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海军 《隧道建设》2018,38(2):270-276
针对特大跨度黄土隧道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结合工程实例,重点探讨洞口高边坡防护、快速掘进、下穿建(构)筑物措施、洞内变形控制、地表陷穴回填以及地表裂缝处理等技术要点,得到以下主要结论: 对于黄土隧道的进洞方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选择,如果“早进洞”存在风险时,也可选择高刷方进洞方案; 三台阶七步法快速掘进不宜一味追求进尺,优化施工组织,加强工序衔接,实现短进尺、快循环才是关键; 黄土隧道的沉降可以通过采取分部开挖、加强超前支护、减小开挖进尺和及时封闭仰拱等措施进行有效控制; 黄土陷穴采用三七灰土、沙泥浆回填措施是可靠的; 隧道浅埋段地表裂缝不易避免,但可通过洞内控制措施来减小其规模,对于已经出现的裂缝,应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2.
某湿陷性黄土隧道施工过程力学特性及塌陷区施工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某穿越湿陷性黄土地层隧道某塌方段地层-结构法和荷载-结构法的数值对比计算分析,表明虽然隧道上方塌陷后原状土体结构遭到破坏,但在围岩与衬砌支护结构变形协凋的共同作用过程中,塌陷区黄土围岩的承载潜力仍要考虑到计算中,单纯的荷载结构法计算不能充分反映衬砌支护结构受力、变形的实质,采用地层结构法计算更符合实际情况;同时,根据塌陷段地质情况,采取了地表深孔注浆加固地层的处治方案,通过现场试验分析、论证,表明该处治方案合理、有效,较好地实现了地层加固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调查8座典型黄土隧道,提出了黄土地区隧道病害的基本类型为渗水漏水、隧道塌方、衬砌变形破坏及地表变形(裂缝、陷穴、溶洞),并针对不同的病害类型,对其产生机理进行了探讨。文章分析得出黄土的类型、物理力学性质及其结构构造、地层结构特性及人们对黄土中渗流场认识不足是产生隧道病害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本文某隧道左线出口拱顶坍塌为研究对象,在对我国以往黄土隧道塌方事故调查的基础上,利用地质雷达探测关同隧道左线出口塌方段降雨前后含水量的变化,从理论上分析塌方原因,结果表明:土体含水量的增大是导致隧道塌方的关键因素,同时洞口CD开挖法产生的偏压也是导致隧道塌方的重要原因。并由此提出相应的处治方法。塌方处置后,通过实地监控量测,对塌方治理效果进行评估,证实本次坍塌处理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西藏自治区G318线林芝段上的控制性工程工布江达隧道出口段的边坡失稳滑塌过程和滑塌成因的分析,制订出了相应的处治方案。在该方案指导下,辅以"CRD"开挖工法和强力的支护参数,工布江达隧道出口左右洞均安全穿越滑坡体段。通过工程实践,充分检验了该技术方案在西藏林芝地区碎石土滑坡体地带隧道施工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6.
鹧鸪山隧道位于四川省马尔康县梭磨乡王家寨村,是高寒高海拔特长高速公路隧道。隧道出口斜坡在施工阶段发生拉裂变形,危及隧道施工安全和人员安全。本文结合鹧鸪山隧道出口段的地质环境资料和现场勘察结果,介绍了出口段斜坡的形态特征、结构特征和变形特征,从地质条件、降雨和人类工程活动等3个方面分析了出口段斜坡的变形原因和后续发展趋势,并采用剩余推力法对出口段斜坡的稳定性进行了定量计算。对出口段斜坡变形进行综合评价,在计算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抗滑桩、注浆预加固和变形监测等综合处治措施,为高寒高海拔高速公路隧道洞口位置的选取和预加固提供借签。  相似文献   

7.
以银川—百色高速公路(G69)甜水堡至永和镇段玉皇山2号隧道为工程背景,对该隧道进口段仰坡坍塌处治技术进行了研究。对第一级和第二级仰坡按照现场实际地形以1:0.5坡率进行刷坡,坡面采用锚杆或者锚索框格梁加植生袋进行支护;第三级及以上坡面以1:0.75的坡率进行刷坡,坡面采用喷播植草防护。处治施工完成后,通过监测数据说明该治理方案效果明显,该隧道仰坡基本趋于稳定,再次滑塌的可能性降低,坍塌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8.
黄土公路隧道病害分析与处治措施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来弘鹏  杨晓华  林永贵 《公路》2006,(6):197-202
针对新庄岭黄土公路隧道地表裂缝和衬砌开裂的病害特征,探讨了病害产生机理,并运用仿真、实测等手段详细分析了病害原因。分析表明:地表裂缝导致黄土浸水,从而使土体强度降低,变形增大,扩大了围岩塑性区范围和变形压力,恶化了衬砌结构受力状况,导致了衬砌结构局部出现裂缝。此外,根据隧道病害状况,提出了采用挖槽夯土法处治地表裂缝,采用环氧树脂嵌补及凿槽嵌入钢拱架法处治衬砌开裂的建议。研究结果为分析和处治黄土公路隧道病害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通过隧道塌方冒顶段施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联伟 《隧道建设》2009,29(3):329-333
具茨山隧道右线YK37+671处由于突然出现溶洞而发生塌方,在塌方处理过程中再次发生塌方并冒顶,为降低施工影响,保证运营安全,通过运用对塌陷体进行地表注浆加固、不开挖工作室且使用跟管钻的长大管棚及配合使用注浆小导管的超前支护技术、CRD工法开挖技术、塌方段两端加强衬砌后再处理侵限段的技术和地表陷穴处理技术,结合超前地质预报、监控量测技术手段,成功通过塌方冒顶地段,对隧道塌方冒顶工程的预防和处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以浙江省龙丽温高速公路文成至瑞安段第4合同段的燕子山隧道洞口出口段为研究背景,利用有限元软件MIDAS/GTS NX对隧道洞口段进洞施工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分析,研究采用环形预留核心土施工方法时施工先后顺序对地表(原有路面)沉降量的影响,并与现场地表监测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所采用的处理措施及结论可为燕子山及具有类似隧道地质地形和临近已有工程构筑物的隧道施工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1.
对于岩溶区隧道塌方地段,选取合理的处治方案是非常关键的。利用TSP超前地质系统对尚家湾隧道出口左洞ZK 67+390~ZK 67+270进行了探测,破译出ZK67+360附近可能赋存充填型溶腔,当施工至ZK67+360时充填型溶腔揭露并发生塌方,探测结果与现场实际揭露情况基本吻合。根据工程塌方处治实例,比较分析各种塌方处治方案的优缺点,给出了优化处治方案:护拱法配合砂浆锚杆稳固塌腔岩面。在处理段增设监测断面,通过监测隧道的水平收敛位移和拱顶沉降量以及钢拱架的内力反映隧道围岩的稳定状况,量测结果表明,在一定时间内围岩达到稳定,表明采用此方法处理隧道塌方区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通过漳龙高速公路和溪至新祠段石崆山隧道进口至如山头隧道出口高架桥方案实例,提出灵活掌握《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不同的路线方案,工程造价,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重大影响因素进行多方面的技术论证,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大断面黄土片麻岩隧道穿越断层带坍塌后围岩破碎、无法自稳、处治困难等一系列问题,确保安全快速通过坍塌段,以厥湾隧道坍塌处治工程实例为依托,在隧道坍塌原因分析的基础上,对如何有效处治隧道断层带坍塌进行详细论述与总结,并给出了隧道坍塌段掘进施工的关键技术措施。工程实践证明,隧道处治效果良好,三台阶七步开挖法在穿越断层带施工合理可行,为类似隧道工程施工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某高速公路偏压洞口段黄土隧道滑塌为工程背景,分析了滑塌发生的原因。综合采用洞外反压回填和洞内临时横撑相结合的处治方法,在超前小导管预加固作用下,通过采用短台阶弧形导坑法施工,成功通过洞口滑塌段并实现了安全进洞。工程实践表明,反压回填和加强临时支护及时封闭成环是处治偏压洞口段黄土隧道滑塌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青坪隧道进口段属于浅埋、偏压并伴随滑坡等综合病害。采用抗滑桩处治该综合病害,制定了地表位移及桩身内力及土压力的监测实施方案,实时动态监测,指导青坪隧道进口段的施工。对监测结果的分析表明:该处治方法及监测方案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16.
以连霍国道主干线黄土隧道为例,介绍了盖挖法在三车道新黄土塌方处治中的应用,提出了通过设置超前大管棚等措施保证隧道继续掘进时的安全,并对塌腔回填采用了泡沫轻质土,实践证明上述措施能够有效地对塌方段进行处理并确保了隧道的安全掘进。  相似文献   

17.
针对某二级公路隧道大型塌方,对改线方案、明挖路堑方案、原塌方体处治调整隧道出口位置方案、原塌方体处治隧道规模不变方案的影响因素、可行性及优缺点进行了充分讨论,鉴于目前隧道塌方处治技术相对成熟,文中未着眼于具体处治技术措施,而是提出低等级公路隧道大型塌方处治方案的研究思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8.
张汉舟 《公路》2004,(7):42-46
在分析土家湾隧道软黄土介质坍方原因的基础上,阐述了该隧道软黄土介质坍方综合处治技术和相关的防排水措施、水泥~水玻璃双液注浆加固、围岩支护的技术参数取值及其施工工艺。监控结果表明:处治后塌方段周边相对位移小于0.2%,整体已处于稳定状态,满足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要求,说明所采取的综合处治技术措施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地形与地质构造偏压隧道结构受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贵州三凯高速公路松皆雅隧道工程地质情况的现场调查,对隧道支护结构压溃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加固处治方案。结果表明,地形偏压和地质构造偏压的复合作用是引起地表岩体开裂和支护结构压溃破坏的主要原因,在地形偏压不显现的情况下,顺倾地质构造偏压对隧道支护结构受力和变形起着控制作用。针对不同偏压情况,提出了地表锚索、抗滑桩加固和洞内支护加强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方案,应用实践证明了处治方案的合理性,可供类似隧道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在山区公路隧道施工中遇到浅埋、偏压、软弱围岩的情况下,如何改进施工工艺,进行地表处理、开挖支护,选择何种进洞方案,是决定施工安全和整条隧道施工成败的关键。镇远1号隧道出口部分处于严重浅埋偏压段,文章重点介绍地表注浆预加固和进洞的开挖方法,成功解决了施工中的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