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 毫秒
1.
中国高速铁路工务维修管理体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高速铁路的营业里程已达8 000余公里,建立和健全适合我国高速铁路的工务维修模式是高速铁路运营安全的前提和重要保证。按照有砟轨道和无砟轨道结构形式,通过研究北京、济南、上海、郑州、武汉、南昌等铁路局和广铁集团公司已开通运营的250 km/h和350 km/h高速铁路线路工务检修、维护和管理方面的实际经验,提出了我国高速铁路工务维修管理技术体系的雏形,为我国高速铁路工务综合维修管理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高速铁路安全运营实践的基础上,研究提出我国高速铁路工务设备维修管理模式,提出适合我国高速铁路工务设备的检测与监控、标准体系及现行推进的工务信息化等工作要点,为今后我国高速铁路建立与之适应的基础设施维修管理体系提供经验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高效管理高速铁路工务设备数据对提高运营安全水平具有重要作用。介绍高速铁路工务设备数据的管理现状,对建立工务设备大数据应用进行需求分析,提出基于数据服务平台的工务设备大数据总体框架及相关功能。以京沪高速铁路工务专业为例,搭建京沪高速铁路数据资产汇集平台,并开展大数据应用。结果表明,基于该平台开展大数据应用能够科学合理地指导工务设备维修管理和提供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4.
以贯彻"严检慎修"理念为主线,从高速铁路工务维护管理模式及管理体制、安全风险管理、设备检查监控、维修作业管理、设备质量管理、灾害监测、信息化管理、提前介入、职工队伍建设和高铁文化创建等方面入手,阐述如何做好高速铁路工务维修管理,以实现高铁工务设备"高可靠性、高稳定性、高平顺性"。  相似文献   

5.
介绍武汉铁路局管内武广高速铁路工务设备数量、人员机构、设备检测数据情况。针对武广高速铁路设备技术新、科技含量高的特点,从提前抓好施工介入、建立健全设备检查监控体系、建立严格的作业管理制度、强化安全环境整治、建立严密有效的规章制度方面分析路局管内武广高速铁路运营维护工作,提出坚持“严检慎修”、完善修程修制、优化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净化线路环境、提前做好施工介入是高速铁路运营维护和安全稳定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6.
兰(州)新(疆)高速铁路是我国西部第一条建成通车的高速铁路,周边自然环境具有高海拔、严寒、昼夜温差大、风沙大等特点。文章基于铁路基础设施设备网格化管理理论,深入分析兰新高速铁路工务安全风险管理的业务需求,利用信息技术研究构建兰新高速铁路工务安全风险管理系统,将工务安全风险发生位置定位在200 m之内,实现工务安全风险评定从定性化到定量化的转变。重点论述该系统的业务需求、技术架构、数据库设计、数据接口方案及系统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7.
分析高速铁路工务基础设施检测监测数据信息化需求,结合物联网架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物联网架构的高速铁路工务基础设施状态检测监测系统的设计方案,实现对高速铁路工务基础设施的检测监测信息的管理、控制和运用,有利于提高铁路工务基础设施安全管理和运用水平。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高速铁路的建设过程中,铁路部门坚持以工程质量为首要目标,开展工程质量管理研究和实践,紧紧依靠管理和技术创新,强化高铁工程质量控制。结合国情、路情和时代要求,积极探索适应中国高铁快速发展的组织方式、管理模式、质量体系和过程控制等管理要素,构建确保高铁质量可控的组织管理和质量管理体系。针对高速铁路的技术特点,构建并不断完善涵盖工务工程、动车组、通信信号、牵引供电、运营管理、安全风险防控、系统集成等7个方面的我国高速铁路产品的技术标准、工程建设标准、运营维修技术标准,为我国高速铁路建设和运营提供基础性支撑。  相似文献   

9.
吴细水 《中国铁路》2014,(11):13-16
以贯彻“严检慎修”理念为主线,从高速铁路工务维护管理模式及管理体制、安全风险管理、设备检查监控、维修作业管理、设备质量管理、灾害监测、信息化管理、提前介入、职工队伍建设和高铁文化创建等方面入手,阐述如何做好高速铁路工务维修管理,以实现高铁工务设备“高可靠性、高稳定性、高平顺性”。  相似文献   

10.
在目前已运营高速铁路噪声源特性测试的基础上,对高速铁路声源组成、声场分布特性、频谱特性、距离衰减特性进行分析研究,提出高速铁路声环境影响评价与普通铁路的不同之处,对高速铁路声环境影响评价中声源位置的确定、高速铁路桥梁段噪声预测关注事项、距离衰减预测等提出了建议;另外,通过总结分析目前已运营高速铁路沿线噪声等效声级测试结果,结合中国高速铁路列车运行速度高、运营密度大等特点,提出中国高速铁路声环境影响评价宜执行的噪声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