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观察了23例门脉高压症患者行断流术前后胃液中的基础胃酸分泌量(BAO)、最大胃酸分泌量(MAO)、高峰胃酸分泌量(PAO)及血清胃泌素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加作胃减动脉术的治疗组(11例)术后胃液中BAO、MAO、PAO均比术前升高(P<0.05),而行单纯断流术的对照组(12例)手术前后无明显变化(P>0.5)。血清胃泌素水平两组均比术前降低(P<0.05),且改变的程度基本一致(P>0.5)。表明:在断流术基础上加作的胃减动脉术不但不引起胃泌酸功能减退,反而可使术前胃泌酸功能的低下状态得以改善;加作的胃减动脉术也不影响血清胃泌素的水平。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173例肝血管影像与肝癌的介入治疗资料,结果显示:①肝动脉起源及其分支走行形态与超选择性插管的成功密切相关。②肝动脉解剖变异23例(13.3%),主要为肠系膜上动脉供血型,其次为胃左动脉供血型。③肝癌的动脉血供主要为规则性供血(136/157),变异性供血21例(13.4%)。④肝癌合并脉动静林瘘20例(11.6%)。⑤动脉性门抓造形可了解门脉内有无痛性及门脉血流方向,可为选择介入治疗方法提供依据。结合本组肝血管影像资料,讨论了肝癌的肝动脉介入治疗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3.
1985年3月起用氰基丙烯酸酯,经腹行肝动脉支铸型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28例(Ⅰ甲期10例、Ⅱ乙期12例、Ⅲ期6例)。AFP降至正常6例,8例肿瘤难以显示。1例生存已逾32个月、健在。1年存活率52.9%(9/17),2年存活率20%(2/10)。为进一步延长生存期或达治愈目的:1.栓塞后早期肝切除,2.门静脉支内瘤栓的诊断和消灭,需采用综合治疗措施。肝癌合并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可联合脾动脉结扎、胃冠状静脉栓塞术,治疗3例平均生存期已愈16个月。  相似文献   

4.
通过颈外动脉结扎、插管注射尿素的方法治疗腮区血管瘤3628例,经过随访证实:经一个疗程治愈者为68%,再加上局部注射,可全部治愈。颈外动脉结扎、插管注射尿素治疗腮区血管瘤的机制在于阻断了肿瘤的血供,尿素可使血管内皮细胞皱缩、变性、坏死,最终被纤维组织代替。颈外动脉插管注射尿素法,方法简便、安全、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报告1996年4月至7月在上海新华医院学习期间,以及后来作者所完成不同类型右室双出口矫治本共9例,其中心内隧进修补使左室连接主动脉6例(包括右室流出适加宽4例,切口直接缝合1例,应用同种带辩动脉重建右室流出道1例);右房内板障分隔或折流3例(其中上腔静脉横断后两端分别与右肺和肺总动脉即全腔肺动脉吻合2例,同种带瓣动脉连接右房与肺总动脉即改良Fontan术1例)。手术中无1例死亡。作者认为分型与畸形不同决定术式有利,保证左、右室流出道通畅是手术成功之关键,对伴发畸形的合理兼治是降低并发症和死亡发生率的又一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6.
利用犬肝自体原位移植模型,观察了肝动脉缺血(HAI)后供肝组织的脂质过氧化物(MDA),黄嘌呤氧化酶(X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变化。结果显示:随着HAI时间延长,各指标活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显著(P<0.05);术后血清谷丙转氨酶和胆红素含量增高更为明显(P<0.01),且下降缓慢(P<0.05)。认为,HAI对供肝有明显的损伤作用,氧自由基是导致这一损伤作用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采用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内支架分流术(Transjugularintrahepaticportosystemicstentshunt,TIPSS)治疗门脉高压症5例,全部成功。分流后门脉压从术前(3.90±0.70)kPa降至(2.36±0.36)kPa;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及胸、腹水明显减轻。术后并发症与肝血流、门静脉主干血流速度变化有关。结果表明,TIPSS易成功,创伤小,并发症轻,降低门静脉压可靠;肝血流监测、抗凝、抗肝昏迷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8.
对速效胃宁片进行了大白鼠、小白鼠三种溃疡模型的药效学研究。结果表明此药对三种胃溃疡模型(幽门结扎型、慢性乙酸型、利血平型)具有预防、保护和促进愈合作用;能明显降低大鼠胃液分泌和抑制胃蛋白酶活性;定量给药能增加小鼠体重。  相似文献   

9.
应用肠腔及痔上动脉化疗药物灌注后用TH胶堵塞痔上动脉,结扎双侧髂内动脉以阻断肿瘤组织的血供,治疗17例晚期直肠癌。经1年~7年随诊,对照观察表明:76.4%自觉症状好转,23.5%减轻,82.3%自我生活能力提高,88.2%粘液分泌及出血减少,原发灶生长趋于缓慢,病理显示细胞退形性变,癌细胞结构模糊,核仁不清,细胞萎缩,间隙增大,周围组织水样变性,生存期较单纯造瘘组延长2年左右。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评估门静脉脾动脉化对门脉高压症的治疗效果,对丝线栓塞性门脉高压模型犬进行脾动脉门静脉吻合联合完全门体分流(PACS术),并观察治疗效果。方法对门脉高压犬采用脾切除、门静脉(入肝段)-脾动脉吻合、门静脉(远肝段)-腔静脉吻合。测定入肝门脉、入下腔门脉血流、压力;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的内径、最大血流速度、血流方向;观察手术前后肝功能变化,肝脏蛋白质合成变化。结果术后向肝门脉流量(PVF)上升至原来的180%,向肝门静脉压(PVP)上升至原来的196%,门静脉入下腔门脉血流量增至原先的130%,而压力降至原来的45.5%,均具有极为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术后3周末肝功能指标和蛋白合成与术前比较,改变不明显,无统计学差异。结论PACS手术成功率较高,术后死亡率低,可同时提高入肝血流和降低侧支压力,是一种值得尝试和进一步研究的新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用60具尸体对胃贲门附近的静脉做了研究,主要结果如下:一、胃左静脉分三型:以Ⅰ型(2支)多见,55例(91.66%);有33例(55.60%)位于脊柱左侧;汇入脾静泳者36例(60.00%);终末口径平均3.81毫米。二、贲门食管支分二型,Ⅰ型(1支)者55例(93.22%),汇入胃左静脉弓形郎者55例(87.30%)。三、胃右静脉汇入门静脉者49例(89.09%)。四、胃后静脉分二型,Ⅰ型(1支)者45例(90.00%),有41例(74.55%)汇入脾静脉中1/3段。五、胃短静脉具有2—6支,有44例(73.33%)为3支和4支型。  相似文献   

12.
肝硬化合并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危险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目的在于探索导致肝硬化食道静脉出血的各种危险因素。病例来源于我院1983~1985年收治的部分门脉性肝硬化合并食道静脉曲张患者共100例,按其是否伴有食道静脉曲张出血分为出血组和非出血组各50例,对导致出血的各种危险因素进行了回顾性调查。最后本文提出了引起静脉曲张出血的始发危险因素是门脉高压的程度;门静脉游离压>3.49Kpo,或B超探测门静脉(总干)直径>1.9cm,脾静脉(脾门处)>1.3cm。促发因素;男性,年龄>40岁,合并肺部感染,脾功能亢进(血色素<70g/L,白细胞计数<5×10~9/L,血小板<60×10~9/L)。具备上述始发危险因素二项和促发危险因素二项以上的食道静脉曲张患者,提示出血高度可能性。建议用B型超声探测门静脉、脾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直径作为判断门静脉压的一种手段,可使肝硬化患者避免导管检测或食道镜检查带来的危险和不便。  相似文献   

13.
Livercirrhosis ,aworldwidehealth problem ,decreasesthebloodflowthroughtheliver .Thisinturnleadstodangerous portalhypertensionanddecreasedmetabolicfunctionwithintheliver .Thesurgicaltherapeutictreatmentsnowadayscan’tsolvetheproblemsuccessfully .Thedangerofb…  相似文献   

14.
采用五肽胃泌素刺激试验对47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进行胃液分析,并和49例慢性浅表性胃炎(CSG)进行对照,以测定CAG患者胃酸分泌的储备功能。结果:①CAG患者BAO、MAO和PAO均明显降低,平均壁细胞数4.9亿个。非分泌状态的储备壁细胞3.7亿个。CSG平均壁细胞数8.1亿个,6.5亿个是非分泌状态的储备壁细胞,大约是CAG的1.7倍,表明CAG胃泌酸储备功能降低。②CGG患者胃液分泌量明显减少,但空腹胃液及五肽胃泌素刺激后胃液[H+]和CSG相同,说明CAG现存壁细胞的功能正常。③五肽胃泌素刺激后[H+]及胃液分泌量在CAG和CSG均明显增加,说明H+分泌速率代偿性增强,因此胃泌酸储备功能包括二个方面即壁细胞的数量和壁细胞对H+的分泌速率。  相似文献   

15.
作者总结了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胆囊癌CT表现,并对其中4例漏误诊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胆囊壁不规则增厚、胆囊腔内结节和胆囊区肿块是胆囊癌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征象。薄层增强扫描是提高CT诊断率和减少漏误诊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江西大学1977~1987年的新生入学等健康体检共23682人次胸透阳性率的调查及1986~1987年的同一人群结核菌素筛选与胸透普查肺结核病检出率的对比研究,就胸透在健康体检中的效用问题进行了一些分析和探讨.使我们较清楚地认识到:正当、合理地应用X 线这一诊断方法,避免一切不必要的医用X线照射,减少它给人类带来的辐射晚期效应和某些遗传性危害,是保护人民身体健康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7.
观察了192例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其中粘膜内癌103例,粘膜下癌89例。结果显示,早期胃癌多位于胃窦部(42.71%),以凹陷型为主(67.19%),且多为髓样癌(53.13%),组织类型以分化型管状腺癌及印戒细胞癌为主,分别为41.67%及25.52%。浸润型占比例较低(9.90%),但易引起胃壁淋巴管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本组早期胃癌胃壁淋巴管浸润率为30.73%,淋巴结转移率为12.50%。女性发病年龄及出现淋巴结转移的年龄均较男性提前。  相似文献   

18.
观察了192例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其中粘膜内癌103例,粘膜下癌89例。结果显示,早期胃癌多位于胃窦部(42.71%),以凹陷型为主(67.19%),且多为髓样癌(53.13%),组织类型以分化型管状腺癌及印戒细胞癌为主,分别为41.67%及25.52%。浸润型占比例较低(9.90%),但易引起胃壁淋巴管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本组早期胃癌胃壁淋巴管浸润率为30.73%,淋巴结转移率为12.50%。女性发病年龄及出现淋巴结转移的年龄均较男性提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