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基于轨道交通网络的道路公交线网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公交线网评价是公交线网布局规划的重要内容.依据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相关原则,从公交线网的换乘枢纽、线网布局两个方面分层次对基于轨道交通网络的道路公交线网规划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研究,并对指标的预处理方法进行了分析和量化.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应于基于轨道交通网络的道路公交线网的一般性评价方法,构建了公交线网合理性评价和换乘枢纽协调性评价的理论框架,以期能为基于轨道交通网络的道路公交线网评价及布局规划和优化调整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公交线网评价是公交线网布局规划的重要内容。依据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相关原则,从公交线网的换乘枢纽、线网布局两个方面分层次对基于轨道交通网络的道路公交线网规划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研究,并对指标的预处理方法进行了分析和量化。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应于基于轨道交通网络的道路公交线网的一般性评价方法,构建了公交线网合理性评价和换乘枢纽协调性评价的理论框架,以期能为基于轨道交通网络的道路公交线网评价及布局规划和优化调整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常规地面公交起讫点与轨道交通吸引半径的关系,结合青岛地铁1号线黄岛段的具体情况,研究城市地铁线与常规公交线路接驳问题.对已有常规地面公交线网和新增接驳公交线网进行调整和优化,初步实现了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接驳的两方面功能:一方面多模式分层次的公共交通结构满足不同的出行需求,增强公共交通的吸引力,提高公共交通在出行方式中的分担比例;另一方面,常规公交为城市轨道交通集散客流,降低两者之间不合理的竞争,达到公共交通系统内部双赢,为乘客提供高效、便捷的出行服务.  相似文献   

4.
为了对兰州市现有公交线网进行优化,有效利用现有资源,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分析兰州市公共交通存在的问题,依据兰州市公交发展的特点,通过对城市公交线网的优化原则、优化目标的分析,提出公交线网优化的直达乘客密度模型,给出模型的函数表达式及相应约束条件的数学表达式,构造出适合兰州市公交线网优化的模型.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常规地面公交起讫点与轨道交通吸引半径的关系,结合青岛地铁1号线黄岛段的具体情况,研究城市地铁线与常规公交线路接驳问题。对已有常规地面公交线网和新增接驳公交线网进行调整和优化,初步实现了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接驳的两方面功能:一方面多模式分层次的公共交通结构满足不同的出行需求,增强公共交通的吸引力,提高公共交通在出行方式中的分担比例;另一方面,常规公交为城市轨道交通集散客流,降低两者之间不合理的竞争,达到公共交通系统内部双赢,为乘客提供高效、便捷的出行流程。  相似文献   

6.
城市铁路     
《世界轨道交通》2010,(9):19-21
近日从西安市建委获悉,远期规划西安地铁线10-12条,总长约550公里。一是大力发展轨道交通。修编西安地铁线网规划(据市规划局初步方案,远期规划西安地铁线10-12条,总长约550公里),20I5年前开通运营地铁1号线、2号线和5号线,启动地铁4号线建设。二是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优化公交线网,  相似文献   

7.
中运量公交是一种介于大运量轨道交通和地面常规公交之间的公交系统。在明确中运量公交概念和内涵的基础上,从促进常规公交转型升级、完善公共交通结构层次、发展"绿色交通"三方面对上海市中心城区发展中运量公交的必要性进行分析,明确了中运量公交在中心城区的功能定位,并对规划过程中的制式选择、路权保障与道路交通影响、常规公交线网调整等问题进行重点研究。  相似文献   

8.
公共交通出行者的出行特征是地铁及公交线网规划与运营优化的重要依据。基于多模式刷卡数据,提出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出行链提取方法,利用存在换乘的出行链调查数据进行验证,提取成功率达 96.1%。基于出行者历史刷卡数据构建了多种机器学习分类器以识别通勤人群,经过精度比较,发现随机森林分类器效果最优,准确度达 99.96%。利用分类器和出行链提取方法,对北京市公共交通系统出行链结构、换乘特征等进行初步分析。该方法可以有效提取分析通勤人群出行特征,为公共交通系统方案的优化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9.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具有复杂网络的特性,运用复杂网络理论对其进行研究存在必要性和合理性.研究了常规道路公交线网对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特性的影响.通过应用复杂网络的理论、模型和方法对此影响进行分析,发现常规道路公交线网可以用来弥补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存在的先天不足(比如投资大、密度低等).以深圳市轨道交通线网为例,对比分析了其作为一个独立网络系统和在常规道路公交大背景环境下的关联网络系统所呈现出的不同网络特性.研究表明,常规道路公交线网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平均最短路径、网络效率、网络费用等网络特性有正相关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以城市轨道交通走廊为背景,抽象出一般的公交线网模型。从交通供给和乘客使用两个角度对公交线网模型的成本进行了分解,并给出了分解后的各类成本分析计算的理论计算公式,为城市轨道交通走廊中各种公交线网方案和运营方案的评价提供成本分析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文章回顾广州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发展历程,总结其客流成长的特征,分析数据背后的规律,预测未来广州市轨道交通需求。通过比对相关文件要求,从区域协调发展、城市空间结构、市民出行体验和重大枢纽疏解4个方面对广州市既有轨道交通规划展开评估。在此基础上,提出下一轮广州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目标和5个具体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国内外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概述入手,结合新发展阶段下的新要求,阐述北京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服务首都、区域协同、引领融合、绿色高质、存量优化"的目标,并通过深入分析线网现状及存在问题,得出新发展阶段下北京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内容,提出相应的规划思路以及"底线思维、战略引领、协同融合、资源统筹、精准施策"5 条规划策略,以期为实现北京市轨道交通线网的科学、精细规划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难题显现出来,多元数据分析模型可为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提供定量技术手段.首先,介绍北京轨道交通多元数据库的构建,主要包括地铁AFC刷卡数据、手机信令数据、公交1C卡数据和浮动车数据等;其次,从地铁车站进出站客流特征、地铁车站换乘客流特征和线路断面客流特征三方面,阐述轨道交通现状客流特征;最...  相似文献   

14.
邱光宇 《都市快轨交通》2006,19(4):14--16,20
阐明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目的就是要实行规划控制。规划研究的方法有经验分析法、客流预测法、公交增长法和多模块网络层次分析法等。规划主要解决的问题包括轨道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地位、作用及其网络层次、规模等。辩证理解“线网形态”、“轨道交通制式与敷设方式”、“客流预测”和“换乘形式”等概念?  相似文献   

15.
区域性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评价指标体系探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区域性轨道交通线网评价与公路网、公交网络的评价体系存在一定不同。在分析了我国现有的区域性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评价体系的基础上,阐述了评价指标体系选取的原则及方法;通过对各项指标进行分析比较,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利用目标层次分类展开法,建立了一套适用于区域性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6.
结合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通过线网信息资源共享,优化整体资源配置,构建节约、高效、先进的轨道交通网络。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区域管理视频共享平台,实现不同线路、车站的视频信息共享,为轨道交通公安部门合理配置人力、提高效率、节省开支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比北京和上海在城市规划建设、交通运营状况、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服务等方面的指标,结合各自在线网形态、线网密度、站点覆盖率、线网与路网关系、重点功能区核心与线网换乘中心契合度等方面的特点,通过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提出对我国后续其他城市开展线网规划,远景线网预留、敷设方式选择、线路长度选取、外围市域线与中心城线网换乘衔接等敏感问题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济南轨道交通规划围绕泉水保护和带形城市两大特点,形成自身鲜明的独特性,主要体现在工程地质研究、快线网、建设时序以及交通一体化等几个方面。济南轨道交通规划以泉水保护研究为先行研究,开创线网规划阶段工程地质研究前置的独特性,划定"保泉敏感区",保证规划方案的可实施性和稳定性;适应带形城市空间形态特点,采用快线穿城的形式,形成双网双模式的线网方案,选择既有胶济铁路走廊作为穿城快线走廊,保证快线在城市中心区能快得起来;济南轨道交通规划的独特性还体现在先易后难、先快后慢、先外后内的建设时序和核心区交通一体化方面。  相似文献   

19.
李妍 《铁道建筑》2022,(2):167-171
首先介绍了东京都市圈轨道交通线网布局、规模和覆盖率,然后从轨道交通系统与城市规划演变、轨道交通系统与城市发展水平、轨道交通系统与城市功能布局三个维度分析了东京都市圈轨道交通与城市融合发展规律,探究了轨道交通系统与居住人口分布、就业岗位分布、城市空间结构、城市功能布局的关系.从东京都市圈多层次轨道交通系统、以公共交通为导...  相似文献   

20.
结合上海轨道交通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的建设效果评价体系和评价指标。评价体系和指标需综合考虑客运效果、线网布局、线路走向、与城市总体发展的适应性等诸多方面的因素。设计了涵盖5个层面,12个具体指标的评价体系。5个层面分别是城市交通服务、城市空间拓展、居民出行改善、线网自身效率和线网外部效益。同时,对票价票制、交通政策、土地开发、公交衔接和行车间隔等影响效果的不确定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确保线路网络效益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