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有限元模拟计算了不同围岩条件、洞跨及地震烈度下的隧道地震反应特性,研究了隧道动力深浅埋划分界限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隧道结构受力随着隧道埋深的增加呈现先增后减的变化规律,可见拐点即为深浅埋界限;围岩条件越好,隧道的动力深浅埋界限越深,隧道在Ⅲ级、Ⅳ级及Ⅴ级围岩条件下的动力深浅埋界限分别为100,80,60 m左右;隧道动力深浅埋界限深度随着隧道跨度的增加而减小,但其受影响程度较小,隧道在跨径为6,10,20 m的情况下的动力深浅埋界限分别为100,100,80 m左右;隧道动力深浅埋界限不受地震烈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通过有限元模拟计算了不同围岩条件、洞跨及地震烈度下的隧道地震反应特性,研究了隧道动力深浅埋划分界限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隧道结构受力随着隧道埋深的增加呈现先增后减的变化规律,可见拐点即为深浅埋界限;围岩条件越好,隧道的动力深浅埋界限越深,隧道在Ⅲ级、Ⅳ级及Ⅴ级围岩条件下的动力深浅埋界限分别为100,80,60 m左右;隧道动力深浅埋界限深度随着隧道跨度的增加而减小,但其受影响程度较小,隧道在跨径为6,10,20 m的情况下的动力深浅埋界限分别为100,100,80 m左右;隧道动力深浅埋界限不受地震烈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对浅埋暗挖法隧道施工技术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并探究几个重点施工方法,即大跨度隧道中隔墙施工和交叉隔墙法,为浅埋暗挖法隧道施工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基于有限元软件ABAQUS进行隧道开挖过程的三维数值分析,从应力、应变的角度出发,对土体隧道深浅埋的界定范围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隧道施工过程中,拱顶C点的位移值最大,并且随着埋深的增加而具有不断增大的趋势;当隧道埋深增加到某一临界状态以上时,拱顶C点位移不再随着埋深的增加而显著变化,而是趋于一个定值;隧道的应力释放规律和其竖向位移规律相同,隧道拱顶C点的竖向应力随着隧道埋深的增大,应力变化曲线也趋于平缓,且C点的竖向应力与太沙基理论计算值较为吻合。在此基础上,结合理论分析的手段确定隧道深浅埋的界限埋深值,并运用现行规范和太沙基理论对此界限埋深值进行了进一步的验证。  相似文献   

5.
龙山连拱隧道为双向六车道超浅埋大跨城市隧道.其设计与施工严格按新奥法原理.在动态施工中通过监控量测及计算分析,开创了国内在Ⅱ类以下围岩、超浅埋大跨度连拱隧道中采用"上下台阶工法"的先河,为今后该类隧道设计施工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隧道浅埋暗挖施工中技术难点问题是隧道近距离下穿高速公路,若不能选用正确的施工措施,很容易会让路面出现沉降,甚至还有可能会坍塌,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和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以某工程实例为例,深入探讨了下穿高速公路浅埋大跨度黄土隧道施工措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主要介绍长城岭大跨度超浅埋隧道土建工程的设计情况及施工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8.
神延铁路羊马河隧道埋深浅,对隧道结构稳定不利。为解决此问题,采用洞外地表处理,洞内加强超前支护和初期支护的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黄梅山连拱隧道设计与施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军  王飞 《交通标准化》2006,(6):165-168
黄梅山连拱隧道是安徽省马鞍山至芜湖高速公路的一座浅埋大跨度连拱隧道,该隧道是目前国内在建和已建工程中围岩最差的公路隧道之一,具有埋深浅、跨度大等特点。此项工程所积累的设计及施工经验对令后的类似工程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南庄隧道处于黄土地层,该地层具有湿陷性的特点,为双线大跨度隧道,增加了施工的难度,文章介绍了该隧道在浅埋段发生塌方后的处理方案,其成功的处理经验对同类工程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周山黄土隧道浅埋段下穿市政公路。由于隧道地层松散,埋深浅,断面开挖跨度大,隧道下穿施工极易引起道路路面沉降过大而影响路面正常行车。基于浅埋大断面黄土隧道常用施工方法的适应性分析,确定采用交叉中隔壁工法(CRD)进行下穿道路施工。隧道下穿道路施工的三维数值模拟结果及路面沉降监测结果表明,采用CRD施工是合适的,保证了隧道施工安全和道路的正常通行。  相似文献   

12.
针对云台山隧道浅埋段围岩软弱松散、埋深浅等特点,提出采用地表深孔预注浆加固,同时配合超前地质预报、隧道超前支护以及初期强支护,加之后期监控测量的综合控制体系。现场实践证明,该控制体系有效控制了隧道围岩收敛,在安全施工的前提下保证了施工工期。  相似文献   

13.
松散土层中浅埋暗挖大跨度平顶直墙隧道旋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松散围岩中超浅埋暗挖平顶直墙隧道施工,采用大管棚和小导管注浆超前预支护措施,且分多步CD法微台阶开挖施工,在围岩多次受扰动等情况下,成功的完成了大跨度超浅埋暗挖隧道,可有效地保证隧道施工及周边建筑物的安全.  相似文献   

14.
天恒山隧道综合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恒山隧道作为国内第一座严寒地区浅埋大跨粘土隧道,从施工工艺到施工组织,国内没有同类工程经验可供借鉴,规范性的标准和要求几近空白,国外可供借鉴的类似工程也不多见。项目针对该隧道特点,在深入调研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基础上,不断对隧道施工方案进行比选优化,实现了严寒地区浅埋大跨度粘土公路隧道的快速施工。  相似文献   

15.
苏州市凤凰山隧道属于软弱围岩中浅埋大跨度连拱加小净距隧道,且隧道穿越凤凰山公墓区,隧道上方公墓密集,对隧道设计和施工技术要求很高。基于地层一结构法,用有限元对隧道施工过程进行模拟,重点分析了围岩位移场和应变场以及初期支护、锚杆和二次衬砌的受力,分析隧道横断面危险点,在设计中采取相应安全措施,并优化开挖工法,计算确定隧道爆破施工和机械开挖的埋深分界点。  相似文献   

16.
松散围岩中超浅埋暗挖平顶直墙隧道施工,采用大管棚和小导管注浆超前预支护措施,且分多步CD法微台阶开挖施工,在围岩多次受扰动等情况下,成功的完成了大跨度超浅埋暗挖隧道,可有效地保证隧道施工及周边建筑物的安全。  相似文献   

17.
为确定实际工程中大跨度隧道的变形基准,结合特征曲线法讨论了公路隧道极限位移的定义,给出基于三台阶七步法的初期支护极限位移确定方法;找出极限状态下各控制点的位移关系,即预警位移、容许位移和极限位移;基于三车道隧道设计洞形,采用连续体弹塑性有限元模 型,按同一围岩级别中的物理力学参数分位值组合计算,分析了不同埋深条件下的三车道初期支护极限位移,并进行t 分布统计,得出基于工法的三车道公路隧道初期支护相对极限位移基准值;对比分析同一围岩、同种工法在不同埋深及相同埋深条件下,隧道围岩表面的位移变化规律;研究同种工法、相同埋深条件下,弹性模量、黏聚力、泊松比、内摩擦角与位移曲线的关系;对比分析基于三台阶七步开挖法的现场监测数据,得出围岩变形的规律基本上符合计算结果的判断,即该方法的合理性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18.
为确定实际工程中大跨度隧道的变形基准,结合特征曲线法讨论了公路隧道极限位移的定义,给出基于三台阶七步法的初期支护极限位移确定方法;找出极限状态下各控制点的位移关系,即预警位移、容许位移和极限位移;基于三车道隧道设计洞形,采用连续体弹塑性有限元模型,按同一围岩级别中的物理力学参数分位值组合计算,分析了不同埋深条件下的三车道初期支护极限位移,并进行t分布统计,得出基于工法的三车道公路隧道初期支护相对极限位移基准值;对比分析同一围岩、同种工法在不同埋深及相同埋深条件下,隧道围岩表面的位移变化规律;研究同种工法、相同埋深条件下,弹性模量、黏聚力、泊松比、内摩擦角与位移曲线的关系;对比分析基于三台阶七步开挖法的现场监测数据,得出围岩变形的规律基本上符合计算结果的判断,即该方法的合理性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19.
富水全风化花岗岩隧道变形规律与力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地质钻机在隧道中心线上方钻取原状土进行土工试验,采用电子水准仪量测地表和拱顶沉降,采用JSS30A数显收敛仪进行隧道水平收敛监测,采用JTM-V2000D型振弦式土压计量测围岩与初期支护间压力、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间压力,通过对寨子岗隧道围岩变形及压力进行量测,得到了富水全风化花岗岩地区隧道围岩变形规律与力学特性.分析结果表明:深浅埋隧道的划分界限为2倍洞径;隧道洞口段洞顶土体同时存在竖向位移和水平位移;围岩的水平收敛稳定时间及拱顶沉降的稳定时间和隧道埋深关系不大;浅埋隧道的埋深越大,水平收敛值及拱顶沉降值越大,深埋隧道的水平收敛值及拱顶沉降值和隧道埋深关系不大;围岩与初期支护间压力分布比较均匀,浅埋隧道各量测点压力值差异较小,压力随着隧道埋深的增加逐渐增加;深埋隧道各点压力分布的不均匀程度有所增加,各点压力值随着隧道埋深的增加变化很小;围岩与初期支护间压力均大于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间压力,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间的最大压力均不大于100 kPa.  相似文献   

20.
某二级路上跨既有高速公路白山隧道,上跨区域内隧道埋深浅且围岩较差,隧道顶部二级路车辆荷载对隧道结构不利。分别采用地层结构法、荷载结构法对隧道衬砌进行计算,得出隧道衬砌的应力、安全系数,结果表明隧道衬砌应力在安全范围之内,衬砌安全系数也比规范值大,说明隧道衬砌结构是稳定的,对类似工程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