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基于汽车动力学的振动减速带设置间距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汽车动力学,考虑车辆在长大纵坡下坡路段加速性能,假设减速带减速效果已知,以车速不超过道路设计车速为前提,进行振动减速带设置间距的研究,得出了在不同的设计车速、不同纵坡坡度下,振动减速带的设置间距.分析显示,车速越高,振动减速带设置间距与纵坡的关系越明显.并以武汉长江隧道为例,比较了普通路面、防滑路面及设置减速带后汽车行驶速度曲线,结果表明,减速带可以有效地降低车速.最后,对研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运用行车动力学理论,考虑车辆在长大纵坡下坡路段加速性能,以车速不超过道路设计车速为前提,进行振动减速带设置间距的研究,得出了在不同设计车速、不同纵坡坡度下振动减速带的设置间距.分析显示,车速越高,振动减速带设置间距与纵坡的关系越明显,减速带可以有效降低车速.最后,对研究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为弥补交通标志标线对机动车驾驶员减速效果的不足,在对交通平静化的减速措施——减速带传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新型的无破损减速带,分析减速带控制驾驶员行驶车速心理,提出了减速带设计流程,确保车辆以低速通过减速带设置区域并保障车辆通过的安全性。最后在南方某城市几条道路路段和交叉口进行减速带试点工程,进行尺寸设计以改善安全状况。  相似文献   

4.
《公路》2020,(1)
为了解决汽车通过减速带时影响车内乘员舒适感、轮胎磨损、汽车悬架损伤等问题,设计了一种活塞式智能可调节液体减速带。本减速带采用结构钢作为材料,承载能力强,环境影响较小,使用寿命长。减速带下方设置装有剪切增稠液的活塞缸,当车辆以高速或低速通过减速带时会使剪切增稠液呈现出固态或液态,从而迫使机动车在通过减速带时降低车速,达到减速的目的。本减速带还具有超高速智能防护功能,当车速过高时,本减速带也会降下,防止过大冲击对乘员造成伤害。借助MATLAB仿真软件,分别探讨了圆弧形和梯形减速带在相同高度和宽度的振动分析,得出在不同车速下机动车通过减速带时的纵向加速度的变化轨迹。结果表明,相同速度下,圆弧减速带和新型梯形减速带对车带来的影响较小,可以直接代替传统减速带。本文设计的活塞式智能可调减速带既克服了圆弧减速带高度不可调整的弊端,又克服了梯形减速带高速通过时受影响较大的弊端,可为未来先进智能减速带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橡胶减速带具有设置简单、效果明显的特点而得到广泛应用,然而不同几何设计的减速带会带来不同的减速效果,在实际应用中由于缺少具体的设计规范,导致在使用时带来一些安全隐患和噪声污染。根据减速带减速机理,使用DYNA软件对车辆通过不同高度和宽度的橡胶减速带进行模拟,得出在A、B、c、D、E、F六种不同高度和宽度的橡胶减速带下车辆的减速效果和震动情况。通过对比分析提出减速效果最好,同时噪声最小的橡胶减速带最优高度和长度的组合,为减速带的设计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文献导读     
限速坡与减速带的设置标准比较[刊]邹庆,杨新苗,常玉林,杨怡,钟伟浩.交通标准化[J].2007(2/3):26-28国内社区中广泛采用的减速带问题较多。本文对橡胶减速带与限速坡的性能进行了对比,认为限速坡在限速效果、交通影响、可见性、交通噪声等方面优于减速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高速公路减速带的设计思想,分析了汽车驶过减速带时的平顺性,在此基础上,依托云南罗富(罗村口—富宁)高速公路长大纵坡路段交通安全整治,进行高速公路专用减速带设计和道路试验。试验数据及实际运行情况表明,专用减速带可以有效遏制山区高速公路长下坡路段重大交通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针对汽车通过连续减速带时所产生振动,采用二自由度非线性悬架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混沌动力学行为,从而实现对系统混沌进行抑制.通过分析高速公路上特殊路段连续减速带的参数和设置方式,建立其静态激励模型和得出动态激励相关函数,以数值仿真研究了非线性汽车模型在此激励下的混沌振动,获得导致系统发生混沌振动的频率条件,及车速、减速...  相似文献   

9.
现有减速带在车速降下来之后还免不了颠簸。为避免降低车速后的颠簸和人体的不适,文中利用非牛顿流体的特性对现有减速带进行改进,提出可变形减速带的概念,设计非牛顿流体减速带,并分析了该减速带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
指出了常用减速带存在的缺陷,引入了彩色防滑减速带这一新型防滑减速交通安全设施,并详细介绍了其施工方法,对彩色防滑减速带的规范化施工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汽车过坎平顺性是车辆性能开发的一个重要内容,其中冲击强度和振动衰减是两个主要指标。单纯考虑车辆加 速度大小并不能充分表征过坎振动衰减的优劣。基于一组对标车辆过坎的试验测量值以及主观评估等手段,研究应用于 整车过坎平顺性评估的振动衰减指标分析方法。分析表明,基于权系数滤波和Hilbert 变换的振动衰减指标分析方法, 能够从复杂的时域曲线中提取出振动的衰减特征,由主、客观试验关联性验证了该指标的有效性,为过坎平顺性的振动 衰减目标的设定、分析优化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2.
车辆通过缓速脊时,因行驶状态发生变化而引起车辆噪声的变化。车辆在接近缓速脊的减速阶段噪声降低,在通过缓速脊后的加速阶段噪声增加,缓速脊对轻型车噪声的影响可用声源辐射能量的线性密度S加以评估。车辆和缓速脊间瞬时距离为x,要确定函数S(x),对于每辆车需要5个声曝级的测量值。本文假定每辆车为无方向点声源,产生的噪声在传播过程中无垂直于表面的反射,并基于此给出轻型车声曝级的测算方法。  相似文献   

13.
某车型在行驶过程中驾驶员能够明显感觉到车辆存在垂向跳动,90km/h最为明显,且车辆通过减速带时振动收敛性较差,存在二次余振,本论文针对上述两个问题展开研究,通过采用液压悬置+调整部分悬置Z向刚度的方法,解决了shake问题。  相似文献   

14.
桥头跳车力学分析及台背刚柔过渡设计参数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基于桥台与相邻路基的沉降差异客观存在这种现象 ,建立了桥头跳车的力学模型 ,对桥头跳车两种形式的荷载作用力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台背刚柔过渡设计的参数和过渡段的刚度值。  相似文献   

15.
针对当前道路建设中普遍存在的桥头跳车问题,结合齐齐哈尔市近几年新建、改建的几条道路干线的桥头、涵头不同程度的跳车现象,进行粗浅的探讨,提出一系列解决桥头跳车的方法,其中有些措施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presents vibration control of a tracked vehicle installed with electro-rheological suspension units (ERSU). As a first step, an in-arm type ERSU is designed, and its spring and damping characteristics are evaluated with respect to the intensity of electric fields. Subsequently, a 16 degree-of-freedom model for a tracked vehicle equipped with the proposed ERSU is established followed by the formulation of a neuro-fuzzy controller. This controller takes account for both ride quality and steering stability by adopting a weighting parameter between two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The parameter is appropriately determined by employing a fuzzy algorithm associated with two fuzzy variables: the vertical speed of the body and the rotational angular speed of the wheel. Control performances to isolate unwanted vibration from bump and random road excitations are evaluated through computer simulations. In addition, maximum speed of the vehicle with 6 Watt power absorption is investigated with respect to the road roughness.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presents vibration control of a tracked vehicle installed with electro-rheological suspension units (ERSU). As a first step, an in-arm type ERSU is designed, and its spring and damping characteristics are evaluated with respect to the intensity of electric fields. Subsequently, a 16 degree-of-freedom model for a tracked vehicle equipped with the proposed ERSU is established followed by the formulation of a neuro-fuzzy controller. This controller takes account for both ride quality and steering stability by adopting a weighting parameter between two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The parameter is appropriately determined by employing a fuzzy algorithm associated with two fuzzy variables: the vertical speed of the body and the rotational angular speed of the wheel. Control performances to isolate unwanted vibration from bump and random road excitations are evaluated through computer simulations. In addition, maximum speed of the vehicle with 6 Watt power absorption is investigated with respect to the road roughness.  相似文献   

18.
路桥过渡段沉降控制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桥头跳车是由于桥台和台背路基产生差异沉降而造成的,因此路桥过渡段容许差异沉降是预防桥头跳车的一个关键问题。本文参照汽车平顺性评价方法,建立3个自由度的车辆-人体-座椅的振动模型,对台背不同差异沉降对行车舒适性的影响进行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的结果,提出了路桥过渡段沉降的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桥头跳车一直是国内外公路中存在的质量通病,尚未得到有效解决,它不仅严重影响了行车安全、车速、舒适度和人们对高速公路的总体评价,同时也影响了运行车辆的使用。文章结合内蒙古集丰高速公路,主要研究了桥头跳车的病害特征和成因。  相似文献   

20.
在发展机动车交通的同时,如何给行人、社区居民一个和谐、安全的环境,是道路工程师和城市规划师必须要考虑的问题。交通宁静技术以速度管理和局部区域交通管理为设计基础,来合理控制住宅小区的交通量,以减少机动车对次要道路的主导作用。通过对国外相关文献的综合分析,来评定交通宁静技术对机动车速度和道路安全的影响,为我国的设计人员提供参考和建议。结果表明:交通宁静措施特别是竖向式偏移设施能够有效地减低机动车运行速度,其中高度为100 mm的减速丘和坡度为1:10~1:15的减速台为最有效的减速设施;交通宁静设施的设置尤其是实施全区域交通宁静技术方案后,对道路安全的改善有着十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