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黑龙江省绥化市2017年居民出行调查数据,选取出行强度、出行方式、出行目的、出行时间分布、出行空间分布等指标,分析寒地城市居民出行特征。通过总结归纳绥化市城市居民出行的特征及其原因,对绥化市城市交通发展提出优化道路网络、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合理配置停车设施等对策,为寒地城市交通规划、城市改善与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北京市发展低碳交通的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北京市为例,结合实际情况对其交通现状进行计算分析,同时预测未来不同情况下各交通方式的发展,并对各种情况下二氧化碳排放量进行分析,揭示出大力发展以轨道交通为主的公共交通是实现低碳交通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3.
香港、东京、巴黎等城市的公交出行率均在70%以上。有的超过了80%。与之相比,我国内地城市的公交出行率普遍只有三四成。在公共交通无法提供便捷、优质服务的情况下,出台限购令未免有失草率,也不公平合理。  相似文献   

4.
在倡导低碳出行的今天,无论到哪个城市,都离不开公交车,从这个角度看,城市公交车的形象体现了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  相似文献   

5.
道路资源分配原则是在道路空间内对各种交通方式功能和地位的反映。国内中小型城市交通出行特征有别于大城市,具有典型非机动化为主导的出行特征。因此,必须重视道路资源分配中慢行空间的问题。本文结合国内BRT设计案例及国家规范标准,以抚州BRT规划为例,对中小型城市BRT道路资源分配问题进行研究,对降低我国中小型城市BRT建设中的决策风险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城市道路建设步入快速发展阶段,城市街道的功能需求重心由通达性转变为舒适性,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对道路的要求越来越高。拉萨作为旅游城市,不仅要承担常住居民的日常出行,还要满足大量游客涌入的旅游高峰。将慢行交通与“完整街道”理念相融合,对慢行通道、过街设施、无障碍设施、绿化景观进行分析,为街道慢行空间改造和优化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例,从客运总量、交通设施、交通方式和旅客出行特征四个方面比较分析了城市群内外城际出行的特征。结果表明,城市群内部城际出行的客运总量大于城市群外的客运总量,并且城市群内各城市之间有更快速和完善的交通通道和交通设施。城市群内各城市之间主要依托于发达的轨道交通和道路交通,城市群外的城际出行主要依托于铁路和航空运输。城市群内外城际出行旅客在职业、收入和出行形式方面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8.
    
《新能源科技》2006,(1):34-36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建设交通强国的重大决策部署,打造与旅客出行需求相适应的旅客出行体系是交通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归纳我国旅客出行的主要影响因素、准确判断影响旅客出行因素变化趋势是建设旅客出行体系的基础。本文系统地梳理、总结了居民收入水平和支出水平、新技术新模式发展应用、国家战略、人口规模及老龄化、绿色可持续发展、GDP规模、产业结构及空间布局等影响旅客出行的主要因素,结合党的十九大提出的相关要求,判断了未来影响旅客出行主要因素的变化趋势,并提出了对交通运输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人口老龄化对现存的交通系统和传统的交通规划、设计方法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本文的目的在于研究老龄人口的出行行为,为我国未来老龄化背景下的综合交通体系的建设、管理提供依据。本文通过综述国内外有关老龄人口出行的文献,对老龄人口的出行行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出行对老龄人口的意义以及相应的交通对策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今后应当结合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实际特点开展关于老龄人口的意愿出行需求分析与预测的方法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1.
刘雨 《综合运输》2018,(8):64-68
出行目的是交通出行的关键属性和重要内容,其对分析交通行为具有关键作用。随着被动数据的不断获取,通过数据挖掘方法推算出行目的既弥补了被动数据的缺陷,也可为进一步分析交通行为提供完善的数据基础。本文通过总结国内外学者在交通出行目的推算方面的研究经验,基于现有的调查数据,采用神经网络方法进行出行目的推算,推算的出行目的的准确性达到86%,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对模型具有显著影响的因素,由此得到在出行目的推算中的关键因素为时间和空间变量。  相似文献   

12.
本文详细分析了浦东国际机场旅客特征和陆侧交通出行特征,并重点阐述了旅客陆侧交通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最后结合机场旅客出行意愿调查分析,为浦东国际机场陆侧交通完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阐述诱增交通量的存在性,并通过对诱增交通量产生机理的分析给出诱增交通量的定义.基于新建或改建道路上预测交通量和实际交通量调查数据的比较,给出诱增交通量存在的直接证据;在分析燃油价格、道路通行能力、出行时间变化及时间价值与诱增交通量关系的基础上,给出了诱增交通量存在的间接证据;然后考察项目实施前后出行行为反应的变化,对诱增交通量进行定义.最后,给出关于诱增交通量定量计算的宏观数学模型和微观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4.
周雷 《综合运输》2005,(12):53-55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公共交通虽然有了较快发展,但城市交通拥堵、居民出行不便的问题依旧突出,严重影响了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是改善交通运营结构,提高交通资源利用效率,缓解交通拥堵的重要手段。由于城市公共交通问题发生不是孤立的,而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本文提出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应当首先在规划层面上采取“四位一体”的设计思想,使公交系统规划的优先性与城市总体的规划系统结构协调一致。城市公交系统优先发展的关键,必须首先围绕城市公交系统建立完整的…  相似文献   

15.
泉州是闽东南重要的港口城市,是福建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在福建省的核心地位非常突出,发挥着侨乡工贸中心城市的先导作用。随着泉州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其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区公交服务如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加的出行需求,已经迫在眉睫。泉州中心城区公交客流调查公交线路跟车调查。公交线路跟车调查一般选取周二至周四时间段,同时要注意避开重大的社会活动。  相似文献   

16.
为缓解城市道路拥堵现象,文章基于行为学理论调研了出租车、私家车、公共汽车、电瓶车、自行车及步行等多种出行模式的特征,并结合车辆行驶理论,提出了包含专属存放区、休闲人行步道、交通人行步道及港湾换乘区等元素在内的城市主干路横断面优化设计方案,研究了专属存放区和港湾换乘区布置于机非隔离带、交通人行步道置于公交专用道外侧等措施。  相似文献   

17.
景区中运量轨道交通线路以服务内部游客出行为主,为更好把握景区外部的客流来源以及其与其他方式的换乘比例,研究提出基于游客出行方式链的景区中运量轨道交通客流分析方法,从出行节点识别、客源市场分析、游玩时间特征等方面逐层研判出行方式选择,并在湖南大王山旅游度假区空轨项目中进行应用,为景区中运量轨道交通客流分析和运营组织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刺激反应模型(S-O-R)研究网约车乘客的出行幸福感对再出行意愿的影响,将网约车感知质量作为初始变量,将出行幸福感作为中介变量,以网约车的再出行意愿为结果变量,建立PLS-SEM,分析网约车再出行意愿的影响因素和作用路径。结果表明,感知质量对网约车再出行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感知质量也通过影响出行幸福感,进而影响网约车再出行意愿。而认知满意度、出行平静情绪及出行活跃情绪对网约车再出行意愿的影响作用由大到小分别为0.195、0.140、0.101,由此说明乘客在本次出行中所获得的幸福感对下一次出行意愿具有显著影响,这对网约车企业提升乘客的出行幸福感进而增强网约车出行意愿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机动车辆越来越多,城市道路拥堵越演越烈。汽车尾气污染越来越严重,人们的出行越来越成问题的现实下,不少市民开始怀念起自行车时代。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民众环保观念的深化,被赋予了全新的时代意义,那就是低碳出行,即倡导市民出行更多地选择公共交通,同时也要求公交客车达到更高的节能与降耗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