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超浅埋盾构隧道通过软弱地层时采用对下穿的混凝土供水管线周围土层进行加固,并调整穿越管线时盾构施工参数,成功地解决了盾构穿越重要管线时变形过大的问题,有力地保证了管线安全和正常施工,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广州地铁22号线盾构法施工,下穿运营地铁3号线,下穿竖向净距离仅5.5 m,地质为典型的上软下硬地层,不能进行常规的地面垂直注浆加固,采用洞内定向钻孔注浆加固措施.介绍了钢阀管定向钻孔注浆的设计、范围和工艺,盾构机气压辅助模式掘进控制措施等[2].所采用技术保证了下穿安全、结构保护良好.  相似文献   

3.
针对雨水管线采用顶管法下穿公路桥梁的施工工艺,采用MIDAS/GTS NX软件建立三维地层-结构模型进行有限元模拟计算与分析,从而分析得出顶管穿越施工对公路桥梁结构的位移和轴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新建城市隧道通常要下穿某些正在使用中的管线,为降低隧道施工对管线使用的影响,结合隧道下穿热力顶管实际工程,提出一种现状评估思路:对拟建隧道下穿的既有管线检测,获取目前属性参数,利用结构力学理论和有限元方法计算分析其目前抗变形能力,并综合几何尺寸计算结果,得出管线沉降变形和差异变形控制指标,为隧道设计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地铁建设工程中常遇到各类市政管线,尤其是在车站附属结构施工时,如遇到部分管线无改移条件或改移难度较大时,需采取暗挖下穿管线的施工方案。施工过程中随着土体的开挖,极易造成上部土体沉降,进而危及到管线的的安全。基于沈阳地铁九号线北二路站1号风道暗挖下穿市政管线典型实例,从施工方案、风险保护及暗挖计算分析等方面对该风险点进行了研究,可为类似工程的风险保护及施工影响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基于数值模拟,对供水隧道下穿高速公路施工时,不同地层加固措施对上方公路沉降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对沉降模拟结果进行比对,选择最优方案,降低施工风险,保证高速公路正常运营。  相似文献   

7.
武汉中央文化区J2~J3下穿通道下穿武汉市主干道路中北部,上跨武汉地铁四号线区间隧道,采用浅埋暗挖法施工,周边管线众多,且临近汉街建筑物,设计的控制因素很多。介绍了中北路下穿通道的设计情况,分析了地铁隧道衬砌变形控制、浅埋暗挖施工、基坑涌水处理及管线保护的应对措施,总结了这类市区内复杂环境下隧道工程设计和施工的经验,供类似隧道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花岗片麻岩复合地层施工中,由于存在孤石或基岩凸起,对盾构施工造成很大的困难和风险。结合广州地铁21号线中新站至中间风井盾构区间实例,介绍了土压平衡盾构机在片麻岩复合地层施工中的应用技术,遇到基岩凸起、"上软下硬"情况,采用地面爆破施工,通过对爆破时药包设计、安装及布孔方式、爆破安全距离的控制,对基岩进行预处理,爆破后检测处理效果并通过地面注浆固结裂隙。盾构机掘进时,在不同路段,通过控制盾构机的掘进参数,顺利完成盾构区间掘进任务,减少盾构开仓风险。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广州地铁二号线客村联络线岔口段隧道施工和微振控制爆破技术,成功地保护了地下管线的安全和洞内临时支护的稳定,顺利通过上软下硬的不良地质地层。  相似文献   

10.
杭州地铁机场快线隧道采用盾构法施工,其中最大埋深区间隧顶埋深达到40 m以上,最深位置需穿越上软下硬地层,且需下穿保护区建筑物.因隧道上部圆砾地层和砂层储水丰富且渗透性强,土压盾构掘进随着埋深越来越深,水压也逐渐增大,掘进出现地下水干扰导致螺旋机喷涌,容易超方造成地表建筑物沉降和隧道被淹埋等重大风险.介绍了施工中采用的...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城市浅埋地铁隧道下穿岩溶地层高速公路路基时导致的路基变形问题,以某市地铁矿山法隧道下穿高速公路路基为例,采用理论设计与施工监测相结合的方法,从岩溶处理、地下水控制及隧道支护等方面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针对该路段灰岩溶洞分布不规则、裂隙水分布复杂的地质条件,对溶洞和地下水进行分区处理,得到了良好的效果;采用溶洞和地下水优先处理及双向大管棚超前支护后进行隧道施工的方法,可使高速公路路基的沉降得到有效控制,满足高速公路路基的沉降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12.
针对在盾构隧道施工中经常出现的管片上浮问题,以南昌轨道交通4号线泥水盾构过江隧道为工程依托,通过数理统计方法对泥水盾构穿越不同地层时管片上浮量进行归纳分析,探讨地层参数以及盾构掘进参数对管片上浮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全断面砂层中掘进,管片上浮量小且上浮值变化稳定;而当进入上软下硬地层和泥质粉砂岩层,管片上浮量急剧...  相似文献   

13.
软土地层地铁隧道施工对地下管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减小软土地层地铁隧道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对地下管线的影响,考虑流固耦合效应和施工效应的综合作用,根据管线允许的安全控制标准,采用FLAC3D建立的数值模型,对降水、动态降水和非降水3种施工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非降水施工法是控制地层固结沉降最有效的施工方法.深圳地铁1号线采用该施工方法,保证了煤气管线在施工期间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14.
以青岛地铁2号线枣山路车站为例,采用数值分析结合现场监测,揭示了施工过程中的结构及围岩变形规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拱盖法车站拱部双侧壁及CD法的工法分析。研究表明,两种工法的地层变形均小于控制值,且围岩均未发生整体沉降,但CD法施工时地层变形更大,应力重分布更充分,可以充分发挥围岩自承载能力,降低支护成本的同时也可提高施工工效。研究成果适用于在"上软下硬"地层中设计施工的拱盖法暗挖车站,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以杭州地铁 9 号线一期工程下穿沪杭铁路框架桥为背景, 建立盾构下穿施工三维数值模型, 分析软弱地层环境下地铁盾构隧道下穿施工对铁路框架桥的影响, 提出多种确保铁路安全运营应对措施, 并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现场监测。 数值分析表明, 盾构隧道下穿施工中铁路框架桥最大沉降量为 6. 72mm, 进行洞内注浆加固后, 最大沉降量降为 4. 76mm, 说明在软弱地层环境下及时进行洞内注浆对抑制铁路框架桥的沉降变形具有显著效果; 监测结果表明, 盾构右线施工对框架桥沉降变形的影响大于左线, 铁路框架桥最大沉降达到 6. 9mm, 采取应对措施及时进行洞内二次注浆, 可有效控制框架桥的持续沉降变形, 铁路框架桥处于安全可控状态。  相似文献   

16.
如何控制隧道变形和地表沉降是隧道安全施工的重要问题。青岛地铁四号线静沙区间位于上软下硬的复合地层,以此隧道开挖工程为背景,总结岩土体变形的因素,通过有限元模拟软件建立隧道开挖的三维数值模型,对隧道洞身处于不同的地层开挖造成的围岩变形和地表沉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隧道穿越的土层类型由较坚硬岩变为全坚硬岩时,围岩稳定性逐渐变好,隧道开挖对土层的扰动减小,致使地表沉降逐渐减小并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7.
以天津市南水北调中线滨海新区供水工程为案例,对顶管下穿铁路线及切割CFG桩基进行分析。首先汇总各地穿越既有铁路、地铁结构变形控制要求,总结本工程铁路线路保护标准,并依托数值计算软件在仅考虑掘进阶段外侧触变泥浆的情况下分施工工况对地层位移、轨面竖向位移、桩基位移等内容进行数值分析,得出线路竖向位移较大、轨面沉降差较小,同时被切割的CFG桩基水平位移较小的结论,最后对既有铁路结构提出保护措施及建议,确保铁路结构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8.
赵瑾 《北方交通》2020,(1):71-74
沈阳地铁9号线皇姑屯站-北一路站区间为双线盾构隧道,盾构隧道左线和右线下穿兴华街铁路框构桥。采用Midas-GTS大型有限元计算软件,建立三维地层-结构模型,对盾构穿越既有框构桥施工过程进行模拟计算,分析得出盾构隧道下穿时对既有框构桥的应力影响。  相似文献   

19.
北京地铁6号线下穿既有4号线段是国内采用矿山法下穿既有盾构区间的首例,在下穿过程中,既有线和在建线变位是本工程控制的重点。采用Flac3d三维有限差分软件,对实际下穿过程进行动态数值模拟,获得不同WSS加固措施下既有线和在建线的位移及变化规律。数值计算和施工实践表明:WSS上半断面加固措施达到了安全与经济的平衡。其结论可为类似穿越工程积累经验和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铁路隧道下穿既有高速公路引起路基路面沉降,威胁交通安全.通过建立隧道-地基-路基相互作用计算模型,在路面荷载作用下,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分析计算了隧道下穿深度、地层模量、泊松比及强度参数等因素与路基沉降变形规律之间的关系.计算结果表明,隧道下穿深度不仅影响路基沉降变形的大小,而且影响沉降槽的形状,而土层性质主要对路基沉降变形影响较大,对沉降槽形状影响相对较小.计算结果较好地反映了不同因素对路基沉降变形的影响,对类似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