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研制出的高效催化树脂进行锅炉补给水除氧,克服了传统的单纯投加亚硫酸钠除氧存在的各种弊端;在常温条件下,经实验室静态、动态及现场中试试验,探索了该处理技术的可行性,并对催化树脂的稳定性进行了测试,确定出了除氧设备的最佳设计参数.试验结果表明:催化反应器运行流速25~35 m/h,催化树脂层高1.2 m;Na2SO3投加量约为10 mg/L,仅略大于化学反应所需得理论值,出水溶解氧含量≤0.05 mg/L,除氧效果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2.
试验研制成功的锅炉给水同步式软化除氧装置,改变了传统的软化除氧过程分别设置、分别进行的模式.通过中试试验,研究了影响除氧效果的主要因素,确定了在不同进水条件下的最佳运行参数及除氧剂Na2SO3的最小投量.即:当进水总硬度≤6 mmol/L时,无需投加催化剂,Na2SO3最小投加比kmin=1.3,最佳流速25~30 m/h;当进水总硬度>6 mmol/L时,需额外投加催化剂CoCl2 1 mg/L,而最佳流速为20~30 m/h.出水硬度和溶解氧含量均可满足<工业锅炉水质>(GB 1576-2001)标准的规定,为工业化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对铁型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制备及其与碱性水作用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初步考察铁型强酸性树脂与碱性树脂混合床的脱盐效果及树脂再生性能.  相似文献   

4.
铁型树脂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铁型强酸性阳离子换换树脂制备及其与碱性水作用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初步考察铁型强酸性树脂与碱性树脂床的脱盐效果及树脂再生性能。  相似文献   

5.
反硝化聚磷菌在污水同步脱氮除磷,尤其有限碳源污水的处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而亚硝酸盐型反硝化除磷因仅将硝化进行到亚硝酸盐阶段可进一步降低污水的处理费用.采用一个2L的SBR反应器,通过控制好氧段溶解氧并调整NO_2~-投加时间,在EBPR系统内成功富集了兼具稳定除磷和脱氮性能的污泥,用以考察污泥的缺氧吸磷特性及同步脱氮能力.结果表明:微好氧条件下(DO=0.2mg/L)反应器具有很高的氮、磷去除性能,系统内的NH4~+-N能100%硝化且无NO_X~--N的积累,出水磷浓度低于0.5mg/L.此外,该除磷污泥能利用亚硝酸盐进行缺氧吸磷,NO_2~--N投加浓度为10mg/L和50mg/L时的最大比吸磷速率分别为最大比好氧吸磷速率的44.9%和87.2%.批式试验证明:NH4~+-N通过同步硝化反硝化而非厌氧氨氧化去除,但微好氧条件下氨氧化菌和亚硝酸盐氧化菌活性均较聚磷菌差,因此,低DO条件下,吸磷总是优先于氨氧化进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不同的树脂材料在桩核修复中对微渗漏程度的影响。方法对46颗经过根管治疗的单根离体牙根,分别使用纤维桩加ParaCore双固化流动树脂、可乐丽菲露AP-X光固化复合树脂以及Ceramage聚合瓷行纤维树脂桩核修复,采用根管内直接成型-直接粘接或根管外间接成型-再粘接的方法,通过染色透明化法,观察不同纤维树脂桩核修复后的微渗漏情况。结果ParaCore+根管内直接成型-直接粘接法制作的桩核微渗漏最严重[(4.94±1.71)mm],ParaCore+间接成型-再粘接法[(0.91±0.33)mm]、AP-X+间接成型-再粘接法[(0.87±0.27)mm]、Ceramage+间接成型-再粘接法[(1.02±0.34)mm]微渗漏值较低。结论不同树脂材料对纤维树脂桩核修复体的微渗漏情况无明显影响,但不同的制作及粘接方法对桩核修复体的微渗漏程度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以反应性离子交换和化学平衡为基础,通过正交实验探索失效的弱型混合离子树脂与新生氢氧化铝凝胶的反应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氢氧化铝凝胶与弱型混合树脂的作用能使部分阴树脂再生为游离胺型,部分阳树脂转化为羟基铝型,树脂再生度高于希劳塞姆法,显示出两性氢氧化铝凝胶的促进作用.预料在废水处理中具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以反应性离子交换和化学平衡为基础,通过正交实验探索失效的弱型混合离子树脂与新生氢氧化铝凝胶的反应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氢氧化铝凝胶与弱型混合树脂的作用能使部分阴树脂再生为游离胺型,部分阳树脂转化为羟基铝型,树脂再生度高于希劳塞姆法,显示出两性氢氧化铝凝胶的促进作用.预料在废水处理中具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采用离子交换树脂吸附醋酸溶液,通过树脂选型确定大孔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D301G.该树脂膨胀收缩性小,对醋酸吸附容量较大.利用树脂D301G对醋酸含量质量分数为1.2%左右进行了吸附工艺优化研究,考察了环境温度、流速和树脂装柱量等因素对吸附过程的影响,得到最佳实验结果:温度为25~35℃,流速为2 mL/min,树脂层高度不超过60 cm,吸附率达98.13%.树脂再生结果表明,D301G重现性较好,性能降低了13.28%.  相似文献   

10.
通过氢氧化钠-水-异丙醇相平衡体系规律的研究及相图的绘制和分析,提出了实现阴离子交换树脂再生液改进的方法,该方法有利于实现树脂再生和有机污染物去除的同步进行,并能大大降低树脂的自用水率,防止了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  相似文献   

11.
通过氢氧化钠-水-异丙醇相平衡体系规律的研究及相图的绘制和分析,提出了实现阴离于交换树脂再生液改进的方法,该方法有利于实现树脂再生和有机污染物去除的同步进行,并能大大降低树脂的自用水率,防止了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  相似文献   

12.
为改善基质沥青的路用性能,结合SBR与回收橡胶树脂两者材料特征,对沥青进行单一改性与两两复配。参考沥青评价指标,利用25℃针入度、软化点、锥入度、10℃延度、旋转黏度等试验,综合评价SBR复配回收橡胶树脂改性沥青性能,探究不同配方复配改性沥青性能差异及影响因素,比选出最佳复配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增加SBR与回收橡胶树脂掺量均能一定程度上提高沥青的高温性能;不同来源SBR对沥青性能影响差异不大,而不同回收橡胶树脂对沥青性能影响有差异,主要原因是不同回收橡胶树脂组成配方对沥青性能产生较大影响所致;SBR对沥青的低温性能改善作用明显,少量SBR即可明显提升沥青延度;随SBR掺量的增加,SBR改性沥青软化点有小幅提升,黏度也随之增加;回收橡胶树脂对软化点提升效果相比SBR更明显,8%掺量最佳;3%SBR、8%回收橡胶树脂为本次复配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13.
树脂基复合材料是以合成树脂为基体,以纤维为增强材料,经成型技术形成的一种新型复合材料。本文介绍了树脂基复合材料的性能特点、组成和分类,重点介绍了树脂基复合材料的成型工艺及其在汽车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采用EDTA模拟水体中污染阴树脂的有机物,考察了铝型树脂及混合床在与EDTA溶液接触过程中EDTA在树脂上的分布情况,判断铝型树脂减轻阴树脂污染程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采用EDTA模拟水体中污染阴树脂的有机物,考察了铝型树脂及混合床在与EDTA溶液接触过程中EDTA在树脂上的分布情况,判断铝型树脂减轻阴树脂污染程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选择目前市场常用浅色树脂胶结料,采用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styrene butadiene styrene block polymer,SBS)改性剂提高树脂胶结料的技术性能,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专用高黏改性剂A与SBS复合改性的方法,使树脂透水沥青混合料开级配抗滑磨耗层(open graded friction course,OGFC)-13的路用性能得到明显改善。结果表明:当SBS与树脂沥青的质量比为0.13时,可满足改性树脂沥青的技术要求,但难以满足OGFC-13高温稳定性要求;高黏改性剂A与SBS树脂沥青的质量比为0.09时,复合改性SBS树脂沥青混合料OGFC-13的路用性能指标均满足要求,且抗飞散、抗车辙、抗水损害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均匀设计的方法进行树脂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用较少的试验取得较好的效果;建立了树脂混凝土的强度预测的神经网络模型,对试验的数据进行了训练和仿真,预测的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非常好。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树脂改性半刚性复合材料的组成成分及配合比,并在其最佳配合比的基础上进行了树脂改性半刚性复合材料路用性能的试验研究,论证了树脂改性半刚性复合材料良好的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低温抗裂性耐疲劳性及力学性能.并通过试验路实施和多年行车观测结果表明采用树脂改性获得的刚柔兼备的半刚性复合材料能完全满足高等级公路重载交通路面面层的路用技术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19.
铝型树脂混合床制取脱盐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了铝型阳离子交换树脂与强碱性阴树脂混合床制取脱盐水的工艺方法及其再生过程,通过树脂改性提高再生废液的持续利用价值。从而消除对受纳水体的污染,并且降低系统的投入产出比。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铝型阳离子交换树脂与强碱性阴树脂混合床制取脱盐水的工艺方法及其再生过程,通过树脂改性提高再生废液的持续利用价值.从而消除对受纳水体的污染,并且降低系统的投入产出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