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结合山区的具体特征,采用经验总结、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等方法,从山区城市道路设计与规划的衔接、山区城市道路网的布局、"低影响"设计、道路与市政管线的统筹设计、桥涵标准的选取、交叉口的竖向规划设计等方面进行了论述,以东黄山谭家桥国际小镇和承德临空经济区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为例,总结山区城市道路规划设计要点,以期对类似... 相似文献
2.
3.
结合米易城南市政道路工程实例,介绍了山区河谷地形城市道路路线、路基路面设计,以及给排水、交通工程、景观等设计,有关经验可供相关专业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4.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直接关系到人(车)安全和人居城市环境,通过剖析规划设计中存在的条件限制和问题,论述从规划控制至细部设计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5.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设计指标体系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阐述了现行城市道路绿化规划设计指标体系,分析了道路绿化绿地率指标存在的几方面问题,反映了其影响城市道路绿化建设的现实情况,提出应及时修订滞后的城市道路绿化规划设计指标方面的规范和标准。 相似文献
6.
7.
高速公路穿越采空区已经成为常态,总体设计需要进行穿越采空区的方案论证研究,不仅从技术合理性的角度来确定总体方案,还需要从总体设计的角度,综合考虑地方政府的意见、煤矿业主的利益、项目实施及运营的综合风险,最终使受影响各方达成共识后选择的最合理的方案。 相似文献
8.
我国城市道路面临的交通压力与日俱增,要实现安全、高效、经济、环保的高品质城市道路,就需要科学合理地规划、设计与管理,道路横断面是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关键要素之一.文章分析了城市道路横断面在规划、设计、相关规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在城市规划阶段需考虑的因素、道路空间资源的分配优先度、交通功能与绿化的协调、设计的人性化、规划设计的流程与规范等方面提出了建议.最后,给出了各类道路横断面的规划设计模式示例.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城市道路的交通构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道路步行、休闲的功能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在保证城市道路横断面满足基本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提出了城市道路横断面规划设计应综合考虑城市景观绿化、路口渠化、人本位等因素,对城市道路横断面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山地城市以其复杂的地形、多变的要素不同于平原城市。山地城市的道路设计复杂性和难度明显大于平原城市。结合山地城市特征以及包容性道路设计理念,提出山地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为增强海口市交通通行能力,提升城市形象,根据海口市旧路面种类和不同病害类型,对海口市市政道路病害现状和处理方案进行了分类阐述,并对比了不同沥青面层改造方案。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既有城市道路功能不完善、通行能力不足及设施老旧等问题日益凸显,城市的道路建设进入由新建为主转变为新建与存量更新并举的新阶段。针对以上问题和新的城市道路建设形势,对既有道路特点进行总结,提出道路改造应重点把握系统性、协调性、科学性、前瞻性的总原则,同时应突出以人为本、绿色发展的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13.
14.
首先,回顾与反思了我国近三十年城镇建设中出现的大拆大建、千城一面、地域特色消失等问题,并从意识层面和技术层面进行了剖析;其次,从国家层面,根据中央城市建设工作会议精神,阐述了新发展理念下城市的发展方式;最后,就如何将城市道路设计成为城市街道、如何把城市道路打造成为人性化的公共空间,以促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提出了思考。 相似文献
15.
在城市道路的规划设计中应树立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该文从多方面探讨了如何开展人性化的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方法和经验,可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6.
随现阶段城市经济发展的提速,城市道路和建设范围内硬化面积逐年增加,导致城市透水面缩减,易在多雨季节引发城市内涝等灾害,给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带来了诸多问题。为降低城市内涝等问题的发生,在城市道路横断面规划设计过程中,结合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提出对应的设计方法指导工程应用。首先明确了海绵型城市道路的设计目标;分析了各项LID措施在功能、控制目标、经济性、对周边地块的影响和景观效果等方面的特征;阐述了红线宽度在12~15 m、20~28 m、34~40 m、40 m以上道路的横断面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7.
18.
该文简要介绍了福建龙岩市综合管线的现状,阐述了在城市建设中采用综合管线公共沟的优越性,重点论述了公共沟规划设计的位置设计及总体工艺设计、结构设计、雨污水交叉处理等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19.
针对城市复杂功能区如何实现慢行交通规划进行分析研究.以某城市非通过性道路进行慢行交通理念下的重新规划改进为例,采用车流量数学模型理论,对机动车和非机动车通过能力进行计算,通过压缩机动车道宽度、增加潮汐车道、拓宽非机动车道等方式优化非机动车挤占人行道的状况.改进完成后,该道路的实际通过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社会调研发现,民众对该道路的交通状况满意度大幅度提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