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有效地对车辙病害进行防治,需对道路可能产生的车辙进行预估计,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车辙的防治技术和措施.对于车辙的防治和处治,文章主要从道路材料设计、结构设计和施工质量控制三个方面提出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基于现场钻芯取样的沥青结构层抗车辙性能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快速检测与评价所铺筑沥青路面结构的抗车辙性能,提高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水平,首先设计了圆柱形试件车辙试验所需的试验模具,采用ANSYS软件模拟圆柱形试件和板式试件的车辙试验,分析了圆柱形芯样车辙试验的可行性;其次采用2种基质沥青、1种改性沥青、5种级配的5组沥青混合料,在不同厚度和温度条件下进行圆柱形芯样车辙试验,分析确定了圆柱形芯样车辙试验的条件;最后结合现行规范要求,根据板式试件车辙试验和圆柱形试件车辙试验的相关性,建立了基于现场钻芯取样的沥青路面抗车辙性能检测标准。研究结果表明:可采用70℃下路面圆柱形芯样的车辙试验评价沥青路面高温抗车辙能力,并要求高温性能质量标准下的车辙动稳定度大于2 450次.mm-1;该法可实现对现场沥青路面抗车辙性能的快速检测与评价,有利于提高混合料设计水平与路面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3.
浙江省高速公路长上坡路段沥青路面专项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和改进沥青路面抗车辙能力,针对浙江省山区高速公路长上坡路段的工程特点,从路线纵坡设计、材料选择、混合料配合比设计、路面结构组合、施工质量控制及交通管理等方面,对沥青混凝土路面进行专项设计,提出控制和解决长上坡路段沥青路面车辙问题的技术方案。实践证明,该方案使路面车辙病害得到有效控制和解决。  相似文献   

4.
利用百罗高速公路历年的调查资料,总结了其早期主要病害车辙、裂缝和水损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结合现场调查,分析了外界环境、原材料质量控制、施工质量控制和设计方面等对车辙、裂缝和水损坏的影响。针对这些成因并结合工程实际,提出了优化混合料的设计,加强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和加强现场施工质量控制等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5.
结合京沪高速公路微表处车辙修复施工,介绍微表处配合比设计、材料和设备选用、混合料选型等,重点阐述微表处车辙修复的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措施。实践证明,微表处有效解决了高速公路路面车辙病害,提高了路面的抗滑性能和耐久性能,延长了道路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6.
由于交通量的增长及超载、重载车辆的增加,导致路面车辙已经成为沥青路面破坏的主要形式之一。在参考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对沥青路面车辙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实际工程,从路面结构、原材料选择、配合比设计、施工质量控制等方面介绍了防治沥青路面车辙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前,随着社会经济和交通运输的快速发展,道路交通流量迅速增大,特别是重载车辆的增多和公路的交通渠化,沥青路面车辙已成为路面的主要病害。本文就沥青路面车辙的影响因素与防治措施,从原材料、配合比设计及拌和质量、现场施工、设计方案、层间结合等5个方面,提出了预防车辙病害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沥青路面的车辙变形主要是由于沥青混合料在高温荷载作用下的变形引起的,山区长上坡路段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车辙是在交通荷载长时间作用、高温和重载的综合作用下产生的。通过对贵州地区高速公路路面车辙病害问题的调查,分析了高速公路长大纵坡路段车辙病害产生的原因,对长大纵坡路段车辙病害形成机理和解决措施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重载交通、坡度、低速行驶是导致高速公路长大纵坡路段车辙病害产生的主要原因,对于山区高速公路长上坡路段的路面结构设计需要从车道设计、沥青混合料设计、路面结构组合设计等方面进行单独设计,从而提高沥青路面结构的抗车辙能力,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9.
抗车辙剂可以显著改善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性能,本文对比分析了不同抗车辙剂掺量对北京地区常用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的影响。结果表明,AC-13C(采用改性沥青)掺加0.2%抗车辙剂、AC-16C(采用改性沥青)掺加0.3%抗车辙剂、AC-20C掺加0.4%抗车辙剂和AC-25C掺加0.5%抗车辙剂,可分别满足北京市沥青路面抗车辙设计施工指导意见和行业标准的要求,可作为北京市城市道路养护管理中沥青路面抗车辙设计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抗车辙外掺剂在AC-20型沥青混合料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谢祥根 《公路》2008,(5):166-170
简述了车辙病害的形成机理和预防措施,分析了车辙王抗车辙剂的作用机理,比较了添加不同掺量车辙王抗车辙剂的AC-20型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和水稳定性指标。发现了添加车辙王抗车辙剂能显著提高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度,同时能改善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能和水稳定性。通过铺筑试验段,表明只需适当延长拌和时间和提高施工温度,就可以保障掺车辙王抗车辙剂的AC-20中面层的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11.
沥青路面水损害与车辙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调查测定的数据为基础,把当前高速公路早期损坏的两种主要形式———水损害与车辙作为一对矛盾来分析。在综合分析铁岭-四平高速公路为满足构造深度要求出现了水损害、沈阳-山海关全线解决了水损害又出现了车辙的现状及其原因后,提出为防止一个倾向掩盖另一个倾向,应以综合平衡为指导思想。论文指出实现综合平衡从按多指标要求设计混合料发展到以分工论为基础的结构层功能设计外,还应针对当前工程实际,加强以施工过程控制为基础的工程质量变异性的控制。  相似文献   

12.
山区高速公路长大纵坡段车辙病害分析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永  曾理 《中南公路工程》2012,(3):20-24,29
结合山区高速公路车辙病害的调查数据及病害特点,运用粘弹性力学原理分析交通、长大纵坡、高温等外部因素对车辙病害的影响,通过车辙试验说明温度、胎压、作用时间对动稳定度的影响。并从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提出相应的车辙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采用常见的3种沥青混合料,旨在通过室内车辙试验,分析不同试件空隙率对车辙试验结果的影响程度,探讨了不同空隙率试件试验结果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大量车辙试验,对比不同孔隙率试件车辙试验结果,发现孔隙率变化会对试验结果产生重大影响。同时,在室内车辙试验的基础上,对不同空隙率、不同轮载作用次数下车辙深度进行回归分析,建立了标准试验条件下,混合料车辙深度的空隙率效应模型(VEM)。分析表明,以7%作为基准空隙率可以得到与实际更为接近的预估车辙深度。该模型可预估不同空隙率混合料在不同轮载作用次数下的车辙深度,也可对不同空隙率试件在不同轮载作用次数下的车辙深度进行转化。  相似文献   

14.
由于交通量的快速增长和轴载的加重,沥青路面普遍出现了抗车辙能力不足和耐久性较差等质量问题。沥青稳定碎石基层具有良好的抵抗反射裂缝和抗车辙能力,可有效解决以上问题。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对各种施工机械组合的压实效果进行比较,同时对沥青稳定碎石基层的施工控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尚培东 《公路》2012,(3):79-83
针对AC类稳定型橡胶改性沥青混凝土的高温性能、低温性能和抗水损害性能,采用车辙试验、低温弯曲试验和冻融劈裂试验方法,进行试验检测.通过数据的统计分析,提出了高温性能、低温性能和水稳定性的技术指标要求,为AC类稳定型橡胶改性沥青混合料配比设计和施工质量控制,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沥青混合料抗剪强度对车辙性能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沥青混合料的车辙性能评价指标的选取是混合料设计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在分析车辙的形成机理以及现有车辙性能评价指标缺陷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不同温度、不同压力、不同厚度的车辙试验、抗剪试验以及车辙试验剪应力的计算,然后通过曲线拟合法分析了抗剪强度对车辙性能的影响,提出了将抗剪强度作为车辙性能新评价指标的建议,对丰富沥青混合料的车辙性能检测、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基于抗车辙与抗水损能力的沥青用量确定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林涛  李立寒 《公路》2004,(1):106-109
沥青用量与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密切相关.常规的设计方法是沥青用量确定后,对混合料的抗车辙与抗水损能力进行性能验证。本研究打破这一常规,基于抗车辙与抗水损能力确定沥青用量。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南方某高速公路早期车辙病害调查和试验分析,发现沥青路面早期车辙与路面材料抗车辙能力差和施工质量控制不严有关,路面车辙仍继续发展,并逐渐向沥青中下面层发展。结合路面车辙产生原因及其特点,铺筑了4个处治方案试验路,并对其使用效果进行了观测。根据观测结果,对路面处治方案使用效果进行了分析评价,并提出了后续全线车辙处治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9.
王翼 《交通科技》2014,(2):77-80
为了找到影响长大纵坡沥青路面车辙的最不利荷载因素,从交通荷载的角度提出车辙防治措施,对坡度、车速和超载对长大纵坡路面车辙的影响进行了计算分析和比较。研究表明,坡度对长大纵坡的路面车辙的影响较小;与坡度相比,较低的车速更易导致车辙病害的产生;车辆超载是导致车辙产生和进一步恶化的最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20.
钢桥面铺装车辙破坏机理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若冲  程刚 《公路》2004,(3):52-55
首先研究了钢桥面铺装车辙的破坏机理,认为对于SMA及密级配改性沥青混凝土,其车辙形成存在着初始的压密及流动变形阶段,而浇筑式沥青混凝土的车辙形成于流动变形阶段。深入研究表明,严酷的环境条件,铺装材料设计不当,以及慢速交通、重载交通、粘结层粘结能力丧失及施工压实不足是钢桥面铺装车辙形成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