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京津城际铁路是我国首条时速300km/h以上的高速城际铁路,在分析京津城际现状运营特点的基础上根据京津城际铁路目前的设备条件和时间参数,提出简单实用的平行运行图能力计算方法,并对京津城际铁路现行运输组织模式下的能力进行了分析计算,可为京津城际铁路的运能安排和运输组织优化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2.
城际铁路通过能力的计算和实现在城际铁路运营组织和设计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城际铁路通过能力计算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利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分析了城际铁路通过能力计算值的概率实现和置信水平,进而提出了城际铁路区段通过能力计算值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通过研究城际铁路中间站布置形式对站站停列车追踪间隔的影响,给出各种中间站布置形式的适用范围。研究结论:针对城际铁路开行大站停和站站停2种城际列车、采用越行模式的运输组织特点,分析计算了不同中间站布置形式对列车追踪间隔的影响。研究认为:本站不发生越行作业且以大站客流为主的城际铁路中间站宜采用无到发线形式;以大站客流为主、站站停列车基本不组织追踪运行的城际铁路中间站宜采用设2条到发线、侧式站台形式;以站站停客流为主的城际铁路中间站宜选择设2条到发线、岛式站台形式;以站站停客流为主、且有其他城际线接轨的中间站宜选择设4条到发线、岛式站台形式。  相似文献   

4.
5.
对有3个中间站的城际铁路,将1 h内停站列车按单列、2列成组、3列成组3种组织方式,每列车有1,2,3次共3种停站次数,以及有、无待避2种运行方式组成78种停站方案.通过铺画不同停站方案的列车运行示意图,分析计算有、无待避2种运行方式的损失时间,提出有、无待避2种运行方式损失时间的计算公式.按成组列车总停站次数由1到9的顺序,建立无待避停站运行方式损失时间和小时通过能力计算表.计算结果表明:当1 h列车停站为4~7次时,小时通过能力为15列左右;不同停站方案对小时通过能力的影响与列车停站次数、停站时间、排列次序以及运行方式等因素有关;因此应根据通过能力利用情况和1 h总停站次数的需求选择列车停站方案;应尽可能采用无待避停站运行方式,将有待避停站运行方式作为列车运行调整的备用方案.  相似文献   

6.
7.
地际快速铁路通过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际铁路通过能力的计算和实现在城际铁路运营组织和设计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城际铁路通过能力计算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利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分析了城际铁路通过能力计算值的概率实现和置信水平,进而提出了城际铁路区段通过能力计算值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8.
9.
城市轨道列车在中间站折返时的通过能力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城市轨道交通列车交路方案及选用时考虑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通过能力是否适应是采用特殊交路方案的充分条件。重点对采用特殊交路时的中间站折返能力与线路通过能力损失问题进行了定量分析,提出了在采用特殊交路时可供采取的扩能措施。  相似文献   

10.
汕头站是粤东地区重要客运枢纽站,车场之间关系复杂。为实现粤东城际铁路科学引入汕头站,合理确定各车场之间功能布局,以粤东地区城际铁路网规划“一线两环加射线”格局为依托,首先对汕头站概况进行分析,并进一步研究了汕头站客运量及跨线列车开行方案,在此基础上,结合汕汕铁路和汕普城际建设规划方案,对粤东城际引入汕头站方案进行详细研究,分别研究了城际-普速合场方案(方案Ⅰ)、中穿设置城际场方案(方案Ⅱ)以及西侧设置城际场方案(方案Ⅲ),从车场布置、工程实施条件、方案投资、施工过渡方案、运营管理等因素出发进行分析比选,研究结果表明,西侧设城际场不仅施工过渡方案简单,对运营影响小,工程易实施,工程投资适中,并且可实现粤东城际独立运营,故予以推荐。  相似文献   

11.
城际客专折返站型及折返能力对通过能力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城际客运专线折返站图形的分析研究,归纳总结出城际客运专线折返站的基本站型,并进一步分析了城际客运专线折返站的作业特点及车站各类作业参数标准。在此基础上对城际客运专线折返站折返能力与通过能力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通过仿真模拟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铁路中间站无线通信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个典型的铁路中间站无线通信系统,并具体介绍了该系统内的电源设备、无线电台/电台控制盒、TDCS数据接收解码器系统、调度命令转接器、固态语音记录仪等主要设备的工作方式及作用。  相似文献   

13.
14.
为了有效地提高车务段的管理水平,需对所辖各中间站的工作效率进行评价。传统的DEA方法可以确定铁路中间站的有效单元,但不能实现有效单元的排序。结合中间站运输生产的特点,提出了基于理想点法(Ideal Point Method,IPM)DEA模型的中间站运营效率分析方法,运用LINGO9.0软件编程进行求解,获得了各中间站运用效率的排序,弥补了DEA计算结果有效单元较多的问题。最后利用实例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科学性,分析结果表明:IPM-DEA模型基本能够反映决策单元运营效率的现实状况。  相似文献   

15.
铁路中间站平面辅助设计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铁路中间站平面设计中地形复杂、约束条件丰富,计算统计多而杂,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占用了设计人员大量时间和精力的现状,设计了一种基于ARX的AutoCAD二次开发,采用MS Access 2003数据库系统,用VS.Net 2005、Object ARX 2007作为开发平台的铁路中间站辅助设计系统,用于铁路中间站的初步设计。系统地减少了站场平面设计的工作量,为人工细化设计奠定了基础,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6.
在《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规范》和有关的设计手册,通用图中,都列举了一些车站布置图形。山区铁路由于地形地质条件复杂,车站布置如何适应地形及节省工程尤为突出。结合已建南昆线和其他在建山区铁路工程项目设计情况,就车站布置的主要特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18.
中间站的布设是铁路选线设计中的重要问题之一,合理布设中间站与国民经济的发展有密切关系。从中间站发展的可能性、技术合理性、经济合理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政治国防和地方意义以及区间通过能力方面,提出中间站布设的合理性要求。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近两年大秦线运量增长知湖东站现有设备及能力进行分析,针对今后大秦线运量增长的需求,提出对限制湖东站通过能力的现有设备进行改造的设想,以提高湖东站通过能力,满足大秦线高运量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