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乘客差异化需求对公交出行满意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对于公交出行满意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服务质量指标的制定、乘客意向信息采集等方面,对出行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缺少深入分析。结合安徽省铜陵市居民公交出行意向调查数据,对通勤乘客和非通勤乘客的公交出行服务需求特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探究乘客公交出行满意度的影响因素。模型结果表明,通勤乘客更重视公交服务的经济性、便捷性和可达性,而非通勤乘客更重视可靠性和舒适性;经济性和可达性需求对通勤乘客满意度有显著积极影响,而便捷性、可靠性和舒适性需求对所有公交乘客满意度均有显著消极影响。由此,针对两类乘客分别提出提升公交出行满意度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4.
5.
12月13日,上党大地被漫天的雪花笼罩。我市迎来入冬以来第一场持续大雪,为广大市民出行带来很多不便。雪情就是命令,公司制定的《防范冰雪雨雾天气安全生产应急预案》随即自行启动。公司领导于12月12日就深入各分公司召开紧急安全会议,要求各分公司加大公里投入,拉动客流增长,满足百姓出行需求。并提出坚持做到杜绝中途坏车、杜绝非特殊情况下的大间隔、杜绝到站不停车、杜绝不规范报站。各分公司负责人在行车前形成嘱咐制度,告诫每一位驾驶员安全行车,并实行每日对驾驶员进行安全生产对标检查。为确保雪天正常运营,13、14日清晨公司领导班子又赶往各分公司始发站、站务室、各大站点查看发车、客流情况、道路路况,各运营分公司领导亲临一线指挥运营,主要线路安排多名管理人员深入重点路段及场站疏导交通、反馈客流。 相似文献
6.
正2018年12月5日,洛阳市气象部门发布寒潮蓝色预警,白天气温一度跌破-5℃。为保障市民出行,连日来,洛阳公交干部职工克服低温恶劣天气和地铁、市政施工带来的不利影响,全力以赴保证营运车辆安全运行,用暖心服务换来市民顺利出行。按照集团公司冬季营运工作要求,早在入冬之始,各营运分公司就开始着手冬季安全营运准备工作。在教育培训方面,各单位多次对职工进行入冬前安全培 相似文献
7.
8.
9.
10.
11.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6)
为得到体现公交乘客出行时空规律的数据,采用基于出行链方法推导出公共汽车乘客的下车站点;建立了描述单个乘客多天出行的完整数据框架;根据乘客参加不同活动所产生的出行时空特征定义了3类出行:通勤类出行、普通类出行和随机类出行,将出行频次与出发时间的标准差作为分类标准对公交乘客出行进行分类。研究表明:39.1%的乘客具有普通类或通勤类出行,生成总客流的76.4%;60.9%的乘客只具有随机类出行,生成总客流的23.6%。通过对乘客出行的分类研究可以更好地掌握乘客公交出行的规律和需求。 相似文献
12.
作为传统公交车的有力补充,需求响应式公交的出现为人们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它能够即时采集乘客出行需求信息,确定走行路线,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但自需求响应式公交运营以来,步行距离长、候车时间久等问题也日益凸显,极大地影响了乘客的出行体验。文章充分考虑乘客的步行距离及等待时间成本,基于DBSCAN算法、K-means算法,就需求响应式公交合乘站点布设问题进行研究,采用启发式插入算法对建立的软时间窗、多车队模型进行求解。可以实现对具有时间窗空间分散点的聚类及路径规划,对优化需求响应式公交的乘客出行体验,提高车辆上座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考虑公共交通乘客出行的舒适性因素,将车内拥挤程度作为衡量乘客舒适性的指标.选取上海市轨道交通乘客和常规公交乘客两个样本,通过嵌入式SP与RP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分析得出车内拥挤程度分级阈值;通过标准Logit模型,分析得出不同车内拥挤程度下乘客出行时间价值;建立车内拥挤程度与时间价值的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15.
面对人们日益多样化的出行需求,越来越多的定制化公共交通出现在了人们生活中。在规划一种意为目标乘客提供定制化出行服务的新型公共交通方式之前,需要对目标乘客对其的出行意愿进行准确预测。基于出行意愿的影响因素的复杂性,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神经网络的预测方法。首先,根据目标乘客出行意愿调查进行出行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然后对神经网络模型进行构建,最后运用MATLAB对预测进行了实现、验证。为了改善网络的训练效果,本文采用自适应的方法对网络学习速率和隐含层节点数进行确定。结果表明,小波神经网络对于预测定制公交目标乘客出行意愿具有较好的适用性,且比传统的BP神经网络有着更好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购买小汽车逐渐成为居民消费的迫切需求,各级城市的机动车拥有量呈现持续快速增长趋势。至2010年底,上海市注册机动车248.7万辆,其中汽车保有量170.7万辆(含私人汽车保有量101万辆)。然而,机动车增长速度过快,不仅加剧城市交通系 相似文献
17.
郑毅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1,11(3):163-168
轨道交通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一种承担方式,近年来在大城市公共交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此对轨道交通乘客出行方式选择的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通过对北京地铁5号线进行乘客问卷调查,掌握乘客到离轨道交通系统的方式选择规律及客流空间分布规律. 研究结论主要有:选择步行方式换乘客流量是最大的,客流主要来自直接服务区,选择常规公交换乘轨道交通的比例次之,选择小汽车出行的人一般都是驾车到有条件的车站进行P+R换乘. 在上述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轨道交通系统在规划设计上尽可能根据站点的吸引范围及区域特征实现地面公交、自行车、步行、出租车、私家车等与地铁的近距离换乘. 相似文献
18.
为了分析城市新建地铁项目对居民公共交通出行的影响,改善公交服务水平,提高公共交
通的分担率,针对大连市新建地铁线路展开研究。以大连市地铁1 号线沿线站点作为研究区域,
采用SP (Stated Preference) 调查方法,收集了300 名地铁沿线居民对常规公交以及新建地铁两种
出行方式的选择数据。通过建立二项Logit 模型,分析出行成本、换乘时间等选择方案特性变
量,出行特性变量以及出行者特性变量对于居民出行方式选择行为的影响,并计算弹性值及模型
精度。结果表明,通过调整出行成本及换乘时间可有效提高地铁分担率。由此提出相关政策建
议:对于出行成本,可从出行者年龄及出行次数两方面制定不同的优惠政策;对于换乘时间,可
从提高可达性、完善购票系统以及调整发班频率三方面进行改善。 相似文献
19.
公交出行分担率及公交优先发展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城市交通发展论坛课题组 《城市交通》2014,(5):11-17
近年有的部门和地方政府将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作为硬性考核指标。然而,评价指标单一以及对量化值的过分强调,在指导城市公交优先发展实践时将存在局限甚至误导隐患。鉴于此,对公交出行分担率及其评价城市公交优先发展的实施情况开展研究。首先分析公交出行分担率指标使用现状及其评价复杂系统的局限性。深入剖析公交优先发展与交通拥堵、城市规划、能源环境等要素的互动机理。以倡导绿色出行为目标、以通勤出行公交出行分担率为核心,提出三类八项评价指标及其计算模型。最后,从评价指标选用、公共交通与土地利用协调、绿色出行环境建设及管理、公共交通内部各方式协调发展、数据共享等方面提出公交优先实施策略及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以济南交通拥堵为研究对象,基于2001-2018年统计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济南交通拥堵程度,探讨缓解交通拥堵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缓解对策.研究得到:(1)济南交通拥堵的影响因素可分为交通供给因素和交通需求因素,交通需求因素对于城市交通的影响不断加大.(2)济南交通拥堵程度在2001-2004年呈稳定状态,2005-2010年拥堵程度有减缓趋势,2011-2015济南交通拥堵变化方向不稳定,除2014年最为拥堵外其余年份变化幅度都不大,2015-2018年拥堵水平缓慢下降,总体拥堵水平有所缓解.(3)交通供给角度应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交通需求角度应加强交通法规宣传,调控出租汽车及私人汽车增长速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