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籍非国际航行船舶安全检查选船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长期以来,中国籍非国际航行船舶的安全检查没有系统的选船机制。为了填补这一项空白,提高上海港以及我国的船舶监督管理水平,文中研究了我国非国际航行船舶安全检查的选船因素,并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引入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建立我国非国际航行船舶安全检查的选船机制。最后,还将选船的数学模型转化为简单易用的选船软件,为日常的安检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2.
运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将船舶检查选船的定性问题变成综合评判求值的定量问题,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科学确定国内航行船舶安全检查顺序,为船舶监督检查提供了可靠的选船依据。  相似文献   

3.
针对已有PSC选船模型采用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和BP神经网络等方法存在的诸如不能反映各风险因素之间相关性、专家主观因素带来偏差,样本需求量过大和收敛速度慢等问题,以2009/16/EC巴黎备忘录目标船选船机制NIR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新的基于支持向量机理论的PSC选船模型,并选取巴黎备忘录“THETIS”检船数据库的部分船舶信息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使用基于支持向量机理论的PSC选船模型测试的船舶样本结果与其公布的船舶实际情况一致,使用该算法可十分有效地在样本少且检查资源有限时对船舶进行快速分类,对PSC选船的实际操作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该文通过对船舶首部结构装配工艺的分析研究,提出了船舶首部结构装配序列评价指标体系;针对指标体系所具有的特点,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船舶首部装配序列进行了分析研究,并获得船首部装配序列总体评价结果。该评价方法有助于提高船首部装配序列优选的自动化水平。  相似文献   

5.
文中分析了当前我国安全检查质量不高的症结,并从安全检查选船机制建立、安全检查队伍建设、安全检查质量评估制度三个方面探析提高船舶安全检查质量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FSC检查中目标船的确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述欣 《世界海运》2008,31(3):17-19
在围绕目前国内FSC检查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针对船舶安全检查中重要的一环,即被检对象中目标船的确定方式进行探讨,并着重利用层次分析法及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建立综合评判模型。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基于组合权重与模糊综合评判的自主船舶靠、离泊功能评价模型。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专家调查,构建自主船舶靠、离泊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离差最大化原则将层次分析法与CRITIC法相结合,得到最优组合权重,然后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一艘船的自主靠、离泊功能进行评估并分析该船航行关键参数,验证了评价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陈汉初 《珠江水运》2006,(Z1):72-74
目前船舶安全检查后,检查员需要对船舶的适航性进行评价。在评价工作中存在着定性成分多,定量成分少,局部评价多,整体评价少等现象。本文从船舶安全检查项目着手,引进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研究船舶适航性的评价体系,描述船舶安检项目的实际状况并科学地评价船舶适航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多船避碰决策过程中避让行动优先级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模糊集合理论的船舶碰撞危险度确定模型。选取最近会遇距离、最近会遇时间、船间距离、相对方位、船速比5个因素建立碰撞危险度影响因素集,并确定各因素评价集、评价指标以及各参数的隶属度函数,经模糊综合评价得到船舶碰撞危险度计算模型。设置两船交叉会遇以及多船交叉会遇2种会遇局面进行仿真实验,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决多船避碰决策过程中避让行动优先级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模糊集合理论的船舶碰撞危险度确定模型。选取最近会遇距离、最近会遇时间、船间距离、相对方位、船速比5个因素建立碰撞危险度影响因素集,并确定各因素评价集、评价指标以及各参数的隶属度函数,经模糊综合评价得到船舶碰撞危险度计算模型。设置两船交叉会遇以及多船交叉会遇2种会遇局面进行仿真实验,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客船安全隐患区别于事故险情,一般通过客船事故调查分析与客船安全检查分析途径获得,针对50份专家问卷调查,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建立长江干线客船安全隐患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包括船员、船舶、环境和管理4个二级指标和13个三级指标,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了客船综合安全综合评价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客船安全隐患评价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张坤 《船舶》2023,(3):97-106
船岸匹配校核是船舶安全靠泊、离泊及进行高效作业的重要保障。文章通过对LNG船舶靠泊开展装卸作业前船岸匹配校核程序进行确认与分析,归纳总结匹配校核的基本流程,重点就如何开展船岸间信息交换、资料收集和系泊分析等,指出作业中实际操作的控制要点,突出船岸匹配校核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同时针对靠泊船舶装卸作业过程中实际操作环节监控、船岸安全检查、港口国安全检查及已通过匹配校核的船舶长期未到港的复审工作提出要求及合理建议,列举匹配校核不充分导致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并给出针对性处理措施,以指导其他岸站充分开展匹配校核工作、进行船岸界面安全检查及港口国安全检查,安全高效完成靠泊船舶的对接、作业、离泊及再次靠泊等相关工作,提高岸站的船舶作业效率,实现泊位运行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13.
船舶机舱火灾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船舶机舱进行火灾风险评估,针对船舶机舱的特点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各个指标进行权重分析,并建立基于模糊识别模式的机舱火灾风险评价模型,把权广义距离之和最小的模糊识别模型用于综合评判中。以一条浮油回收船为例对该船的机舱进行火灾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模糊综合风险评价方法是可行有效的,为船舶火灾风险评估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以3000吨多用途货船为实例,根据实例船的总布置图,装载情况,对该船的初稳性进行计算分析、校核、和评价。稳性是船舶安全检查的一项重要内容,文内以3000吨多用途货船为实例,根据实例船的总布置图,装载情况,对该船的初稳性进行计算分析,并按照2004年《船舶与海上设施法定检验规则》中对远海航区货船的要求进行稳性校核,对该船的航行性能和安全性做出评价,作为船舶稳性安全检查工作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基于DHGF法的船舶操纵性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深入研究船舶的操纵性能的特点和各种系统评价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使用方便且行之有效的船舶操纵性能的综合评价方法。首先,在船舶固有操纵性基础上,建立了操纵性的指标体系。在深入研究Delphi法、层次分析法(AHP)、灰色关联度法以及模糊综合分析法的基础之上,提出DHGF集成法,阐述了该方法的构造原理和计算步骤。最后,将DHGF理论应用于船舶操纵性评价的实践中,得出船舶操纵性评价的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同。提出DHGF集成法不仅在理论上具有优越性、科学性,在应用中也具有可靠性和可操作性,从而对工程上船舶的操纵性评价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张明霞  姜哲伦  徐晓丽 《船舶》2017,28(6):84-96
船型选型问题是典型的多目标决策问题,传统的评价方法(如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以及由这两种方法衍生出来的模糊层次分析法在船舶技术经济评价中多有应用,而改进复合权重TOPSIS法在船舶技术经济评价问题中却应用较少。该文主要将上述4种方法从原理、特点方面进行比较,结合8艘修井船实例,通过各方法评价结果对照得到各方法的优势与劣势,对船型技术经济评价问题应该如何选择适合的评价方法给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吴云 《海运情报》2007,(5):31-33,15
船舶安全检查是指海事管理机构依据国内有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以及相关国际公约,对到港船舶实施监督检查,以确定船舶、船员是否具有适当有效的证书,船舶技术状况是否符合有关规定的要求,并就检查中发现的缺陷提出处理意见,督促船方予以纠正。船舶安全检查可以分为船旗国监督(FSC)和港口国监督(PSC)两种。  相似文献   

18.
基于AHP模糊综合评价在船舶碰撞事故责任划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定量的方法对海上船舶碰撞类事故进行责任划分,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实施这一定量过程。考虑到碰撞事故责任划分的复杂性、综合性,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体系的权重,通过对碰撞事故中两船动作行为的量化分析,得出责任划分的具体结果。从而弥补以往船舶碰撞事故责任划分从定性评价到定量评价的不足。  相似文献   

19.
船舶设备安全状况的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上交通工程学认为,人-船(机)-环境三要素构成了交通系统。本文综合各方面要求,确定了评价船舶设备安全的指标,运用系统工程学理论,以模糊教学为工具,建立了综合评判模,可为船公司和安检部门评价船舶设备安全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江行 《船舶工程》2020,42(S1):405-410
为解决使用船舶领域计算碰撞危险度时所选取的船舶领域类型繁多,且碰撞危险度模型中对于目标船船舶领域与海上避碰规则等因素考虑较少的问题,提出基于四元船舶领域和海上避碰规则改进的碰撞危险度模糊评价模型。在计算碰撞危险度时考虑本船是否侵入目标船船舶领域,且根据海上避碰规则当本船为直航船时,判断目标船与本船是否为紧迫局面并将其作为计算因素加入模型。使用MATLAB进行仿真,结果表明改进的模糊评价模型能计算出更符合海上实情且满足海上避碰规则的碰撞危险度,为后续避碰决策研究提供更为准确的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