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通过试验,研究了氯盐型弱盐渍土的路用性能(CBR和回弹模量),采用静压法和振动台法成型试件,对试件在不浸水与浸水情况下的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分析了弱盐渍土作为路堤填料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振动成型试件的路用性能要优于静压成型试件的路用性能;在试件压实度满足规范要求的情况下,试件的CBR值和回弹模量均能满足规范要求,氯盐型弱盐渍土可用作公路路堤填料。  相似文献   

2.
弱盐渍土路用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氯盐型弱盐渍土的路用性能(回弹模量和CBR),试件采用静压法和振动成型法,振动成型能较好地模拟现场振动压实的特点。分析了压实盐渍土路用性能与振动加速度、干密度、含水率、压实度等物理指标之间的关系,对试件在未浸水与浸水情况下的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分析了弱盐渍土作为路堤填料的可行性。试验结果分析表明,压实盐渍土路用性能与振动加速度、干密度、含水率之间有一定的相关关系,并提出了相应的拟合关系式;在压实度满足要求的情况下,试件CBR值与回弹模量均能满足规范要求,弱盐渍土可用作路堤(路床)填料,建议盐渍土路堤的压实度应不小于95%,且标准密度采用振动压实试验,振动加速度宜控制在40~45 m/s^2。  相似文献   

3.
饱水状态对浸水马歇尔试验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试件的饱水状态对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检验的试验结果有较大影响.通过改变沥青混合料试件浸水时间和温度,进行浸水马歌尔试验,分析了饱水率随时同和温度的变化规律,评价了饱水率对混合料水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不同空隙率的混合料试件,浸水48 h无法保证达到完全饱和状态,普通浸水马歇尔试验难以准确评价混合料的抗水损害能力.提出了以饱和浸水残留稳定度作为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的评价指标,建议对于空隙率不大于4%的试件可以在60℃条件下浸水48 h后检验其水稳定性;当空隙率大于4%时,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浸水时间以保证其达到浸水饱和状态.  相似文献   

4.
在山西省选取5种典型黄土,采用室内试验方法,制备不同击实次数,不同含水量的试件用于CBR值的测定,分析含水量和压实度对黄土填料CBR值的影响,并建立了CBR与含水量的相关关系式.试验结果表明:含水量对CBR值的影响程度最大,在最佳含水量,最大压实度条件下的CBR值最大,含水量越大,击实次数对CBR值的提高效果甚微.随着击实次数的增大,浸水CBR和不浸水CBR与含水量的相关关系都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5.
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浸水马歇尔试验、冻融劈裂试验和肯塔堡浸水飞散试验3种试验方法,同时结合沥青黏韧性试验共同研究评价了AC-25和AC-20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能。试验结果表明:RAP掺量为30%时热再生沥青混合料具有最优异的水稳定性能;浸水飞散损失与混合沥青黏结性有良好关系。提出了沥青黏结性概念,并提出用肯塔堡浸水飞散试验评价水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旧料性能进行分析,优选了再生剂和新矿料,生产出质量优良的沥青混合料.并采用残留稳定度、冻融劈裂强度、冻融循环三种试验方法,从不同角度对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浸水条件下的物理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评价了混合料在抗水损害方面的路面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建筑渣土级配、压碎值、成份、密度以及细料和混合料的标准击实试验结果,分析了建筑渣土改性的原因和方案,通过不同配合比混合料试件的室内试验,从抗压强度、劈裂强度等方面,研究了水泥粉煤灰综合改性建筑渣土的力学性能;并与外加一定剂量水泥的建筑渣土混合料以及规范规定的强度进行了对比分析,表明用一定剂量的水泥粉煤灰可以有效地改善建筑渣土基层的路用性能,并提出了最佳配合比参考范围。  相似文献   

8.
为了分析复合土工膜封闭基床底层特殊土对有砟轨道特殊土路基的保护效果,建立了2组有砟轨道特殊土路基足尺试验模型,研究了在有无复合土工膜封闭特殊土基床底层的条件下,浸水前后有砟轨道特殊土路基试验模型的动态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在同等加载频率和等级条件下,浸水后无布组试验模型振动状态比有布组更剧烈;在未浸水循环动力荷载作用下,当加载次数达到8万次后,有布组和无布组试验模型累积变形均逐渐趋于稳定;在浸水循环动力荷载作用下,无布组累积变形持续增大,而有布组累积变形逐渐趋于稳定,当加载140万次后,无布组基床底层顶面特殊土含水量和地基系数K30值分别增加了41%和降低了39%,有布组基本无变化;采用复合土工膜封闭特殊土基床底层,可有效阻截地表水下渗,防止基床底层特殊土填料浸水软化,使有砟轨道特殊土路基在循环荷载作用下具有良好的长期动力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为确定科学合理的最佳油石比以改善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分别采用Superpave和马歇尔设计方法成型沥青混合料试件,通过车辙试验、低温弯曲试验、浸水马歇尔试验对比分析了两种方法下试件的高温性能、低温性能和水稳定性,推荐了路用性能较好的设计方法,为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体系完善提供了一定参考。结果表明:采用Superpave设计法较马歇尔设计法成型的试件,高温性能与低温性能均有所提高,且两者水稳定性相差不大;因此Superpave设计方法更为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兴起以及轨道交通等工程的快速发展,工程渣土的产出量也越来越大,但是传统工程渣土的处理方式会对生活环境造成影响而且占用大量空间。以促进工程渣土的利用为目的,通过改变材料配比以及焙烧温度成功制备出500密度等级的渣土陶粒并对其微观结构进行分析。制备500密度等级的渣土陶粒所需要的条件为:渣土和粉煤灰质量比为50∶50,500℃温度下预热20min,1 250℃温度下焙烧15min。所制备的500密度等级渣土陶粒性能满足规范要求,渣土陶粒的内部和表面结构中存在较多孔。  相似文献   

11.
对4种防水黏结材料进行黏结力试验,结果表明环氧沥青的黏结效果最优。不同试验温度及喷砂构造深度下的室内剪切试验结果表明:抗剪强度随试验温度的升高而减低,且在最佳构造深度时,抗剪强度达到最大。不同试验温度、浸水及冻融条件下的拉拔试验结果表明:防水黏结材料的拉拔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明显降低,且温度越高,衰减越快;在浸水和冻融条件下,拉拔强度出现不同幅度的下降。  相似文献   

12.
泡沫轻质土是一种具有轻质性、高流动性、强度和密度可调节性和施工便捷等优点的混合材料,被广泛应用于道路拓宽、回填灌浆、地下工程减荷回填及地铁隧道工程中。基于泡沫轻质土的发泡原理及性能特点,研究不同S/C和不同养护方式下,泡沫轻质土在长期浸水环境下、干湿循环及冻融循环作用下,抗压强度的变化规律,以此来表征泡沫轻质土的耐久性能。结果表明:(1)长期养护试验中,随着S/C的增大,泡沫轻质土的抗压强度降低;在同一S/C、不同养护方法下,试件抗压强度:室内养护浸水养护室外暴露;同一S/C条件下,与最高强度相比较,室外暴露的泡沫轻质土试件强度降低30%~60%,浸水养护和室内养护试件强度变化为20%左右。(2)干湿循环10次,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S/C=0.5时抗压强度逐渐减小,在S/C超过0.75后抗压强度变化不明显,当S/C达到2时抗压强度基本不变。(3)冻融循环10次,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泡沫轻质土的抗压强度逐渐减小,当S/C达到2时抗压强度基本不变。根据试验结果将泡沫轻质土用于工程实际中,为泡沫轻质土的进一步应用打下理论和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13.
通过室内模拟沿海地区在含盐气候条件下沥青混凝土级配离析时对其路用性能产生的影响,制备马歇尔试件,对盐水浸泡后的试件进行了高温抗车辙试验、小梁弯曲试验和浸水马歇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粗集料离析部位的低温抗裂性以及抗水损害性能均有较大程度的下降,而细集料离析部位的抗车辙性能较差;细集料离析状态下的混凝土其抵抗盐分侵蚀的能力较强,但鉴于其车辙动稳定度太差,在施工中仍然要注意避免细集料离析状态的发生;粗集料离析部位的低温抗裂性以及抗水损害性能均较差,其抵抗盐分侵蚀的能力也较差,在混凝土施工中尤其要注意避免粗集料离析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为响应绿色公路建设节能减排号召,扩大改性乳化沥青在公路行业的应用范围,针对改性乳化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差的缺点,在混合料中加入水泥填料以期提高其抗水损害能力,并分析现有水稳定性评价方法对水泥-改性乳化沥青混合料的适用性,建立基于动态模量主曲线的改性乳化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评价方法.研究表明:水泥填料的加入可使改性乳化沥青混合料试件的空隙率大幅度减小,密实程度提高;现有的浸水马歇尔试验、冻融劈裂试验、浸水车辙试验等水稳定性评价方法均存在明显的不适用性,基于动态模量主曲线的评价方法与长周期荷载作用或高温环境下的力学变化更加贴合,其模型参数离散性小精度高;此研究可为改性乳化沥青的大范围推广提供材料支撑.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实际工程中寒区隧道围岩的冻胀变形规律,分别进行了封闭和开放的单向冻结条件下饱和砂岩冻胀变形的对比试验,研究饱和砂岩在不同环境工况下冻胀变形的规律并加以对比分析.试验表明:饱和砂岩在封闭和开放的单向冻结条件下呈现不均匀冻胀特性,两组试验的冻胀应变变化过程相同,但在各个温度梯度的封闭条件下冻胀速率和冻胀应变值略大于开放条件下冻胀速率和冻胀应变值;在相同温度梯度下发现开放条件的不均匀冻胀系数略小于封闭条件,但随温度梯度增长速率大于封闭条件;两组试验温度场变化都分为快速下降、缓慢下降、稳定3个阶段;试件冻结方向总变形具有3个阶段特征,前两个阶段两组试验类似,为冷缩和缓慢增长阶段,呈第三阶段开放条件下为快速增长阶段,呈线性增长趋势,封闭条件下进入稳定阶段,变形量趋于稳定;封闭条件下试件产生原位冻胀,开放条件下试件先产生原位冻胀,后由于外界水分的补充产生分凝冻胀.  相似文献   

16.
土建开挖产生的工程渣土进行固化处理后应用于公路工程、市政工程建设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冻融试验、静力三轴试验和固结试验,分析了不同含水率和密度下的工程渣土固化土在不同冻融循环次数下黏聚力、内摩擦角和压缩模量的变化,揭示了上述力学指标随冻融次数的变化规律,并引入指标劣化系数用于评估工程渣土固化土的长期力学特性...  相似文献   

17.
为了评价低胶粉掺量橡胶沥青对连续密级配混合料性能的影响,采用储存稳定性试验、车辙试验、低温弯曲试验、水稳定性试验和疲劳试验,分别对采用基质沥青、外掺7%和18%胶粉的橡胶沥青混合料工程特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外掺7%胶粉制成的橡胶沥青混合料相比于18%胶粉掺量橡胶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低温性能和疲劳性能均有一定程度衰减,但比普通沥青混合料仍有明显提高;低胶粉掺量沥青混合料试件浸水残留稳定度高于普通沥青混合料和常规胶粉掺量沥青混合料,而冻融劈裂比略低于普通沥青混合料,但高于常规胶粉掺量沥青混合料试样;同时,低胶粉掺量橡胶沥青储存稳定性优于常规胶粉掺量橡胶沥青,且沥青用量降低,具有良好的技术经济性。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含砂雾封层材料在工程实践中的耐磨耗性,采用耐磨抗滑衰减、构造深度衰减、浸水磨耗损失3个评价指标研究了含砂雾封层耐磨耗性能的影响因素,并考究了用砂量、洒布量、原液固含量因素组合对含砂雾封层材料耐磨耗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用砂量是影响含砂雾封层耐磨耗性能中抗滑衰减与浸水磨耗损失的关键因素;固含量是影响浸水磨耗损失的关键因素;洒布量主要影响表面的构造深度衰减。综合考虑,建议含砂雾封层用砂量为25%,固含量为50%~60%,洒布量为0.8 kg/m~2。  相似文献   

19.
采用SAC20为试验级配,选择不同类型沥青和填料进行动稳定度试验,就空气中水对以水泥为填料的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的影响作了初步试验,结果表明,沥青类型较之于填料类型对混合料动稳定度的影响更大;室内条件下,混合料动稳定度没有随着水泥填料龄期的增长而增长。  相似文献   

20.
赵若 《交通标准化》2014,(12):19-21
为了减少路桥之间可能发生的差异沉降,防止桥头跳车,桥头引道路堤的填料应该具有轻质、高强等特性.通过试验,系统研究了石灰稳定皂化渣土混合料的强度、刚度、水稳定性等路用技术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适当配合比的石灰稳定皂化渣土混合料密度比石灰土小25%,并且强度高、水稳定性好,满足规范的相关要求,是一种良好的桥头路堤填筑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