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3 毫秒
1.
高杉 《驾驶园》2009,(6):71-71
说到汽车的太阳能天窗,很多人都有所了解。作为太阳能技术应用在汽车上的典型也最常见的案例,太阳能天窗并不像其他高深科技那样离我们如此遥远。目在很多高档轿车上,太阳能天窗已经开始使用,可以说它是应用在量产汽车上最“平易近人”的新科技。  相似文献   

2.
太阳不断地向宇宙空间辐射出巨大的能量,人类完全可以将太阳能充分利用在汽车上,太阳能汽车的能源利用率可以达到95%。文章介绍了太阳能天窗和太阳能汽车的结构特点和节能原理,指出了轿车环保节能太阳能天窗以及太阳能在汽车上的应用前景,得出环保节能的理念必将推动太阳能在汽车上的应用日渐普及。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奇瑞某款小轿车和金龙某款大客车的计算分析,本文阐述了汽车太阳能天窗在汽车空调上应用的可行性和经济性。通过实例计算,证明Yd,汽车太阳能天窗在汽车上应用每年可以节省汽油450L。结合我国多数地区日均太阳辐射量大于4kwh/m^2的自然条件,得出结论:在我国,汽车太阳能天窗技术对车辆节能具有很大潜力。  相似文献   

4.
利用太阳能电池板进行发电,把天窗设计为太阳能电池板天窗,所发的电给汽车蓄电池进行充电,在车顶还有设计备用紧急电源,打开此应用开关该系统会自动检测温度,并会传给自动控制系统,然后由自动控制系统发送信号来自动调节车内的温度。  相似文献   

5.
藏锋敛锐     
<正>"在我看来,昊锐之美,在于大隐隐于市的心境,在于大智若愚的处世态度,在于藏锋敛锐的低调之美"ADS:选择斯柯达昊锐,是什么最终打动你?闫峰:应该说,与同级别的竞争对手们相比,我认为斯柯达昊锐还是有很多特立独行的特点的。比如,当时了解到斯柯达昊锐的太阳能天窗可以通过位于天窗遮阳板上的太阳能电池板获  相似文献   

6.
太阳能在汽车上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全球倡导节能环保的时代,太阳能发电在汽车上的应用,能够有效减轻对全球环境的污染。文章分析了太阳能在汽车上的使用优势,介绍了太阳能蓄电池和太阳能天窗的结构特点和节能原理。指出太阳能汽车耗能少,可节约有限的石油资源;无尾气排放和噪声;结构简单,制造难度低。全球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必将推动太阳能在汽车上的应用日渐普及。  相似文献   

7.
《轿车情报》2008,(11):72-72
Nuvu是日产为未来城市设计的一款微型电动车,Nuvu是New View的发音简写,表明日产对于未来城市交通工具的整体构想。Nuvu最大特色就是采用了纯电动驱动模式。其全景天窗是由许多小的太阳能电池板而组成。  相似文献   

8.
《汽车维修技师》2013,(8):32-34
<正>天窗逐渐成为汽车的一部分,它改变了传统的车内换气方式,可迅速除去车内雾气。夏季使用天窗还有快速降温,节约能源的作用。一汽大众的宝来轿车,也已经普遍装配了天窗。一、天窗的操作方法全新宝来轿车天窗为滑动/翻开式天窗,即天窗的打开方式有两种:向后滑动打开和向上翻开。天窗具有防夹功能,可防止天窗夹住较大物体,增加了天窗使用的安全性。天窗旋钮开关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9.
一、天窗功能简介天窗由电机和驱动齿轮的驱动,通过链条带动机械组运动,使天窗玻璃开启、倾斜、关闭。骏捷轿车天窗自身配备双重排水机构:(1)天窗密封条安装在天窗的玻璃面板与车身之间,起密封作用,为第一道防水。(2)天窗玻璃下面的四个排水管及天窗排水槽等机构形成天窗的第二道防水。天窗正常关闭后,可能会有少量的水滴从车身与玻璃密  相似文献   

10.
1广本理念车天窗校准程序(1)当发生以下情况时,可能会发生在天窗自动关闭操作中,尽管没有物体被卡住,但天窗玻璃后退或天窗玻璃不能停在正确的齐平关闭位置,此时必须执行天窗校准程序:蓄电池电量耗尽或断开时,用手移动过天窗;已换上新的天窗电动机;已更换或拆下并重新安装天窗的相关导风板、天窗玻璃或天窗拉线等相关部件。该车的天窗校准程序如下:1)将点火开关转至ON(Ⅱ)位置;  相似文献   

11.
通过研究发现,发动机悬置系统对车辆的NVH表现影响比较大,文章通过调整整车悬置长度、悬置强度、正时罩盖(又称发动机前罩盖、正时链条盖)强度、悬置螺栓安装点等结构参数,对悬置系统进行仿真计算,提高发动机悬置系统的刚度,优化发动机NVH性能,减轻产品的重量,从而达到最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2.
沥青混合料是多级多相颗粒性材料,其复杂的颗粒特征、界面效应和迁移行为决定了离析特性、压实效果与力学响应。为了解析沥青混合料的微细观作用机理,为混合料组成优化设计、施工控制及性能预测提供理论基础,进而提升沥青路面的耐久性,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在矿料-沥青体系的研究成果,并将摊铺、压实、服役阶段的沥青混合料分别看作不同状态及迁移自由度的矿料-沥青体系。首先,针对矿料体系的颗粒特性,分析了颗粒几何形态以及尺寸效应对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给出了多级矿料复合几何特征表征方法。其次,针对松散态的矿料-沥青体系,梳理了矿料颗粒体系的接触摩擦特性、界面交互作用等细观特征,介绍了沥青混合料的离析行为评价方法,分析了颗粒迁移行为对离析倾向的影响,并讨论了离析形成机理;针对沥青混合料的压实过程,描述了动态压实特性与颗粒的迁移行为,分析了矿料几何特征、矿料-沥青界面效应对颗粒迁移行为的影响,从内部颗粒迁移角度讨论了沥青混合料的压实过程;针对压实成型的沥青混合料,介绍了矿料-沥青体系的颗粒迁移行为,并分析了颗粒微迁移特性对沥青混合料力学强度的影响。最后,将运输摊铺过程的松散态、压实过程中的错动态、服役过程中的成型态...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UHPC)柱中配箍率和钢纤维掺量对抗震性能的影响,对不同配箍率(0%、0.25%和0.5%)与钢纤维体积掺量(0%、1%和2%)的5根超高性能混凝土足尺柱试件进行了抗震性能试验研究,分析了配箍率和钢纤维掺量对超高性能混凝土柱耗能能力、自复位能力、强度退化性能、刚度退化性能以及弯矩曲率关系的影响规律。基于对超高性能混凝土柱构件性能、箍筋应变以及等效侧向约束力的分析,提出钢纤维体积掺量与配箍率的等效计算公式。研究结果表明:①配箍率对正截面破坏超高性能混凝土柱的延性、耗能能力以及自复位能力均有影响,当配箍率从0%提高到0.5%时,柱试件的延性系数提高15%,耗能能力提高55%,自复位能力提高32%;②钢纤维体积掺量对超高性能混凝土柱破坏形态的影响显著,随着钢纤维体积掺量的增加,混凝土的压碎剥落现象得到明显改善,延缓了受压钢筋屈曲现象的发生,从而提高了柱的延性,当钢纤维体积掺量从0%提高到2%时,柱试件的延性系数提高45%,耗能能力提高142%,自复位能力提高42%;③对于正截面破坏的受压构件而言,采用钢纤维代替箍筋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对于所研究的超高性能混凝土柱而言,2%的钢纤维体积掺量可等效于0.51%的配箍率。  相似文献   

14.
文章针对客车顶置空调连接固定螺栓的使用机理进行分析,结合市场上出现的质量案例,从连接固定螺栓的原材料材质、焊接冶金原理、固定结构、连接方式等方面进行分解、优化,综合多项方案中,从实施最简单、成本最低廉、连接最可靠、解决问题最佳效果的途径选中取出,应用到批量的生产过程中,以解决客车生产企业顶置空调安装、使用过程中的重大问题,避免产品存在质量隐患,提高客车运行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杭州湾跨海大桥滩涂区50 m箱梁施工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杭州湾跨海大桥南岸滩涂区大吨位箱梁的结构设计和施工环境的特点,对预制场规划、制存梁台座、模板、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施工和箱梁场内搬运、提梁、梁上运输及箱梁架设等关键技术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6.
基于数据驱动的材料基因组方法是未来材料研发的趋势,尤其对于具有复杂材料组成、显著结构随机性和材料分布不均匀性的沥青混合料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推动沥青混合料基因组方法的应用,综述了影响沥青混合料性能的材料基因组体系及与使用性能的关联。首先,总结了目前材料基因组方法在材料工程领域的应用;然后,介绍了沥青混合料基本材料特征基因,主要包括沥青组分、沥青微观结构、集料矿物组成和集料形貌特征,并分析主要特征基因与材料性能之间的联系;进而,介绍了沥青混合料细观结构特征基因,包括空隙分布、集料分布和集料接触关系,总结了细观尺度上的研究方法及特征基因与沥青混合料性能的联系;最后,展望表征沥青混合料性能的代表性材料基因组体系、基因组数据库、共享平台及数据挖掘方法。  相似文献   

17.
借鉴美国自动公路系统(Automated Highway Systems,AHS)技术框架,系统回顾了初级应用、通信技术、绿色能源技术、自动驾驶技术等不同因素驱动下智能公路的概念演化、技术发展和未来变革。根据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在AHS的研究基础上延伸和扩展了智能公路的概念和技术框架,提出了未来智能公路系统的演化方向以及包含信息管理层、网络通信层和感应控制层的智能公路体系架构。同时,瞄准当前主流技术和未来科技发展方向,总结了泛在无线通信、高精度定位与导航、车辆队列控制、无线充电、道路智能材料、道路主动安全控制、面向出行即服务的车路信息交互、基于基础设施的智能决策规划等驱动智能公路快速发展的新兴技术研究现状,并基于这8项关键技术的自身发展特点,提出了未来智能公路技术应用和推广的建议措施;分析了车路协同一体化、智能平行系统、人工智能、交通信息安全、自动驾驶等新兴技术将对未来智能公路发展带来的冲击和影响;系统性地预测了智能公路技术的商业化推广路线以及未来智能公路的应用将进一步降低自动驾驶的技术设备成本,为自动驾驶提供了一个更安全、更稳定和高效的交通环境。研究成果将对当前和未来智能公路的技术研发和工程应用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为探明摩擦副材料参数对同步器同步过程的影响,建立了油膜压力、微凸体压力、同步环轴向力和同步转矩4个模型。利用4阶Runge-Kutta法对油膜厚度和转速差进行耦合求解,求得同步过程中油膜厚度、转速差、黏性转矩、粗糙接触转矩以及总转矩变化曲线。对所建模型进行试验验证后,利用所建模型研究了摩擦材料渗透性、摩擦副表面联合粗糙度、摩擦副当量弹性模量、摩擦因数变化规律对同步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摩擦材料渗透性减小导致油膜厚度变化速率下降,黏性转矩和粗糙接触响应延迟,同步时间延长;摩擦副表面联合粗糙度增大致使最小油膜厚度增大,黏性转矩峰值减小,粗糙接触转矩响应加快,同步时间缩短;摩擦副当量弹性模量增大导致最小油膜厚度增大,粗糙接触转矩增大,同步时间缩短;正斜率摩擦因数下粗糙接触转矩大于负斜率摩擦因数下粗糙接触转矩,同步时间相对较短。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青藏高原气候环境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在高原和平原地区完成相同配比混凝土的制备与养护工作,并结合强度、抗渗性、气孔结构、显微硬度以及扫描电镜与原子力显微镜分析等测试对比研究混凝土性能的差异,从宏观、细观和微观多个角度揭示高原气候条件对混凝土性能与内部结构带来的影响与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高原地区制备且标准养护组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与抗渗性都最优,其次是平原地区制备且标准养护组,高原地区制备且室外自然养护组性能最差;低气压导致混凝土拌合物含气量降低和工作性下降;高原标准养护下硬化混凝土含气量最低,平均孔径最小,而高原室外自然养护下硬化混凝土含气量最大,平均孔径最大;高原地区制备的混凝土,在标准养护条件下界面过渡区密实程度最高,结构均匀,其显微硬度最大,而室外自然养护条件下界面过渡区密实程度最差,微裂纹密布,结构粗糙,其显微硬度最小;而高原地区制备且室外自然养护条件下,混凝土气孔结构参数和界面过渡区微结构整体最差,以上原因的综合作用给混凝土力学和抗渗性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总体来讲,青藏高原气候环境对混凝土性能的负面影响主要源于室外养护条件,而非制备过程。  相似文献   

20.
颤振和涡振是大跨桥梁风致振动控制的核心研究对象,而被动气动控制措施是当前最常用的抑振方法。为了提高气动选型和优化的效率,系统调研了既有的颤振、涡振被动气动控制措施,发现对于有类似气动特性的主梁,被动气动控制措施在颤振、涡振控制方面存在较明显的趋同性。在选择颤振、涡振气动控制措施时,有必要紧密结合主梁气动外型分类。为此,基于大跨度桥梁中最常见的4种主梁类型(双边主梁、整体式箱梁、分体式箱梁以及桁架梁),综述了被动气动控制措施在改善主梁颤振、涡振性能时的优化思路,提出了基于气动附属物(稳定板、格栅、风障、翼板、分流板、裙板、导流板、隔流板等)的形状和位置优化原则,推荐了考虑主梁固有外形(主梁开槽、槽内倒角、设计风嘴、调整栏杆和检修轨道形式)的附加构件尺寸设置策略。研究结果可为大跨度桥梁主梁选型设计阶段提供气动选型方面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