安全、经济和快速施工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与国家对西部的大力开发,西部黄土地区大跨隧道逐渐增多,在黄土地区开挖隧道必须对具有特殊土质的黄土进行合理的处理,以保证所建工程的稳固。本文以典型的黄土地区隧道为依托,该隧道工程很好的应用了高压旋喷桩处理黄土地基,相对其他黄土地基的处理方法更为有效合理,本文通过对该隧道的黄土地基的高压旋喷桩的加固处理方法概述与探讨,说明高压旋喷桩复合地基在黄土隧道地基处理的应用的合理性,并提出了高压旋喷桩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经过地基处理后的黄土隧道通车运营的良好情况,说明了高压旋喷桩加固黄土隧道地基的良好效果,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针对隧道施工过程中存在围岩稳定性差、富含地下水等造成隧道变形和地表沉降问题,采用高压水平旋喷桩进行超前支护。该支护方法具有强度高、均匀性强、可控性强、综合效果好等特点。本文以某具体事例为依托,分析了高压水平旋喷桩超前支护的作用机理、特点以及具体支护方案和施工方式,在此基础上,利用有限元网络模型进行地表沉降监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采用高压水平旋喷桩进行超前支护,可有效预防隧道施工中地表沉降问题。  相似文献   

7.
《公路》2015,(12)
针对风积沙隧道地层失稳快,坍塌风险大,初期支护变形速率高,施工进度慢的特点,依托千松坝风积沙隧道工程,对该隧道设计、施工的洞口防护方案、水平旋喷桩超前支护方案、开挖方案、沙岩交界隧道开挖及支护方案进行了论述,以期为类似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大管棚超前支护技术在南山隧道岩溶处理施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群 《隧道建设》2008,28(3):336-338
阐述超前大管棚支护设计与施工在南山隧道岩溶处理过程中的应用,重点介绍大管棚支护的施工工艺、安全措施及效果评定等。工程实践表明,以大管棚为超前预支护的方法在充填型岩溶处理中是有效的,其成功经验对后续工程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黄土隧道地表塌陷原因分析与施工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翾  张顶立  李鹏飞 《隧道建设》2010,30(4):430-433
基于兰渝铁路工程某大断面黄土隧道的工程背景,分析在黄土地层不良地质段发生地表塌陷、初期支护严重变形、拱顶沉降及洞内收敛过大等现象的原因;同时根据地表塌陷段的地质情况,结合数值模拟分析,提出地表旋喷桩注浆加固地层、洞内超前注浆预支护以及提高初期支护强度的综合处置方案,很好地实现了隧道安全施工的目的。针对黄土地层大变形及地表塌陷区采取的施工控制技术可供今后类似隧道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基于通定高速公路某浅埋黄土隧道工程,采取三维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测等手段,对浅埋段渗流黄土隧道的加固支护方案进行研究,分析对黄土隧道浅埋段施行超前管棚加固支护的可行性。针对不同的加固支护措施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结果发现:超前管棚支护下拱顶沉降量减小16.2%,初期支护的轴力最大值减小19.8%。监测结果表明:超前管棚支护与超前管棚+超前小导管支护两种工法并用所能减小的竖向位移的百分比(27.8%、28.1%)非常接近,但超前管棚支护能大大节省额外施作超前小导管的费用和时间,有效地控制了拱顶范围内的围岩变形,验证了超前管棚加固支护工法的经济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