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设计渗沟所采用的反滤层与隔离层的性能和质量,直接影响渗沟对地下水的排除,在分析反滤层的工作原理基础上,重点阐述土工织物在公路渗沟反滤层设计方面的方法与准则及对材料选择的相关要求,并通过实际工程的排水效果对设计方法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2.
渗透注浆试验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渗透注浆试验是研究渗透注浆工程的有效手段之一。国内外的许多学者就渗透注浆进行了多种试验,如多孔介质渗透试验、颗粒过滤性试验、堵水试验、驱水试验、介质可注性试验等,推动了注浆理论的发展,指导了实际工程施工。分析既有试验的特点,结合渗透注浆试验的实际、现代工程需要、当代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提出研制更贴近工程实际的试验装置,并进行实时可视的注浆试验以及开发应用软件模拟渗透注浆试验,具有重要的科学、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3.
根据常水头渗透试验原理及参考TST-70常水头渗透仪,在考虑侧壁渗漏、套筒尺寸及测压管位置等因素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简单实用的常水头多孔混凝土渗透仪。通过试验,提出大孔混凝土渗透系数测定的试验操作过程及数据处理方法 ,测试了大孔混凝土在不同配合比时的渗透系数。结果表明多孔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排水性能并初步验证了该装置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反滤层是防止土体渗透破坏的有效措施,无砂混凝土具有良好的透水性、过滤性和稳定性.由于无砂混凝土具有自身的稳定性,用作反滤结构时不需要设置多层;还可以起到支撑作用,替代部分沟壁、井壁和挡墙等结构,可用于公路、铁路、水工建筑物中作反滤层.对无砂混凝土保护不同类型土料进行反滤试验研究,提出了无砂混凝土作反滤层的设计准则.  相似文献   

5.
无砂混凝土作反滤层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反滤层是防止土体渗透破坏的有效措施,无砂混凝土具有良好的透水性、过滤性和稳定性。由于无砂混凝土具有自身的稳定性,用作反滤结构时不需要设置多层;还可以起到支撑作用,替代部分沟壁、井壁和挡墙等结构,可用于公路、铁路、水工建筑物中作反滤层。对无砂混凝土保护不同类型土料进行反滤试验研究,提出了无砂混凝土作反滤层的设计准则。  相似文献   

6.
采用现场渗透仪、单环渗透仪与双环渗透仪3种设备对透水再生混凝土、天然级配碎石、钢渣再生粒料3组试件进行定水头与变水头的透水试验,以分析比较3种渗水系数试验方法的适用性与差异性。试验结果表明:透水再生混凝土的渗透性优于天然级配碎石及钢渣再生粒料;现场渗透仪法(对照组)与单环渗透仪试验法(控制组)所测渗水系数较为接近,可用于测定透水路面的渗水系数,但单环渗透仪试验法具有"尺寸效应",测定渗水系数时应给予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探地雷达的基本原理。雷达无损检测技术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土木领域中,主要应用于检测桥梁钢筋分布、预应力管道灌浆和蜂窝等缺陷。本文中的试验根据实际的工程情况,预制缺陷混凝土板,采用IDS—k2探地雷达对混凝土板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探地雷达可以清晰地检测出混凝土板中的缺陷,对于实际工程中缺损检测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8.
分析传统的反滤层渗沟与土工合成材料渗沟的区别,介绍土工合成材料在公路工程地下排水设施中的应用场合以及土工织物滤层在挡土、渗透及防淤堵3个方面的设计准则,并通过具体工程中的排水设施监测数据,验证土工合成材料在渗沟中应用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简要介绍了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在清华大学跳水馆工程中的实际应用,通过对抗渗压力试验的研究和现场取芯试件渗透能力的测定分析,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可作为工程应用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水中围堰施工中,封底混凝土厚度是保证施工安全的重要参数,依据坑底水头高度确定。坑底水头高度取决于初始水头高度及渗流过程中产生的水头损失,水头损失与土体物理性质及渗流路径等因素密切相关。文中从渗流基本理论出发,结合伯努利方程,推导水头损失计算方法,确定水头损失系数与初始水头高度、渗流经过的土体高度及渗透系数之间的表达式,并分析3个参数对水头损失的影响;通过常水头土体渗透试验验证计算方法的合理性,并将计算方法应用于福建武荣大桥工程中,从理论角度确定该桥水中围堰封底混凝土厚度。  相似文献   

11.
张靖皋长江大桥北航道桥南锚碇采用直径90 m圆形地下连续墙锚碇基础方案,为了防止开挖期间基坑出现突涌,基坑底部采用了旋喷桩的方式形成水平封底隔水层。为了验证加固后水泥土的渗透系数能满足设计要求,深层地基加固大面积施工前开展了钻孔式振荡现场试验和变水头渗透室内试验,试验结果发现,现场振荡试验和变水头渗透试验得到的渗透系数结果差异较大。为进一步验证加固效果,补充开展了现场原状土的振荡试验和变水头渗透试验,补充试验结果表明:现场振荡试验结果比变水头渗透室内试验结果大很多,渗透系数结果受试验方法影响。同种试验方法得到的结果表明深层地基加固后水泥土的渗透系数比原状土明显降低,说明深层地基加固后可有效降低土的抗渗性能。最后分析了不同试验方法的差异原因以及本项目深层地基加固渗透系数取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陕北榆林的粉质粘土进行大量的室内试验,对比了土质固化剂与石灰复合稳定土与纯石灰稳定土的CBR试验与击实试验结果,得出复合稳定土的性能更优,相同性能下固化剂能够替代大量石灰的结论;并且结合复合稳定土技术在吴起-定边高速公路试验路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得出使用土质固化剂后能够在保证路基质量的前提下带来良好的经济与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3.
公路隧道外水压力的相似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确定公路隧道衬砌外水压力的技术难题,利用自行设计的模型试验装置,采用相似理论,进行了38组工况试验。试验主要研究了水头高度、渗透系数、隧道排放量以及组合排放系统等因素与外水压力和折减系数的关系。通过对相似准则的分析得出,进行工程类比时应注意水头高度的相似关系为平方关系。试验结果表明:水头高度越小、隧道排放量越大、围岩渗透系数越小,隧道外水压力则越小;无论隧道是否完全封堵,只要周边存在排水点,且隧道在其渗流影响的范围之内,隧道外水压力就可折减。此外,深入分析组合排放系统的试验结果,提出了对于隧道周边富水洞穴应采用"复合回填"的处治方式的理念。最后指出,采用这种相似模型试验确定的外水压力是岩石隧道外水压力的上限值。  相似文献   

14.
针对确定隧道外水压力的技术难题,根据相似理论,利用自行设计的模型试验装置,在不同水头高度、渗透系数、排放量以及排放系统的条件下,进行了38组工况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水头高度越小、隧道排放量越大、围岩渗透系数越小,外水压力则越小;无论隧道是否完全封堵,只要周边已存在排水点,且隧道在其渗流影响范围之内,外水压力均可折减。分析还提出了工程类比应注意水头高度为平方的相似关系,以及对于隧道周边富水洞穴应按“复合回填”的方式进行处治的深入认识。最后指出,采用相似模型试验可以确定外水压力的上限值。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饱和黏土不同荷载下的渗透特性,利用改制的K_0固结仪进行逐级加载条件下的变水头渗透试验,考虑饱和黏性土的有效孔隙比概念,分析了逐级荷载条件下起始水头、有效孔隙比、渗透系数和有效渗透系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原状土的起始水头变化可以分为快速增加和缓慢增加两个阶段;重塑土起始水头与总水头变化速率有一定关联;原状土样的有效孔隙随着固结压力的增加逐渐减小;重塑土无效孔隙比的变化规律类似于原状土;当土样的结构逐渐破坏,其结构差异性趋于一致,有效孔隙比大的土样,其有效渗透系数较大;黏性土的渗透系数不仅与土体结构相关,土样在固结过程中对应的初始孔隙比、有效孔隙比的变化规律、水头高度及水头高度变化速率也对其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粘土的结构对渗透性质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然沉积的粘性土都具有一定的结构性,根据研究粘土的渗透性能与土体的结构性具有密切的关系。土体的渗透性是在土力学中主要的研究课题之一。对某些工程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粘土在不同压力下进行原状土与重塑土的渗透试验,并根据试验结果探讨了粘土结构性对渗透性的影响,得出一些有意义的结论,对实际工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山岭隧道复合式衬砌层间土工布是初期支护渗水的主要排放途径,在隧道防排水系统中起到重要作用。为了量化工程条件下复合防水层的工作性能,通过理论分析得到了考虑层间挤压和泥沙淤堵的土工布横向渗流模型,并利用该模型讨论了衬砌层间挤压力对各种规格土工布横向排水能力的影响作用。为进一步验证该理论模型的合理性,设计了新型室内试验装置,评估了不同层间土压力、土工织物淤塞与否对土工布层间横向渗流系数的定量影响。结果表明:复合防水层工作状态下理论模型计算所得渗透系数与耦合浇注洁净接触面试验值较为接近,该理论模型可以反映隧道防水层的实际工作状态;土工布的渗透系数随压力变化是非线性的,随着压力的增大,渗透系数值先迅速降低,后逐渐放缓;当压力较小时,土工布厚度越大水平渗透系数越大,当压力增大时,土工布厚度越大,水平渗透系数下降越快直至无明显差异;验证试验中发现压块内部始终保持3~5 cm水头,意味着初支和二衬层间积水无法完全排水干净。最后结合该理论模型,提出了隧道防排水量化设计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渗灌在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绿化灌溉中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三种不同流量的渗管,室内试验研究了渗灌技术在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绿化灌溉中的应用问题。通过渗管渗流试验,分析了渗管出流规律,提出了渗灌工作水头及其合理渗管长度;通过渗管在土壤中的渗透试验,分析了渗管在土壤中的出流规律并提出了渗管埋深和横向间距。结果表明,甲渗管的稳定单长流量q0=0.1755H1.4825,乙渗灌管的稳定单长流量q0=0.5520H1.4825;甲管(平均流量为2.5Lh-)1适宜的最低水头为6m,渗管适宜长度为50m;乙管(平均流量为6.0Lh-1),适宜的最低水头为5m,渗管适宜长度为35m;渗管的合理埋深为45cm,多排布设横向合理间距为1m。丙渗管出流量过小,难以满足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绿化渗灌要求。  相似文献   

19.
从湿陷性黄土区公路路基挤密桩复合地基质量现行检测指标入手,通过理论和实际工程案例分析,对质量检测指标进行了优化。提出了挤密桩复合地基仅需对地基承载力和桩间土的湿陷性进行检测的检测体系;指出采用3桩复合荷载试验进行复合地基承载力测定,有效影响深度约为载荷板宽度的3倍,已接近公路工程中最不利条件下挤密桩复合地基处理深度,湿陷性黄土区公路路基挤密桩复合地基承载力检测以采用多桩复合载荷试验为宜;提出黄土湿陷性与干密度之间基本呈线性负相关关系,采用取土器取样进行干密度试验可以满足工程需求,桩间土湿陷性检测可通过取土器取样测定桩间土干密度的方法来代替。  相似文献   

20.
针对内蒙古呼和浩特绕城高速公路软土地基处理的工程实例,通过静载荷试验,对碎石桩处理前后承载力进行了比较,并对间接法和直接法测定复合地基承载力进行了分析,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从而为实际工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