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海黄浦江吴淞导堤建造百年来,对上海港的建立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阐述了黄浦江吴淞导堤建造的情况,历经百年技术状况的变化及历次的修复工作。在对吴淞导堤充分肯定的基础上,强调了保持其安全稳定的必要性,并对今后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供类似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2.
上海市越江隧道吴淞导堤加固工程波浪要素数值推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长江黄浦江吴淞口周边气象站的风速资料进行分析,确定上海市沿江通道吴淞导堤加固工程段水域的设计风速;利用2013年长江口深水航道沿程的最新水下地形测量资料,依据设计风速采用考虑风能输入的非线性抛物型缓坡方程建立波浪数学模型推算波浪场,得出波浪要素。  相似文献   

3.
<正> 1 前言吴淞导堤位于黄浦江出口处的左岸,面临黄浦,背依长江,是一个半径为2.4km、全长为1395m的弧形抛石坝(护面层为3—5t的混凝土预制块)。它始建于1907年,建成于1911年,后因吹填工程的影响,使其根部411m长的堤身与陆地相连,故目前从新的堤根至堤头所能见到的长度仅为984m(见图1)。堤顶高程为1.9—2.4m(吴淞零点),自根部至堤头略有倾斜;边坡1:25;顶宽5m;底宽40m。  相似文献   

4.
长江口导堤在建造期间遭到了强风暴的袭击,致使一部分沉箱结构发生了超量的沉降和位移.本文通过动三轴试验模拟了波浪荷载作用下地基强度特性的变化情况.试验结果显示,沉箱的过度沉陷和侧移主要是由于强风暴使得软黏土强度弱化所致.对排水板加堆载预压加固后的软土地基的强度特性进行了动三轴试验,结果表明加固后地基土抵抗强度弱化的能力大幅度提高,并在经受设计波浪荷载引起的动应力作用后,其强度仍能满足地基承载力要求.在加固的软土地基上对导堤进行了重建,重建后经历几次强风暴该导堤无损坏迹象,证明了试验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长江口导堤在建造期间遭到了强风暴的袭击,致使一部分沉箱结构发生了超量的沉降和位移.本文通过动三轴试验模拟了波浪荷载作用下地基强度特性的变化情况.试验结果显示,沉箱的过度沉陷和侧移主要是由于强风暴使得软黏土强度弱化所致.对排水板加堆载预压加固后的软土地基的强度特性进行了动三轴试验,结果表明加固后地基土抵抗强度弱化的能力大幅度提高,并在经受设计波浪荷载引起的动应力作用后,其强度仍能满足地基承载力要求.在加固的软土地基上对导堤进行了重建,重建后经历几次强风暴该导堤无损坏迹象,证明了试验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乌江构皮滩枢纽为乌江干流的控制性枢纽,对乌江航运影响巨大.该河段地形复杂,其通航建筑物下游引航道、口门区位于"S"形河道急弯左岸,受上游右岸突嘴挑流影响,加之口门区、连接段河道过流断面小,水流流速大.航道中心线与河槽深泓线夹角达到20°,设计方案下游口门区内横向流速和回流流速严重超标,水流条件不能满足通航要求.通过物理模型、船模对其碍航原因进行研究,提出采用分层透水导堤来解决引航道、口门区及连接段航道的碍航问题.  相似文献   

7.
我国著名的太湖是通过三条江注入长江而流进东海的。这三条江就是娄江(今浏河)、吴淞江(下段称苏州河)和东江(今黄浦江)。因为地处长江口,富有江海航运贸易之利,三江的河口都有一处著名的港口,即浏河的浏河镇,吴淞江的青龙镇和黄浦江的上海镇。自唐宋以来,它们曾先后发挥过作用。如今上海镇已经发展成为全国对内外贸易最大的港口。浏河镇因为  相似文献   

8.
孙近阳 《水运工程》2012,(12):200-203
根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某人工岛的施工区域内有淤泥质黏土、黏土、粉质黏土等软弱土质,且围堤堤身较高,工期紧,围堤和吹填施工速度快,施工速度不均匀,所以有必要对围堤地基和吹填区进行施工观测.工程通过分层沉降、深层位移、孔隙水压力等施工监测方法来指导和控制施工,有效预防地基和堤身发生滑动或产生过大位移变形,确保施工安全和使用要求.监测数据分析为类似工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通过现场调查和河势分析发现长江口南导堤S5+000~S6+700段局部堤身下沉的因为是南导堤修建后使得江亚北槽水流运动受阻,形成强劲的沿堤水流,其长期作用使得一期工程时搭接长度相对不足的部分护底软体排搭接处泥沙流失,最终引起堤身下沉破坏.据此,修复设计中加强了护底软体排结构安全保障,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水道港口》2016,(3):275-278
合理确定隔流堤布置参数可以有效改善枢纽敞泄时的通航水流条件。以雅口航运枢纽为例,采用模型试验研究了船闸上游口门区水流条件与隔流堤堤身长度的关系,和堤头线型对其附近连接段通航水流条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隔流堤长度的增加口门区最大横向流速先减小后增大,存在最优隔流堤长度以改善口门区通航水流条件;堤头采用等弦长但弧长不同的曲线线型时,堤头附近连接段通航水流条件随曲线弧长的减小逐渐转差,但相应的口门区通航水流条件逐渐转好。  相似文献   

11.
为了监测防波堤表层的位置变化来控制加载速率和防波堤堤脚软弱地在堤身填筑过程中的水平位移,及时反映堤身稳定性情况以及监测,分析地基的位移速率,发现失稳迹象并及时报警,对防波堤地基表层和深层进行了水平位移的监测。监测结果表明:表层,外侧水平位移量明显大于内侧水平位移量;深层水平位移未出现超过报警值的情况,截至后期,地基深层位移每月变化量较小,不会对堤体的稳定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2.
程晨  曹杰 《水运工程》2015,(10):96-100
通过走航测量及坐底观测等方法,对长江口南北槽分流鱼嘴工程护底结构物水毁区域进行测量。所得数据资料分析结果表明,引起导堤南侧水毁的主要原因在于近底垂向紊动水流造成排体间隙淘刷和护肩块石失稳,修复工程应兼顾护底结构物的稳定性及护底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保障船舶安全进出导堤口门,以连云港港双导堤口门为例,分析其附近各个时间段潮流流向和流速的活动规律,并重点分析在高潮前3~2 h至高潮后1 h内,导堤口门以外的潮流对进出船舶影响的原因和规律。根据潮流活动规律,提出高潮前2 h至高潮阶段船舶安全操纵的建议:根据潮流情况对当时导堤口门附近水流给船舶带来的影响作出预判,以便提前作准备;保持较快车速通过导堤口;小型船舶避免在此期间通过;对附件相关船舶做到早联系,保持安全距离。  相似文献   

14.
《水道港口》2014,(4):325-330
采用FVCOM中的导堤—丁坝模块,对上挑形淹没丁坝附近的水流进行数值模拟,并与已有物理模型试验观测到的自由水面线和流速分布资料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FVCOM模型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模型能够合理描述潜堤顶部过水现象,反映潜堤附近三维环流特征。  相似文献   

15.
董佳  刘勇  熊伟 《水运工程》2015,(10):125-131
为研究灌河口各整治工程实施后对河口纳潮量、潮位、流速的影响并提出最优的灌河口整治方案,首先分析了灌河口的自然条件;然后构建二维水流数学模型,根据实测资料对模型进行验证;最后利用数学模型对各整治方案实施前后的水力特性变化进行分析。口门整治工程实施后结果表明:仅导堤工程的实施对河口纳潮量影响较大,应配合航道疏浚工程来缓解其带来的影响;导堤工程和航道工程同时实施后,双导堤内水流进一步归顺,流速有所增大,对维持航道水深较有利。  相似文献   

16.
导流堤又称导水堤或引水坝,用以平顺引导水流或约束水流的建筑物。在不稳定河道上,为保证灌溉取水,常采用导流堤式渠首。在某引水枢纽工程上游左右岸修筑导流堤,通过水力学计算推求河道水面线,并以此确定堤顶高程。为防止水流冲刷,对导流堤冲刷深度进行计算,确定防冲深度。该工程实施以来,运行效果良好,说明文中采用的计算方法安全可靠,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山区河流水位变化大,汛期暴涨暴落,洪水期水流能量巨大,往往给导治建筑物的稳定及安全造成极大危害,每年都有大量的导治建筑物被水流冲毁,以致航道得不到有效的治理和巩固,不惜花费大量资金去维修和养护.为有效解决这一技术难题,有必要对砂卵石浅滩导治建筑物水毁原因进行分析和研究,对导治建筑物的结构和技术参数进行优化和改进,并依托水运建设项目对典型的砂卵石浅滩进行了物理及数模试验.  相似文献   

18.
齿型构件混合堤是长江深水航道一期工程中采用的一种新型混凝土构件混合堤,该新型结构尚处于研究初期阶段.为了解其受力特性、推广其在工程中的应用,基于CFX软件,对齿型构件混合堤翻坝水流力影响因素进行数值分析.结果表明,齿型构件混合堤翻坝水流力由动水压力及堤身前后静水压力差组成,随着入射流速、入射角度及相对堤高的增大,翻坝水...  相似文献   

19.
张鹏  伏彧 《中国海事》2012,(8):76-77
吴淞口灯塔(又名吴淞灯塔,早期曾叫河塘灯桩),地处黄浦江与长江口的交汇处,是船舶进出上海港、长江流域的必经之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由于过往船只频繁,吴淞口灯塔成为该地区的重要助航标志。吴淞口灯塔前世今生吴淞东临大海,是长江三角洲的水路门户,黄浦江与长江的交汇处称为吴淞口,黄浦江由吴淞口注入长江,长  相似文献   

20.
采用GPS技术对洋山深水港码头、承台进行平面位移连续监测,获取平面位移随潮汐波动的日变化特征和平面位移长期变化特征.阐述了平面位移监测方案的优化,介绍了数据处理与沉降规律分析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