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理念,强调"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的保护修复理念,为推进绿色发展和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同时,对生态修复项目提出了更高立意、更加综合性的策划能力要求。本文结合实际参与的海岸带生态修复项目,从多专业融合的角度,探讨生态修复项目的实施思路,以供其他类似项目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介绍土工合成材料的种类及主要功能,总结土工合成材料在水运工程防冲刷、生态护滩以及防波堤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阐述护底软体排、主动式钩连体、生态护岸、袋装砂等相关研究成果与工程实践,指出土工合成材料在水运工程中进一步应用和发展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珠江水运》2011,(13):47-47
珠江哺育的广州,有着长长的治水历史,而张广宁的洽水思路,突出于同时强调在治水之际,应尽可能地考虑人居因素,加入景观效果。他在视察治水成功时,便多次指出要加强河涌两岸景观改造,即要在原来的基础上,若具备合适条件,则在河涌两边进行人文景观改造,使其兼有亲水性、人文性,打造为广州市民旅游、观光、休闲的景点。  相似文献   

4.
包起帆  楼飞  孟舒 《水运工程》2018,(11):80-84
针对长江口新水沙环境和滩涂演变的现状,以及长江口深水航道疏浚土综合利用面临的困境,以生态优先、共抓长江大保护的理念为指导,论述了后续疏浚土综合利用的紧迫性和可行性。从生态环境塑造、滩涂资源保护、长江口河势控制等方面着手,探讨了开展长江口大保护的有关路径和方法。提出了以横沙大道延伸及促淤护滩工程为依托,实现2020年后综合利用长江口深水航道疏浚土在新横沙生态成陆的具体方案。  相似文献   

5.
结合具体工程实例,围绕土工合成材料在项目中的具体应用展开探讨。首先阐述了其基本分类及功能特点,并对其应用到水运工程不同结构的具体效果进行重点分析,其中涉及防冲刷、生态护滩与护岸、袋装砂堤心斜坡堤等内容,旨在提升土工合成材料的应用水平。  相似文献   

6.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我国城市的进步日新月益,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河道属于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需对其进行全方位的治理。治理过程中需以现代化的治水新思路为基础,实现对河道生态断面的设计,从而实现对城市防洪安全的保障。在本文当中,首先概述治水新思路的设计理念;其次河道分析现代化生态设计理论;最后结合相关实例应用反映出治水新思路基础下的河道生态断面设计。  相似文献   

7.
如何践行新时期治水方针,同马大堤怀宁段利用皖河干流生态资源优势,从强化水政执法、实施工程措施、加强工程常态化管理和以水景观规划引领发展等方面着手,逐年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推进景观化工程管理,为堤防管理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我国在水土流失工作上的治理取得了一定进展。我国一些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尤其是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这些土地一年流失的土壤养分,大致相当于年施化肥的总量,使土地贫瘠,粮食产量不高。是"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所以加强水利工程建设,研究水土保持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水土保持内涵的内涵入手,分析了水土保持对水利的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及途径。  相似文献   

9.
周成成  李明 《水运工程》2020,(8):141-145
长江中下游航道治理中以软体排为主的护滩工程易造成滩面硬质化。为改善护滩工程区滩面生态环境,基于亲水植被的固土效应,结合新洲—九江河段航道整治二期工程,提出一种兼顾疏浚弃土利用与洲滩守护的生态航道建设技术。该技术利用疏浚弃土适当抬高洲滩滩面,并引入本土耐淹亲水植被,采用可降解、无污染的天然材料进行辅助固土防冲,确保先锋植被能够稳定发育至足够丰度,进而实现滩体稳定。  相似文献   

10.
文中深入分析了内河航道疏浚对生态影响机理,包括航道疏浚中悬浮物浓度过高对生态的破坏、疏浚土污染扩散和疏浚弃土水、陆域处理三个方面。提出内河航道生态疏浚定义、内涵和关键问题。结合西江虎跳门航段疏浚工程以及上海苏州河整治工程,探讨实现内河航道生态疏浚的途径,包括施工过程控制,污染物控制,疏浚土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11.
为了获得非均质土的力学指标,进行了非均质土中孔压静力触探试验(PCPT)研究.通过引入钻机引孔配合施工工艺与采用多重护管的施工手段,解决了在非均质土层中孔压静力触探试验无法满足设计深度的问题,从而实测得非均质土的锥尖阻力(qc)、侧壁阻力(fs)、探头倾角(l)及动孔隙水压力(u2).通过对上述指标分层统计分析与计算,...  相似文献   

12.
李凌 《水运工程》2017,(8):97-100
对传统护滩结构和新型生态护滩结构进行对比,并对新型生态护滩结构——"生态型护底+异形网箱堤身"的特性及其适用性进行分析。结合工程实例,对新型生态护滩结构施工工艺进行研究,提出适合该结构施工的工艺标准和质量控制方法,为新型生态护滩结构在内河航道整治工程中的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张海燕 《珠江水运》2013,(21):64-65
本文通过分析目前河道治理中护岸的发展趋势,以长葛市清瀑河的河道护砌工程为例,对传统的浆砌石护砌、预制混凝土块护砌及生态混凝土护砌做方案比较,最终选定生态混凝土护坡,对生态混凝土的做法、原理及优点进行了论述,最终得出生态混凝土护坡用在城市河道治理是合适的,建议城市河道治理多采用此法。  相似文献   

14.
解冬  吴豪 《中国水运》2014,(4):277-278
京杭运河长沟船闸引航道建筑物护底灌砌块石结构施工中,因石料缺乏、价格较高,在需服从南水北调试通水时间要求前提条件下,采用水泥土取代灌砌块石结构。对此,进行了不同配方的水泥土抗冲试验,得到水泥土在抗冲流速2.5m/s时最佳配比为15%;进行了现场土工试验,得到水泥土最大干密度取1.7g/cm3,最优含水率取17.3%,并提山水泥土主要关键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疏浚土吹填泥沙输移扩散二维潮流数学模型,对洋山港区一期工程疏浚土吹境泥沙的起步工程方案进行了模拟计算。得出了吹填区开敞水域处的水质点运移轨迹,模拟预演了方案实施后,吹填区内及附近水域因吹境泥沙随潮流运动扩散输移而引起的悬浮泥沙的可能分布及影响范围,并给出了起步工程方案的吹填泥沙流失量及流失率。  相似文献   

16.
根据航运枢纽库区各特征水位将护岸边坡划分为护底区、重防护区、亲水区和景观区,探讨了各区段的水动力特性,推荐了相应的护岸结构型式。最后以广西右江上的那吉航运枢纽生态护岸建设为对象,给出了应用实例,可供类似生态护岸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有悠久的治水传统,古代产生了很多卓越的治水实践,其中自发或自觉地贯彻着系统治理的要求,一些治水工程千载不废,至今造福百姓。而在数千年的治水历程中,众多哲学先贤、治国大家、水利名人都对水有过精辟论述,积淀了丰富的治水思想,其中渗透着对系统治理的深刻认识。壹中国自古便产生了朴素的系统治水思想按照现代科学系统论的观点,系统具有多层次性,人类社会自身的运行构成一个系统,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方面要素;自然界本身也构成一个系统,由大气、水、海洋、土壤、生物等各类自然生态系统要素构成;而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间则构成一个更大的系统。  相似文献   

18.
昔日的太湖太湖位于沪宁杭地区中心,湖中小岛甚多,水网密布,河港纵横,因其大而得名,是我国四大淡水湖泊之一。太湖西承天目山水系,东至上海滨海平原,北达长江南岸,南抵钱塘江边。—个湖泊同时具备滨海临江(长江、黄浦江)的优越地理条件,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历史上第—个治理太湖的人是禹。《史记》记载:禹接受他父亲鲧治水失败的教训,改变治水方法,带领臣民百姓疏通,引导太湖水入海,达到“三江既定”。相传禹为了庆贺治水的胜利,跋山涉水,经杭州到绍兴,在杭州附近舍杭(《说文》:杭,方舟也)登陆,禹  相似文献   

19.
针对河道治理工程,分析传统硬质护坡的缺陷及弊端,阐述植物型生态护坡的优势及特点,探讨了植物型生态护坡的作用机理。结合国内河道治理的工程经验,系统分析了国内常用的几种植物型生态护坡技术,提出每种技术的工艺特点及适用性。依托具体的河道治理工程实例,从工程造价、抗冲刷能力、整体性、地形适应性、适用特点等多角度,评价植物型生态护坡技术不同工艺的优缺点。结果表明:1)植物型生态护坡是一套完整的生态系统,是由水-土-植物共同相互作用所形成的。2)其作用效应机理包括水文作用效应和力学作用效应。3)目前国内河道治理工程中常用的植物型生态护坡技术,其适用范围及应用特点各不相同。4)松花江流域某二级支流的河道治理及生态修复工程采用空心六角块植物型生态护坡与格宾块石植物型生态护坡材质,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及推广性。  相似文献   

20.
《珠江水运》2011,(13):48-49
正是在朱小丹任内,提出了从当届广州市委市政府开始,为实现珠江水质由普遍的IV类水转向Ⅲ类水而努力。他曾表示:“我们必须大力加强水环境整治,直至还广州人民一江碧波,这是我们对全体市民的郑重承诺!”他任内的治水方针在于,把截污作为第一要务,因为广州还有很多河涌没有实现完全截污,每天有120万吨水直排入珠江,大部分河涌基本上是“敞开的排污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