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电气化铁路而言,供电臂长度为限制牵引变电所设置数量、位置的一个重要因素,尤其在一些不便设置电分相的区段(如长隧道,坡道)及地方电网较为薄弱处,其对投资控制的影响较大。在铁路线路运量确定时,牵引用电负荷为一定值,此时供电系统本身设备的选取对供电臂长度产生一定影响。本文对牵引供电系统供电臂长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电气化铁路的设计、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电气化铁路直供全并联方式通过在供电臂上下行接触网之间设置并联点使得牵引网电流分布更加均衡,从而全面提高供电质量,特别适用于单向负荷性质的山区长大坡道电气化铁路.目前多采用在供电臂中部设置并联点的方案,但尚未见到并联点设置方案的分析结果.本文从单个列车电流在直供全并联供电臂中的电流分布出发,对供电臂各处及并联点处的载流能...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电气化铁路再生电能产生原理,从牵引变电所数据、供电臂数据、再生电能幅值方面对再生电能特性进行详细分析,提出再生电能利用技术方案可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为不同供电臂的再生装置安装容量以及储能容量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针对电气化铁路供电臂易发生故障且难以及时恢复的问题,提出了供电臂自愈重构方法。该方法基于现有的牵引变电广域保护系统,将变电所站域保护测控装置设为自愈重构主装置,通过建立与故障类型、故障区段相对应的自愈重构流程,利用广域保护系统的广域通道及过程层通道,实现主装置与其他装置之间的信息交互,完成自愈重构功能。通过现场试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与正确性。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宜万电气化铁路供电臂末端电压偏低的问题,对供电臂末端电压低落的原因进行了理论分析,提出在供电臂末端装设动态无功补偿装置的方法来提升网压,探讨了在供电臂末端进行补偿的优越性。该补偿装置由晶闸管相控电抗器(TCR)和固定电容补偿装置(FC)组成,并对该方案的原理、功能特点及实施策略进行了论述。投运结果表明,重载时该动态无功补偿装置能有效地将供电臂末端电压提升了2.5 kV,同时系统功率因数保持到0.99。  相似文献   

6.
在高速、重载铁路以及一些长大坡道铁路,列车过分相时由于机车断电造成牵引力和速度损失较大,制约铁路运输能力提升及铁路供电的稳定性。电子开关地面自动过分相装置采用晶闸管器件,通过控制晶闸管的开断实现两供电臂与中性区之间的供电切换,具有断电时间极短、使用寿命长、供电可靠性高等特点,实现列车过分相时牵引力和速度几乎无损失,显著提高了铁路运输能力,提升了牵引供电技术水平。本文研究电气化铁路电子开关地面自动过分相装置的应用及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7.
针对侯马北枢纽各站场接触网设备分布及供电臂分布情况,根据接触网分场、分束供电范围,结合运输情况优化分场施工组织方案,最大限度提高人员机械使用率,确保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改造施工和正常的运输生产。  相似文献   

8.
复线AT供电正馈线单侧接地保护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银宝¥北京铁路局茶坞供电段1正馈线断线单侧接地另侧悬空故障时保护分析我国电气化铁路复线AT供电方式一般采用斯科特主变压器,供电臂为变电所———开闭所———分区亭且经分区亭上下行实行并联,接线方式如图1所示:图1复线经分区亭并联AT供电方式示意图电气化供...  相似文献   

9.
准确、合理的电气化铁路枢纽供电分设计能增强电气化铁路枢纽供电的灵活性,为维修创造有利条件,方便运营。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负荷特点入手,针对山区电气化铁路的特点,提出采用直供全并联供电方式解决200km/h及以上客货共线山区电气化铁路供电难题,并从载流能力、牵引网电能损耗、牵引网电压损失等3个方面对全并联供电应用到山区电气化铁路中的供电能力进行了分析,得出在山区大坡道线路上,采用直供全并联供电方式供电能力基本同AT供电方式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柔性电力电子技术快速发展,为实现功率可控、可转移提供技术方案。本文针对目前电气化铁路供电臂间功率不可融通、电分相供电孤岛、变电所功率不可控等问题,研究了柔性电力电子技术在牵引供电系统中的应用,并对系统构成及功能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电气化铁路电缆牵引供电方式原理,分析了电缆供电牵引网电流分配关系,并在MATLAB/SIMULINK仿真环境下,建立了电缆供电方式牵引网仿真模型,仿真分析了不同分段距离下牵引网短路阻抗、牵引臂长距离空载和负载条件下电压损失以及不同电缆截面下电流分配系数。  相似文献   

13.
世界电气化铁路的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概括地介绍了电气化铁路的起源,世界电气化铁路的发展概况,电气化铁路供电制式的演变,今后10年世界电气化铁路的发展动向及9个主要国家的电气化铁路情况对比。  相似文献   

14.
俄罗斯是世界上电气化铁路最多的国家,从1970年起一直位居世界第一位。到2004年底,俄罗斯的电气化铁路里程已达到44526km,占全国铁路营业里程(87680km)的5078%,承担铁路运量的82%。现对俄罗斯铁路电气化发展、高速电气化铁路建设计划、电气化超长大干线建设、牵引供电制式、牵引供电技术,以及电气化铁路的运营效益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5.
在综述世界电气化睡牵引供电技术装备水平的基础上,对提高我国电气化铁路压供电装备,继电保护,监控及远运电调系统、弓网系统、安全检测设备等主要技术装备水平及为我国电气化铁路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为有效提高电气化铁路牵引变压器容量的利用率,基于对牵引变压器过负荷状态进行的分析,研究功率平衡装置在实际工程中应用的可实施性,并利用计算仿真平台对其应用效果进行验证.通过在变压器2个绕组间设置功率平衡装置,将重载供电臂有功功率转移至轻载供电臂,使变压器2个绕组的负荷趋近相等,有功功率也趋近于平衡,提高了牵引变压器安装容...  相似文献   

17.
张兴稳 《西铁科技》1995,(2):33-34,42
本文简要总结了电气化铁路供电设备检修中,预防与控制职工触电伤亡、高空坠落和车辆伤害。并探索出确保人身安全的规律,从而采取了有效的措施,收到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我国电气化铁路牵引供电采用27.5 kV单相供电,由于线路负荷的多样性,按牵引容量及供电线路长度要求,主要采用AT或BT供电方式,牵引变压器接线主要以V/v、V/x、Scott或阻抗匹配平衡变压器接线为主。本文通过对电子开关地面自动过分相适应接触网不同供电模式进行分析,论述了多模式下的适应性,并对电子开关地面自动过分相装置的电压耐受能力提出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电气化铁路规模逐步扩大,电分相与电能质量问题成为制约我国电气化铁路进一步发展的主要桎梏,贯通型牵引供电系统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新的机遇。文章首先从贯通型供电系统的技术特点出发,系统性地总结了当前基于电力电子变换器型、基于电缆型和基于主变电站型的3类贯通型供电系统架构;其次,从高质量供电角度入手,对不同类型贯通型供电系统电能质量问题及其治理技术进行分析;最后,对贯通型供电系统发展进行探讨与展望,为我国电气化铁路架构体系的完善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20.
牵引变电所是电气化铁路的心脏,担负着向力机车供电的任务。牵引变电所的供电水平直接影响着供电系统的供电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