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城市道路建设中,如何科学有效地对原有道路进行改建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城市道路改建设计时,针对现状机动车道路面结构的利用,现状构筑物的补强、加固,合理削减道路与两侧高差,地下管线检查井与机动车道路面的连接及路基搭接等方面的针对性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2.
建议将29m宽路基的高速公路四车道路幅横断面改为六车道路幅横断面进行布置,对较窄的中央分隔带采用水泥混凝土防撞墙结构形式,拟定行车道、路肩、中间带宽度。提出路面排水、中间带的绿化及防眩措施。供讨论。  相似文献   

3.
京珠国道主干线粤境高速公路,即广韶高速公路是国内首次进行中间扩建的项目.该路段按双向六车道规划,路基、桥涵及隧道工程已按六车道建成;路面工程按双向四车道标准建设,中间预留两个扩建车道;预留带内建成的路基上铺有防水土工布并回填了耕植土,建有排水系统及植有草树.本工程在不中断现有交通的条件下将路面扩建成为双向六车道.  相似文献   

4.
袁荷伟 《中南公路工程》2013,(6):250-253,259
目前国内存在大量路侧土地开发强度高、交通量大、接入道和交叉口密度大、道路用地紧张的城市双向四车道路段。由于现有条件的限制,这些道路的交通压力已经不可能通过拓宽道路、增加车道来缓解,将其改造为含双向左转车道(TWLTL)的三车道道路是一种有效方案。国内外的研究成果表明双向左转车道能在保证道路服务水平不降低的基础上减少事故、缓解交通压力,使用效果良好。结合TSIS仿真模拟,对双向左转车道设计与应用进行了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5.
1工程概况 上海外滩(二期)综合交通工程改造完建于1993年,其中主体工程为中山东一路的扩建.新建道路按一级城市道路设计,加宽后的道路有20~30 m宽的路面修建在黄浦江边的岸坡上,路基以回填土构筑,自延安东路至新开河路全长为430 m.  相似文献   

6.
2车道隧道扩建成4车道隧道扩建形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公路隧道最多的国家。在一些山区高速公路中,双向4车道乃至双向6车道公路隧道已不能适应交通量日益增长的需求,在原有公路隧道基础上改建或新建成为双向8车道公路隧道的建设显得尤为迫切。单洞原位扩建隧道有单侧扩建、两侧扩建和周围扩建3种形式。通过大帽山隧道IV、V级围岩3种原位扩建形式的数值分析,得出采用单侧原位扩建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刘超  刘庚  曹立松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1,(6):33-35,311,312
结合天津滨海新区汉蔡路拓宽改造工程的设计实践,根据现状道路存在的问题确定改建方案,进而阐述了道路拓宽改造中路线、路基、路面的各自特点和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8.
朱琳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1,(8):168-170,197
某新建道路设计标准为双向六车道城市主干路,线位布设时需利用既有桥梁预留孔位,桥梁墩位按跨越双向四车道条件布置,预留宽度无法满足新建道路设计需求.为实现新建主干路功能连续,避免形成交通瓶颈,对现有桥梁墩位进行改建分析.改建目标为三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中墩之一,位于新建道路机动车道路幅范围,在不影响桥梁承载能力、不改变桥梁受力体系、保证桥梁运营安全、减小现况交通影响的前提下,提出主动、被动两种托梁换柱改造设计方案,并形成具体实施步骤.根据各自设计内容,针对托换方式、沉降控制、主梁受力、工艺难度、承载效果、景观效果、交通影响等具体特点进行综合对比,结合原桥结构体系特点确定最终方案.最后形成一定结论,并对主动托换及被动托换的特点及适用条件给予总结,为后续相近工程设计形成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9.
建议将29m宽路基的高速公路四车道路幅横断面改六车道路幅横断面进行布置,对较窄的分隔带来用水泥混凝土防撞墙结构形式,拟定行车道,路肩,中间带宽度,提出了路面排水,中间带的绿化及防眩措施。供讨论。  相似文献   

10.
公路挖方路基施工经常遇到泉眼,处治方案基本以渗透、反滤、导流为主,城市道路除新建路基路面外,还需建设各种地下管线。现就如何处理泉眼路基,降低其对市政管线及道路路基的影响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11.
城市道路横断面是承担交通流的直接空间载体,其设计水平的高低会对交通运行效率产生直接影响。鉴于此,首先对城市道路进行了分类,并从交通方式、景观绿化、土地利用等方面分析了其对横断面优化设计的影响;其次研究了城市道路横断面通行能力的计算方法、影响因素及横断面车道数优化计算方法;最后探讨了道路横断面宽度与建筑高度关系,以及慢行交通一体化设计理念,并提出在满足城市道路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实现交通量和空间性能的有机结合的城市道路横断面优化设计方法,以期为类似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周边公路逐渐被纳入城区范围,亟需对城郊公路进行市政化改造以满足市政功能和交通需求,而横断面设计是改造工程的重点和难点.以公路与城市道路的功能差异性分析为基础,将城郊公路市政化改造路段分成市政功能为主和公路功能为主两类,结合改造横断面设计原则和决策因素,研究提出了以市政功能为主的改造横断面形式,...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市空间的不断拓展,连接城市内部两个城区的高速公路已经成为制约城区快速融合和土地开发利用的影响因素,因此有必要将高速公路改造为城市道路。以天水市秦麦高速为例,首先分析了改造原因及改造后的功能定位,再从道路、节点、桥涵、排水、交通工程以及绿化等6个方面进行了总体改造设计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为增加太和东桥立交节点南北向的通行能力,对太和东桥主线拓宽改造工程进行了方案分析研究.通过对现状条件的梳理、对规划方案的解读、对项目功能的分析理解,确定了拓宽改造工程的设计原则,对两侧拓宽、两侧新建、东侧新建3个改造方案进行了比选,并对推荐方案(东侧新建)从平面线位、纵断面、横断面及路面结构三方面进行了方案综述,对如何在利用现有资源、避免大拆大建的基础上改造立交节点,满足交通需求进行了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15.
通过介绍高新大道现状路面技术状况,分析病害原因,根据检测数据推算设计参数,采用长寿命路面设计理念,对老路加铺、全部破除新建、部分破除新建3种路面改造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确定老路加铺连续配筋混凝土复合式沥青路面的总体设计方案,并在此基础上对现状道路局部病害处理和特殊路段路面结构进行深化设计.  相似文献   

16.
快速化改造后的南中环是未来大同市东西向流量最大的交通走廊,其将新老城区及铁路航空交通枢纽有效串联.对南中环快速化改造总体设计进行了详细描述,结合现状道路断面及交通需求分析,进行了断面优化设计.通过对现状横向路网的梳理以及重要节点立交的设置,对快速路系统匝道设置提出了具体方案.针对道路现状过河桥梁及立交的问题,借用现状地势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案,从而减少了对现状道路设施的改造.最后针对新老城区快速化沟通建设总结了相关经验.  相似文献   

17.
浅析城市道路中央分隔带设置功能与宽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路横断面中央分隔带的主要功能为分隔交通、绿化,安设交通标志、公用设施等,此外还可在路段设置港湾停车站、紧急停车带,在交叉口为增设车道提供场地以及保留远期路面展宽的可能。浅析城市道路中央分隔带设置功能与宽度,并提出中央分隔带建议最小值。  相似文献   

18.
通过讨论原路基工作区深度确定方法的局限性及应用于水泥混凝土路面时的不合理之处,提出以荷载作用于水泥混凝土面板不同荷位时的路基应力比(板角、板边时的路基应力与板中时的比值)作为水泥混凝土路面下路基工作区深度的控制指标。采用有限元方法,讨论了路基应力扩散特征和工作区深度,给出了路基深度0.8m处的应力比取值范围。结果表明:不同轴型(单轴、双轴和三轴)及不同公路等级的路基工作区深度变化在0.65~1.55m之间,原0.8m的路基工作区深度已不能完全满足现在路面结构和轴荷条件下的情况。在综合考虑轴荷、路面结构和公路等级基础上,推荐了路基工作区深度值。  相似文献   

19.
中心城区主干路一般建成时间较早,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现状市政交通、管线已不能满足沿线用户的需求;路面出现不同程度损坏,影响了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沿线各类城市市政设施缺乏统一性和规范性,严重影响了道路交通和城市周边形象,制约了城市形象的提升和进一步发展.针对中心城区主干路改造的设计要点,从道路功能定位、纵断面控制、路面材料、轨道交通协调与管理、现有乔木的处理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0.
简述了城市苜蓿叶立交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城市苜蓿叶立交存在的主要问题,如立交主线交织严重、左转匝道通行能力不足及辅道服务水平低等,针对性地提出了增设集散车道、改造环形匝道及贯通辅路等改造思路.并以长沙市罗家嘴立交改造为例,结合交通分析及改造思路给出了相应的改造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