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合作北隧道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属高海拔、高寒湿润气候。为了解决好高海拔高寒地区隧道隧道保温问题,隧道采用FLK防冻保温板隔热法进行保温,有效防止洞内路面结冰,提高运营安全,装饰隧道美观。在施工中获得了在高海拔高寒地区隧道保温的基本经验和一些施工关键技术。该工程的成功建设,为我国西部修建高海拔高寒地区公路、铁路隧道保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2.
高寒、高海拔地区道路的交通运营安全问题长期以来备受关注且急需解决.依托C219线新藏公路,从驾驶员的生理、道路线形、气候条件及地质条件等4个方面深入分析了高寒、高海拔地区道路运营的特点.在此基础上,针对道路线形指标、长直线及连续下坡路段等方面的关键事故隐患诱发因素,提出了经济、可行的安全设计方法及工程改进措施;针对崩塌、泥石流等重大工程地质灾害问题,根据其不同的失稳规模及危害形式,分别提出了合理的防治对策,并补充完善了重大突发灾害情况下的应急技术预案.最后,针对高寒、高海拔地区公路,总结提出了道路安全技术措施+道路安全的管理+其他安全保障措施配合的综合安全运营管理理念.该研究方法可为今后类似环境的道路交通安全设计和运营管理提供理论技术支持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西藏公路半刚性基层易产生冻害和反射裂缝等病害缺陷,并考虑充分利用西藏当地筑路材料,对高寒高海拔地区粒料柔性基层沥青路面性能进行研究,必将对西藏公路的建设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使路面结构更经济更耐用,促进筑路技术的发展.通过分析西藏国道318日喀则至拉孜段粒料基层沥青路面试验路的材料组成及检测结果,评价粒料基层在高海拔地区的路用性能.从冻融稳定性、路用承载力两方面分析高海拔粒料基层沥青路面路用性能控制要素.  相似文献   

4.
文章立足于新疆天山高寒、高海拔、高地震烈度地区公路边坡工程地质条件研究基础,以K701+850路段危岩体为实例,深入研究危岩体特性、成因机制、稳定性影响因素及危岩体破坏模式等关键指标,并依据设计工程技术条件、环境影响、施工安全保障和投资费用等综合因子,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治对策。相关研究成果可为高寒、高海拔、高地震烈度山区公路的建设及运营养护提供技术支持,具有一定的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随着西部大开发公路交通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国高寒地区公路隧道技术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高海拔超低温环境的公路隧道主要集中在青藏高原,50%以上的隧道位于海拔3000m以上。高原冻土等特殊地质条件,使工程施工面临前所未有复杂环境和巨大的工程量。目前,已建成通车的高寒地区公路隧道主  相似文献   

6.
西北高寒高海拔地区地质、气候条件恶劣,季节性冻土等不良地质体分布广泛,严重影响高速公路的使用寿命,威胁行车安全。传统公路形变监测方法效率低、以点带面,形变信息不完整,该文采用星载InSAR技术对公路形变进行监测,实现公路走廊带大范围形变信息提取,获取冻土区公路路基形变规律,为公路危险路段定点治理提供基础数据,保障公路科学建设、安全运营管理。  相似文献   

7.
为保障我国高海拔隧道建设的大力稳固发展,采用调研分析的方法总结近年来我国在高海拔隧道建设、通风、防灾救援以及节能通风等方面完成的研究成果。得到高海拔隧道低压、低氧和低温等环境下的通风控制标准、风机特性、施工供氧技术等综合技术,探明高海拔地区火灾烟气流动特性,明确高海拔地区人员逃生能力及隧道疏散结构参数的确定方法,并介绍高海拔隧道通风照明等节能新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相似文献   

8.
沙赫里斯坦隧道是塔吉克斯坦在建高海拔、高寒地区的特长公路隧道,地质情况较复杂。笔者主要介绍了隧道的地质情况和围岩特征,并重点阐述了隧道大塌方的情况及处理措施,指出了对塔吉克斯坦变质岩地区板岩和粉砂岩围岩级别确定的重要性,为位于高原、高寒地区通过复杂地质地段的隧道施工提供了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9.
高寒湿地区域公路建设中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寒湿地区域生态环境具有特殊性、敏感性和脆弱性等特征,因此"生态脆弱"是高寒湿地区域公路建设中环境保护面临的主要难题之一.以213国道郎木寺至川主寺公路建设中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为例,分析了公路建设对高寒湿地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结合工程设计及施工,系统地介绍了公路建设过程中采取的各种生态环保措施,以期为该地区及类似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和参考,从而有效地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高速公路运营期节能减排技术实施效果的量化评价问题,从公路日常运营能源节约水平、公路附属设施能源节约水平2个方面构建了高速公路运营期节能减排评估标准体系,并以平兴高速为例,分析和计算出平兴高速运营期内节能减排技术实施后的能耗量。实例分析结果表明,量化的评估标准体系能够科学合理地反映出高速公路运营期的节能减排状态,为高速公路运营期节能减排技术实施效果的评价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公路隧道人行横洞是火灾等灾害时逃离或疏散通道,是减少和防止火灾人员伤亡的重要应急设施。高海拔寒冷地区,人员活动能力受气温低、含氧量低等因素影响,火灾等灾害发生规律、驾乘人员反应能力和逃生能力存在不同程度降低。系统分析了公路隧道逃生通道间距与火灾场景中人员的逃离时间、逃生速度关系,基于海拔高度对火灾ASET、RSET及关键参数的影响系数分析,提出了高海拔公路隧道人行横通道间距的计算公式,并参考国内外重大工程经验及技术规范要求,提出了不同高海拔高度公路隧道人行横通道间距取值的推荐表。研究结果表明:在海拔高度3 000 m~5 500 m地区修建公路隧道,人行横通道间距为平原地区的84%~54%不等,对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公路隧道—米拉山隧道,计算得出人行横通道间距为平原地区的0. 65倍,对高海拔隧道设计有重要指导意义,可供后继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2.
路面结构组合设计是路面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国道213线郎木寺至川主寺公路工程所在地特殊的地理环境特性,郎川公路指挥部和同济大学依托郎川公路改建工程开展了高寒、高海拔地区紫外线环境下公路改性沥青路面技术研究课题。在吸收国内外已有路面结构组合研究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多年的研究实践积累,提出了考虑高寒、高海拔地区紫外线环境下的路面结构组合设计原则,并分别用规范方法和基于性能设计方法对试验路结构厚度进行了设计,推荐了三种试验路结构。  相似文献   

13.
高寒地区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特殊,随着公路建设向高海拔、寒冷地区山岭区延伸,各种沥青路面裂缝、车辙以及水损害等病害逐渐暴露出来。如何提高沥青路面的耐久性,延长路面使用寿命越来越受到重视。文章以S212线吐尔尕特至乌恰公路改建工程路面的病害调研为基础,将高寒地区气候、地质特性对沥青路面病害模式的特殊影响进行特征描述和原因分析,以此为依据找到相应的病害整治对策。  相似文献   

14.
《公路》2021,66(8):337-341
长期以来,针对困扰养护部门的高海拔寒冷地区路面积雪结冰问题,研究人员开展了一系列试验研究。文章综述了境内外高寒地区沥青混凝土路面除冰雪方法和研究进展,介绍了不同类型沥青路面除冰雪技术的作用机理,结合川西高寒地区气候及地理环境条件,分析现有路面抗结冰技术的运行特性对路面路用性能的影响,对未来研究重点和研究方向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5.
国道213线郎木寺至川主寺公路(以下简称"郎川路")地处高寒、高海拔地区,生态环境非常脆弱。公路的建设将不可避免地对沿线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而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一经破坏,自然恢复就相当困难。因此如何将公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解决好公路沿线人民群众生存与发展的矛盾,确保沿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郎川路建设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盐渍土地区公路边坡的生物防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世绥 《中外公路》2007,27(4):308-311
保持公路边坡稳定是保障公路畅通的重要基础,盐渍土地区公路边坡的生物防护技术是保持水土、建设生态公路、景观公路的重要措施,笔者结合实践经验论述了盐渍土地区公路边坡生物防护技术的意义、主要模式、护坡植物的选择以及主要的护坡植物。  相似文献   

17.
青藏高原生态脆弱区公路水土保持设计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路》2021,66(6):371-374
公路建设施工过程中土石方开挖回填量大,破坏沿线地貌和植被,防护措施不到位极易引发严重的水土流失,打破自然景观协调性。青藏高原生态系统极为脆弱,一经破坏恢复难度极大,如何最大限度地保护工程沿线的生态成为公路建设中的关键点和难点。以国道318线林芝至拉萨段公路改造工程为例,总结了青藏高原生态脆弱区公路工程水土保持设计和实践中的关键点和经验,认为通过优化工程设计、土石方综合调配利用、表层土壤和草甸剥离与保护、工程植物综合护坡等科学技术措施,能有效保护公路沿线的生态环境,这对于今后我国高海拔、高寒及民族地区公路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甘南高寒阴湿地区具有明显的海拔高、大气压力低、紫外线强、长冬无夏、严寒阴湿、降水丰富、昼夜温差较大、夏季阵雨及冻融频繁等特点。本文结合尕秀至玛曲二级公路改建工程沥青路面建设体会,通过对项目所在地气候变化情况的观测统计,分析了高寒阴湿地区气候特点、路面损坏及使用性能特征,提出了该地区二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设备与人员安排、施工组织、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优化设计及施工质量保证措施等相关建议,以供今后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9.
《公路》2019,(10)
受海拔因素的影响,超高海拔地区特长公路隧道防灾救援和低海拔地区有较大差异,依托成都~香日德公路雪山一号隧道,以火灾工况下人员安全疏散为控制标准,考虑超高海拔地区人员反应、火灾燃烧特性等,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安全疏散和火灾扩散过程,从而得到超高海拔地区满足人员安全逃生的隧道横通道间距。结果表明,在20MW火灾规模下,超高海拔地区人员疏散逃生距离超过200m,可能发生危险。故综合隧道建设成本和防灾救援需求,雪山一号隧道横通道间距取200m。研究结果可为类似超高海拔隧道横通道间距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根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高海拔高寒地区高速公路建设技术"的研究内容,为解决多年冻土区因路基变宽而引起的一系列问题,必须依托现有的工程进行相应的试验示范,以优化处治方案,总结提炼适合青藏高原高速公路的合理技术与建设方案。根据该项目需要及高原多年冻土区现有工程进展情况,选取拟建的共和至玉树(结古)公路改扩建工程及花石峡至大武公路扩建工程作为依托工程,遴选适当路段布设试验工程,进行相关试验示范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