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筋土是土建工程上的一项新技术。近几年来国内各部门正在进行试验研究和应用。现将一段加筋路堤的施工实践和试验结果撰写于下,以便于交流。一、工程简述加筋土试验路堤位于一○四国道的新辟路段上。加筋路堤长64.60米,高5.3米。按平原微丘区的二级公路标准设计,荷载等级为汽-20级、验算荷载挂-100。路基宽度10米,路面宽度7米。根据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加筋路堤的拉筋主要采用当地盛产的毛竹竹片,辅有钢片。拉筋均布在路堤  相似文献   

2.
黄土高路堤及高路堑的稳定与变形性态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重存 《东北公路》1998,21(2):9-13
本文简要介绍了高路堤的离心模拟试验和黄土高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总结了高路堤的平面离心线型试验和三维离心模型试验的研究成果,及对高路堤三维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所取得的结论,提出了反应黄土基本性质的K-G模型和改进黄土高路堤设计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高路堤的离心模拟试验和黄土高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总结了高路堤的平面离心模型试验和三维离心模型试验的研究成果;并对高路堤三维非线性有限元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反映黄土基本性质的K-G模型和改进黄土高路堤设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以兰州~海石湾高速公路高69m坝式黄土路堤为研究样本,采用室内试验、理论计算与现场试验路铺筑相结合的方法,分析研究坝式高路堤应力和变形分布规律,确定出坝式高路堤压实度分区及压实度标准。研究结果为保证坝式高路堤长期稳定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海南热带气候条件下高液限红黏土直接填筑路堤的可行性,以海南海屯(海口—屯昌)高速公路高液限红黏土路段为依托,开展室内外试验研究。在试验段采集原状样和扰动样,分别进行了基本物理性质试验、物质组成测试、干湿法击实试验和CBR试验,分析了试样的土质特征和工程特性,评价了其路用性能;提出并实施了高液限红黏土直接用作下路堤填料、边部三维植草加坡脚挡墙的路堤试验段修筑方案,现场开展了填料翻晒和压实试验,并对海口地区年降雨量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海口地区高液限红黏土路堤施工的最佳时间。  相似文献   

6.
高路堤稳定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新的路基施工技术规范关于高路堤部分的研究与修订,提出了高路堤的施工稳定监控方法、试验工程的实施、冲击与强夯压实技术,最后提出了沉降标准与压实标准建议值。  相似文献   

7.
高填土路堤预抛高分析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碾压机械压实过程中产生的附加应力,确定了分层碾压土体所具有的前期固结应力;通过土水特征曲线试验和渗透试验,按照渗透系数折减的方法确定了非饱和土的固结系数,按照饱和土的一维固结理论近似计算了非饱和土的固结过程;按照自重应力大于前期固结应力的原则计算填土路堤的再压缩沉降,结合固结计算的结果估计了高填土路堤的后期沉降,提出了不同填土高度、使用不同碾压机械的高填方路堤的预抛高。  相似文献   

8.
针对巫山至奉节高速公路A20标Yk49+810~Yk50+106下姚湾大桥改高路堤变更设计,高路堤从地形地貌和工程地质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高路堤进行稳定性分析计算,对高路堤填料及高路堤填筑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并提出了增强高路堤稳定与减少路基沉降变形的综合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通过煤矸石路堤现场填筑和隔水试验研究,证实只要保证其填筑压实质量,煤矸石路堤能具有较好的隔水性.文中说明了煤矸石路堤填筑施工技术,介绍了煤矸石路堤渗水和浸泡试验的实施并分析了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0.
针对巫山至奉节高速公路A20标Yk49+810~Yk50+106下姚湾大桥改高路堤变更设计,高路堤从地形地貌和工程地质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高路堤进行稳定性分析计算,对高路堤填料及高路堤填筑进行了深人调查研究,并提出了增强高路堤稳定与减少路基沉降变形的综合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1.
通过地质勘察、物理和力学试验以及微结构扫描,研究了察尔汗盐湖区岩盐的工程特性.结果表明,察尔汗盐湖区岩盐层较厚,岩盐含盐量较高,具有溶解度大、溶解速度快和易溶软化等特点;天然岩盐的微观结构密实,极限抗压强度高;在循环荷载作用下,岩盐不发生软化,残余应变较小,证明了岩盐是一种合适的路堤填料.结合察尔汗~格尔木高速公路新建工程,铺筑岩盐路堤试验路,提出了岩盐路堤填筑技术以及路堤病害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适应高速铁路沉降变形要求的路堤压实标准,采用专用有限元软件模拟了路堤的分层填筑,分析了自重作用下的路堤压缩变形特性,选择在建无砟轨道高速铁路典型高路堤工点,测试了路堤不同部位的局部压缩沉降及压实状态,并进行了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路堤自重作用下的垂向应力及垂向应变基本呈线性分布;自重荷载作用下的屈服区域将最先出现在路堤中下部;试验工点压实标准按规范提高一级后,路堤工后压缩沉降仍有时间效应;填高6~12m无砟轨道路基基床以下路堤的压实标准,建议压实系数K取0.95,地基系数K  相似文献   

13.
在宁德京台高速公路A3合同段K78+700试验研究的基础上,选取典型断面利用GeoStudio有限元软件,对高液限黏土路堤的填筑进行数值模拟,分析路堤边坡在竣工期和沉降稳定期的稳定性,探讨路堤填筑过程中压实度的变化与路堤稳定性的关系。结果表明:高液限黏土的初始压实度对路堤边坡稳定性的影响与填土强度、填筑过程中孔隙水压力的消散程度、土体密实度改变等因素有关。竣工时路堤稳定性随压实度增量的增大呈现阶段性的线性增长;沉降稳定阶段路堤稳定性随压实度增量的增大略微增大。  相似文献   

14.
滨河路堤管涌整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前言 皖赣线芜湖一宁国段水东至港口区间K85+900~K86+650线路以路堤通过水阳江河漫滩,路堤高4.2~6.0m。1987年7月16日一场持续时间较长的洪水通过水阳江,路堤背水侧坡脚地带大量涌水涌砂,涌砂堆盖住了已经抽穗2尺高的稻子,农作物受到危害,路堤坡脚上可见长14m和18m的两条裂纹,……  相似文献   

15.
强夯加固模式及有效加固范围是高路堤强夯设计的关键因素。依托泸州空港路土石混填20m高路堤6000k N·m能级强夯加固工程,通过分析土石混填路堤夯坑地面的沉降变形特征,提出了一种圆柱型加固模式;系统总结了规范估算法、现场波速试验、有限元计算三种确定有效加固深度的技术手段,并通过瑞雷波波速试验进行了强夯有效加固深度的原位测试,利用能够避免动力波反射的无限元边界开展了4000k N·m、6000k N·m和8000k N·m夯击能条件下的有限元强夯模拟试验;夯击能为6000k N·m工况下三种方法所获得的强夯有效加固深度分别为9.5m~10.0m、10m和15m,不同方法间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获得了该夯击能下土石混填路堤的梅纳修正系数α为0.41,水平向有效加固范围为2倍夯锤直径。研究成果为高路堤强夯的处治和设计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6.
加筋高路堤陡边坡技术由于其性能安全可靠、经济效果显著等特点而备受关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文中阐述了加筋土试验研究的现状,从加筋土的特性、机理、边坡稳定性3个方面的研究入手,辅以工程应用范例,探讨了加筋高路堤陡边坡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公路高路堤互锚式薄壁支挡新结构试验与仿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大型模拟试验、结构仿真、试验路段试验为依托,介绍公路高路堤支挡新结构试验研究的技术路线、主要内容和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8.
高液限黏土路基改扩建工程中,新老路基差异沉降是影响路基强度及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文中结合液塑性试验及室内击实试验,利用GeoStudio软件对高液限黏土改扩建路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高液限黏土路基的强度及稳定性。结果表明,分层填筑时,地基最大沉降发生在新路堤形心处,且高液限黏土路基沉降比一般路基的大;不同高度路堤施工完成后,地基最大沉降始终发生在新路堤形心处,填土高度越高,路基的安全系数越小,且高液限黏土路基上边坡的安全系数比一般路基的小。  相似文献   

19.
高路堤下软土硬壳层工程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留俊 《公路》1999,(7):5-9
软土层之上的硬壳层对软基路堤的沉降与稳定有着重要的影响,硬壳层有利于路堤的稳定,也能起到扩散应力减小沉降的作用。本文结合试验工程的观测成果,对高路堤下的厚硬壳怪的特性作探讨 。  相似文献   

20.
黄土山区公路建设存在大量V形冲沟,使路基产生过大工后沉降,为解决工后超标准沉降问题,减小工后沉降处治成本,需设计路基预抛高(预留沉降量),使公路交工验收时高程符合设计要求。现行规范对如何布设预抛高没有明确说明,因此有必要研究黄土高路堤沉降分布规律,提出其预拱超填方法,针对此类问题依托渭武高速公路工程,通过对试验路历时2年多的沉降观测,得到路基施工期、路面施工期及公路通车1年后的路基沉降数据,提出黄土高路堤沉降随时间和空间的分布规律,得到路堤沿时间及纵、横断面的沉降分布特征,为黄土高路堤填筑末期预抛高的布设形式奠定了基础;基于超限学习机算法,建立黄土高路堤工后沉降预测模型,利用实际沉降观测数据与模型预估结果进行对比,采用平均绝对百分误差对预测结果精度进行评定;最后,通过定量分析填土高度、施工速率、路面重力、路基路面验收时间及交通量修正对路堤工后沉降的影响,提出基于可靠度的黄土高路堤预抛高预测模型及公式,据此给出基于超填平衡的试验路纵、横断面预抛高设置方法,并通过工程实例,验证预抛高模型及公式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该沉降预测模型精度良好;研究结果可为黄土地区高填方路基填筑末期预抛高的详细布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