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结合泰沈客运专线路基施工,具体介绍了填石路堤的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2.
针对湖北沪蓉西高速公路X1标的填石路堤,通过对填石料进行不同松铺厚度、不同碾压工艺进行压实试验,并进行压实质量评定,提出了适合X1标填石的松铺层厚、碾压工艺和质量评定标准,为大规模施工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3.
填石路基施工质量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京沪高速公路化马湾-临沂段填石路基为例,总结石方路基施工中机械选型,填料控制及实,沉降观察等施工经验。  相似文献   

4.
5.
赵峰 《铁道勘察》2015,(1):60-62
对试验段现场填石路堤大粒径硬质填料填筑过程进行研究,分析填筑过程中路堤的受力变形及大粒径硬质岩填料对路堤沉降的影响。结合现场埋设元器件测得的实测值与有限元数值模拟结果的对比分析,提出控制铁路填石路堤沉降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高速公路填砂高路堤的施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工程实例,介绍高速公路选用冲积砂填筑高路基施工过程中,在不同机械组合下,达到标准压实度,控制含水量及边坡粘性土护面的压实等经验。  相似文献   

7.
我处在朔黄线施工管段内,有一段填石路基,其里程为DK262+320~DK266+403,其中DK266+200~DK266+403为高填段,中心最大填高超过12 m,且基底处于起伏不平的斜坡上,使得施工难度大大增加,加之朔黄线又是重载铁路,质量要求很高,使得施工难上加难,在这方面我们的经验又少,所以,如何保证施工质量成了我们必须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进行了研究,一致认为只有从施工工艺和方法上下功夫.我们参考有关规范,编制了填石作业指导书,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作了修改和补充.实施结果表明,我们采用的一套办法,能够有效地保证填石路基的质量.特撰写本文,将有关情况作一介绍,仅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8.
《铁道建筑技术》2010,(1):I0006-I0006
湖北沪蓉西高速公路是我国上海至成都公路干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湖北省高速公路规划中“五纵三横一环”的主要“一横”。  相似文献   

9.
当铁路路基为高填路堤时,用土工格栅加固铁路路基,能阻止土体侧向位移、边坡滑坍和变形。介绍了土工格栅加固高填路基工程压实试验、铺设、定位锚固、路基填筑的施工技术。指出了土工格栅在运输、储存、堆放及其施工中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针对沿海地区吹砂填海越来越普遍的现状,研究如何经济有效地处理填海地区的基底,如何构建合理的数值模型进行研究,从而实现工程最经济合理有效的目标。研究结论:根据吹砂填海地基处理工程的具体特点,建立三维数值模型,对夯沉量进行系统的研究,并且与实际工程进行数据的对比分析,得出采用强夯法处理砂土,利用夯锤加载使土体中的孔隙体积减小,土体变得更密实,从而提高土体强度,加固效果明显,是处理沿海地区吹填砂地基的有效措施。根据数值模拟研究与实际工程的对比分析,得出最合理有效的强夯参数,对铁路工程及其他类似工程整治起到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填石料的振动压实变形特性及压实机理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进行填石料常规土工试验的基础上,建立填石料振动压实的室内试验模型,采用平板振动器对填石料分层进行振动压实,利用水准仪观测填石料在振动压实中的沉降量,利用动土压力计观测填石层内的压力变化。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振动压实遍数的增加,填石层的沉降增加,密实度提高,但当沉降达到一定值以后,随着振动压实遍数的增加,填石层的沉降不增加反而减少,密实度降低。根据填石料在振动压实过程中的沉降变形特性及土压力的变化情况,结合应力波理论揭示填石料在振动压实中的压实机理。  相似文献   

12.
为寻找钢轨在车轮动载荷作用下的最大动应力响应点,确定轨道超偏载检测传感器的合理安装位置。利用轨道弹射实验台提供的模拟轨道,运用非线性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建立包含轮轨接触关系的模拟轨道有限元模型,分析研究钢轨在车轮移动载荷作用下的动应力响应规律。同时通过实验验证有限元分析的结果。通过有限元分析与实验分析得到钢轨侧面上的应力分布与变化规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钢轨在车轮动载荷作用下,在钢轨侧面上沿钢轨横截面法向正应力响应最大,最大应力响应点在钢轨跨中最上方,将轨道超偏载检测传感器安装在最大应力响应点附近可显著提高信号的信噪比。  相似文献   

13.
高填方路堤强夯试验与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现场进行单点夯击试验,然后,通过数值模拟进行研究。得出:4种夯击能量在5.5 m的深度处的下沉位移均达到5.0~7.0 cm;但是在深度超过6.0 m之后产生的沉降量几乎相等,各点的地表隆起量只在夯锤边缘2.0 m内有影响,超过这个距离,夯击对土体的隆起量的影响甚微。数值分析和现场试验所揭示的土体应力应变规律相同且数值相近;对于直径为2 m的夯锤,土体在1200 kN.m夯击能作用下的有效影响深度为4~6 m,锤间距(中心距)不宜大于3.5 m。上述试验和数值模拟成果可为同类条件下路基强夯加固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地震波作用下分离式路基的动力响应特性,结合现场钻孔资料,以标准断面的分离式路基为研究对象,采用二维非线性动力有限元非关联流动法,建立2幅坡脚距离分别为5,10,15和20 m的路基模型。通过施加50 a超越概率2%,10%和63%的地震波,得到分幅距离变化对路基地震动力响应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路基表面的Mises应力值大小受坡脚距离变化影响较大,对天然地表与坡脚影响微小,而对剪应力S12值大小的影响规律与此相反;随着坡脚距离的增加,路基表面与天然地表的水平峰值位移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规律,在10 m坡脚距离的参考点水平峰值位移出现极大值。研究结果为青藏工程走廊内的路基选型布线与抗震设计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5.
梁场强夯加固试验与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某客运专线梁场强夯加固工程,根据强夯的动附加应力理论公式,分析了该梁场在2种夯击能量下以不同扩散角度进行扩散时的动附加应力的分布规律;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结合该梁场的地质条件,分析了该梁场在夯击作用下,夯点中心竖向位移随深度方向的衰减规律以及土体竖向位移随水平距离的变化规律.在对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结果的综合分析基础上,结合强夯后检测结果,提出了强夯加固设计参数.强夯后地基承载力和夯击试验以及压缩模量计算结果表明,本次强夯加固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利用土力学基本原理,推导了一定拟静力作用下的土体夯沉量.随后根据动量定理,将锤与土体接触后的速度衰减曲线视为抛物线,推导了锤-土接触历时,求得强夯施工时的拟静力.在两者的基础上,计算了强夯后的土体相对密度.最后根据本文方法,计算了某工程实例的土体相对密度,并与能量法的结果进行了比较,证明了本文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7.
为分析列车荷载作用下有轨电车嵌入式轨道路基结构动应力分布规律,建立现代有轨电车车辆动力学模型和三维精细化的非线性轨道-路基-地基动力学计算模型,获得在不平顺谱激励下的动态轮轨垂向力,研究列车荷载作用下嵌入式轨道路基结构中动应力沿横向、垂向和纵向的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移动列车荷载作用下,轨道路基结构中的动应力沿横向都呈现驼峰形,且应力极值均出现在钢轨下方;同时在距轨道中心线约1.5 m处,基床表层竖向动应力约等于0,表明路基面宽度取为4m是合理的;当取自重应力的20%作为参考标准时,列车荷载在路基中的影响深度为0.75m;当列车速度为70 km/h时,路基基床表层动应力纵向影响范围约为8.8 m;在对轨道结构进行设计时,建议采用单轴双轮加载,而对路基结构进行设计时,建议使用双轴四轮进行加载。  相似文献   

18.
结合大跨、高墩、长联曲线铁路梁桥的工程实例,利用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采用反应谱的分析方法,给出了该桥在不同的曲线半径、桥墩墩高、墩梁约束方式下的自振频率和振型,分别按纵桥向和横桥向的激励方式,分析了中跨跨中位移,墩顶位移及墩底弯矩随设计参数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自振频率受桥墩墩高和墩梁连接方式的影响较大,受曲线半径的影响较小;曲线半径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地震响应变化较小;在纵向反应谱的作用下,桥墩墩高的改变对地震响应的变化规律比较复杂,在横向反应谱的作用下,地震响应有一定的变化规律;墩梁约束方式为约束7的地震响应最小,但综合考虑温度、制动力学因素,应该是原设计约束5最优。  相似文献   

19.
高速铁路隧道列车振动响应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有限差分法,建立了隧道-围岩相互作用的动力计算模型,分析围岩条件、列车运行速度、隧道底部结构设计参数以及基底状况对列车振动荷载作用下隧道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隧道衬砌结构动力响应随着围岩级别的提高、行车速度的增加和基底软弱层厚度的增加而增大,随着仰拱厚度、填充层厚度和仰拱矢跨比的减小而增大.隧道底部结构厚度...  相似文献   

20.
为分析不同RAP掺量下热再生沥青混合料最佳沥青用量及RAP掺量对混合料强度的影响,利用马歇尔室内试验确定最佳沥青用量,并通过15℃和20℃下单轴压缩试验,分析热再生沥青混合料力学性能;利用3D-MOVE Analysis有限层软件分析移动非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再生沥青路面力学响应及RAP掺量对力学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RAP掺量增加,沥青混合料抗压性能有所提高;移动非均布荷载作用下,热再生沥青路面面层动力响应具有拉压应变交替变化现象及应变集中现象,易造成疲劳开裂;前后轮作用在计算点位时动力响应峰值相近,但基层及其下各层存在残余应变的影响;RAP掺量增加结构层内弯拉应变及竖向压应变有所减小,但沥青再生层层底剪应力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