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徐萍  马博  罗凯  刘晓雷 《中国港口》2013,(12):44-45
<正>一、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背景按照功能和定位的不同,港口物流枢纽可以表现出运输中心、港城物流枢纽、国际物流枢纽等不同的发展形态。其中,运输中心形态侧重实现港口的基础生产服务功能,包括运输中转、装卸搬运、基础性物流增值服务、组织管理、辅助服务等;港城物流枢纽形态,主要依托临港工业、商贸集聚、物流园区、公共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建设,衔接港口与城市物流系统;国际物流枢纽发展形态下,港口成为全球一体化的重要载体,吸引全球制造业、服务业在此汇聚,并衍生形成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2.
绿色低碳港口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结合我国港口实际,探讨分析了绿色低碳港口的内涵和主要特征,研究构建了一套基于综合性指标、系统性指标、管理性指标、特色性指标等4大类指标的绿色低碳港口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了相应测评方法及标准。以广州港为案例,分别对2013年发展现状水平和2016年、2020年规划水平开展了实证评价,验证了指标体系的科学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国际物流业—海港新城产业区发展的核心产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轶楠 《集装箱化》2002,(8):25-26,40
洋山深水港一期工程已经全面开工,目前已在南汇地区设立了海港新城产业区作为洋山深水港的配套服务区.由于产业区的面积有限,且上海地区比较成本较高,因此应选择附加值较高的产业进驻区内,如现代物流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保税加工和保税仓储业等.为充分利用产业区靠近洋山深水大港的优越条件,产业区内应重点发展物流产业.  相似文献   

4.
冯忠良  张豪磊  冯莉 《中国水运》2007,7(3):249-250
在参考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力求科学、合理、客观地构建技术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在改进的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的权重,最后根据经济效益的思想,对技术创新绩效综合评价方法作了有效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集装箱运输市场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刚 《集装箱化》2002,(2):15-18
所谓指标,是指反映客观事物某方面特征的抽象数字,一般还配以必要的单位.由于指标可以反映客观事物某方面的特征,故常被作为评价、分析客观事物的有效工具.对具体的事物或对象,根据指标的定义及计算方法或测量等,可以获得该指标的具体数值,即指标值.  相似文献   

6.
港口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及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怎样合理规划建设我国港口,使之成长为符合国际标准的规范性港口,进而提高其对区域经济和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是摆在港口企业和政府面前的重要课题。因而,首先应该对我国各级各类港口的发展状况有一个客观准确的认识;然后,对照各级标准寻找差距与不足。为此,本文通过对港口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及实证研究,提出港口发展的量化标准。 一、港口评价体系的构成 根据港口的作用和特点,可以按照区位禀赋、吞  相似文献   

7.
港口集装箱运输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查阅大量资料,综合了有关专家的意见,依据相关原则建立了基于各国际港口吸引腹地集装箱货源和中转集装箱货源,藉此形成了集装箱枢纽港的能力以及港口企业自身的微观财务收益能力的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8.
港口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对影响港口市场竞争力的主要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建立了评价港口竞争力的指标体系,并给出了包含专家权重的模糊评价方法。应用此方法,对亚洲主要港口市场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获得了丰富的评价信息。  相似文献   

9.
港口集装箱运输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方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查阅大量资料,综合了有关专家的意见,依据相关原则建立了基于各国际港口吸引腹地集装箱货源和中转集装箱货源,藉此形成了集装箱枢纽港的能力以及港口企业自身的微观财务收益能力的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0.
港口枢纽集装箱运输的协调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港口枢纽集装箱运输的协调程度对该系统的发展有着很大的促进或制约作用。通过建立港口枢纽集装箱运输的协调评价指标体系和协调评价模型,找出影响系统协调的主要因素和薄弱环节,从而对港口管理部门采取有力措施进行经营决策以争取系统的最大利益,以及制定港口发展规划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青岛港国际集装箱枢纽港经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昱婷  李奎 《水运管理》2007,29(7):5-27
对集装箱枢纽港的基本类型作简要的界定和描述,分析预测青岛港的集装箱吞吐量,证实青岛港强劲的发展空间,对青岛港建设国际集装箱枢纽港的优势和劣势进行分析,提出枢纽港建设的战略目标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航道是国家重要的公益性交通基础设施,是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在新基建、数字交通等政策强力牵引下,智慧航道的发展面临着重大机遇。目前大规模发展智慧航道工程,但尚未建立专门针对智慧航道建设成效的评价指标体系。为规范智慧航道建设,研究构建了智慧航道建设成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建设成效得分评价模型,提出智慧航道分级定义,实现客观、量化地评估智慧航道工程建设效果,扎实推进航道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3.
针对低碳港口评价标准缺失的现状,以绿色、节能、降碳、减污为基本出发点,基于P-S-R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创建低碳港口评价的指标体系,涵盖了碳排放指标、能源活动指标、水资源指标、绿色建筑指标、绿色用电指标、环境碳汇指标和管理体系指标7项一级指标和21项二级指标。指标体系采用定量和定性指标结合的方式,具有较好的系统性、科学性和港口特色,可操作性强,对港口降碳减排具有较好的协同性。同时提出低碳港口评价指标权重的赋值方法和判断标准,并依据规范标准、行业发展规划、管理条例和港口历年统计资料,提供了指标评价的基准值。研究成果为低碳港口创建提供了完整、科学的评价依据,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舰船动力系统方案评估的实质是多准则决策,多准则决策的前提是确定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以系统工程的相关理论为依据,首先分析构建评估指标体系的原则和方法,然后根据舰船动力系统的研制目标,提出以"效能―费用―风险"为准则层的指标体系结构,并依据系统效能的定义和运用舰船工程原理对"效能―费用―风险"作进一步的分解,最终建立起舰船动力系统方案评估指标体系,为动力系统方案的定量评估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在海港岸电系统电能计量设备的故障检测中,针对传统检测系统存在微小故障检测准确率较低的问题,提出一种海港岸电系统电能计量设备故障检测系统,通过硬件与软件的结合实现了海港岸电系统电能计量设备的故障检测,将该系统与传统电能计量设备故障检测系统进行对比实验,通过比较可知该系统的微小故障检测准确率最高,证明该系统更加适合海港岸电系统电能计量设备的故障检测。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白升式钻井平台的方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套适用于自升式钻井平台的方案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改进的灰关联分析法进行平台方案的优选,初步分析和计算实例表明,该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是适用和可靠的.通过对联分析方法进行改进,建立了适用于自升式钻井平台方案选优的灰关联多目标综合评价模型,该模型在灰关联分析的基础上引进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的权重值,既在一定程度上考虑了设计方案各指标间的关联性,反应了事物的客观本质,又能体现船东的主观偏好和设计者的设计需要.同时该方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具有拓展性,可应用于其它类型的移动式平台,作为方案选择时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在综合分析国内外风险评估技术的基础上,结合船闸施工安全管理特点,通过现场调研、问卷调查、专家头脑风暴等工作过程,提出了船闸施工安全评估的一套指标体系和指标权重计算方法。然后针对富春江船闸的实际,采用研究提出的方法,对其施工期间总体风险、重大风险源进行了定性、定量评估,验证了研究成果的正确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8.
随着港口信息化基础建设的不断发展,以及无线传感、无线网络、视频监控等技术手段的成熟应用,结合港口物流枢纽危险品作业特点,构建危险品监控与预警系统已经具有可行性.在分析港口物流枢纽危险品监控与预警系统功能需求的基础上,提出系统的五层框架,即:信息采集层、信息传输层、信息管理层、支撑平台层和信息应用层,同时分析信息采集和处理的关键技术,并展望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The competitiv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orth American seaport industry have, in theory, been causally linked to excess investment and low terminal throughput productivity. This paper empirically examines the link between seaport authority container terminal leasing policy and throughput productivity. Recent advances in inventory theory applied to service industries suggest the pooling of demand uncertainty can yield lower costs without sacrificing customer service. This concept is applied to a container seaport using simulation. The effort compares key output measures from a realistic base case model of the seaport to those generated by an alternative terminal leasing policy. It is shown that the pooling of demand in a common-user seaport reduces total vessel time in port by 17.1% with no reduction in TEU throughput. Throughput productivity is improved for the highest capacity terminals, while lower capacity terminals are made available for additional users or alternative us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