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杜春江 《中国铁路》2007,(11):52-56
针对铁路旅客运输中不同的旅行需求,哈尔滨铁路局对吸引区范围内铁路旅客市场进行客流调查、信息解读,对旅客用户群的特点和其他交通方式进行比对分析。根据铁路既有客运产品的调查分析,提出铁路客运市场营销策略和既有客运产品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标准化工作是铁路客运列车搞好服务质量工作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质量是铁路客运工作的永恒主题,是列车工作的生命,铁路客运工作的主要产品,是为实现旅客的位移提供优质、快捷、安全、便利的旅行服务,为铁路赢得信誉和经济效益。1质量是客运列车工作的重点铁路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过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运输产品供不应求,长期处...  相似文献   

3.
铁路旅客服务质量和旅客服务系统信息化水平是衡量铁路客运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设计先进的铁路旅客服务信息系统,为旅客提供安全、舒适、便捷、高效的优质服务成为铁路客运工作比较急迫的需求。分析我国铁路旅客服务信息系统的应用现状及系统构成,将中台作为连接前台与后台的桥梁,提出基于中台的铁路旅客服务信息系统设计方案,给出基于中台的系统总体架构。研究表明,采用中台技术的系统可以提高铁路旅客服务信息化水平,提升旅客出行体验,进一步提高铁路客运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4.
韦义  张强 《铁道运营技术》2002,8(1):16-17,21
随着我国客运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铁路客运面临的处境也越来越严峻.为迎接挑战,扩大铁路客运市场的份额,铁路正不断地推出新的客运产品,以满足不同消费层次旅客的要求.小编组空调列车是较受欢迎的一种新的客运产品.  相似文献   

5.
大规模的铁路建设将形成快速客运通道。提供适应社会需求的运输产品,使铁路客运市场供需紧张的局面得到改观,在主要客运通道上,运输能力将不再成为制约市场发展的主导因素。更新市场营销理念和手段,按客流需求制定列车开行方案,实现客运专线与既有铁路的合理分工与紧密衔接,合理引导旅客选择客运产品,维持平稳的运输秩序,规范信息管理手段,为社会提供安全、经济、快捷的客运服务。  相似文献   

6.
第六次大面积提速调图后,铁路推出了更加丰富的客运产品,客车装备水平和旅客的乘车环境均有较大提升,但对照提速后旅客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需求,目前铁路客运服务质量的总体水平亟待提高。提出适应提速要求,进一步提高铁路客运服务质量,为旅客创造一个安全、舒适、便捷的旅行环境的探索性意见。  相似文献   

7.
经营业态     
<正>2014年国家铁路预期发送旅客22.7亿人1据中国铁路总公司提供的消息,2014年,国家铁路预期发送旅客22.7亿人,同比增长10%。2014年,铁路部门将站在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加快铁路企业自身发展的高度,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进一步加大客运组织改革力度,巩固扩大客运组织改革成果,并牢固树立"以服务为宗旨,待旅客如亲人"的理念,以"开拓客运市场、方便旅客出行"为重点,对列车开行、售票组织、服务手段  相似文献   

8.
铁路客运标识作为铁路客运站段生产运营管理现代化的重要实现手段,为旅客在车站范围内提供各种信息服务,帮助旅客进行路线判断、实现空间位置转换,顺利到达出行目的地,它对提高客运服务质量,实现人性化服务,让旅客获得更美好的出行体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以铁路客运标识系统为研究对象,针对目前铁路客运单位在标识管理及现场运用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剖析,找准成因,提出建议和改进措施,旨在进一步发挥铁路客运标识在提升铁路客运服务质量和综合效益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铁路运输企业作为向旅客提供运输服务的经济实体,要以“铁路运输服务”作为铁路的旅客运输产品来满足旅客的需要。因此要对其制定相应的产品标准(服务规范),对铁路的客运服务质量进行衡量。本文就铁路旅客运输服务标准制订的必要性和制订过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对制订服务标准体系的意见  相似文献   

10.
我国铁路从20世纪50年代起先后与苏联、蒙古、越南、朝鲜、哈萨克斯坦开展国际旅客联运。在分析旅客联运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我国铁路国际旅客联运存在车底老旧、列车运营成本高、市场竞争力弱、铁路其他客运产品冲击大、法规框架体系不健全、服务质量不高、通关效率低下等问题,研究认为国际旅客联运产品具有系统复杂性、国家主导性、公益性、与国内客运产品的同质性等本质特征,从为国际旅客联运争取公益性运输的相关政策、在铁路合作组织的框架下加强多边协调、铁路政府部门与运输企业应进一步完善国际旅客联运规章、铁路运输企业应加强国际旅客联运营销策划、创造便利的通关条件等方面,提出铁路国际旅客联运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