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针对交通枢纽雨水内涝问题,从高架道路、地下道路与地面道路角度,分别提出雨水控制与雨水利用的技术措施,以保证枢纽道路服务能力。对于高架道路,采用了排水性沥青路面、雨水浅层蓄渗技术,以减少路表径流;通过雨水处理与利用装置,实现了雨水循环利用。对于地下道路,可采用自流排水、调蓄排水与抽升排水,同时可选择排水交通复合型隧道防洪。对于地面道路,可采用透水铺装、生态植草沟等措施进行雨水控制。  相似文献   

2.
以北京市广渠门桥为例分析了桥梁积水问题的成因,并结合长沙五一路立交桥的情况进一步深入论证了桥梁积水问题,同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一定的改造建议.本文从积水扇面的角度分析广渠门桥积水原因.广渠门桥因周边各处道路坡度不同、桥体周边地势高、沿路排水设施不发挥效用等原因导致其积水扇面巨大,很容易使水流汇聚到桥下.在暴雨时导致其承受着周边250 m范围的雨水,使桥下排水系统不堪重负.在改造措施中,选用橡胶条导水法和圆弧挡水墙,一方面通过分流引导增加沿路各排水井的有效使用,一方面通过拦截方法阻止水流流向广渠门桥.2种方法均造价低廉、可行性高.  相似文献   

3.
英雄路是长治市贯通南北的城市中轴线,本次英雄路道路改造严格按照规范的要求并结合实际情况,除了对道路线形、断面进行优化以满足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外,更考虑了公共交通系统和行人的出行需求,结合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对城市旧路改造的附属设施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由于各种原因,上海市分流制排水地区目前仍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雨污混接现象,导致大量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通过雨水管网排向了周边河道水体,对河道水体造成了环境污染.城市内涝与黑臭水体治理的根本措施是控源截污,而控源截污的首要工作是全面推进雨污分流改造工作.以上海市某地区小区雨污分流改造工程为例,结合存在的雨污混接现象以及设计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探讨在雨污分流改造中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
万州天城连接路为典型的山地城市改造工程,道路沿线地形复杂高差起伏大、两侧建筑物多且拆迁困难、地上地下构造物多且资料收集困难、控制因素多。设计综合考虑以上设计条件,并将处理好新建道路与老路衔接和交通转换、新建道路与两侧周边建筑关系、新建道路与地块开发建设统一协调关系作为设计重点和难点。通过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遇到问题对山地城市改造项目进行总结分析,提出设计思路和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6.
2007年济南市和重庆市的暴雨事件,曾造成重大损失,暴露出了城市排水系统存在的安全问题。该文论述了邯郸城市排水系统运行中存在的污水管道渗漏,污染地下水资源;汛期道路和下穿立交桥下积水影响交通;污水混流污染水体;雨污水漫溢污染环境;超标排放损害排水设施;截流式合流制污水厂初期雨水进水超标,使出水不达标;污水厂的恶臭、噪声、污泥等对周边居民生活环境影响等运行安全问题,并加以分析,提出了解决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总结了美国、欧洲、日本及中国的设计方法,根据国际研究方法及国内设计规范,构建了具体配合比设计流程及方法,提出了沥青、粗集料、细集料及矿粉的具体技术指标。依托现场实际高架桥梁工程,对排水性沥青路面的降噪性能、抗滑性能及排水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采用本文设计方法设计的OGFC沥青路面性能较好,并具有良好的持久性。结合高架桥梁的特点,针对路面排水不畅及路侧积水问题,从排水层厚度及排水设施等两个方面进行了优化,并提出了具体优化设计措施。  相似文献   

8.
基于模型的城市道路积水应急排水措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针对城市积水问题,提出了基于模型的应急排水措施制定方法,为有效准确地制定城市积水应急预案提供了基础。该方法主要包括:建立城市雨水系统模型、选定降雨进行积水预测分析、确定积水排除出路、分析积水排除设施和评估积水排除效果。最后,以奥运中心区为案例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9.
针对小区开放对其周边道路通行的影响问题,通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对评价体系中的11项指标因素进行分析,获得了其中影响程度较大的几个因素;对这些因素分别建立最佳道路有效长度优化模型、进口道车辆延时水平计算模型及进口道实际通行能力计算模型,研究小区开放对周边道路通行的影响;并针对两个不同类型的小区,运用仿真分析方法比较了开放前后小区与周边路网的运行质量。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极端天气频发,城市内涝频繁出现,为防止周边地面雨水等汇入倒灌地下道路造成损失,城市地下道路的排水驼峰设置越来越受瞩目。本文合地下道路建设经验,分析排水驼峰的设计要点,总结设置排水驼峰后与周边衔接细节,同时若因纵断面布置限制,驼峰高程难以达到要求时,提出地下通道排水应考虑的其他措施,以便最大限度的发挥地下道路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