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生石灰改良粘性土的作用机理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从粘性土工程特性,生石灰对粘性土物理指标的影响、石灰土强度形成机理及条件等几个方面,论述了生石灰改良粘性土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2.
根据长江口北岸粘性土的工程勘察资料,采用主成分与主分量分析法,对亚砂土、亚粘土的多指标反映其土性信息的能力进行分析,所得结论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土的区域性影响高速公路工程的方案设计比选、沉降控制及造价分析,河北省分为多个地质分区,各个地质分区土的性质不同。以邯大高速公路S10标段采集到的1453份路基土土工试验数据为研究对象,对其变异性、概率分布特征和相关性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到了该地区路基土的物理力学指标变化范围,建立了指标相互之间的经验回归方程及相关系数。研究得出区域路基土的比重、湿密度、干密度的变异系数最小,压缩系数的变异系数最大;含水量、湿密度、塑性指数的概率分布模型均具有较高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 9,含水量、湿密度符合正态分布,塑性指数符合对数正态分布;压缩系数a1-2与孔隙比的相关性较大,在可靠度设计中应视为相互独立的变量。  相似文献   

4.
粘聚力和内摩擦角是粘性土体的抗剪强度力学参数,其对准确分析土体边坡稳定性具有重要的影响。基于规范对土样进行了物理特性试验,并进行了工程分类,制作了不同含水率和压实度的试样,通过土的三轴剪切试验得到试样破坏时的破坏主应力,进而求出土的粘聚力和内摩擦角,为同类土质土体的稳定性分析提供可靠的力学参数依据。  相似文献   

5.
结合试验路工程用土,课题组开展了素土土样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能试验,便于同固化土的路用性能试验进行比较。结合试验路工程,课题组对三种土样进行了试验分析,分别是克利砂性土、克利粘性土、宏图粘性土。  相似文献   

6.
路基压实度采用空隙率指标的科学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较系统的试验研究和工程实践,探讨了用空隙率控制粉性土、粘性土等细粒土压实度的科学性.并提出了合理的压实度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7.
为改善路基原状土的工程特性,以西安至南京铁路试验段为工程背景,进行了膨胀土填料工程特性的系统试验研究.采用室内土工物性基本试验、直剪试验以及动静三轴试验,对膨胀土的物理力学参数进行测定,针对工程改良土实际特性提出用掺石灰的方法改良原状土,分析对比了改良前后的颗粒分布、物理性质、水理性质、强度和膨胀性指标.结果表明:弱膨胀土及中等膨胀土经石灰改良处理后,土的颗粒组成、物理性质、胀缩特性均有明显改善,力学强度和水稳特性大大提高; 根据物理与力学性质、胀缩性、水稳性等试验结果,推荐采用的最佳掺灰比为5%.   相似文献   

8.
复合土钉支护设计参数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首先对一般粘性土基抗边坡的复合土钉支护建立了力学和数学模型,然后设计正交试验,分析影响其内部稳定性因素的灵敏性,提出最佳参数模型,用以指导复合土钉支护的设计和施工。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尾矿力学指标在冻融循环过程中的弱化规律,基于冻融尾矿土的常规三轴固结不排水剪切试验,对冻融前后尾矿土的各项力学指标进行了分析. 首先对尾矿土试样进行开放条件下的冻融试验,设置0、1、5、10、15次冻融;然后对不同冻融次数下的尾矿土进行常规三轴固结不排水剪切试验,设置50、100、200、300 kPa 4组围压;最后基于试验结果,对抗剪强度、峰值抗剪强度及弹性模量等力学指标进行分析. 研究表明:冻融对尾矿土的力学性质影响显著,随着冻融次数的增加,其应力-应变关系曲线由应变软化型逐渐向加工硬化型发展;破坏形式由脆性剪切破坏转变为延性破坏,剪切过程中孔压负增长的趋势逐渐减弱至消失;抗剪强度指标、峰值抗剪强度及弹性模量逐渐降低,其中,尾矿土受第1次冻融的扰动最大,表现为有效凝聚力和有效内摩擦角分别降低了30.55%和6.33%;峰值抗剪强度下降比的平均值达42.66%,弹性模量下降比的平均值达33.61%;10次冻融后尾矿土的力学指标趋于稳定,从第10次到第15次冻融,有效凝聚力和有效内摩擦角分别降低2.94%和0.37%;峰值抗剪强度下降比的平均值和平均弹性模量下降比的平均值分别为2.53%和4.03%,建议采用冻融10次的力学指标作为工程设计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益阳至娄底高速公路路基膨胀土处治为工程背景,开展了路基膨胀土填料的物理力学特性的试验研究。采用室内土工基本物性试验,对土样的基本物性指标进行了测定,并对土样的膨胀潜势进行了判别。采用室内基本力学试验,对判别为膨胀土土样的力学指标进行了测定。针对益阳至娄底高速公路路基膨胀土处治设计方案,提出了掺石灰的最佳掺灰比。通过试验研究,获得了该高速公路膨胀土的工程特性,为膨胀土路基处治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通过强夯置换加固软土地基的应用,介绍了强夯置换法加固原理和施工工艺,并针对具体工程对软土地基物理力学指标和重型(2)动力触撂值N63.5进行了夯前和夯后对比分析,表明了强夯置换加固软土地基的效果及可行性,为强夯置换法加固软土地基提供了借鉴的资料.  相似文献   

12.
采用颗粒力学的基本理论分析了颗粒相互作用时的运动规律,以沥青混合料堆积形成的休止角建立沥青混合料离析模型,推导出沥青混合料的离析势能指数计算公式,开发了沥青混合料离析测定仪,测定了贝雷设计法公称最大粒径16 mm的离析势能指数,并通过试验提出公称最大粒径16 mm的沥青混合料离析标准。试验结果表明:在CA0.5级配附近,沥青混合料的压实比约为0.40,离析势能指数约为0.200,两者都存在一个最小值,且沥青混合料具有良好的压实性和工作稳定性,在施工过程不易发生离析,依据评价标准将沥青混合料离析划分为无离析、轻微离析、中等离析和严重离析,该评价模型和评价标准可用于沥青混合料离析的现场检测和判别。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影响粘性土CBR值的主要因素,结合在建高速公路15组填料进行了物理、力学试验。根据土样塑性指数相同,而CBR值差异很大的实验结果,从土体的颗粒组成、矿物成分等几方面研究了其对填料CBR值的影响。得出如下结论:在标准的试验方法下,对塑性指数相同的土体而言,影响CBR值的主要因素是土体中矿物类型及其含量的多少,其次为粘粒组颗粒曲线分布情况及粘粉比。粘粉比越大,CBR值越小。  相似文献   

14.
随着列车提速和轴重大幅增加,基床出现翻浆冒泥病害的几率加大.为了进一步研究翻浆冒泥发生机理和探究其发生条件,系统研究了60多组翻浆冒泥实例,分析了翻浆冒泥土的颗粒组成、可塑性指标、渗透性及矿物成分等物理力学性质.研究结果表明:翻浆冒泥土中,绝大部分黏粒含量大于20%、粉粒含量大于20%,黏粒含量大于30%和粉粒含量大于40%的土所占数量最多;翻浆冒泥土中粉粒的含量一般要高于黏粒含量;翻浆冒泥土(主要包括砂黏土、粉质黏土、黏土和部分低液限粉质黏土)液限大于23%,塑性指数大于6.5;翻浆冒泥土渗透系数小于1.0×10-5 m/s;翻浆冒泥土的渗透系数与细颗粒含量之间存在较好的负指数关系.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软粘土这种流变性和结构性均较强的土体为研究对象,通过重塑改变土体的天然原始结构,研究结构性变化对土体力学性质的影响。通过实验数据对比分析原状土和重塑土的应变、应变速率、粘滞系数等流变参数的变化规律,总结出结构性差异对流变力学性质的宏观影响。  相似文献   

16.
牛志力 《交通标准化》2009,(11):103-106
利用灰色理论对试验得到的多种干缩、温缩指标与最大干缩应变和最大温缩应变的相关分析表明:与丰刚性基层材料的抗裂性关联度最高的干缩指标是干缩能抗裂系数.与半刚性基层材料的抗裂性关联度最高的温缩指标是温缩能抗裂系数。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重症脑出血患者危重程度与应激时营养代谢变化之间的关系,以APACHEⅡ评分系统作为疾病危重程度的评估标准,用多元相关与多元逐步回归的方法分析重症脑出血病APACHEⅡ评分与上臂肌围、上臂皮折厚度、肌酐身高指数、血清白蛋白、血清转铁蛋白、全血淋巴细胞计数、氮平衡等7 项营养指标间的关系。结果:共完成测试病人38 例,APACHEⅡ评分与血清白蛋白、血清转铁蛋白、肌酐身高指数、氮平衡之间相关性较高,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上臂肌围、上臂皮折厚度、全血淋巴细胞计数之间相关性较低( P> 0.05)。其中氮平衡、血清转铁蛋白、血清白蛋白进入回归方程。结论:重症脑出血病人的危重程度与应激时蛋白代谢之间有一定的因果关系,故营养代谢支持,特别是应激状态下氮的补充应是重症监护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李明生  邓媚 《交通标准化》2007,(11):187-190
结合蚌明高速公路膨胀土路堤采用石灰改良膨胀土的试验研究,对石灰改良膨胀土击实特性进行系统的研究,并针对膨胀土击实特性和力学性能问题,从路基填料的施工和处理两方面进行分析论证.工程实践证明,采用低剂量石灰稳定膨胀土路基是一种非常合理和有效的处置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区域公路交通发展水平评价过程中指标众多、权重客观性难以保证等问题,提出了一种主成分分析法与熵值法相结合的组合评价方法.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消除指标之间信息相关性,简化了指标体系,通过熵值法进行客观赋权,进而建立了基于PCA-Entropy的区域公路交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模型.以山东省为例,进行了实例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土体刚度指数、应变软化和应变速率对海相黏土锥形因子的影响,利用有限元方法模拟了圆锥在黏土中的静力贯入,并采用任意拉格朗日-欧拉网格划分技术控制锥尖土体在大应变条件下的网格质量,讨论了稳定状态下传统小应变分析与大应变分析之间的差异性以及土体刚度指数对锥形因子与塑性区扩展的影响;引入土体应变软化参数和应变速率依赖性控制参数,分析了应变软化(灵敏度)和应变速率对锥形因子的影响,并建立了考虑土体刚度指数、应变软化和应变速率影响的锥形因子表达式. 结果表明:传统小应变分析会大大低估土体承载力,大应变极限承载力随着贯入深度的增大而增大,并在12D(D为探头外径)深度处达到稳定状态;锥形因子与塑性区均随着刚度指数的增大而增大,锥尖附近塑性区的径向扩张更接近于球形孔扩张;土体灵敏度随着应变软化参数的减小而增大,锥形因子出现小幅度减小;随着应变速率控制参数的增大,锥形因子出现大幅增加,但增量与灵敏度无关;锥形因子表达式量化了刚度指数、应变软化和应变速率对海相黏土的影响,有助于利用静力触探技术更准确的评价海相黏土抗剪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