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了使水稳碎石发挥最佳性能,防止各类质量通病,对水稳碎石基层施工过程中需要控制试验的项目,如原材料试验、配合比试验及其控制要点进行了全面介绍.  相似文献   

2.
看重论述了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底基层(基层)的强度机理、原材料要求及其混合料的材料特性。通过工程实践归纳总结出了水稳碎石底基层施工全过程管理及施工质量如何控制的工程经验,通过交流达到进一步提高我国水稳碎石基层施工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水稳基层作为高速公路主要的承载层,其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个路面的质量。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水稳基层施工质量的控制。本文主要从原材料控制、水稳基层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以及具体施工控制三个方面提出了合理、科学、有效的方法,并提出了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透层油在水稳基层中的渗透深度及水稳基层与沥青混合料面层之间的粘结性能会影响透层施工质量、后期道路使用性能及使用寿命。为提高透层油在水稳基层中的渗透深度,文中对水稳基层室内标准试件在不同龄期洒布透层油及掺入高性能渗透剂的透层油,分析不同洒布时间及高性能渗透剂的掺入对水稳基层渗透深度的影响;通过层间直剪试验,分析水稳基层渗透深度对基层与沥青混合料面层层间抗直剪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大温差下水泥稳定砂砾基层施工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新疆库车至阿克苏高速公路工程水泥稳定砂砾路面基层施工,从水泥稳定砂砾基层特性分析、项目前期策划、施工技术管理、温度控制,材料质量控制、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现场施工工艺等方面,分析了影响水泥稳定砂砾基层施工质量的因素,提出施工注意事项及防止质量通病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6.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裂缝是当前施工中不易克服的问题,也是造成路面损坏的一个重要因素。文章通过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裂缝产生原因分析,结合苏通大桥北接线工程水稳基层施工实践,提出通过降低水泥用量、改进混合料级配和控制混合料含水量等措施以避免水稳基层工后收缩裂缝的产生,对类似工程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结合安徽省芜湖长江公路二桥H-2合同段水稳层施工经历,本合同段水稳层施工重视施工技术创新,在水稳层施工过程中从施工准备、拌和、运输、摊铺、碾压、养生等环节都严格按关键技术要求执行,为了提高水稳层的施工质量,在上层水稳层施工前,在下层水稳层表面洒水泥浆、使用双拌缸搅拌机生产水稳混合料,水稳混合料配合比采用5档集料掺配等技术措施,以及做好防污染措施,同时采取预防措施减少了水稳层裂缝的发生;通过落实以上技术措施,提高了本合同段水稳层施工质量;并得到了业主和业界的好评。  相似文献   

8.
依托实体工程,对3种级配的ATB-30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路用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ATB-30具有较好的高温稳定性、水稳性能和低温抗裂性,分析了沥青稳定碎石路用性能的影响因素,最后结合实体工程,针对ATB-30粒径较大容易产生离析的问题,对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的施工技术控制进行了研究,供今后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公路施工中,质量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就在于水稳碎石基层。在水稳碎石基层的施工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对水稳碎石基层在公路施工中的技术控制进行了探讨分析,有关经验可供相关专业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0.
SMC常温改性沥青混合料罩面层厚度约2cm,使用性能与热拌沥青罩面相似,由于采用普通施工机具施工,工程造价大幅降低。施工温度较热拌可降低约40℃~60℃,节能减排效果显著;本文主要研究了SMC常温罩面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及路用性能,试验路于冬季施工,高温、水稳等路用性能指标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1.
为了延长水泥稳定碎石的可施工时间,解决混合料远距离运输、高温天气施工、水泥凝结时间短的问题,用一定浓度的缓凝调节剂溶液替代拌合水,进行水泥凝结时间、水泥稳定粒料延迟、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缓凝剂和食用白糖作为缓凝调节剂都能达到延长水泥稳定粒料可施工时间的目的,采用白糖做缓凝调节剂具有更高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12.
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静压法与振动法成型工艺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结构和性能与成型方法密切相关。通过分析击实方式对混合料级配和结构的影响,对同一级配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分别按振动法和静压法进行了试验,对比分析了两种方法成型试件的物理性能和结构特点。结果表明,振动法成型的混合料物理性能和结构性能明显优于静压法成型的混合料。以工程实例对试验研究进行了验证,振动法更适合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组成设计,以该方法确定的最佳含水量、最大干密度来控制现场施工质量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3.
高速公路水泥固化盐渍土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针对津汕高速公路盐渍土路基处治工程,通过室内试验分析了公路路基不同深度氯盐渍土的物理力学及化学性质。进行了大量水泥固化盐渍土室内试验,分析了水泥掺入量、龄期、含盐量和试验加荷速率等对水泥固化盐渍土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初步探讨了水泥加固盐渍土的机理,分析了水泥土搅拌桩在盐渍土路基处理中应用的可能性,为盐渍土地区公路路基水泥搅拌桩处理技术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破碎改造,可通过对旧板块轧制加工获取再生集料用于水稳基层。从水稳基层的性能要求出发,对相同试验条件下全天然集料、全再生集料及再生料(0.6 mm以下天然料替代)3种方案的混合料性能进行试验比较,分析其力学特性及路用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再生集料能够符合基层施工的质量要求,稳定混合料性能满足工程路用要求,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水泥稳定层混合料离析问题一直是影响工程质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文章针对拌和机拌料过程和摊铺机摊铺拌和料出现的骨料离析现象,从集料配合比、拌和机影响因素、拉料卸料方法,以及摊铺机接料、出料操作等方面分析了骨料离析的原因,并提出具体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6.
振动搅拌技术可使水泥更好地分散在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中,并且使混合料的强度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从而增加了半刚性基层的路用性能,但是,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拌和设备是工地施工中的大型振动搅拌机,进行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时尚无室内振动拌和设备可用,以致于无法准确分析振动拌和与非振动拌和水泥稳定碎石的技术指标。针对此问题,结合实际工程项目,对室内集料击振筛进行改装,以模拟水泥稳定碎石的工地生产振动拌和设备。通过一系列试验建立改装的室内振动拌和设备与工地振动拌和设备的等效关系。研究内容包括:室内振动搅拌机的原理与参数分析,室内振动搅拌的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室内与工地振动搅拌的水泥稳定碎石无侧限抗压强度对比等。研究结果表明:室内振动拌和的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结果优于工地振动拌和的设计结果,而且水泥稳定碎石无侧限抗压强度大于工地振动搅拌机拌和混合料的抗压强度;根据试验结果得出了改装的室内振动拌和设备对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最佳拌和时间,使改装的室内振动搅拌机达到了工地大型振动搅拌机的同样效果,可应用于水泥稳定碎石的配合比设计与施工。  相似文献   

17.
在沥青路面病害详细调查的基础上,确定沥青路面再生的施工方式。将水泥稳定全深式沥青路面回收料用于道路基层配合比,并设计水泥稳定再生混合料基层;通过调节水泥掺配剂量和回收沥青路面材料掺配比例,进行配合比设计试验。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最终确定适宜于道路基层的最优配合比为:回收料掺配比例50%,水泥剂量2%。  相似文献   

18.
在传统的、以强度为设计指标的基础上,提出了水泥稳定碎石的新设计指标——抗裂指数,并认识到在进行混合料组成配合比设计时,在满足强度要求的前提下,如能控制抗裂指数接近于或小于1,则能明显提高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缓裂或抗裂性能,从而设计出缓裂型的水泥稳定碎石。在室内试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试验路的铺筑,提出原材料及其用量控制:在苏南及水环境、温度条件类似的地区宜控制水泥用量小于等于5%;宜控制集料中4.75mm筛的通过量在29%~39%之间。  相似文献   

19.
艾长发  梁栋  毛成  邱延峻 《公路》2007,(12):26-30
针对高寒地区的特殊气候条件,结合郎川公路改建工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和底基层施工的实际情况,从半刚性结构层材料的选择、集料质量控制、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与混合料的均匀性、气候环境及养生措施、交通管制等方面,探讨了减少半刚性结构层温缩和干缩裂缝的施工关键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20.
考虑收缩因素的水泥稳定碎石级配组成设计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根据当前国内高等级公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使用情况,针对苏南地区高温多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在湿度变化时易产生干缩裂缝这一缺陷,在集料、各种水泥基本性能试验结果的基础上,通过强度和干缩试验,对考虑干缩因素影响的水泥稳定碎石级配组成进行研究,提出了改善收缩性能、减少干缩量并能提供工程使用的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级配组成设计方案,对改善沥青路面使用性能,延长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