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路内停车对交通流的延误影响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兴  姜波  王殿海  陆键 《城市交通》2009,7(2):28-32
探讨路内停车对路段交通流产生阻碍造成的延误,能够为评价路段服务水平、确定合理的路阻提供理论支持。针对双向两车道路内停车路段,分析车辆运行特性。在流量较小、流量较大两种情况下,研究由路内停车影响产生的延误。流量较小情况下,将停放车辆看作一个服务台,利用排队理论、间隙理论建立了路内停车对交通流延误影响模型;流量较大情况下,结合车辆到达-离开图示,建立了相应的延误影响模型。最后,通过应用算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机非混合交通流是我国城市交通的一个主要特征,在机非混行路段,自行车对机动车的行驶会造成干扰影响,容易造成交通延误,目前尚缺乏对这种延误进行分析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本文针对交通流中出现的离散流和连续流的不同情况,分别采用概率论理论和流体动力学理论两种不同的方法提出了机非混行路段的自行车阻滞干扰对交通流的延误影响模型。该...  相似文献   

3.
重点探讨路边停车对路段交通流的延误影响,并利用延误时间作为路段服务水平的评价依据。针对双向4车道道路进行分析,利用车流波动理论建立路边停车对交通流延误的影响模型,提供路段受干扰的程度,为是否允许路边停车提供决策依据。最后,通过实际案例验证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路边停车是城市支路上一种常见的停车方式.文章首先介绍了路边停车的设置条件及其形式,然后基于到达交通流为离散流,根据到达次数、离开次数建立了不允许超车情况下的延误计算模型,并用软件Vissim进行仿真评价.将两者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可以为路边停车在实际规划设计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6.
结合哈尔滨市中心区交通对策研究项目,为了更好的解决城市中心区内部交通运行状态问题,建立了反推"四阶段法"的停车需求预测方法,立足城市规划角度,从用地性质、容积率和建筑密度等因素对中心城区进行特征片区的划分,在确保动态交通顺畅的前提下,针对不同性质用地确定不同道路的合理的服务水平,按照容量控制法进行了停车需求量的预测.最后,对停车需求预测结果进行评价,指出基于服务水平下的停车需求预测方法能够反映了实际的道路交通资源满足情况.  相似文献   

7.
根据路段电动自行车与公交车运行的实际情况,将公交车对电动自行车交通流造成的延误 分成两种:电动自行车到达率小于电动自行车疏散率时的延误和电动自行车到达率大于电动自行 车疏散率时的延误。在考虑车道宽度、乘客上下公交车、电动自行车的疏散率和到达率等影响因 素的基础上,运用流体模拟理论,建立公交车对电动自行车车流的延误模型,并通过实例分析各 影响因素与公交车对电动自行车造成的延误之间的关系。计算结果表明,所选择的影响因素和建 立的延误模型是合理可行的。该延误模型对通过路段的公交车数量的设定、路段上的公交车站数 量的设定,以及某处是否需要设港湾式停靠站台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包含非港湾式公交停靠站的城市单向双车道路段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其相关交通特性的基础上,对路段元胞自动机模型做出改进,建立反映真实交通流的元胞自动机模型,通过模型可以得出公交车道路占有率与路段交通流量和车辆平均速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通过引入低碳交通理念,结合熵权法建立交叉口服务水平综合评价模型,得以确定交叉口服务水平瓶颈参数.基于此模型,提出类鲁棒测试概念,利用Vissim仿真软件拟合仿真数据,建立类鲁棒测试模型进行优化方案鲁棒性检验.以福州市某交叉口为例进行服务水平瓶颈指标判断,结果显示瓶颈指标为公交平均停车时间、次数.基于此,提出公交站台及线路优化方案,结合交叉口服务水平综合评价模型和类鲁棒测试模型进行评价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线路优化效果优于站台优化,二者共同优化的方案效果最佳;主次干道公交站台异侧设置、次干道直行公交远引掉头的组织方式具有良好的优化作用与鲁棒性.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国外在回旋处车辆的让路规则及车辆停泊限制的一些规定。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适合中国城镇道路混合交通特点的道路养护优化策略,在总结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改进了机动车延误计算模型,提出了包括养护费用、机动车延误损失、非机动车延误损失和交通事故损失在内的总耗费目标函数.通过求解该函数的最小值来确定最优作业区长度及养护作业起始时间.利用"试错法"对模型进行了求解,并通过算例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养护作业区长度和作业起始时间是制定养护策略的关键因素,在养护路段长度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合理设定作业区长度和起始时间可使总耗费最省.  相似文献   

12.
面对有限的城市土地资源和道路资源,单纯增加停车位而对停车需求不加以抑制,无法解决停车供需矛盾。在分析路外停车统一定价的基础上,构建协同路外停车费率的路内停车定价模型,制定合理的路内外停车费率。分析停车位利用率和选择行为变化,最大限度地优化路内停车效果。对成都市沙湾凯德商圈路内外停车进行实例分析,模型第一阶段统一了停车位利用率在70%,80%和90%下的路外停车费率;模型第二阶段得到修正后的路内外停车费率。结果显示,与现行停车收费标准对比,路内停车位利用率提高了34个百分点,路内外停车总收益提高了17.61%。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单向交通控制条件下的双车道公路工作区车辆运行特性的分析,提出了驾驶员延误模型。该模型对确定双车道公路工作区的长度和运行时间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为了寻求有效的路内停车管理策略,以避免路内停车对出行的过度影响,分析了路内停车位的空间比例、路内停车泊位周转率以及路内停车后的步行距离三个因素对行程时间的影响程度,建立了路内停车影响下的行程时间模型。数值算例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发现路内停车对车辆行程时间的影响显著。最后,在此基础上给出了路内停车管理的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15.
针对如何减少无人驾驶车辆在泊车过程中不必要的频繁移位和因此增高的事故风险,构建了在满足合理共享停车需求条件下最小化无人车移位成本的共享停车供需匹配优化模型,并利用解的结构特征设计了一种具有针对性的模拟退火求解算法.鉴于无人车灵活变换泊位的特征,将泊车需求与泊位供给在时间上加以分割,从而使得基于分割时段的匹配模型可以反映...  相似文献   

16.
17.
针对航班延误后旅客选择行为的不确定性,本文基于累积前景理论对不同延误情景下旅客的选择行为进行研究.首先,以期望出行时间作为旅客行为选择的参照点,构建航班延误信息下旅客选择行为模型,并指出在不同延误情景下参照点具有动态性特征;然后,利用调查问卷,得到准时到达敏感性、信息影响程度两个参数值及不同延误情景下旅客对出行时间的判断,计算得到期望出行时间;最后,以北京-上海航线为例,计算得到不同延误情景下旅客不同选择行为的累积前景值,从而得到旅客的最优选择行为.结果表明:随着航班延误规模的增大及延误时长的增加,旅客的期望出行时间随之增长,体现了参照点动态性的特点;在不同的延误情景下,旅客的最优选择行为有所差异;通过实际验证,理论模型能有效地描述旅客在不同延误情景下的选择行为.  相似文献   

18.
可超车条件下公交车站点延误估算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解公交车在站点的等待过程,给出了公交车站点延误的分类和定义.运用排队论中的M/M/s模型,结合随机变量函数和幂级数等相关知识,基于平均排队时间、排队时间标准差和延误产生概率,采用理论推导的方法建立了公交车站点延误估算模型.该模型以公交车到达率、站点通行能力、泊位数和信号参数为解释变量.通过停靠站实地调查对模型进行了验证,表明所建模型可用于公交车站点延误的预测.  相似文献   

19.
为精细化把握城市建设项目在微观空间尺度下的停车需求规律,从空间视角探究停车需求与建成环境之间的关系.通过高峰小时建筑物单位面积的停车生成数表征停车需求,以土地利用混合度、路网密度、公交服务水平等9个因子描述建成环境,分别构建建成环境对停车需求影响的普通最小二乘(Ordinary Least Squares,OLS)模型...  相似文献   

20.
为使停车需求预测更准确,提出基于道路流量和服务水平停车需求预测模型。分析停车需求预测方法的现状,同时引入道路流量和服务水平这两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在多元回归模型的基础上,引入停车泊位增加系数,建立改进的停车预测模型。通过大量的调查数据对该模型进行检验,验证模型的准确性,该方法对解决城市中心区的动态交通拥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