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为我国某公铁两用桁梁结合梁大桥确定栓钉规格、栓钉承载力设计值,本文通过大量试验,研究了国产φ22、φ25和φ13检钉(14 MnNbq母材、C50混凝土)的p-u曲线、按极限承载力以及混凝土配筋率、栓钉间距、反复加载、卸载对栓钉极限承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结合梁栓钉的极限承载力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为我国某公铁两用桁梁结合梁大桥确定栓钉规格,栓钉承载力设计值,本文通过大量试验,研究了国产φ22、φ25和φ13检钉的P-U曲线、按极限承载力以及混凝土配筋率、栓钉间距,反复加载,卸载对栓钉极限承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桁梁结合梁栓钉上拔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助于数值分析的方法,分析研究了我国某座正在建造中的公铁两用大桥所采用的桁梁结合梁的栓钉在三种不同载荷工况,顺桥方向不均匀竖载;轴力;横桥方向不均匀竖载和不同栓钉布置方案下所受的上拔力的数值。  相似文献   

4.
桁梁结合梁栓钉疲劳承载力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针对某桁梁结合梁桥的实际情况,通过等幅疲劳推出试验,对ф22及ф25栓钉疲劳强度的控制因素等问题做了研究,并通过回归分析得出剪应力幅与循环次数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5.
借助于数值分析的方法,分析研究了我国某座正在建造中的公铁两用大桥所采用的桁梁结合梁的栓钉在三种不同荷载工况:顺桥方向不均匀竖载;轴力;横桥方向不均匀竖载和不同栓钉布置方案下所受的上拔力的数值.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钢混组合梁的剪力连接件对于钢梁与混凝土桥面板的协同工作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使得钢与混凝土能够充分发挥各自的材料特性。由于公路桥梁规范中没有针对钢混组合梁剪力连接件的计算规定,其他现有规范、论著或国家标准中对钢混组合梁剪力连接件的计算又各有不同,因此有必要对公路钢混组合梁桥剪力连接件的计算方法展开探讨。研究结论:针对多种规范、论著对比分析了栓钉剪力连接件的承载力计算,并得出结论:(1)《钢结构设计规范》与《EC4》计算方法相似,未考虑疲劳、裂缝等,为最低配置数量;(2)《钢桥》(小西一郎)中的计算公式结果较为保守,但能更好的控制栓钉的疲劳、界面滑移等问题,有更好的耐久性;(3)《现代钢桥》(吴冲)与《钢桥》计算公式完全一致;(4)《铁路钢-混凝土结合梁设计规范》参照了《EC4》;(5)《钢-混凝土组合桥梁设计规范》类似《钢规》,分别考虑了栓钉剪断破坏及混凝土压碎破坏的两种情况,并考虑了群钉效应;(6)本研究可对钢混组合梁的剪力件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桁梁结合梁及其剪力连接件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相似文献   

8.
钢桁梁—混凝土板结合梁剪力连接件的布置位置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研究了钢桁梁-混凝土板结合梁的剪力连接件的布置位置,对三种方式进行了计算,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对剪力连接件的布置位置给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设计6片钢—混凝土结合梁,从理论分析、试验和数值模拟3个方面,研究栓钉连接件抗剪刚度对钢—混凝土结合梁自振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常见的栓钉布置情况下,钢梁与混凝土板的界面存在滑移,二者变形不同步,振型存在明显相位差;随着栓钉连接件抗剪刚度的降低,结合梁整体刚度明显下降,与不考虑界面滑移的结合梁相比,完全连接和部分连接(连接度为60%)结合梁的刚度分别降低39%和48%,相应的1阶竖向自振频率分别降低22%和29%;栓钉连接件的抗剪刚度越小,结合梁的刚度折减越大,但各阶自振频率对应刚度的折减程度不同;少量的栓钉损伤对梁的竖向自振频率影响不明显.由于结构的基频对其冲击系数影响很大,因此在结合梁的动力性能分析及冲击系数计算中,应考虑栓钉连接件刚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现有的国内外组合结构规范对混凝土受压状态下铨钉的静、动承载力都有规定(尽管具体数值差别较大),而且还规定了测栓钉承载力的试验方法,但对于混凝土受拉状态下的栓钉既没有规定承载力,也没有规定承载力测试方法。为此,作者提出了在混凝土受拉状态下,进行栓钉的承载力试验的反向推出试验方法;对在φ22栓钉不同排列的C50混凝土不同配筋率情况下,5组18个试件的栓钉刚度和承载力等问题进行了试验研究,并与标准推出试验(混凝土受压)得到的φ22栓钉的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成果已应用于秦沈客运专线。  相似文献   

11.
预制砼与现浇砼工地结合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某正在建设中的公铁两用大桥上层公路桥采用砼桥面系与桁梁结合梁,砼桥面板是预制的,而与钢桁梁结合处砼是现浇的.为了确定新、老砼结合面上的剪切强度和抗拉强度,完成了无钉、有钉共16个组合件的预制砼与现浇砼工地结合试验及结果分析.该成果已应用于该桥结合梁的后续研究.  相似文献   

12.
简支下承式桁梁结合梁的模型试验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设计制作一个4节间下承式桁梁结合梁模型。分3个阶段10种荷载工况进行模型的力学性能试验,研究简支下承式钢桁结合梁桥的受力性能。结果表明:主桁的挠度和内力可以按平面桁架计算;桥面系中存在起控制作用的横梁,设计中应特别关注;纵梁主要受轴向拉伸和竖向弯曲作用,最大拉应力出现在每节间正中截面的下翼缘,内侧和外侧无多大区别;混凝土板的受力状态以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弯曲为主;竖向偏载和水平偏载都不控制设计。  相似文献   

13.
秦沈客运专线连续结合梁疲劳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模拟秦沈线连续结合的受力状态,制作了6根模拟试验结合梁,其中配筋率2%和3%各3根,采用单伸臂跨内、跨外两点同步加载模式对每根梁做了200万次疲劳试验,分析研究了钢与混凝土之间的滑移,栓钉的受力状态,无钉区两侧密集型群钉中力的分配,梁的刚度变化和应力状态,负弯矩区混凝土中裂纹的发展等问题。研究结果表明,高配筋混凝土连续结合梁抗疲劳性能优良,200万次疲劳试验后,无钉区钢与混凝土之间的滑移明显比其他梁段大,但最大不超过0.075mm,两侧头排栓钉的受力是栓钉平均受力的1.54倍;负变矩区混凝土板中的最大裂纹宽度不大于0.13mm;梁的刚度没有明显的下降,梁的挠度和应变都接近于第一状态线弹性理论计算值。  相似文献   

14.
秦沉线结合梁全焊Ⅰ型梁疲劳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秦沈客运专线有14座钢-混凝土结合梁,钢梁截面有箱梁和Ⅰ型板梁两种,其中在24m 32 24m连续梁的Ⅰ型钢板梁中首次采用了工地全断面焊接技术,针对其现场焊,手工焊和厚板对焊接这3个技术难点,重点对Ⅰ型梁单面开坡口,全断面对接焊细节进行了疲劳试验研究,并对断口的起裂原因予以分析,从而得到可靠的试验数据,据此对相应焊接工艺提出质量要求,为掌握单面开坡口对接焊细节的受力状态,文章通过计算机模拟现场施工可能发生的对接错位,分析揭示了其对构件受力的不利影响程度,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研究结果表明,所选择的焊接工艺及加工的试验能够满足秦沈线Ⅰ型梁全断面对接焊的疲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5.
现有的国内外组合结构规范对混凝土受压状态下栓钉的静、动承载力都有规定(尽管具体数值差别较大),而且还规定了测栓钉承载力的试验方法,但对于混凝土受拉状态下的栓钉既没有规定承载力,也没有规定承载力测试方法.为此,作者提出了在混凝土受拉状态下,进行栓钉的承载力试验的反向推出试验方法;对在22栓钉不同排列的C50混凝土不同配筋率情况下,5组18个试件的栓钉刚度和承载力等问题进行了试验研究,并与标准推出试验(混凝土受压)得到的22栓钉的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成果已应用于秦沈客运专线.  相似文献   

16.
秦沈客运专线有14座钢-混凝土结合梁,钢梁截面有箱梁和Ⅰ型板梁两种.其中在24 m+32 m+24 m连续梁的Ⅰ型钢板梁中首次采用了工地全断面焊接技术.针对其现场焊、手工焊和厚板对接焊这3个技术难点,重点对Ⅰ型梁单面开坡口、全断面对接焊细节进行了疲劳试验研究,并对断口的起裂原因予以分析,从而得到可靠的试验数据,据此对相应焊接工艺提出质量要求.为掌握单面开坡口对接焊细节的受力状态,文章通过计算机模拟现场施工可能发生的对接错位,分析揭示了其对构件受力的不利影响程度,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研究结果表明,所选择的焊接工艺及加工的试件能够满足秦沈线Ⅰ型梁全断面对接焊的疲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7.
大跨度公铁两用结合梁斜拉桥极限承载力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结合我国长江上拟建的某一主跨为504m的公铁两用结合梁斜拉桥,对这种桥型的非线性分析理论和分析方法、钢与混凝土结合作用的模拟、空间有限元模型总刚带宽的优化、斜拉索初始索力的确定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对该桥进行极限承载力分析;此外,对该桥的刚度问题、设计荷载下的几何非线性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桥的极限荷载大于(恒载 4.050活载),满足刚度要求,不考虑几何非线性计算所得的各种响应都偏小,最大误差不超过7%.  相似文献   

18.
简要阐述津滨轻轨静动载试验研究的目的、内容、试验荷载与加载方法,重点给出三跨连续铜混结合梁的静动载试验结果结果表明津滨轻轨三跨连续铜混结合梁设计合理,桥梁施工质量、静动力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合宁铁路钢-混凝土连续结合梁动力性能试验,测试钢-混凝土连续结合梁的自振特性和CRH2动车组、120 km/h试验货车和160 km/h试验客车通过时的动力响应.试验结果表明,钢-混连续结合梁可以满足这3种列车通过时的安全性要求;梁体的竖向、横向自振频率、跨中挠跨比、梁端转角、挠度、应变动力系数、跨中横向振幅、墩顶横向振幅、竖向加速度、支座横向动位移均符合相关规范和设计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钢—高配筋现浇混凝土结合梁裂缝宽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随着结合梁的设计由拉应力限值由裂宽度限值的转变,如何计算结合梁混凝土板的裂缝宽度已成为一个日益重要的问题。对此,国内外目前尚无较成熟的公式,大多借用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宽度的计算公式,本文结合芜湖公铁两用和长江大桥受拉区裂缝宽度控制的工程实际问题,对两根大型钢-高配现浇混凝土结合梁T1,T2分别进行了疲劳试验和极限承载力试验,研究了结合梁混凝土板裂缝宽度及其发展,研究结果表明:现有混凝土结构裂缝宽度计算公式对影响结合梁裂缝宽度因素的考虑并不全面,所得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不能很好地吻合。对于钢-高配筋现浇混凝土结合梁,除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已考虑到的因素外,还有许多其他更为复杂的因素应加以考虑,其中栓钉数量及布置方式是影响结合梁混凝土板裂缝宽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