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生物钟     
《中国电动车》2002,(2):23-23
科学家最近发现,人体内的生物钟相当的"固执",总是坚持每天24小时的作息时间表,如果把一个人放到每天时间不足或超过24小时的环境中,由于生物钟很难自动调节,也就会因为失眠等问题导致白天无精打采,影响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
生理机能下降人体内的生物钟调节着生命的节奏,对人的行为产生较大的影响。在一天中,黄昏时分是人体生理节奏的低潮期,大脑清醒程度比较低,易产生困倦和情绪低落。此时,驾驶员经过白天长时间、长距离的驾驶,生理机能降低,遇到交通情况时,大脑反映能力相对较低,动作操作变得迟缓  相似文献   

3.
夜间行车能见度差,驾驶员的视野和视距都会受至不同的制约,对行驶路线的观察、判断仅局限在灯光照射范围。会车时,由于对面车辆远光灯的照射,出现炫目现象,驾驶员出现短暂的视线盲区。同时,夜间行车改变了人的生活规律,生物钟出现紊乱,再加上夜间周围环境比较单调,要比白天驾车付出更多的精力,驾驶员易产生疲劳。夜间行车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相似文献   

4.
夜间行车能见度差,人的视野和视距都会受到限制,对行驶路线的观察、判断仅局限在灯光照射范围,会车时由于对面车辆远光灯眩目,使驾驶员产生短暂的视线盲区。同时夜间驾驶改变了人的生活规律,生物钟出现紊乱,再加上夜间周围环境比较单调,要比白天驾车付出更多的精力,驾驶员易产生疲劳。夜间行车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相似文献   

5.
凌晨据调查统计,在夜间发生的交通事故中,有80%是出在凌晨.这是因为,受人体生物钟影响,凌晨时人的神经中枢活动处于低潮,加之凌晨时段道路上人稀车少,容易使驾驶员放松警惕,导致处理交通情况的反应能力下降.此外,凌晨行车还会导致身体素质差的驾驶员诱发疾病.因此,驾驶员应切记:凌晨3时~5时不宜出车.  相似文献   

6.
凌晨受人体生物钟影响,早上3~5时,人体高级神经中枢活动处于低潮,加上此刻道路上人车稀少,环境单调,人的精神松驰,极易困倦。如果驾驶员为了早出车而强迫自己早起床,会给身体带来一系列不适应的症状,体质差的驾驶员还会诱发疾病。据不完全统计,夜间发生的事故,80%是在凌晨。因此,凌晨3~5时不宜出车,彻夜行车时,应在凌晨休息一会。黄昏时路上行人车辆均“归心似箭“,交通动态比较复杂。  相似文献   

7.
基因     
基因是遗传的物质基础,是DNA或RNA分子上具有遗传信息的特定核苷酸序列。基因通过复制把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使后代出现与亲代相似的性状。从这段简短的医学解释不难看出基因对下一代的影响,优秀的基因可以遗传给下一代,使下一代同样优秀。在汽车领域也同样存在着类似于遗传学的规律。优秀的品牌基因和车型基因一起影响着新一代车型。其实Mini最初的设计初衷是一台小巧的家用车,但由于JohnCooper的加入使得Mini融入了赛车基因,  相似文献   

8.
多重性格     
奚旺 《汽车知识》2012,(9):14-19
基因对于车型来说意义重大,每款车型都有自己的态度,就像人与人不同的性格一样。3系的基因是运动,而新3系却在运动基因的基础上衍生出多重性格。  相似文献   

9.
<正>今年的6月份有两件事足以让许多入过上颠倒黑白的日子,首当其冲的就是一年一度的高考,在考前的几天里,相信有不少考生的生物钟会发生紊乱,白天犯困、夜里精神,直至考试后,依然不见缓解。究其原因,世界杯又来了,颠倒黑白的日子被强行延长了一个多月,而且又会有数以亿计的国人加入到这个行列当中。而对于我们这些媒体工作者,每个月一直都有那么几个颠倒黑白的日子,无他,工作性质和工作周期使然。虽然年龄的增长已经不足以让我们的精力像那些年轻人们天天鏖战,但我们依然尽着最大的努力加入到这个颠倒黑白的队伍中,生旧错过了某些精彩的比赛而缺少了第二天的谈资。  相似文献   

10.
基因的较量     
基因一词来自希腊语,意为"生"。指携带有遗传信息的DNA序列,是控制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在生物个体中,基因是通过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来表达自己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从而控制生物个体的性状表现。那么,车的基因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1.
三车齐发     
田宏 《汽车之友》2021,(3):80-81
新年的1月11日,哈弗品牌之夜在花园之城厦门领潮开场。本次发布会,长城哈弗一口气推出三款新车,其中第三代哈弗H62.0T指导价13.69万-15.49万元;哈弗大狗中华田园犬版指导价15.59万元;哈弗初恋指导价7.89万-1129万元。这三款车进一步诠释了哈弗品牌三大创新基因,黑科技基因、潮玩基因、青春基因。除了新车,还有明星、粉丝、用户、校花的分享、互动。  相似文献   

12.
美国科学家于不久前提出,人类不是直接从细菌中获取基因。人类基因组排序工作是最令人吃惊的发现是人类基因远不如预料的多,并且,据“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科学家认为,其中223个基因还直接来自于细菌,尽管他们不了解这些基因转移的机制。但美国宾州大医药公司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否定了基因直接来自于细菌的理论,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在刚刚出版的《自然》期刊上。由发育生物学家  相似文献   

13.
受制于汽车产品开发遵循非遍历性,以及产品追求利润的商品化压力,本文试图借用物种演化理论来探索产品演化机理与演化路径,构建基于演化理论的产品族管理系统。家族产品基因的演化通过技术与艺术双DNA螺旋链来培育、选择、繁衍公司内部优秀的基因,进而在产品族中构建家族特征,并通过选择、杂交、变异等算子控制演化过程,积累并活化组织的优秀基因,从而实现家族产品的创新与家族基因的传承,最终实现企业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禾丝 《汽车与运动》2011,(10):76-81
斯柯达参加汽车运动的历史和它生产汽车的历史一样久远,运动基因已经成为其品牌内涵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正是运动基因中富含的激情、坚持和顽强,成就了斯柯达历经风雨依然屹立不倒的百年历程。  相似文献   

15.
周兴涛  李敏 《中国电动车》2007,(12):161-31102
牛精细胞核糖水解酶(BS-RNaseA)是一种在精细胞中大量表达并且对肿瘤细胞有毒性的蛋白,可以用来抗肿瘤。为降低成本,提高安全性因此计划通过基因工程的手段,在原核生物中克隆、表达BS-RNaseA基因并进一步的纯化目的蛋白。利用PCR技术扩增得到牛RNA水解酶基因,将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CS,进行酶切和测序验证,然后利用IPTG诱导表达该重组子,并纯化目的蛋白。SDS-PAGE图谱显示在42kd处有明显的诱导,表明牛RNA水解酶基因获得高效表达。用GST试剂盒纯化目的蛋白然后再用SDS-PAGE检测,结果显示目的蛋白得到了有效的纯化。综上结果说明牛精细胞RNA水解酶的成功克隆、表达并纯化,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活性及抗肿瘤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6.
基因改造食品对人体健康是否会造成危害,是否有潜在的风险,目前仍是全球科技界关注的热门话题. 传统的杂交育种可以使农作物高产或者抗病,但基因工程却可以把任何一种基因包括动物的基因转入农作物中,这就意味着这项技术有着危险的一面.  相似文献   

17.
深圳市人民医院两位博士目前克隆成功对高血压治疗具有重大意义的"激肽释放基因"。据深圳晚报报道,经权威机构上海 Sangon 生物工程公司测序分析表明,这种新克隆出的中国人组织激肽释放基因和国际报  相似文献   

18.
<正>百年赛车基因与SUV探索精神融合,雪佛兰新一代创酷可谓魅力十足半年多以来,已参加过多款雪佛兰Redline车型的试驾,深刻感受到了该品牌传承百年赛车基因的强大文化感染力。而本次所试驾的新一代创酷Redline车型,则算得上是将其浓郁的赛车基因与雪佛兰品牌历时84年之久的SUV探索精神的深入融合。独特而富有内涵的文化渲染使得我们找  相似文献   

19.
用自行设计的1对引物,通过RT-PCR从鸡脾细胞中分别克隆了鸡MHCⅡβ链基因片段,大小为798bp。核苷酸测序结果表明,与已登录的基因序列同源性为95%。将该基因片段插入含谷胱甘肽(GST)基因的质粒pGEX-4T-1,构建了pGEX-4T-1-chMHCⅡβ。经诱导表达,获得分子大小约为53 000的融合蛋白,其中chMHCⅡβ链大小约27 000。经亲和层析,获得纯化GST-β融合蛋白,进一步用此蛋白免疫小鼠,制备了鼠源抗鸡MHCⅡβ链抗体。经过琼扩和ELISA检测,表明该融合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  相似文献   

20.
根据已有的伯氏疏螺旋体鞭毛基因序列,设计两条特异性引物,PCR扩增该基因,并获得基因全长序列,大小为1 008 bp。采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所获得的伯氏疏螺旋体鞭毛基因序列和拟编码的蛋白序列进行分析,发现其编码336个氨基酸,编码蛋白的理论分子量为35.7 ku,等电点为5.53,具有多个抗原表位序列,其中编码主要抗原位点的片段位于中央区段,该中央区段还具有伯氏疏螺旋体种的保守性。伯氏疏螺旋体鞭毛基因中央区段编码蛋白既是主要的抗原位点又具有保守性,理论上可作为莱姆病的诊断抗原。本文为莱姆病的实验室诊断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