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为获取我国铁路客车无障碍设计的相关依据,从分析乘客的需求出发,先后建立了行动不便旅客乘坐铁路客车的需求模型、车厢的无障碍流线模型和无障碍区域的基本布局模型,对比得出了最优的理论布局方案;通过真人实验和虚拟人仿真研究,明确了轮椅回转空间、通行宽度、轮椅使用者手的可及范围等关键尺寸;最后整理提出了我国铁路客车无障碍信息符号及其放置位置.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铁路客车应设有优先座位、专用无障碍车厢和通用齐全的无障碍信息符号;宜将轮椅席位和无障碍厕所集中设置于无障碍车厢侧门入口处的两侧;优先座位数应不低于每列车总席位的5%;列车8节及以下数量编组时应设置1个轮椅席位,8节以上编组时应设置2个轮椅席位;无障碍流线上的转弯处应预留轮椅转弯空间,直径应不小于1 500 mm;通行的最小宽度应不小于950 mm;操控设备宜安装于离地板面高389~1 354 mm范围;操作台面深度宜小于423 mm.   相似文献   

2.
针对传统轮椅上下楼不便的问题,对传统轮椅进行改进。采用平衡车作为轮椅主体,通过互补滤波对加速度传感器及陀螺仪的传回信息进行融合,得到轮椅的姿态信息实现站立;在轮椅主体中设计圆弧转换器,通过模拟车轮绕阶梯一点转动的轨迹,完成轮椅的上楼动作。观察虚拟示波器调整平衡车参数,运用Solidworks对轮椅结构进行运动仿真,最后通过Ansys对整体结构的应力应变进行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改进的轮椅结构可以有效应对户外阶梯,且刚度较强。  相似文献   

3.
白石铁路跨线桥位于井冈山市鹅岭乡大屋场村南面,在K18+990处与衡茶吉铁路相交.交角为55°,交叉处铁路桩号DK21+288.5.铁路设计高程257.5,桥下净空不小于8.5m。主要技术标准:设计速度80公里,小时;设计荷载:公路~1级;设计洪水频率:大,中、小桥涵均为1/100,涉河特大桥为1/300:通航等级无通航要求;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桥梁按简易抗震设计。  相似文献   

4.
论述了点连式驼峰溜放部分纵断面的设计方法,驼峰各坡段的设计特点是:用易行车在有利的溜放条件下,从峰顶溜到Ⅰ制动位有效制动长度的始端,其速度不超过容许的最大速度来设计加速区,用难行车在不利的溜条件下,从峰顶溜到Ⅱ制动位有效制动长度的始端,其速度不超过容许的最大速度来设计高速区,减速区的坡度应尽可能使易行车在有利的溜放条件下不加速,其坡度可采用0.0‰-2.5‰,打靶区的坡度一般采用0.6-1.0‰。  相似文献   

5.
支挡结构抗震设计的2个关键技术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5·12”汶川特大地震四川灾区约3000km公路和铁路支挡结构的破坏类型、破坏模式进行了全面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对支挡结构的性能设计和挡土墙墙背地震土压力作用点位置这2个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支挡结构的抗震设计应考虑墙体位移对支挡结构抗震设计三级设防的要求.对支挡结构的抗震性能可做如下规定:性能要求1:与多遇地震水平一致,位移指数在1.0%以内;性能要求2:与设计地震水平一致.位移指数在3.5%以内;性能要求3:与罕遇地震水平一致,位移指数在6.0%以内.研究表明,地震作用下墙背土压力作用点距挡土墙底的高度为0.45—0.63倍墙高,作用点位置与墙高和墙后土体的性质有关.  相似文献   

6.
关于级配问题.国内外的研究很多。其实级配问题可以分为两部分:级配范围和级配走向。对于实际采用的级配范围.往往是在级配理论提供的范围上结合实际进行了有针对性地调整而得到的。在级配设计的研究过程中.从理论上存在两种设计思想.一种是基于最大密度曲线的设计方法,一种是考虑集料体积性质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7.
在桥梁抗震设计中,满足正常使用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利用隔震装置可延长结构周期.消耗大量地震能量.降低结构的响应。因此,对于桥梁的隔震设计,最重要的就是设计合理、可靠的隔震装置,并使其在结构抗震中充分发挥作用。在桥梁结构中使用隔震装置具有以下优点:  相似文献   

8.
工程概况 某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为面层:24cm厚C35水泥混凝土板;基层:20cm厚10%水泥粘土稳定砂.下基层:15cm厚5%水泥粘土稳定砂。该公路路面破损情况较严重,并且原基层厚度较薄施工质量较差,设计在现状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加铺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合理使用年限为15年,路面设计以轴载BZZ-100作为标准轴载进行设计。本次设计采用MHB即多锤头碎石化技术.它利用多个重锤反复冲击打碎水泥混凝土板.将路面分层打裂成大小均匀的块径。这种技术破碎后的路面,可形成上面层较小.中面层稍粗,  相似文献   

9.
地震灾害具有突发性.至今可预报性很低.给人类社会造成的损失严重.是各类自然灾害中最严重的灾害之一。如何获得准确的抗震设计数据.用以减少桥梁工程在地震灾害中的经济损失.并为抗震救灾作出较大的贡献?我国现行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是单一水准的抗震设计,仅仅使用了烈度来描述地震作用强度。地震荷载也只在规范(JTJ004—89)第4.2.1条:  相似文献   

10.
出租车拾萃     
油光瓦亮的黑色出租车,是英国伦敦街头一道亮丽的风景。古典的外观,宽敞舒适的内部设施,高而宽的车门,低矮的脚踏板,位于副驾驶室的行李舱,以及方便轮椅上下的活动通道,处处显现出了人性化设计。司机也是标准的绅士风度,他们在正式领取出租车执照之前,  相似文献   

11.
要解决天线的装车,并改善整车的伪装性能,升降机构被广泛采用。而升降机构基本上可以分为机械和液压两种。本文主要介绍液压技术在天线升降机构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一种以滚珠丝杠副为传动元件的舱内升降机构的设计和机构的组成、主要参数及在设计中的注意事项。该机构是用四套滚珠丝杠副驱动同一平台的升降。  相似文献   

13.
DB-6C8型多功能电脑报站器 DB-6C8型保留了DB-6C系列的基本功能和优点,增加的功能有:1.可联接GPS/GPRS,实现自动报站,也可手动报站;2.内外喇叭音量可分别设置,音量大小可在线无级调节,同时存储6条路线,自动保存断电前的路线号;3.站迹移动可进可退,报话时可自由中断;4.车载抗干扰专业设计;5.晚间使用时,按键具有夜光功能。  相似文献   

14.
桥梁桩基在特定条件下采用人工挖孔桩,既可保证施工质量,又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根据重庆市近几年桥梁施工,特别是正在施工的江合高速路上的红岩岗大桥人工挖孔桩的设计与施工,对人工挖孔桩的设计做了简要的计算与分析.  相似文献   

15.
在探讨利用ASP模式来实现模具行业协同设计的可行性和技术架构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该平台的功能模块设计、关键技术及其解决方案.该ASP平台可作为模具行业网络化协同设计的基础设施,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在公路与桥梁建设中,设计是重要的环节,如果设计质量得不到保证,后续施工就会无据可依,整个施工质量将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如果公路与桥梁的设计方案存在缺陷.则会给公路与桥梁工程留下安全隐患.不但会影响公路与桥梁的整体质量和使用寿命,也会影响公路与桥梁的正常使用。因此.在公路与桥梁工程中,应对设计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应明确设计理念.并把握设计原则,认真做好公路与桥梁的设计工作,满足公路与桥梁建设要求,为公路与桥梁工程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保证公路与桥梁的整体质量达标。  相似文献   

17.
合约不完全条件下设计外包旁支付激励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使项目业主收益最大化,提出了设计外包旁支付激励机制.针对1个项目业主和2个设计承包商组成的设计外包体系,利用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理论和方法,研究了在合约不完全条件下,该旁支付激励机制对项目业主收益的影响.研究表明:项目业主对设计竞赛胜出者的奖励越大,参与的设计承包商的努力程度越大;项目业主对设计质量的评价与项目设计的实际质量的差距越大,设计承包商的设计努力程度越小.然而,项目业主是否采用旁支付激励机制,需综合考虑项目设计的价值、补偿和惩罚系数等因素.  相似文献   

18.
深港湾公交中途站是一种具有多个服务通道的公交中途站,它可有效减少站内各类车辆之间的相互干扰.减缓车辆排队压力。但目前关于深港湾公交中途站设计的规范、理论尚告阙如,车站设计的科学性、规范性难以保证.该类型中途站的推广与应用也大受影响。基于此,在对现有站设计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提出深港湾公交中途站设计需考虑的若干关键问题,并结合相关理论、规范,对该类公交中途站设计中的主要参数取值进行深入研究.给出取值建议.可为实际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双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是一种新颖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型式,其主要特点是:在保证构件抗弯能力的同时.可以大幅度降低梁高.构件的截面尺寸和自重都将减小。就简支梁而言.梁高大约能降至原梁高的三分之二。与传统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相比.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在施工时并不需非常特殊的技术和设备,只要具有以往的预应力设计、施工经验就可应用。  相似文献   

20.
给出了非均匀流场中螺旋桨桨叶剖面的设计方法,提出了保持剖面空泡特征不变的等效运转曲线的思想,并创建了等效运转曲线的确定方法.基于等效运转曲线设计的桨叶剖面能有效地控制空泡范围和空泡类型,得到期望的空泡性能.剖面采用母型剖面方法来设计,进而可确定桨叶弦向环量分布,然后由升力面理论设计三维桨叶的几何形状.通过实例螺旋桨的设计,说明本方法是合理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