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吊钟岩隧道DK250+130处,隧道拱部突发涌水、涌泥石,造成掌子面堆积,采用排堵水和超前大管棚注浆相结合的施工技术,顺利通过了该不良地质地段.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地应力释放导致隧道初期支护变形失稳难题,以隧道区域地质资料为基础,结合现场地应力实测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进行了隧道工程区域初始地应力场的数值模拟反演计算分析,获得隧道围岩初始地应力场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隧道测区段围岩处于高地应力状态,测点地应力反演值与实测值误差较小,反演结果合理、可靠。通过隧道围岩强度应力对比分析,隧道DK453+500m~DK454+400m段为高应力状态,地应力释放会导致隧道初期支护开裂变形,与现场实际情况相一致。  相似文献   

3.
北塬隧道DK6+200~DK6+700段围岩呈破碎浅埋、土石分界、节理发育、富水的分布情况。分析了明洞浅埋段增作工作面的可行性,介绍了在复杂不良地质条件下,明洞浅埋段与隧道主洞施工方案的确定与优化、施工工艺等关键施工技术,简述了地质超前预报与监控量测措施,为同类工程施工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4.
赵栋 《北方交通》2023,(9):81-84
以杨家山黄土连拱隧道为背景,采用Midas GTS数值软件,考虑隧道地形、地质条件、施工阶段、围岩荷载、注浆加固等因素,模拟了黄土连拱隧道施工开挖的全过程,对中导洞及主洞沉降位移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类地形地质条件采用连拱方案建设风险较大,应选择小净距或分离式方案。  相似文献   

5.
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ZNTJ-19标西铁车2号隧道进口工区掌子面施工至DK1 076+860处时,拱顶发生涌水,经现场勘查、地质情况分析以及方案比选,确定采用加强支护和径向注浆措施进行处理,取得了良好效果。结合现场施工实际,介绍涌水处理方法,并进行探讨,可供今后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6.
某公路隧道为双线隧道,隧道小角度斜穿背斜北西翼。属低中山地貌,地势较缓,局部有陡峻。隧道进口位于DK236+211,出口位于DK240+947,全长4736m,单面上坡,隧道进出口均位于曲线上。隧道上覆第四系全新统坡洪积(Q4al+pl)、坡残积(Q4dl+el)、坡崩积(Q4dl+col)土层,下伏侏罗系中统新田沟组(J2x)、中下统自流井组(J1-2z)、下统珍珠冲组(J1z)地层。  相似文献   

7.
天山新3号隧道过冲沟浅埋段时在DK1790+988~DK1791+013段发生塌方冒顶,为保证安全处治塌方,经进行原因分析和方案比较后,通过采取对洞外塌陷体地表注浆加固、洞内不开挖工作室使用长大管棚及配合使用双层注浆小导管的超前支护技术、开挖预留核心土、塌方段两端加强衬砌后再处理侵限段的技术等综合处治方案,结合超前地质预报、监控量测等技术手段,有效地控制了塌方加剧并顺利渡过塌方冒顶地段,对隧道塌方冒顶工程的预防和处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桃花铺二号隧道支护变形侵限处理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桃花铺二号隧道进口DK201+805~DK201+835段支护变形侵限拆除处理的工程实例,介绍软弱围岩支护侵限的注浆加固、控制爆破拆除、临时支护、衬砌防水等技术.  相似文献   

9.
浅埋隧道受地质、地形、环境的影响,在施工中容易发生边坡坍塌、塌方(冒顶)、山体开裂、变形失稳等风险,结合宁安城际铁路隧道分析了浅埋隧道施工安全、工期、环境风险。介绍了基于AHP(层次分析法)的改进模糊综合法进行浅埋隧道施工风险评估的基本原理和步骤,建立了浅埋隧道施工风险层次分析模型,采用改进的模糊数构建风险发生可能性判断矩阵。最后通过风险系数确定了宁安城际铁路钟鸣一号浅埋隧道施工风险等级,结合隧道施工特点及风险评估结果,提出典型风险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0.
巴中至万源高速公路隧道工程建设条件复杂,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工程规模巨大,综合设计技术难度大。结合具体工程,介绍了巴中至万源高速公路隧道工程设计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1.
为确切反映隧道施工塌陷地表稳定情况及塌陷治理效果,需对隧道上部地表及邻近建(构)筑物进行监测与分析。结合某隧道的水文、地质情况,地表塌陷事故发生后采取治理措施及监控量测成果,分析该施工隧道发生塌陷主要因为地形条件、复杂的水文与地质条件、降雨影响、施工工艺。最后,结合监测结果综合采取塌陷治理措施,实现良好地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古道岭隧道单线直线隧道ⅡDK116+507~ⅡDKL117+822突发性涌水坍方的处理措施的分析,总结了突发性涌水的一般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3.
涌水、突水问题的处理一直是隧道施工中的主要技术难题。由于对变质岩混合岩化构造带的围岩变形规律、地下水赋存状态以及隧道开挖扰动对围岩和构造带的富水性影响规律认识不足,旧堡隧道DK29+377~DK29+425段工程施工一度受阻。介绍了旧堡隧道构造涌水带施工中遇到的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总结出一套"探—泄—堵—排—堵"的处理隧道构造涌突水带的施工技术,希望对类似工程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抢风岭隧道系国家高速公路网荣成至乌海公路山西境灵丘至山阴段高速公路上的深埋特长公路隧道,隧道平均长度5 488 m.隧道地形地质条件复杂,设计和施工难度很大,为全线控制性工程之一。在勘察设计阶段充分借鉴了国内外长大隧道的设计施工经验,并邀请国内诸多专家进行专项咨询论证,对设计进行了深度的优化。主要介绍了抢风岭特长隧道的工程地质、主体土建工程的总体设计及施工方案等。  相似文献   

15.
太行山隧道采用双洞单线方案,隧道最大埋深915 m,最小埋深12 m。在露水河工区DK590+700~DK590+885段共185 m,采用暗挖法施工。隧道露水河暗挖段作为太行山隧道露水河段工区重要组成部分,考虑到雨季易发生突(涌)水风险,本段施工安排在第三个旱季进行,施工时利用二期施工便道和预留的未衬砌段作为通道进行暗挖施工。本工程暗挖段施工方案设计,包括开挖、支护、防排水、衬砌等专项工程设计,对其他类似工程有可鉴之处。  相似文献   

16.
八片山隧道地形复杂、地质情况不明确,有可能出现未探测到的断层和破碎带等不良地质结构,不利于隧道施工安全。采用“角度+位置偏移”联合系统及多源多接收联合叠加方法改良USP21地质预测系统,对掌子面前方60 m范围内的围岩完整情况和裂隙发育状况进行预测。经过大量的现场测试和验证,改良后的USP21地质预测系统预测精度可达到85%,显著提高了长大隧道地质预报的准确性和精度,并且能为隧道施工提供具体的灾害体形态和准确的空间位置,保证了隧道安全施工。  相似文献   

17.
靖神铁路横山隧道为浅埋黄土隧道,在DK165+285~DK165+326下穿明长城遗址.为了保护明长城遗址,参考国内类似工程与文物部门要求,并结合设计,确定了下穿明长城段地表最大沉降不应超过30 mm、位移速率不应大于5 mm/d、局部倾斜应小于1‰的控制标准.采用flac3D有限差分软件分析了不同(超前)支护措施对地...  相似文献   

18.
对地铁二号线南北线隧道病害治理段的结构检测表明,DK19+933~DK20+082段出现多处不同类的病害。对出现的多种病害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理:渗漏水病害治理主要采用灌浆法、填充法、表面处理法、排水法;结构性裂损采用结构补强法;混凝土病害采用混凝土涂层覆盖、混凝土除氯、混凝土钢筋锈蚀处理;底板稳定采用增设地下排水系统、加固底板、注浆或者直接置换。结合隧道病害的监测报告、地质情况,分析病害产生的原因,采取有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9.
针对赣龙铁路古田隧道DK246+760~DK247+000段地表山体滑坡加固的施工,分析了地表山体出现滑坡的原因,并对其中采用的锚索桩加固山体滑坡的施工工艺进行了介绍,阐述了预应力锚索和抗滑桩共同形成抗滑支撑结构的优点.  相似文献   

20.
《轨道交通》2013,(6):54-59
一、工程概况及裂纹调查 1.1工程概况 许家梁隧道起始里程DK34+093-DK39+046,全长:4953m,为单线隧道。地质特征:隧底为砂岩、拱腰及以上为泥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