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上海明珠线接触网支柱下锚拉线的情况,提出了一种接触网支柱在高架桥上下锚时拉线设置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魏忠超  桓素娟 《西铁科技》2000,(3):18-19,23
接触网支柱是支持接触悬挂的结构物,其稳定与否是关系到接触网在空间的几何尺寸位置能否保持稳定可靠的关键。对于接触网锚柱来讲,其稳定性主要依赖于支柱本身下部的基础与支柱配套连接的拉线及锚板。本文所述的接触网锚支柱反倾指的是锚支柱加载后向拉线反侧倾斜。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基于有限元的接触网下锚拉线设计计算方法,提出高速铁路用下锚拉线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京津城际铁路北京南站接触网景观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目的:结合北京南站接触网系统景观设计,探索进行景观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和方法,应考虑的因素及采取的手段。使接触网系统既满足功能要求又达到景观设计的效果,为后续工程提供借鉴。研究结论:接触网景观设计应考虑与所处环境的协调性,对支持结构型式、平面布置进行优化设计,并进行技术经济性能必选。北京南站经过景观优化设计,接触网系统采用了钢管支柱、钢管硬横跨、恒张力弹簧补偿器和无拉线下锚双支柱等方案,实施效果较好,可为今后的接触网景观设计提供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5.
西安地铁3号线高架段接触网方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景观效果和技术经济方面,对西安地铁3号线高架段接触网的立柱方式、关节布置、中心锚结、支柱选型、下锚方式等进行比选,提出高架线路架空接触网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6.
在当前国内外电气化铁路的建设中,极少出现接触悬挂在多线路桥梁上硬横跨处下锚的情形。本文根据神华新准铁路巴准线纳林川车站四线桥上接触悬挂的独特特点,结合当前国内外接触悬挂下锚技术,对接触悬挂在四线铁路桥上硬横跨支柱处下锚技术进行了分析,通过理论分析及现场实践,总结出了一种接触悬挂在四线铁路桥上硬横跨支柱处下锚的施工技术,这种施工技术经济适用,在满足技术要求的同时节省投资,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可为今后类似问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针对哈尔滨至牡丹江电气化改造工程季节性冻土分布的实际工程特点,结合季节性冻土条件下接触网基础的设计理念,对本项目选用的扩大型钢柱基础和不带扩底的拉线基础进行切向冻胀应力计算分析,并考虑影响切向冻胀力的水分、土质、负温以及基础侧表面的粗糙度等主要因素,提出了对钢柱基础采用换填加扩大型基础的处理措施,对接触网的下锚拉线基础提出了换填及加大埋深等防冻胀处理措施以抵抗季节性冻土的上拔力。  相似文献   

8.
结合新建郑西客运专线的设计实践,论述高速铁路路基、路堑、车站、桥梁接触网支柱选型和基础设计的特点;接触网在隧道内安装的新措施,接触网在桥梁上下锚的实施方案.使电气化设计人员了解高速铁路接触网支柱选型及其基础设置的特点,并注意到在前期施工中接触网专业与土建专业协调配合.  相似文献   

9.
从接触网技术的角度着手,在满足接触网系 统功能的前提下,通过将上下行接触网并联,选择合适 的接触网悬挂方式、隔离开关位置、电缆敷设方式、新 型下锚装置和下锚支柱形式,以及合理选用接触网支 柱结构、形式、颜色、材质等措施,提出改善现代城市有 轨电车景观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国内城市轨道交通目前多采用一种坠铊内置式补偿下锚方式,但是在施工现场存在安装精度、调整准确度要求高的难题,同时该种下锚方式的补偿精度、传动效率及可靠性与理想情况稍有偏差。本文针对此种情况,提出采用接触网全内置下锚方式来解决问题,在满足工程功能的前提下将棘轮的一部分放置在支柱内部,同时对景观效果有很大程度的改善。研究结论:通过研究可得出以下结论:(1)通过研究分析,在城市轨道交通中全内置下锚方式是一种可行的接触网补偿下锚方式;(2)全内置式补偿下锚与坠铊内置式补偿下锚比较,内置式棘轮连接机构造价略高,其他零部件造价基本一致;(3)全内置式补偿下锚方式现场安装比较方便;(4)通过研究可进一步了解全内置补偿集成系统的技术性能,掌握内置锚柱下锚方式安装技术及运营维护经验,为国内城市轨道交通采用新型全内置式补偿装置和优化相应的支持结构景观化积累工程经验;(5)本研究成果可应用在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